大二年级学生特点研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二年级学生特点研究

内容摘要:大二学生处于大二其实还是处于“责任延缓期”中,因此还可以比较理想化地学习、学术化地建立自己的知识与思想体系,而不必像大三、大四学生那样急功近利。大二同学是大学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大二也是大学的重要阶段,本论文对大二同学的心理行为特点进行了调查分析。

关键字:大二学生、心理行为特点、转变

一、大二学生政治信仰发生转变

到了大二,社会活动增多,接触社会的阴暗面太多所致。这个时期大学生的思想比较偏激,不能辩证地看问题,极易对政治产生悲观失望的情绪。在民族主义和国家主义信仰中,大二是转折年龄,大二、大三、大四与大一存在显著差异。这其中的原因可能是由于大学生政治信仰大二为最低的原因。刘玉新研究指出:大一压力均值最低,大二最高;大二的压力总值显著高于大一、大三,宋兴川的研究指出:社会发展满意度对政治信仰、民族主义和国家主义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这说明进入大二后学生面临的种种生活压力增加,对社会发展满意度低,所以大二是政治、民族和国家主义信仰转折的原因,相对于大一学生,大二和大四学生不容易产生政治信仰、民主主义和国家主义信仰。

二、大二学生学习兴趣和热情处于全盛时期

从总体来看,大二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处于整个大学的全盛时期,学生的专业方向逐渐清晰,学生在课外补充相关知识以丰富对本专业的进一步了解。葛明贵、余益兵认为中年级是大学生学习品质稳步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既具备了学习的心理条件又有较充分的学习心理准备,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处于全盛时期,学习技能也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赵毅等从大学生年级的差异分析了大学生学习心理特点的差异,认为一年级大学生学习愿望强烈但学习动机不足、学习的生理条件具备但心理条件不足、学习的自觉性较好但情绪波动大;二年级大学生目标和学习态度出现了差异、学习兴趣与学习热情处于全盛时期、独立学习能力日益增强、学以致用的意识不断发展

在大学生学习动力发展趋势的研究上,陈云普发现大学生的学习动力是一个动态过程,伸缩性较大,带有一定的综合性和不稳定性,总体上由高到低再向高的曲线变动。大学生刚入校时,面对全新的学习生活环境,学习积极性较高。大一下学期至大二上学期,是大学生在校期间整体学习动力下降,学习成绩下滑的时期,也是他们之间包括学习在内的综合竞争上升和下降的变动频繁的时期,极易产生学习上的两极分化。到大二结束,同学之间在集体中的定位初步形成。此后,一部分学生垄断了各种激励,一部分学生则经常受到如教师的批评,或补考,或处分等各类处罚,致使他们中的一部分表现出学习动力不足,平时不学、考前突击的学生明显增加

在大学生学习动机年级构成方面,刘淳松等认为在求知进取动机上,一年级学生的水平低于二、三年级学生;在物质追求动机上,一年级学生的水平低于三年级学生;在个人成就动机上,一年级学生个人动机水平显著低于三年级;在小群体取向动机上,一年级学生小群体动机水平高于三年级学生;在社会取向、害怕失败动机上,年级差异不显著

综合以上观点,本文认为大二学生在经过了大一学年的适应与探索后,专业要求进一步明确,专业方向也逐渐明朗,大部分学生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学习方式,主动在课后阅读相关书籍与文献拓展专业知识,进入了专业学习的全盛时期;同时,学生对于自身的专业素质、性格特质、发展方向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可能会重新确立人生理想和目标。但是,大二的学生对大学的新鲜感已过,离就业又有相对较长的时间,加上较多的学生活动,使得他们学习动力下降,容易形成学习倦怠,此时学生之间的专业水平差距逐渐拉开;同时,这一阶段的学生已经经历了大学的考试,他们通过前辈或自己探索找到了应付考试的方法。由于考试对他们来说变得相对轻松,很多学生会在大二学期忽视自身学习能

力和现状,他们为尽快完成学业而尽可能多的选修课程,可能导致学生学得多而不精,使得专业基础知识掌握不牢。

因此在这一个阶段,既要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他们提供课后获取知识的途径和方法,告诉他们如何充分利用学校的学习资源,又要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倦怠状况,以便对相关学生进行提高学习动力的引导。除此之外,一定要加强对学生课程选择的建议和引导,教给学生最主要的理念就是要根据自身的能力和发展方向,合理选择课程,不要为了应付考试和提前完成学业而盲目选课。

三、人际关系负责复杂

大学的人际关系最主要的是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在同学关系方面,赵颖通过问卷调查得出结论是,在容纳他人水平上,一、二、三年级显著低于四年级;在对他人容纳自我的感受水平上,二、四年级的得分显著高于一、三年级。二、四年级在对他人容纳自我的感受方面没有显著差异。大学二年级正是体会大学生活的大好时期,已适应离家后的独立生活,与同学经过一年的磨合也形成了自己的团体,没有就业和考研的压力,部分人还找到了异性朋友,此期间也有一些闲暇时间参与学生社团等团体性活动,此时个体觉得与他人关系融洽,觉得自己更容易被他人接纳

大二是学生交流的频繁时期,同时也是矛盾频发的时期。经过了一年的相处,同学之间已经对彼此的性格和生活习惯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没有必要再为了给他人留一个好的印象而努力表现出一个完美的自己;再加上一个学期的相处使得矛盾积累到一定的程度,新学期的开始容易引发这种矛盾。关于这些方面的研究,陈运普就得出类似结论。他提出大一的新鲜感已过,就业似乎还很遥远,大学生活处于一个相对稳定期,但生性好动的青年怎能甘于寂寞,追求感官剌激的他们,很容易“无事生非”。因而此时,不论是生活在同一宿舍的学生还是学习在一个班的学生,他们之间的关系,处在一个矛盾的多发期。随着相互之间相识并逐步熟悉,日常生活中就会不自觉地流露出各自的缺点和某些习惯性动作,尽管自己没意识到,但对其他学生来讲,由于是第一次遇到就感到很难容忍。所以大学生迎来了他们成长过程中独自处理他们情感交流与矛盾碰撞的磨合期

在师生关系方面,王佳权通过问卷调查研究显示,大二学生在师生关系的冲突性上低于大一、大三学生。大二的学生由于己经基本适应大学的学习、生活,又还未面临升学、就业的压力,故在师生关系的冲突性维度上的得分就不像大一、大三学生那么高;在支持性维度上,大二学生的得分较高原因是大二是大学学习(特别是专业课程学习)的黄金时间,在这个阶段,专业课程较多,与老师接触的机会也多,由于这一阶段开设的大部分课程都是专业基础课程,老师也格外重视对学生的学习习惯、专业道德等方面的培养,在课程和学生身上倾注更多的心血,花费更大的气力,让学生能够体会和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重视和关注

综合上述研究可以得出,大二学生的人际关系是整个大学阶段最为复杂的,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交流频繁,同时也产生较多矛盾;同时忙于应付完大一的适应生活后,学生自身的感情问题、心理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一部分同学在学生组织中如鱼得水,交友广泛,而另一部同学却出于各种因素而与他人交流很少;看着周围的同学一个个找到了异性朋友,而自己却始终孑然一身,这些情况很容易引起人际矛盾。因此在这一阶段,要注重把握学生的人际交流情况和由此而引起的情感及心理问题,但是又要避免过于直接的询问和关心,使得学生认为私人空间遭到侵犯或者伤害到他们的自尊心。所以辅导员可以定期向班长和各宿舍长了解班级同学的人际交往情况,以自主解决矛盾和冲突为原则。在此基础上,班主任应主动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询问其生活状况,让学生知道老师在关心自己,优化师生关系。班主任还可向任课老师了解其对学生的印象,同时也向学生了解他们对任课老师的印象,以便了解师生关系,及时帮助化解师生之间的矛盾。

四、社会实践存在一定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