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中医辨证论治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病 因 病 机
散加减 , 胃湿热 型予二陈汤合甘露 消毒 丹加减 , 脾 胃阴不足型 予一贯煎合左金丸加减 , 临床 治愈 7 例 , 2 显效 2 4例 , 有效 1 2
例, 无效 0 。张子理 等_ 例 1 将本病 分为脾 胃虚寒 、 胃不 和、 。 肝 脾虚气 滞 3型 , 分别予 黄芪建 中汤 、 四逆 散加味 、 香椽枳术 丸
因子的长期侵袭而发生 的持续性 慢性 炎症性 改变 , 由于 粘膜
润濡养 , 是导致 胃腺体 萎缩 的重要病机 。蔡淦 等__ 为脾 胃 1认 l 虚 弱为主 , 逐步发展 , 生痰成瘀 , 积久蕴 热成毒 , 渐产生肠化 逐
而成本病 。
的再生改造 , 最后导致 粘膜新 生腺体 向小肠 腺上皮 或大肠 腺 上皮化生 , 形成杯状细胞 、 氏细胞和小肠绒毛 等_ 。胃粘膜 潘 1 ]
型 , 胃虚弱型予香砂六君子汤加减 , 胃不 和型予柴胡疏肝 脾 肝
疗法 。因其 临床 以 胃脘 痞满 、 痛或不 痛 、 胃中 嘈杂 、 纳减 少 食 等为主要表现 , 故可归属 于 中医“ 痞满” “ 、痞证 ” “ 、 胃脘 痛” 等
范畴嘲。中医药 治疗本病 已初步取得成 效 , 具有 明显的优势 , 现将近年来 中医辨证论治本病 的有关文献综述如下 。
总之, 一般认 为该病 以虚 、 、 、 、 五方面为主 , 湿 热 痰 瘀 但又
各有侧 重, 且因人 、 因地 、 因时而不 同, 可再深入探 讨其 病因病
机, 以更有效地指导临床治疗 。
2 治疗
2 1 辨证分 型治疗 .
李琦 等口] C 。 将 AG伴 I 18例 分为 4 M 0
的肠化生用组织化学和酶学方法将其分为 4型, 中 I 型为 其 V 大肠型不完全肠 化 , 主要 由柱状 细胞及杯状细胞组 成 , 成熟 无 的吸收细胞及潘氏细胞 ,V型肠 化与 胃癌 密切相 关 , I 被认 为 是 胃癌的癌前期病变[ 。 目前 , 医对 C 2 ] 西 AG伴 I 尚无 特效 M
由脾 胃素虚兼 夹外邪 , 导致脾 胃升 降失 调 、 机紊乱而 致 , 气 是

种本 虚标 实的病理状态 。脾 胃失调 , 化无权 , 生 气血营 阴俱 胃络瘀 阻而 生症结 ( 上皮化生 和/ 肠 或不典 型增 生) 此 即前人 ,
虚, 加之肝气横逆 , 或夹湿 、 或夹 食 、 或热 、 或寒 、 或瘀 滞 为病 ,
中图 分 类 号 : 2 . 4 R32 4 文献 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0 7 2 4 (0 0 0 -0 6 -0 10 - 3 9 2 1 ) 2 0 5 3
成 胃络损 伤 、 组织增 生的根本 原 因。邓 铁涛__ 1 认为 C 0 AG为 本 虚标 实的虚损病 , 虚 , 本 主要为脾 胃亏虚 ; 标实 , 一为气虚血
瘀; 二为脾虚湿聚 ; 三为 湿郁化 热伤 阴, 虚火 妄动 。其 中脾 胃
亏损是 本病 突出的病理表现 ; 胃阴亏损 加 胃络瘀阻 , 胃失于滋
慢性萎缩性 胃炎(ho i arp i g s is C c rn to hc at t , AG) 肠上 c ri 伴 皮化生(net a mea l i,M) 胃粘膜上皮遭到各种致病 itsi l tpa a I 是 n s
21年第3 卷第 2 00 1 期
云 南 中 医 中 药 杂 志
6 5
慢性萎缩性 胃炎伴肠上皮化 生 中医辨证论治研究进展
傅 阿芬 ,吴耀 南
(. 建 中医学院 ,福 建 福 州 30 0 ;2 建省厦 门市 中医医 院,福 建 厦 门 310 ) 1福 518 .福 6中医辨证论 治
( 木香 、 白术 、 皮、 仁、 苓 、 半夏 、 炒 陈 砂 猪 法 党参 、 白花蛇 舌 草 等, 腹痛甚加 延胡 索 ; 腹胀 甚木 香 、 砂仁 加 量 ; 反酸 甚加 瓦 楞
子; 纳差加焦 山楂 ; 阴虚舌红少 者加 山药 、 麦冬 ; 贫血加 当归 ;
为基础 加 活血 化 瘀 药 、 解毒 抗 癌 药 治 疗 , 床 总 有 效 率 为 临 9 . 2 , 中 I 总 有效率为 5 .4 。郑逢 民等_ 4 1 其 M 8 1 1 将本 病 随机分为 2组 , 疗组 4 用郑 氏胃药基本 方 ( 治 O例 实痞 : 党参 、
半夏 、 黄连、 黄芩 、 干姜 、 大枣 、 炙甘草 、 内金 、 朴、 苡仁 、 鸡 厚 薏
白花蛇舌草 ; 虚痞 : 党参 、 炙黄芪 、 桂枝 、 白芍 、 炙甘草 、 生姜 、 大 枣、 饴糖 、 内金 、 苡仁 、 鸡 薏 白花蛇 舌草 ; 胀痛 加延 胡索 、 甘松 、 佛手 ; 嗳气加丁香 、 降香 ; 苔厚加草豆蔻 、 砂仁) 治疗 , 对照组 4 O
例采用猴头菌片治疗 , 疗程均 为 1 3个月 , ~ 治疗组 总有效 率 为 9 . , 50 显著优于对照组 的 7 . ( 5O P<O 0 ) .5。 2 2 基本 方加 减治 疗 吴燕敏 等l_ 香砂 六君 子 汤加 味 . _ 用 】 5
吕乐远Ⅲ统计 1 7 12例 C AG 的发 病原 因 , 相关 因素 由 其
高到低依次为 : 饮食不当( 48 ) 以进 食热烫辛辣 最多 , 8.1 ( 占
3 . 9 ) 精神刺 激 ( 72 ) 吸烟饮 酒 ( 17 ) 气 候 改 17 , 6 .4 , 5. 4 , 变( 1 1 %)药 物 (5 3 ) 5.9 , 2 .4 。李 氏等_ 认为 本病 病 机不外 5 ] 热( 胃热) 虚( 、 胃阴虚 )气 ( 、 气滞 、 气逆 ) 湿( 、 内湿 )瘀 ( 、 瘀血 阻 络) 五个方面 , 本病多实证热证或虚( 阴虚 ) 中挟 实( 湿热 中阻 、 瘀血阻络) 。何 绍奇[认 为本病 多因饮食不节 、 证 6 情志所伤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