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区域经济合作与中国的策略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亚洲区域经济合作与中国的策略(黄真;11月16日)

文章作者:黄真作者单位:文章出处:《中国信息报》

形势判断是战略决策的前提。当前国际大势正在发生着复杂而深刻的变化,总体来看,三大特征或三种发展的大趋向脉络日益显现。一是经济的全球化有向区域化深入的趋势;二是在国际政治格局中,单极化与多极化的斗争日趋激烈,多极世界的到来已现端倪;三是国际关系的中心舞台加速转向亚洲。亚洲尤其是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已经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一只重要力量,但是相对于欧洲和北美,亚洲的区域经济合作水平无论是广度和深度,都还处在一个初级阶段,在参与全球竞争和防范全球性危机方面,整体上还处于相对不利的地位。加快亚洲经济整合,提高区域化合作水平,走向亚洲经济一体化,是亚洲国家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利用机遇,化解挑战的必由之路。中国是亚洲大国,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发动机之一,中国有条件也有必要在推动亚洲经济一体化中扮演关键性角色,这不仅有利于中国经济自身的健康运行和可持续发展,对于增进亚洲其他经济体的整体利益也是大有裨益的,也有助于促进世界经济的稳定发展。

加强亚洲经济合作的现实背景和必然逻辑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9月份发表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预测,2005年全球经济将保持4.3%的增长速度。其中,美国经济增长3.5%,是七国集团中增幅最高的国家。欧元区经济增长1.2%,日本经济增长2.0%,欧元区经济和日本经济共占全球经济总量的近1/4,但其增长表现令人失望。而亚洲发展中国家经济将增长7.8%,其中,中国经济增长9.0%,印度增长7.1%。

亚洲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快速增长,无疑是当前世界经济增长的一大亮点。

但近年来随着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国际政治关系日趋复杂,对于经济增长和经济安全的影响加剧,经济全球化进程有转向区域化方向发展的势头。今年以来,仅在中国及其周边,就发生了一系列体现上述趋势的经济和政治事件:

——在中东和中亚,为争夺中东和里海“油库”,美欧对叙利亚、伊朗施压围堵;西方国家在中亚煽动和插手所谓的颠覆现政权的“橙色革命”。

——在东北亚,美日加紧联手,在朝鲜核问题、中日东海油气开采问题和领土争端、台海问题频频出手,挑战中国利益;借口贸易不平衡和转移自身经济政策的失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对人民币汇率施加升值压力;美欧还挥舞贸易保护主义大棒,挑起针对中国的纺织品贸易争端。

——在南亚,美国出于其挤压俄国、包围中国的地缘政治需要,周旋于印度和巴基斯坦这对冤家之间,忽左忽右,又打又拉,意图控制南亚局势,为其所用。

——在东南亚,美日散布“中国威胁论”,意图离间中国与周边国家。

——针对美国的上述一系列单边主义企图,中俄在莫斯科发表多极化宣言,主张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并且在上海合作组织框架内选择在中亚和东北亚方向进行了反制行动:乌兹别克敦促美国撤走军事基地,中俄在东北亚举行军事演习。

——中国针对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就汇率和纺织品贸易挑起的事端进行了顽强的斗争,最大限度地维护了自身利益。面对石油价格的飞涨,中国与俄国及中亚国家加强了能源合作。对与美勾结的日益“右倾”反华的日本进行了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挫败了其“入常”的野心,打击了其反华气焰。出台《反分裂国家法》,调整了解决台湾问题的工作思路,进一步压缩了台独势力和“台湾牌”的腾挪空间。作出了促进东北亚经济合作的努力。加强了与印度、巴基斯坦等南亚国家的联系。正式启动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进程。

上述这一系列事件和国际关系运作,反映出亚洲已经成为国际政治经济的中心舞台。政

治是经济的集中反映,亚洲经济的持续较快增长和丰富的经济资源禀赋,既是推动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也必然使亚洲成为世界各种势力角逐的舞台,从而也必然对亚洲经济安全造成深刻影响和威胁。

不可否认,包括中国在内的充满着生机的亚洲经济确实分享了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显示出日益强大的国际竞争力。然而,当这种竞争力触动和有可能挑战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利益时,不可避免地会引起西方贸易保护主义势力的抬头,因为他们不愿与发展中国家公平地分享全球化的好处,而希望将发展中国家变成其经济殖民地,永远处在全球产业价值链的最低端和经济附庸地位,靠一种所谓的“奶头乐”苟延残喘,从而无法与其平等竞争。作为自由贸易的倡导者,西方发达国家本质上追求的是对其绝对有利的自由贸易,一旦新兴经济体越过了这一界限,必然导致其撕下一贯虚伪的道具,露出真实的面孔。这就是我们今天所看到的一幕幕已经和正在上演的真实的活剧的本质所在。

世上没有救世主,亚洲经济的崛起从根本上只能靠自己的奋斗,尤其是要靠自身的团结和合作,通过加强区域性经济整合,靠集体合作的力量营造有利的发展环境,与发达国家展开国际竞争,抵御和化解经济风险。

亚洲经济合作的现状

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目前世界上有172个区域自由贸易协定,其安排的内部货物贸易量占全球贸易总量的50%以上。这表明,通过建立优惠经贸安排寻求更大的经济发展空间,已经成为大多数国家和地区的重要政策选择。相对于欧洲和北美,亚洲的区域经济合作尚处于一种低水平的初级阶段,而且在地域分布上呈现不平衡局面。

从亚洲内部的区域合作组织分布来看,在东南亚有东盟10国,西亚有阿盟、海湾合作委员会和欧佩克绝大部分成员国,南亚有南亚区域合作联盟,在东亚有刚启动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以及中日韩与东盟间的“10+3”和3个“10+1”。至于东北亚经济一体化、东亚经济一体化等等还只是概念的提出或酝酿阶段;南亚区域合作联盟因印巴之间的矛盾,基本上有其名而无实质行动。上海合作组织到目前为止,在经济合作领域也因俄罗斯的心不在焉而缺乏内容。总体来看,东盟10国之间的经济合作水平相对较高;中国与东亚各经济体之间的联系相对活跃,经济融合的程度不断加深。

中国是东亚诸经济体外商直接投资(FDI)的重要承接地,1994年来自东亚国家和地区的FDI为280亿美元,占当年实际利用FDI总量的80%以上;2003年达到340亿美元。作为东亚地区产业结构传递的主要途径,FDI有力地促进了中国的产业结构升级和以市场化为取向的经济体制改革,带动中国外向型经济迅速起飞。而中国外向型经济的发展,反过来又进一步加深了东亚经贸合作与经济融合的程度。

从2004年的情况看,中国与亚洲诸经济体的双边贸易额达到6650亿美元之巨,占中国对外贸易总额的57%以上。其中80%以上是与东亚诸经济体的贸易往来,与东亚的贸易规模比1994年增长了4倍。东亚诸经济体不仅从对华贸易中享受到313亿美元的顺差好处,而且更为重要的是,中国因素正在改变着东亚新的劳动力分工与市场格局。

有关专家分析指出,2004年,中国台湾、韩国、东盟以及日本的对中国大陆贸易出现了历史上最大的顺差,而中国香港、美国和欧盟对中国大陆贸易则出现了历史上最大的逆差。众所周知,香港是中国大陆连接世界市场的出口通道,这就意味着,在这个新的生产系统里,中国是韩国、东盟等工厂的组装中心。中国从东亚其他经济体进口材料和零部件,之后利用国内廉价的劳动力和先进的技术将产品组装起来,而最终的成品销往世界各地,主要是美国和欧盟。目前,中国从东亚的进口规模已经超过了日本,成为名副其实的东亚区域经济乃至世界经济增长的发动机。

深化亚洲经济合作的有利条件

在亚洲的经济版图内,拥有深化经济合作的诸多有利条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