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寄生虫血吸虫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嗜酸粒细胞 0.3×109/L
嗜酸粒细胞比率0.10
小便常规:无异常
大便常规:稀、带粘液及脓血,虫卵++ RBC+++ WBC+++
问题:
1. 通过此病历的临床表现,你的初步诊断是什么?依据何在?
2. 如果确诊还需作什么检查? 3. 如果已确诊,如何治疗?
4. 如误诊或治疗不彻底,此病的发展可能如何?
虫卵所致损害 引起虫卵肉芽肿和纤维化,是慢性血吸虫病 肝肠病变的根本原因 主要病变脏器:肝和结肠 1)虫卵肉芽肿形成机制:IV型变态反应 2)虫卵肉芽肿的害和利:害大于利 害:肝脏硬变和肠壁纤维化 利:破坏清除虫卵;隔离和清除SEA; 减少血中抗原 抗体复合物形成
虫卵排出SEA 巨噬细胞吞噬SEA 巨噬细胞呈递抗原给TH ,分泌IL-1激活TH TH产生淋巴因子(IL-2,γ-干扰素,MIF,ESP,FSF等) 巨噬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成纤维细胞趋向、集聚 虫卵肉芽肿形成 成纤维细胞合成蛋白质、形成胶原等 虫卵肉芽肿纤维化
S. japonicum eggs in liver
六、 生活史循环 虫卵 毛蚴 童虫
源自文库
母胞蚴 成虫
子胞蚴
尾蚴
致病 一、致病机理 1. 尾蚴性皮炎:尾蚴穿透皮肤所致,为速发
I型或迟发IV型变态反应。表现为瘙痒和丘疹 2.童虫移行性损害:童虫性肺炎 3.成虫所致损害:静脉内膜炎和静脉周围炎 4.虫卵所致损害 5.循环抗原和免疫复合物所致损害
及。头颅、五官及颈部无异常。双肺无异常,心界不大,心率
136次/分,律齐,各瓣膜区未闻得病理性杂音。腹软,肝左右二
叶均肿大,即剑突下约4厘米,右肋下约2厘米,脾在左肋缘下
1厘米,无腹水征。脊柱、四肢无异常。
入院后化验检查:
血常规:RBC 4×1012/L Hb84g/ L WBC1.5×1010/L
1. 产生、发育:雌雄合抱,虫体逆血流达肠粘膜
下层的静脉末梢,交配产卵,虫卵成熟
初产卵 11天 成熟卵 10天 变性卵
钙化
(卵细胞) (毛蚴)
2. 虫卵的去向 1)沉积结肠肠壁 2)沉积肝脏及其它组织、器官 3)脱入肠腔,随大便排出体外
S. japonicum eggs in intestinal wall
长:10mm,宽:3mm 螺层:6-8 幼螺:水 成螺:土、表面
生活史
❖ 生活史
一、成虫寄生部位: 门脉—肠系膜静脉系统
二、感染阶段:尾蚴 三、感染途径和方式:
人接触疫水, 尾蚴侵入皮肤
四、宿主 1. 终宿主:人 2. 中间宿主:钉螺 3. 储蓄宿主:多种哺乳动物牛、犬、猪、鼠、兔等
五. 虫卵的发育与去向
教学要点
1、掌握日本血吸虫成虫和虫卵的形态,熟悉 尾蚴的形态。
2、掌握生活史发育过程、致病机制和流行特 点。
3、掌握实验室诊断。 4、熟悉免疫特点、防治原则。
日本血吸虫卵
孵化条件:
1、清水 2、pH:7.5-7.8 3、T : 20 °C—25°C
钻腺5对:前钻腺2对(碱) 后钻腺3对(酸)
2. 传播途径 中间宿主的感染 人们接触疫水的方式
3. 易感人群
三、流行因素 自然因素、社会因素
四、流行区类型 1.水网型 (平原水网型) 2.湖沼型 (江湖洲滩型) 3.山丘型
防治 一、消灭传染源,查治病人、病牛--吡喹酮 二、控制和消灭钉螺 三、加强粪管 四、注意个人防护
万千华绿
户村佗水 送
❖ 免疫 一、抗原:虫卵抗原、肠相关抗原、表面抗原 二、免疫应答 主要作用于再次感染侵入的童虫 ADCC 是杀伤童虫的主要效应机制 伴随免疫:
免疫逃避机制 1. 血吸虫源分子
1)血吸虫源蛋白质分子参与免疫抑制作用 a. 补体蛋白的水解作用 b. 嗜中性弹性蛋白酶抑制作用 c. 补体C3沉积的抑制作用 d. 补体膜攻击复合物形成的抑制作用
日本血吸虫虫卵肉芽肿
虫卵肉芽肿
虫卵肉芽肿 (病理切片)
5. 循环抗原和免疫复合物所致损害 循环抗原(GAA、MAA和SEA等)与相应抗体
结合,形成循环免疫复合物,引起III型变态 反应。出现急性血吸虫病,血吸虫肾病 二、 临床表现
1.急性血吸虫病 发热、咳嗽、粘液血便、肝脾肿大
2.慢性血吸虫病 见于反复感染者。轻者可无症状,重
者腹痛、腹泻、粘液血便、肝脾肿大
3. 晚期血吸虫病 1)巨脾型:肝脏内静脉压 脾脏充血 虫卵毒素 刺激脾脏细胞增生 2)腹水型:门脉高压,腹壁、食道或胃底静脉曲张, 腹水, 呕血,黑大便 3)侏儒型:垂体前叶及肾上腺皮质功能低下, 导致骨骼发育障碍,性器官发育不全
4. 异位损伤:肺型与脑型血吸虫病
侏儒型
腹水型
❖ 实验诊断 一、病原诊断 1. 直接涂片法 2. 毛蚴孵化法 3. 定量透明法 4. 直肠粘膜活体组织检查
二、免疫诊断 IDT、COPT、IHA、ELISA、IEST等
毛蚴孵化法
❖ 流行
一、分布:长江流域及以南的13个省、市、区 二、流行环节
1. 传染源:病人、带虫者、保虫宿主 粪便污染水源
血吸虫(裂体吸虫) Schistosome
日本血吸虫 Schistosoma japonicum
曼氏血吸虫 S.mansoni 埃及血吸虫 S.haematobium 间插血吸虫 S.intercalatum 湄公血吸虫 S.mekongi 马来血吸虫 S.malayensis
日本血吸虫 Schistosoma japonicum
萧 薜 无 青 毛瘟
疏荔奈山 鬼人小枉
泽 东
神
唱遗虫自
歌矢何多
病历摘要
患者×××,男,20岁,四川绵阳籍,住院号×××××× 因发烧两天,腹泻、腹痛一天而于2003年9月2日入院。 入院前45天因天气炎热在家宅旁一池塘游泳,两小时后在穿衣 服时,发觉皮肤瘙痒,细看全身均有红色点状皮疹。回家涂抹清凉 油,痒感有所减轻,数日后消退。皮疹消退的同时,出现发热、咳 嗽、痰中带血丝。近两日来常感畏寒、发热,体温高达39-40℃。 入院当日,突感腹痛,随之腹泻,一连三次,粪便稀薄带有粘液及 脓血,因而急诊入院。 既往史:身体健康,喜好运动。 入院查体: T 39℃ ,P 136次/分 , R 22次/分 , BP 14.6/9.3kpa 发育、营养均好,急性病容,神清合作,巩膜及全身皮肤未见 黄染、出血点及皮下结节,眼结膜略显苍白,全身表浅淋巴结未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