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良荣《新闻学概论》章节题库( 新闻生产与新闻选择)【圣才出品】

第十五章新闻生产与新闻选择

一、概念题

1.新闻生产(川大2016年研)

答:新闻生产是指新近变动的新闻事实经过加工形成新闻作品的过程,新闻是新闻生产者经过有意识的加工的产物。新闻生产者建构新闻事件,进而建构拟态环境。新闻生产过程是各种力量博弈的过程。新闻生产产品是各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决定新闻生产的主要因素包括新闻选择的基本标准、新闻法规、形势、决策者、市场和媒体定位等。这六个基本要素中,前三个要求构成新闻语境,后三个要素构成新闻场域。

2.新闻生产的场域(复旦大学2016年研)

答:新闻生产的场域是指在新闻生产过程中,新闻生产者与社会方方面面的客观关系。场域是法国社会学家皮埃尔·布尔迪厄提出的概念:“一个场域可以被定义为各个位置之间存在的客观关系的一个网络,或一个构型。”这种关系处在不同位置上,有不同的矢量,对新闻生产产生不同的影响或压力。从这个意义上讲,新闻生产的场域是各种不同力量之间博弈的场所。新闻产品是各种力量博弈的产物。

3.新闻选择(暨大2019年研;中传2016年研;南大2016年研;复旦大学2015年研;重庆大学2013年研;华南理工2012年研;山西大学2011年研;华中农大2009年研)

答:新闻选择是指新闻媒介对新近发生的事实加以鉴别遴选,择定其中能够和值得传播

的事实的过程。新闻选择通常表现为对稿件的选择,其实质则是对新闻事实的选择。新闻选择有两个主要标准:一是新闻价值标准;二是新闻政策标准。只有新闻价值标准与新闻政策标准的和谐统一,才是新闻的最佳选择。新闻选择包括三种类型:①内迫性选择,即受制于媒介内部技术条件、篇幅容量而进行的选择和取舍;②需要性选择,即根据对受众已知需要的认识和未来需要的预期进行新闻选择;③外迫性选择,即在社会环境诸因素的制约下对新闻事实的取舍。

4.新闻的接近性(黑龙江大学2006年研)

答:新闻的接近性,是指新闻内容与受众的接近程度,即新闻与受众在地理上、心理上、思想上、职业上、性别上、年龄上以及利害关系上等的接近关联。新闻报道与受众的接近程度是影响新闻价值大小的重要因素之一。一般情况下,离受众地理越近、关系越密切的事,就越为其所关注,新闻价值也就越大。

5.新闻的“共同兴趣”

答:新闻的“共同兴趣”,是指新闻要反映社会大众关心的事实,而不是个别人关心的事实。新闻的“共同兴趣”是建立在受众对当前变动事实的共同关心的基础上,因此,完全没有必要担心提倡共同兴趣会把阶级性丢掉。任何一种大众新闻传播工具,不管宗旨、目的是什么,它想要存在下去,就必须考虑受众的共同兴趣。“共同兴趣”有时也被称为共同需要、共同关心或者共同关注,其意思一样。

二、简答题

1.谈谈人工智能、机器人新闻写作对新闻生产的影响。(北大2019年研)

相关试题:谈谈机器人新闻对新闻生产带来的影响。(山西大学2019年研)

答:机器人新闻,是指利用算法程序,通过采集大量的题材及高质量的数据,建立庞大数据库,从中寻找模型、趋势以及相互的关系,最后由机器自动化生产新闻的新闻报道方式。机器人新闻的诞生,引发了新闻生产模式的变革。

(1)全新的新闻生产:从专业生产,走向“专业生产+用户生产+机器人生产”

计算机自动生成的机器人新闻,尽管在国内尚属新鲜事,但是国外几年前就已成为现实,机器人早已开始协助写稿、编辑、校对等。路透社、美联社、《纽约时报》《洛杉矶时报》、雅虎、赫芬顿邮报等传统媒体和互联网公司都已纷纷采用机器人生产新闻。

机器人还可以协助美联社将NBA比赛、橄榄球赛的流水账式记录,统计整合成一篇报道。过去,专业体育记者一边看电视一边查官网数据一边写稿子;如今,机器人新闻可以全部自动识别所有球员的得分、助攻、篮板、抢断、盖帽等,之后机器人根据这些数据,结合关键球员的表现,球队排名等赛况写出报道。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逐渐成熟,机器人的计算能力和学习能力不断提升,传统新闻生产的方式将逐渐被颠覆。过去依靠专业记者生产内容(PGC)的手工模式,继走向“专业生产+用户生产”(PGC+UGC)的Web2.0模式后,又将走向Web3.0新阶段:算法生成内容(AAC),与PGC、UGC三者鼎立。

(2)全新的议题设置:从流水线生产,走向个性化定制

①议题设置的改进

传统媒体的议题设置主要取决于当时的新闻热点、宣传管理部门的指令、媒体同行的选择和编辑记者的经验。但是,人工智能技术出现后,媒体议题设置和编排分发的旧有规则被打破了。算法推荐新闻,以及受众之间的相互推荐,逐渐开始争夺内容分发的主导权。

②受众分析的改进

a.人工智能技术的核心是数据挖掘。媒体的受众分析将比以往更精准,内容的聚合与分发,将更加精准化、智能化、对象化、个性化。通过大数据挖掘技术、个人信息行为追踪,新闻机构可以做到为用户智能推荐,实现个性化的新闻定制。

b.全球新闻生产从人工整合向技术整合的趋势愈加明显,人工智能向传媒领域进军已成潮流。人工智能技术宣告了个性化新闻时代的全面到来。针对每个订阅用户的专属评论和定制化报道,已经成为现实。首先,人工智能技术使得“用户画像”更清晰,可以为用户量身定做内容。其次,人工智能技术可以为受众进行场景化适配,这是传统议题设置望尘莫及的。最后,人工智能技术使媒体更加社交化,更加注重对社交媒体数据的收集和挖掘。对媒体来说,没有大数据,一切都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未来媒体的竞争力,取决于其数据挖掘的能力,而非简单的叙事能力。

(3)全新的运作方式:从内容为王,走向全产业链运作

人工智能技术将使传统媒体内容开始向移动化平台聚合,推动传统新闻媒体的改造。机器人写作相比人工新闻的优点不言而喻。其写稿速度最快可达到毫秒级,无人匹敌;其应用大数据技术处理海量数据的能力让人类望尘莫及;它不知疲惫、产量惊人、准确性高,大大提高了传统新闻工作者的效率。生物传感机器人,可以把观众的真实体验实时地呈现出来,供创作方分析、供观众了解自己,也可以让记者从中发现有新闻价值的东西。某种程度上,机器人的算法,比编辑记者更懂受众。因此,在这种情况下,传统媒体就不能抱残守缺,需要有一定程度的改变。

①传统媒体不能一味沉溺于“内容为王”的路径依赖,而要考虑“内容+技术+渠道+市场+人才”的全产业链运作。片面强调“内容为王”,对科技发展视而不见,最终会导致传统媒体的彻底边缘化,丧失主流舆论阵地。

②传统媒体除了培养“全能型记者”,还要引进软件算法工程师。一方面,媒体需要复

合型的人才队伍,需要记者掌握多元化的知识结构,使其除了必备传统“报台网”的采访、编辑和写作技巧,懂得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的制作技能,还要懂得微博、微信、客户端等新媒体平台的发稿流程。另一方面,媒体队伍需要专门的算法工程师。媒体队伍的知识结构,不能局限于中文、新闻、传播等文科领域,还需要大量的IT人才,满足TMT、ICT的融合趋势。

③面对人工智能技术的步步紧逼,传统媒体不能画地为牢,需要打破藩篱,既要开展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一体化运营,也要做好内容集成服务商,在媒体聚合平台安营扎寨(如媒体公众运营号),还可以主动聚合自媒体(如发起自媒体联盟),实现平台共享。

通过大数据挖掘,机器人可以更精准地预测未来。人工智能的核心是数据处理,它可以极大提高出稿效率,对突发事件实现快速反应。与此同时,媒体人借助人工智能技术把内容输送到算法推荐平台,实现精准传播。

虽然机器人新闻优势明显,一定程度上给新闻从业者带来压力,对传统新闻生产模式也造成了很大影响,但其流水线式的新闻生产模式仍存在很大局限性。机器人的数据罗列能力较强,但分析能力较弱,不能提供有价值的观点、有深度的行业调查,不能深入一线进行实地采访,缺乏新闻敏感度和新闻温度,所以目前主要应用在数据要求多、格式化、模板化的企业财报和体育报道上。因此,机器人新闻不可能普遍取代人工写稿。

2.请简述AI技术及其在传媒领域的应用。(清华大学2019年研)

答:(1)AI技术的定义

AI技术即人工智能技术,是Artificial Intelligence的缩写,该词最初在1956年达特茅斯(Dartmouth)学会上提出。人工智能是计算机科学的一个分支,它企图了解智能的实质,并生产出一种新的能以人类智能相似的方式做出反应的智能机器,是对人的意识、思

维的信息过程的模拟。该领域的研究包括机器人、语言识别、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和专家系统等。它是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一门新的技术科学。人工智能从诞生以来,理论和技术日益成熟,应用领域也不断扩大。

(2)AI技术在传媒领域的应用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和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革新,以大数据、算法和云计算等为核心的AI技术不仅在宏观上重塑了整个新闻业态,也在微观上改变了新闻生产的全流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AI技术对内容选题流程的重塑

传统媒体时代记者主要依靠自身新闻敏感和现场采访对事实做出符合主观想象的“新闻价值”的判断,进行选题策划。人工智能时代基于互联网大数据的采集挖掘和分析,依托传感器、无人机等技术,不仅让新闻工作者能够更直观的了解最新热点和社会关注事件,而且进一步突破了人体生理感官局限,采集更广范围和立体空间的信息,挖掘宏观抽象数据背后的新闻价值点,诚如麦克卢汉所言的“媒介是人体的延伸”。

②AI技术对内容生产编辑流程的重塑

“机器人生产”近两年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媒体应用到内容生产当中,从而更好提高新闻生产的效率和质量,比如腾讯的Dream Writter、今日头条的小明bot以及新华社快笔小新等。机器人作为一种特殊计算程序,在涉及大量数据和有固定写作格式的财经、体育新闻方面具有极大优势,可以在几十秒甚至几秒内生产一篇内容翔实的消息,可以将记者从那些大量纷繁的日常新闻写作中解放出来,促使其从事更具创意或思维性的深度报道,推动记者职业转型。

③AI技术对内容分发过程的重塑

传统媒体时代传播渠道有限且大多被媒体生产人员垄断,但在“万物皆媒”的新媒体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