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公共艺术规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公共艺术规则
作者:邓乐上传时间:2010-4-16
在当前公共艺术的体制建设中,城市公共艺术规则的编制与法规落实,无疑是推动中国公共艺术可持续发展,促进中国公共艺术法制建设,建立良性秩序的关键一步,也是公共艺术法制规范,行业自律等环节中最为重要的一环。全国城雕委于2007年7月7日召开了一次全国性的“城市雕塑规划编制”研讨会。中央美院城市设计学院副院长王中在研讨会上作了专题学术演讲,“公共艺术与城市文化”,这是王中近年来对公共艺术课题的研究成果。其中重点讲了美国一些城市如何争取规划立法、实现、实施公共艺术百分比的情况。王中做的大量的、详实的数据采集和案例分析研究,无疑对我国推动城市公共艺术规划、公共艺术的百分比的政策制定与法规落实,具有理论的依据和实例的参考价值。北京、上海、铜陵三城市,在会上专题介绍了各自城市公共艺术编制的成果和经验。城雕委并邀请了规划专家就城市公共艺术的编制规范作了专题演讲。
城市公共艺术的规划直接关系到我们城市的整体布局,涉及到城市的现状、历史、文脉、空间、题材等等。未来建什么样的城市,规划什么样的公共艺术大有学问。笔者曾以雕塑家的身份,作为主要编制人员之一,参与了成都市城市公共艺术规划编制。虽然艺术家做规划并不内行,但从公共艺术实践者的角度介入城市公共艺术规划,为规划提供艺术专业方面的知识参考,并作为公民代表,对城市公共艺术规划发表意见和建议,也体现了公共艺术的公开性和民主性。
中国城市公共艺术规划编制,面临着失去个性的众多城市。纵观这二十多年的城市建设,从南到北,从中心城市到边远小镇,都在“急、仿”心态的文化价值观下孕生。“急”,城市建设快,粗糙,恨不能一夜变为别人的“豪华”样。“仿”,拿来主义盛行,搬用国外的城市格局和建筑样式,古典的现代的后现代的全仿。“急、仿”是中国人的世纪天堂梦,这个梦从内在的逻辑上分析,是中国闭关锁国的落后农耕文化状态,被西方列强打醒后,对西方工业文明到现代文明成就的崇拜,向往和追赶,内心希望民族精神,复兴大国的梦。但这种世纪天堂梦,也被一些浅见者,表层地将西方城市中古典、中世纪和现代的视觉图式一股脑全搬在我们的策划那个是里,使老城迅速消失,新城毫无个性,缺失文化根基,缺乏想象力、创造力,不伦不类。这是城市公共艺术规划编制面对的城市现状的巨大挑战,艺术的宗旨是创造,如果在公共艺术规划编制中,一点创造也没有,也沿袭过去城市建设的心态和思路,那就是艺术缺席,从宏观上的失控、失误,是根本性的悲哀。如果在城市公共艺术规划编制这一艺术最重要的环节中,注入区域城市的特殊历史,地方文化的独特个性,以中外艺术史的发展眼光,尊重艺术的创造,无疑会对我们的民族创造力,对城市文化一个创造性的贡献。这是城市公共艺术规划编制最重要的思路。
城市公共艺术规划编制基本着眼于两个主要方面,一是空间、区域、点位的硬件布局,二是艺术思路和题材选择的软件控规。硬件的规划主要是对未来城市景观道路节点、街头绿地、建筑立面、城市广场、主题公园等外空间和车站码头、航空港、体育场、艺术中心等内部分进行布局规划。这些地方时
构成城市公共空间领域的主要硬件。规划专家会按规划原则将这些城市元素纳入规划之中,因为城市总体规划走在前面,艺术规划作为子规划,对硬件相对容易把握。另一部分是软件,这方面,在规划编制中各城市的差异很大。因为这里面涉及地域文脉、艺术的专业知识和价值观的差异。如我见过的一些城市雕塑规划,将地域文脉梳理得非常清晰,为后来的创作设计提供了详实的文化依据。而有些城市公共艺术规划则不太注重这方面的工作。艺术观念的差异就更大了,可能是知识结构的原因,一些城市规划编制,还停留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思维上。将城市的内外空间当成一个大的展厅,把西方的城市公共艺术模式和我们过去文化意识形态的架上雕塑分别放在展台上,就当成了城市未来的艺术格局。这种规则一是容易造成摹仿国外过时的艺术样式,二是容易将室内带有意识形态倾向和极端个人的架上雕塑置放在未来更加民主,自由,生态和谐的城市空间。造成民族文化创造的精神缺失和空间的错位。很多人对城市雕塑不尽满意的各种原因,这应是其中之一,这种城市雕塑规划编制可能还不会少。
我们今天强调城市公共艺术规划,而不用城市雕塑规划,不仅仅是名词上的不同,它至少在四点上反映了公共这个名词使用的理由。第一,他反映了城市作为文化载体的规律动态发展。因为城市至少有几千年的历史,古代叫城市,现在叫城市,未来还可能叫城市。就是说城市这个名词是不变的,它是由人类历史文明动态发展,随时间渐进,呈线性变化的历史累积。而城市的历史文化每一个时代就更会有一个时代的文化主题。在城市这个词后面加上一个时代的主题,能更准确反映城市的某一阶段性的特征。这样会更准确倡
导一个时代的艺术主题和价值取向。第二,城市公共艺术规划须对艺术发展作前瞻性的评估,公共艺术是艺术向未来发展的一个必然,这也是各行各业走向更广泛社会领域的发展规律。从艺术发展的总体趋势看,公共艺术已具有了明确的方向。中国不少的艺术理论家在这方面做了大量工作,高质量的研究文章不断出现,为公共艺术发展做出了理性的贡献。而一大批艺术家也自觉地实践着公共这个概念,在实践中总结公共艺术的特征,逐渐改变自己的世界观,用公共艺术的观点来指导自己的创作。第三,公共艺术队伍不断扩大,艺术院校的增加,学习、从业人员成倍的增长,社会对艺术的需求量也在扩大。艺术不可能再是小圈子的事。它不但要渗透到城市的各种空间,更会融入公众的日常生活。所以艺术公共化,是人类生活品质追求的必然。第四,将艺术作为一种社会资源来分享,这种观点已达成共识,并逐渐纳入社会的管理体制。所以用城市公共艺术规划这个名称,能更准确反映这一主题的时代内涵和本质特征。
城市公共艺术的公开、公决,是未来社会对民主、平等的普遍价值追求。城市公共空间的艺术,一定由公共财政支付经费,如果由私人出资,也是无条件的捐赠,私人不应拥有凌驾于公共意志之上的任何权力。一般来说,公共艺术从规划编制、设计建造开始,就必须对公众公开。公民社会、公众具有知情权,因为公共艺术最重要面对可以分享公共空间资源的每一个人。将城市公共艺术编制向公众公开征求意见,让公众都了解城市的未来,使公众获得知情权,这也是体现公共艺术内涵的一种积极方式。至于公决,虽然城市公共艺术规划编制对城市、对公众、对公共艺术家非常重要,但目前还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