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落的形成PPT教学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墓多有棺,随葬品以陶器为主。有些死者无一定葬 式,被弃置坑穴之中,均无随葬品,有的双手被捆绑, 属于非正常死亡者。埋葬方式的差异,反映出死者生 前社会地位的不平等。文化遗物除铜、玉、陶、石、 漆器外,还有骨、蚌器。青铜器包括工具、兵器、礼 器、乐器和装饰器。其中鼎、斝、爵、盉等,是中国 已发现的年代最早的青铜容器,都用复合范铸造,制 作技术已较复杂。用 200 多粒绿松石镶嵌的兽面纹铜 牌,是中国所见年代最早的铜镶玉制品,具有较高的 工艺水平。在陶器、骨片上发现刻划符号20多种,有 的可能是原始文字。卜骨出土数量较多。乐器有陶埙、 石磬、铜铃等。这些遗物是反映当时居民精神生活的 宝贵资料。
逐水草而居
聚居
乡村的形成
原始畜牧业、农业起源(第一次社会大Leabharlann Baidu工)
分散的乡村聚落
农业生产水 平逐渐提高
固定的乡村
地理 环境
圆形、多边形
聚落(定居地)
带状村落
乡村形成的条件
城市的起源
农业生产技术创新
剩余产品 商品生产(第二次社会大分工)
集市
优越地理环境 大河冲积平原
城市
城市起源的条件
乡村形成的条件
6 5 4
3 2
1 (1)由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
分布规律: 自然带南北更替,东西延伸 形成原因: 太阳辐射由赤道向两极递减 分布地区: 低纬、高纬地区较典型 自然带呈明显带状分布且南北对称
的是哪个大陆?为什么? 非洲大陆
54
3 21
(2)由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
分布规律: 自然带东西更替,南北延伸
形成原因: 水分条件由沿海向内陆递减
分布地区:
中纬地区较典型
荒漠
草原
森林
内陆
沿海
白居易诗词《大林寺桃花》: “人间四月芳菲尽, 山寺桃花始盛开”
我国横断山区: “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
这些现象该做何解释呢?
珠穆朗玛峰 北坡
南坡
(3)山地垂直地域分异
分布规律: 自然带垂直方向更替,水平方向延伸
聚落:人类各种形式的聚居地的总称
聚落,不单包括房屋建筑,还包括与居住 直接有关的其他生活设施。既人们居住、生活、 休息和进行活动的场所,也使人们进行劳动、 生产的场所,总之,聚落就是人类各种形式的 聚居地的总称
乡村
以农业活动和农业人口为主的聚落
城市
以非农业热口为主的聚落,规模较大, 是一定地域范围内的政治、经济、文 化中心。
城市的起源
①灌溉农业发达地区
③出现劳动分工,集市开始出现
②农业技术得以创新
④集市逐渐演变为城市
3. 8 地理环境 的地域差异
讨论:导致以下几个地区植物景观 差异的主导因素是什么?
热带雨林
极地苔原
荒漠
草原
森林
地理环境的地域差异
纬度位置 海陆位置
气温 气 植被 降水 候 土壤
陆地自然带
陆地自然带的地域分异规律:
2、地理环境的非地带性
2 4
1
3
气候类型: 温带1:季风气候 温带2:海洋性气候 亚热3:带季风气候 地4中:海气候
陆地自然带: 温带落1:叶阔叶林带
温带落2:叶阔叶林带 亚热带3:常绿阔叶林带
亚热带4:常绿硬叶林带
N
S
高山草甸 针叶林带 针阔混交林带 落叶阔叶林带
1、该山地可能位温于带 (温度带)。 2、该山地的阳北坡为 (南、北)坡,
第六单元《人类的居住地与地理环境》
读课本P43~44及图6.1,思考下列问题: 1.什么是聚落? 2.聚落分为哪两大类? 3.乡村与城市的差别?
村 落
中小城市
大城市
聚落
乡村 城市
乡村的形成 城市的起源
问:
1、聚落可分为哪两大类? 2、乡村和城市的本质区别是什么? 3、在第一次社会大分工中——和——分离开 来,促进了——的形成。 4、在第二次社会大分工中——和——分离开 来,促进了——的形成。 5、世界的第一批城市多数诞生在——如—— 6、河网密集的地区村庄一般呈——状。
由沿海向内陆
分异规律
(经度地带性)
山地垂直
分异规律
(垂直地带性)
4
图 示
3 2 1
4321
南北(纬度)方向 东西(经度)方向
规 更替,东西(纬线) 更替,南北(经线)
律 方向延伸.
方向延伸.
成 因
太阳辐射(热量)由 赤道向两极递减
分 布
低纬和高纬地区 表现明显
水分条件由沿 海向内陆递减 中纬地区表现
它可能南位于 (南、北)半球。 3、所处地区的气候类型可能是 温带海洋性气候 。
注意:
①垂直地带性从山麓到山顶的变化规律相似 于从赤道向两极的变化规律
②山麓带基本上与当地自然带相一致
③山坡自然带谱的多少与山地所处的地理纬 度、山地海拔高度及坡向等因素有关
由赤道向两极
分异规律
(纬度地带性)
1.原始畜牧业和农业的起源 2.农业生产水平的逐渐提高 3.地理环境的影响
1.农业生产技术的创新 1.城市起源的条件
2.劳动分工 2.城市起源的的理想自然环境
3.古代城市的发展很不稳定
中国最早的城市遗址——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
二里头文化,年代为公元 前21世纪~前17世纪,一 般分为四期。
在遗址中发现有宫殿基址和墓葬及铸铜、制陶、制骨 、 制玉等手工作坊遗迹。其中 1 号宫殿基址平面为方形, 占地1 万平方米,主体建筑为面阔 8间、进深3间、四 阿重屋式坐北朝南的殿堂,四周有廊庑,前面是大门, 中间是广庭 。 2号宫殿形制基本相同,规模略小。这 是中国已知年代最早的宫殿。未发现与宫殿相称的陵 墓,但有不少中小型墓葬,都是长方形土坑竖穴墓。 中型墓一般有棺有椁,随葬铜、玉 、陶、石、漆器等。
形成原因:
水热状况从山麓向山顶的变化
分布地区: 高山地区 (中低纬度地区较典型)
非地带性现象
海陆分布、地形起伏
非地带性分布现象
如
荒漠带中的斑块状绿洲 南美洲西海岸自然带的分布
地理环境的地域差异
1、陆地自然带的地域分异规律:
(1)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 (2)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
(3)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
明显
4 3 2 1
垂直方向更替, 水平方向延伸.
水热状况从山 麓向山顶变化
中低纬高山地 区表现明显
地形起伏
新疆天山山 麓地带的绿 洲(该地区 按地带性规 律应是温带 荒漠景观)
呈 多 边 形 的 村 落
呈带状的村落
世界上最早出现城市的地区
尼罗河流域
两河流域
印度河流域
中国
中美洲
世界最早出现的城市多数在大河的冲积平原上
印度河畔的摩亨佐.达罗废墟
1922年,先是在 德信地区的摩亨佐达罗, 后又在西旁遮普的哈拉帕 发现古城遗址,它们统称 为哈拉帕文化。其存在时 期,估计为公元前 2500~1500年,但也有一 说上至公元前3500年,从 而使这两个城市成为世界 上已知的最早的城市。在 公元前2000年前后,摩亨 佐达罗占地达260公顷, 人口约为2万人,是当时 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
逐水草而居
聚居
乡村的形成
原始畜牧业、农业起源(第一次社会大Leabharlann Baidu工)
分散的乡村聚落
农业生产水 平逐渐提高
固定的乡村
地理 环境
圆形、多边形
聚落(定居地)
带状村落
乡村形成的条件
城市的起源
农业生产技术创新
剩余产品 商品生产(第二次社会大分工)
集市
优越地理环境 大河冲积平原
城市
城市起源的条件
乡村形成的条件
6 5 4
3 2
1 (1)由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
分布规律: 自然带南北更替,东西延伸 形成原因: 太阳辐射由赤道向两极递减 分布地区: 低纬、高纬地区较典型 自然带呈明显带状分布且南北对称
的是哪个大陆?为什么? 非洲大陆
54
3 21
(2)由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
分布规律: 自然带东西更替,南北延伸
形成原因: 水分条件由沿海向内陆递减
分布地区:
中纬地区较典型
荒漠
草原
森林
内陆
沿海
白居易诗词《大林寺桃花》: “人间四月芳菲尽, 山寺桃花始盛开”
我国横断山区: “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
这些现象该做何解释呢?
珠穆朗玛峰 北坡
南坡
(3)山地垂直地域分异
分布规律: 自然带垂直方向更替,水平方向延伸
聚落:人类各种形式的聚居地的总称
聚落,不单包括房屋建筑,还包括与居住 直接有关的其他生活设施。既人们居住、生活、 休息和进行活动的场所,也使人们进行劳动、 生产的场所,总之,聚落就是人类各种形式的 聚居地的总称
乡村
以农业活动和农业人口为主的聚落
城市
以非农业热口为主的聚落,规模较大, 是一定地域范围内的政治、经济、文 化中心。
城市的起源
①灌溉农业发达地区
③出现劳动分工,集市开始出现
②农业技术得以创新
④集市逐渐演变为城市
3. 8 地理环境 的地域差异
讨论:导致以下几个地区植物景观 差异的主导因素是什么?
热带雨林
极地苔原
荒漠
草原
森林
地理环境的地域差异
纬度位置 海陆位置
气温 气 植被 降水 候 土壤
陆地自然带
陆地自然带的地域分异规律:
2、地理环境的非地带性
2 4
1
3
气候类型: 温带1:季风气候 温带2:海洋性气候 亚热3:带季风气候 地4中:海气候
陆地自然带: 温带落1:叶阔叶林带
温带落2:叶阔叶林带 亚热带3:常绿阔叶林带
亚热带4:常绿硬叶林带
N
S
高山草甸 针叶林带 针阔混交林带 落叶阔叶林带
1、该山地可能位温于带 (温度带)。 2、该山地的阳北坡为 (南、北)坡,
第六单元《人类的居住地与地理环境》
读课本P43~44及图6.1,思考下列问题: 1.什么是聚落? 2.聚落分为哪两大类? 3.乡村与城市的差别?
村 落
中小城市
大城市
聚落
乡村 城市
乡村的形成 城市的起源
问:
1、聚落可分为哪两大类? 2、乡村和城市的本质区别是什么? 3、在第一次社会大分工中——和——分离开 来,促进了——的形成。 4、在第二次社会大分工中——和——分离开 来,促进了——的形成。 5、世界的第一批城市多数诞生在——如—— 6、河网密集的地区村庄一般呈——状。
由沿海向内陆
分异规律
(经度地带性)
山地垂直
分异规律
(垂直地带性)
4
图 示
3 2 1
4321
南北(纬度)方向 东西(经度)方向
规 更替,东西(纬线) 更替,南北(经线)
律 方向延伸.
方向延伸.
成 因
太阳辐射(热量)由 赤道向两极递减
分 布
低纬和高纬地区 表现明显
水分条件由沿 海向内陆递减 中纬地区表现
它可能南位于 (南、北)半球。 3、所处地区的气候类型可能是 温带海洋性气候 。
注意:
①垂直地带性从山麓到山顶的变化规律相似 于从赤道向两极的变化规律
②山麓带基本上与当地自然带相一致
③山坡自然带谱的多少与山地所处的地理纬 度、山地海拔高度及坡向等因素有关
由赤道向两极
分异规律
(纬度地带性)
1.原始畜牧业和农业的起源 2.农业生产水平的逐渐提高 3.地理环境的影响
1.农业生产技术的创新 1.城市起源的条件
2.劳动分工 2.城市起源的的理想自然环境
3.古代城市的发展很不稳定
中国最早的城市遗址——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
二里头文化,年代为公元 前21世纪~前17世纪,一 般分为四期。
在遗址中发现有宫殿基址和墓葬及铸铜、制陶、制骨 、 制玉等手工作坊遗迹。其中 1 号宫殿基址平面为方形, 占地1 万平方米,主体建筑为面阔 8间、进深3间、四 阿重屋式坐北朝南的殿堂,四周有廊庑,前面是大门, 中间是广庭 。 2号宫殿形制基本相同,规模略小。这 是中国已知年代最早的宫殿。未发现与宫殿相称的陵 墓,但有不少中小型墓葬,都是长方形土坑竖穴墓。 中型墓一般有棺有椁,随葬铜、玉 、陶、石、漆器等。
形成原因:
水热状况从山麓向山顶的变化
分布地区: 高山地区 (中低纬度地区较典型)
非地带性现象
海陆分布、地形起伏
非地带性分布现象
如
荒漠带中的斑块状绿洲 南美洲西海岸自然带的分布
地理环境的地域差异
1、陆地自然带的地域分异规律:
(1)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 (2)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
(3)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
明显
4 3 2 1
垂直方向更替, 水平方向延伸.
水热状况从山 麓向山顶变化
中低纬高山地 区表现明显
地形起伏
新疆天山山 麓地带的绿 洲(该地区 按地带性规 律应是温带 荒漠景观)
呈 多 边 形 的 村 落
呈带状的村落
世界上最早出现城市的地区
尼罗河流域
两河流域
印度河流域
中国
中美洲
世界最早出现的城市多数在大河的冲积平原上
印度河畔的摩亨佐.达罗废墟
1922年,先是在 德信地区的摩亨佐达罗, 后又在西旁遮普的哈拉帕 发现古城遗址,它们统称 为哈拉帕文化。其存在时 期,估计为公元前 2500~1500年,但也有一 说上至公元前3500年,从 而使这两个城市成为世界 上已知的最早的城市。在 公元前2000年前后,摩亨 佐达罗占地达260公顷, 人口约为2万人,是当时 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