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消费主义的理性思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年第4期

总第252期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ournal o f N ort heast N or mal U niv ersity (P hilo so phy and Social Sciences)No.4 2011Sum N o.252

现代消费主义的理性思考

柴婷婷1,热合木江 巴拉提

2(1.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吉林长春130024;

2.伊犁师范学院法经系,新疆伊宁835000)

[收稿日期]2011-03-25 [基金项目]东北师范大学哲学社会科学校内青年基金项目(09QN0013) [作者简介]柴婷婷(1979-),女,吉林辽源人,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热合木江 巴拉提(1966-),男,维吾尔族,伊宁

人,伊犁师范学院法经系副教授。

[摘 要]消费是人为了生存而进行的一种基本活动,一种生活方式。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经济

的增长,现代社会已经进入到了生产过剩的时代,这必然引起大量的挥霍性消费随之而来。为此,本来作为

人的生存方式的消费就成为一种违背人类可持续生存和发展利益的消费,最终也成为人类生存的最大威胁

之一,因而,再次审视现代社会的消费观的理论基础是一项迫切的任务。

[关键词]消费主义;生存代价;新消费观

[中图分类号]B15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6201(2011)04-0012-04

在现代消费社会,趋于主流意识的超前消费、负债消费成为人们生活方式的基本特征。消费主义作为主流价值观渗透到社会生活的一切领域,成为人们评价一切的价值尺度。那是不是消费得越多,我们的生活质量就会越高?消费的增长就等于我们幸福感觉的增长?如果我们不消费就等同于落后?我们需要对这些问题作出回答。

一、反思现代消费主义价值观

消费作为人类生存的基本方式,是主体的有选择性和创造性的活动,其目的是为了满足人的生存和发展的物质与精神需要。而消费主义则是一种毫无节制地消耗物质财富和自然资源,并把消费作为人生最高目的的消费观和价值观。如今拿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的消费方式在当今社会已经酿出了苦果,造成今天这种局面的原因,是与工业革命以来人们在消费观念上的巨大转变是分不开的。

首先,要明确作为消费的前提,需要和欲求是不是一回事?我们说,需要是指人类的生存和生活所必需的一切东西,而欲求则不是人的生活中必需的东西,而是由人们追求地位上对他人的优越感的心理竞争形成的一种主观追求。丹尼尔 贝尔说: 资产阶级社会与众不同的特征是,它所要满足的不是需要,而是欲求,欲求超过了生理本能,进入心理层次,因而它是无限的要求。 [1]显然,现在的消费已经脱离了人的真正需要,只是对欲求的一种满足,追求欲求的消费已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人们把物质消费看得高于一切,并在相互的消费攀比中,以所占有的产品来评估自己,表达生活方式,寻找人生意义。当消费不再成为人类生存所需要的必要手段,而变为相互之间显示权势地位、自我价值和经济实力的象征,价值观就要为人们的消费驱动力负责。

其次,消费得越多就越幸福吗?如果把生活质量归结为单纯的物质丰富的消费生活,那么,我们必须得出:消费得越多,我们的生活质量就越高。但显然,幸福跟消费的物质财富的绝对量没有什么必然联系。幸福不仅表现在物质消费,还表现在精神消费和享受的生活环境。如果人们仅为了不断提高所谓的 生活质量 而疯狂地追求物质消费,必然会使人成为围着 物 转的被动的消费者,社会成为物的社会,人性沦落为物性,鲍德里亚给我们所揭示的正是这样一种场景: 富裕的人们不再像过去那样受到人的包围,而是被物包围 我们生活在物的时代 [2]。换句话说: 在 物化的时代 里,对物的逐求成为生活的中心。 [3]但是,如果人们把消费当成生活目的,为了消费而去消费,势必会造成大量的自然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污染,那么人类的生存家园就会遭到破坏。因而,评价 生活质量 的高低或幸福感的多少,应当是包括物质、精神和生存环境等几个方面,而片面的物质追求正是以破坏、消解和扭曲另外两个方面的需求为前提和代价的,自然也不可能获得全面的生活质量的提高。

再次,消费得多就意味着经济的增长和社会的进步吗?消费主义是建立在机器工业的大生产基础上的,当资本主义用节俭完成原始积累之后,节俭精神就消失得无影无踪。商品经济条件下,利润最大化是生产和经济追求的唯一目标。为了使自己不在竞争中破产,必须进行超越人们需要的大量生产。当社会总体的生产超过了社会总体的基本需要之后,如果我们不消费,那么这些产品将如何处理呢?所以,经济的持续增长就只能靠大众的挥霍性消费来支撑。消费主义把数量无限增长的物质消费看做是至高无上的生活追求,资产阶级为了自身的利益,大力提倡和鼓励消费,煽动人们的消费激情,刺激人们的购买欲望,宣扬超前消费,及时享乐、就是人的最好生活方式、最有意义的人生,把人生的幸福归结为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等于幸福,把追求奢侈性、炫耀性消费看做是人生价值的实现和全部意义所在,即使举债消费也在所不惜。这样,消费者就真的成了生产经营者的 上帝 ,挥霍性的消费成了 上帝 挽救经济命运的法宝。

那么,究竟经济增长和消费谁为目的,谁为手段。本来消费是目的,经济增长是手段,可在今天,却正好相反[4]。正如美国销售分析家维克特 勒博宣称: 我们庞大而多产的经济 需要我们使消费成为我们的生活方式,要求我们把购买和使用货物变成宗教仪式,要求我们从中寻求我们的精神满足和自我满足 我们需要消费东西,用前所未有的速度去烧掉、穿坏、更换或扔掉。 [5]因此, 不消费就等于不发展 就成为现在的主流观点。人对产品的占有程度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了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但长期如此,必然会引起享乐主义、虚无主义、个人主义的滋生和贫富差距日益拉大。人类在享受着前所未有的物质财富的同时,却也陷入了深深的生存困惑之中。

二、消费主义的生存代价

消费主义改变了人的生活方式,进而也从根本上改变了人的生存环境。人类对各种自然资源的掠夺呈现为一种非理性的疯狂和贪婪状态。这种消费主义所刺激起来的人的欲望,已经远远超出了地球生物圈所能承受的限度。

由工业文明带来的消费主义,是建立在主客二分的思维方式基础上的。它把人看成是一种绝对的主体,把自然界仅仅看成是供人占有、使用和消费的对象。作为存在者的存在与作为对象的存在的根本不同就在于:对象是一种没有存在论根基的存在,是只有依赖于主体才能获得存在意义的存在。特别是在实践哲学中,这种对象性思维使人成为重新安排世界的主体,以实践的概念来规定人和自然的本质,自然界只能是围绕着人,作为人的实践对象和满足实践需要的对象而存在。人取代了上帝的地位,成为一个无所不能、无所不可、无所不做的主体。人失去了任何限制和约束,人对自然界 能做 的,就一定是 应当做 的,人的实践行为是 天然合理 的。自然界不仅实现了对人的有用性的 使用价值 ,从而更实现了人在世俗的物质享乐中的 消费价值 。

那么,在这种主客二分思维方式支配下,人与世界的矛盾就不可能得到合理的解决,其后果就是当今社会呈现的人类的生存危机。这种生存危机首先表现为人类生存环境的恶化。人类对自然界的过度开发并不是为了满足人类的基本的生存需要,是为满足人类挥霍性消费。为了达到自己的物欲满足可以不惜牺牲一切,包括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西方消费社会的大生产、大抛弃的生活方式对地球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