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主义消费观评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GXLLZXGXLLZXGXLLZXGXLLZXGXLLZXGXLLZXGXLLZXGXLLZXGXLLZXGXLLZXGXLLZXGXLLZXGXLLZXGXLLZXGXLLZXGXLLZXGXLLZXGXLLZXGXLLZXGXLLZXGXLLZ
消费观是消费主体在消费过程中体现出来的价值观。在现代社会,消费观的主体可以是具体的单个的人,也可以是作为整体的组织、单位或国家。消费主义消费观作为消费观的一种典型形态,是资本主义进入后工业社会的衍生物,不仅在以美国为首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广为流行,而且伴随经济全球化的脚步正向包括不发达国家在内的全球传播。消费主义消费观一方面主张大生产、大丢弃、大消费,另一方面提倡消费主体追求纸醉金迷的生活,在非理性、奢侈和炫耀中显示等级、身份。消费者一旦沉迷于消费主义的盛宴,往往忘却反思与批评,最终必然带来消费者与自身的冲突、消费者与他人的冲突、消费者与生产的冲突、消费者与社会的冲突以及消费者与环境的冲突。形成消费主义消费观的深层动因离不开资本主义价值观的引导、资本主义伦理的支持,更离不开资本的鼓噪以及相关的教育传播。
一、资本主义价值观与消费主义
消费观
以平等、自由为主要内容的资本主义价值观,形式上表现为一种价值体系,本质上外化为一种生活方式,理论上包含一种消费主义消费观。资本主义的价值观与消费主义消费观相互关联的缘起是:资本主义的兴起打破了封建贵族对生活风格的垄断,封建贵族曾经享有的生活消费特权,在滚滚而来的商品之流中丧失殆尽,因为仆人可以穿得跟主人一样华丽,平民暴发户可以拥有曾经只有世袭贵族才可以拥有的财富,贵族头衔和地位的优越感在新兴资本家的富足面前黯然失色——这一切归功于商品带来的“平等”。正如马克思所说:“商品是天生的平等派”。[1](P103)同封建社会相比,资本主义商品社会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消费的等级被彻底打破,封建贵族在消费领域的特权慢慢地失去。“这个领域确实是天赋人权
消费主义消费观评析
阮超群
摘要:消费主义消费观是资本主义进入后工业社会的一种消费观,它把人带进消费的
盛宴中,客观上带来了资源浪费、生态失衡、环境恶化以及社会两极分化和人格分裂的后果。
关键词:消费主义;消费观;资本主义
中图分类号:F0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4409(2012)10-0021-04
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风险文化视域中的道德恐慌及其悖论研究”(批准号:10YJA710085)阶段性成果。
的真正乐园。那里占统治地位的只是自由、平等、所有权和边沁”。[2](P199)但是,如果更换一下视角,从消费领域进入生产领域就可以发现,所谓自由、平等不过意味着剥削的自由和资本的专制,而所有权和边沁则恰好是对工人的无偿占有,对社会文明和他人生命的窃夺。[2](P185)可见,自由、平等本质上是资本流转的自由、平等与买卖的自由、平等,其实质是资本对于劳动的支配。[3]自由、平等作为资本主义价值观,可以保障私有财产的主人——资本家凭借财产优势,自由地剥削工人,雇佣工人,获取剩余价值,实现资本积累。通过以上分析不难发现,在资本主义私有制条件下富人对平等、自由享有的质和量远远超过穷人。在需求与满足面前人人平等,在物与财富的使用价值面前人人平等,但在交换价值面前并不是人人平等,而是被分化。[4](P35)
资产阶级的自由、平等价值观在生活方式上表现为消费主义消费观,其深层动因是促进资本增殖。因为资本增殖的充分实现,必须取决于产品通过市场交换并最终被消费者消费。消费得越多,市场潜能越大,才有可能进行连续的再生产,最终实现资本增殖的连续性。因此,消费主义消费观必然主张大生产、大消费、大丢弃的消费模式,通过消费主义的消费观教育把每一个消费者都培养成自利的经济人,其最终企图是不断引起人们无穷的消费欲望,把人塑造成一个只追求官能享受的动物。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的自由、平等价值观为消费主义消费观鸣锣开道,使消费者在消费的盛宴中忘记反思,忘却批评。因此,消费主义消费观不仅在政治上获得了合法性,而且在实践上畅通无阻。总之,消费主义消费观是资本主义国家平等、自由价值观的变种,其为资本增殖而摇旗呐喊的目的昭然若揭。
消费主义消费观反映了以平等、自由为核心价值的资产阶级,在资本鼓噪下不断膨胀的欲望和空虚的生活状态。在平等、自由的价值观引导下,每个个体都以自我为核心,千方百计地追求自我需要的满足,而不顾及这种自我满足的行为和手段给自然、社会和人类造成的严重后果,导致过度占有和消费物质资源被普遍化为人的自由权利。
二、消费主义消费观的伦理基础
在前工业社会,韦伯提出了节俭消费伦理观,以此来推动资本主义的积累。在后工业社会,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产品在生产线上源源不断地被生产出来以后,出现了供大于求的矛盾。因此,凯恩斯提出了奢侈性消费、浪费性消费理论。此时,作为消费主体的“人”被当做一种资源、一种商业资本并被最大限度地开发和利用,导致人的生理欲求的无限高涨、人的情感欲望的无限膨胀和人的道德情怀的日渐堕落。表面上看来人是自由的,其实人被物欲化,完全失去了消费自由,原因在于人的消费不是根据自己的个性和发展来选择,消费需求是被煽动的,消费激情是被唤起的,表面自由的消费者实际上处于一种消费强制状态。随之而来的是人的价值观、人生观发生巨大改变,追求物质、财富、声名、地位、享乐、快感、愉悦就成为人们的核心价值理念和人生的最高旨趣。
大生产、大丢弃、大消费的消费伦理,给人类社会带来的负效应是巨大的,无限制刺激消费的思想造成社会资源的巨大浪费。为了扩大有效需求,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建议政府增加公共投资甚至无用投资,造成了人、财、物资源的大量浪费,超前使用代际产权,给子孙后代留下可持续发展的空间减少。鼓励超前性消费、浪费性消费、奢侈性消费,为滋生消费主义奠定了理论和制度的温床。“挥霍者却是对整个社会的赐富,除了挥霍者之外,不会伤害其他任何人。”[5](P80)后工业社会,资本家追求剩余劳动的动机,实现了消费伦理思想的根本转变,奠定了消费主义消费观的核心价值基础。炫耀性消费、时尚性消费和挥霍性消费构成了消费主义的基本特征,给人类带来了伦理困境和生存危机。
摆在资本主义面前的有两条路,要么是通过游戏、宗教、艺术、战争、死亡等形式去摧毁和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