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源分析及预防措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危险源分析及预防措施

贵广客运专线六标七项目的工程项目主要为田坝岭隧道出口。该标段隧道洞身地质复杂,多种地质构造并存,断裂发育、节理裂隙具有复杂多变的性质,通过对设计提供的工程水文地质等资料的认真研究,现场调查和开会讨论,确定当隧道穿过浅埋偏压、高地应力、背斜轴部岩层较破碎节理发育等地段时存在岩爆、突水、突泥、围岩失稳等较大危险。此外该标段位于灵田乡大汀村森林茂密地区,施工场地狭窄,雷雨、大风天气多,还容易发生火灾、爆炸、雷击等事故。

根据以上地质、地理特点和现场实际,项目部按照我集团《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策划程序》,采用LEC法(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综合调查和评价本项目隧道施工现场、材料库区、危爆品库区、生活区、办公区的安全风险,最后评价得出本项目重大危险源主要有:岩爆、坍方、涌水、突泥、火灾、爆炸、触电、高处坠落、机械伤害、交通事故、职业病危害、食物中毒等。为防止以上重大危险源诱发的事故发生,特制定针对性预防措施如下:

一、岩爆

1、岩爆预测、预报

(1)以超前探孔为主,辅以地震波等手段进行预测预报;

(2)对开挖面及其附近的地质观察、素描,分析岩石的“动态特性”,主要包括岩体内部发生的各种声响和局部岩体表面的剥落、崩裂等现象;

(3)采用工程类比法进行宏观预报。如设有平行导坑,则平行导坑应掘进超前正洞一定距离,以了解地质分析可能发生岩爆的地

段,为正洞相应地段施工提供依据。

2、岩爆预防措施

岩爆的发生速度快,来势猛。受多种因素的控制,在其活跃地段和活跃期,或者在岩爆孕育期和孕育地段就适时地采用合理的加固措施,是岩爆控制与施工安全的重要环节。在可能发生岩爆地段的隧道施工中,坚持“短进尺、多循环、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针对不同的岩爆级别可采取下列技术措施:

(1)掘进时短进尺,每循环进尺宜控制在1.0~1.5m ,一般不超过2.0m。

(2)选用预先释放部分能量的方法。用超前钻孔释放能量或喷射高压水冲洗法,先期将岩层的原始应力释放,以减少岩爆的发生。

①微弱岩爆地段可直接在开挖面上洒水,软化表层,促使应力释放和调整。

②中等岩爆地段在边墙及拱部隧道开挖轮廓线10-15cm范围内打设注水孔,并向孔内喷灌高压水,软化围岩,加快围岩内部应力的释放。

③强烈岩爆段除采用喷注高压水外,可采用开挖超前导坑的方法,提前释放部分应力。

④采用预裂爆破以释放预应力。

(3)加强光面爆破技术,使开挖轮廓线圆顺,降低岩爆发生的强度。

选用与硬岩相匹配的水胶炸药。周边眼间距较无岩爆地段适当加密,周边眼采用ф20小药卷不偶合装药,严格控制药量,尽可能减少爆破对围岩的影响。

(4)局部增设锚杆及钢筋网或采用钢架锚喷支护等手段进行防

护,尽可能减少岩层暴露时间,减少岩爆发生。

①对于岩爆强烈的开挖面,可采用超前锚杆对开挖面前方的围岩进行锁定。

②在拱部及两侧侧壁布臵预防岩爆的短锚杆,锚杆长度宜为2m 左右,间距宜为0.5~1.0m,并宜与微纤维喷射混凝土联合使用,形成喷锚加固作用。

3、发生岩爆采取的措施

隧道施工中,一旦发生岩爆,应立即采取下列处理措施:

(1)停机待避,同时进行工作面的观察记录,如岩爆的位臵、强度、类型、数量以及山鸣等。

(2)在工作面、侧壁和拱部,每一循环内进行2~3次找顶。

(3)采用能及时受力的锚杆:锚固剂锚杆。

(4)采用喷射微纤维混凝土,厚度为5~8cm。

(5)当用台车钻眼,岩爆的强度在中等以下时,可在台车及装碴机械、运输车辆上加装防护钢板,避免岩爆弹射出的块体伤及作业人员和砸坏施工设备。

二、坍方

1、坍方征兆及预报

围岩的变形破坏、失稳坍方,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在量变过程中,围岩的工程水文地质特征及岩石力学特性会反应出一些征兆。根据这些征兆可预测围岩的稳定性,进行地质预报,采取相应措施,保证施工安全,防止隧道坍方。围岩的变形破坏、失稳坍方,有以下一些征兆:

(1)水文地质条件的变化。如干燥围岩突然出水、地下水突然增多、涌水量增大、水质由清变浊等都是即将发生坍方的前兆。

(2)拱顶不断掉下小石块,甚至较大的石块相继掉落,预示着围岩即将发生坍方。

(3)围岩节理面裂缝逐步扩大,很可能要发生坍方。

(4)支护结构变形(钢架接头挤偏或压劈、喷射混凝土出现明显裂纹或剥落等),甚至发出声响,有坍塌的可能。

(5)围岩或支护结构拱脚附近的水平收敛率大于0.2mm/d或拱顶下沉量大于0.1mm/d,并继续增大时,说明围岩仍在发生变形,处于不稳定的状态,有可能出现失稳坍方。

2、坍方预防措施

(1)全面了解设计提供的地质状况,并及时与现场实际情况对比,领会设计意图。

(2)做好超前地质预报工作。对开挖面前方地层进行探测预报,判明地层和含水情况,为超前支护和止水提供依据,及时修改或加强超前支护和支护参数。尤其是施工开挖接近设计探明的富水带时,要认真及时地分析和观察开挖工作面岩性变化,遇有探孔突水、突泥、渗水增大和整体性变差等现象,及时调整施工方法。

(3)加强施工监控量测,实行信息化施工。对地表沉降、拱顶下沉、围岩收敛进行量测,及时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及时反馈于设计和施工,及时优化设计参数和施工方法。当量测数据表明围岩收敛变形接近控制标准的警戒值时,尽快采取加强措施进行加固,抑制变形,防止因变形突变引起坍塌。

(4)据不同地质情况和开挖方式,采用超前小导管预注浆加固地层的超前支护措施,注浆选材视不同岩层和地下水情况分别采用水泥浆、水泥—水玻璃双液浆,通过注浆加固周边围岩,提高其自承能力,减少围岩松弛变形。

(5)对不同围岩,分别采取上部弧形导坑预留核心土法、台阶法、CRD法、CD法等开挖方法。分步开挖时,支护要及时闭合成环,每一环支护均施作锁脚锚杆,加强支护,防止拱脚下沉和内移,引起过大变形,导致拱部岩层坍塌。

(6)严格控制开挖工序,尤其是开挖进尺,杜绝各种违章施工。控制爆破装药量,减小对软弱破碎围岩的扰动。

(7)保证施工质量。超前预注浆固结止水、钢架制作、支护和衬砌混凝土质量必须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

(8)施工期间,洞口应常备一定数量的抢险材料,如方木、型钢钢架等,以备急用。

(9)有下述现象发生时,应启动应急响应措施,先撤出工作面施工人员和机械设备,指定专人观察和进行加固处理后,确认险情排除方可恢复工作面施工:

a.围岩量测所反映的围岩变形速度急剧加快。

b.围岩面不断掉块剥落。

c.支护喷混凝土表面龟裂、裂缝或脱皮掉块,钢架严重变形。

d.掌子面节理裂隙中渗水量或涌水量明显加大。

3、坍方处理措施

(1)隧道发生坍方后应及时迅速处理,不得随意拖延时间。处理前,必须仔细观测坍方的范围、形状、数量大小及坍体的地质状况、地下水的分布、活动情况等,分析坍方原因,制定合理处理方案。

(2)隧道坍方应根据发生的部位、规模及地质条件,采取“治坍先治水,治坍先加强”的原则,采取锚喷支护、注浆、管棚、加强二次衬砌、设臵护拱等技术措施,不失时机、不留隐患地进行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