仇和现象.一代能官启示录doc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仇和现象”:一代“能官”启示录
□高国兴
实际上,仇和的影响力是在江苏宿迁奠定起来的,人们将其在宿迁工作的发展轨迹称之为“仇和现象”。

2007年9月,笔者有幸到江苏宿迁工作,目睹了宿迁的变化,体会了宿迁发展的速度,感受了干部群众对仇和的敬佩与怀念,因之觉得有必要将自己所知道的“仇和现象”报告给家乡的干部群众,促进黑龙江社会经济快速发展。

争说“仇和现象”:新闻现象、经济现象、文化现象综合体
仇和现象是以时任江苏省宿迁市副市长兼沭阳县委书记、宿迁市委书记仇和命名的,由以仇和为首的宿迁领导集体、人民共同创造的以大项目为主体,以全民创业、全员招商为两翼,推动城市化、工业化、市场化发展为内容,以负面新闻为外在显象,以“民论”、“干论”为现象的思想特征,以加强执政能力建设为主要推动手段,以招商引资为经济的发展突破口,以宿迁经济社会的后发快进为追求目标的社会经济发展一种独特性现象。

涵盖时间自1996年仇和任宿迁市副市长兼沭阳县委书记开始,至仇和离开江苏省赴云南昆明工作为止。

现任宿迁市委书记张新实执政是仇和现象的重要组成部分。

他既是仇和执政时期的重要领导成员(市长),而且在仇和履新任江苏省副省长后延续和深化了仇和的执政风格与理念。

他的“干论”的提出是在新形势下对仇和的“民论”的发展。

从外在看,仇和是以不断制造负面新闻而引起国人关注。

而实质上,他紧紧抓住宿迁落后地区问题实质,吸取先进地区经济发展经验,以中共十五大、十六大精神为指导,以极其坚定的态度,雷厉风行的作风推进改革,实践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党的思想路线,探索出了落后地区如何成功地实现“后发快进”新路子。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仇和现象具有经典意义,对于其他地方而言,仇和现象也具有示范意义。

仇和现象,既是新闻现象,也是经济现象,更是文化现象,对宿迁发挥出软实力的效应。

“仇和现象”面面观:一言难尽而句句精彩
其一,正面的宿迁改革形象,负面的新闻制造
仇和现象是以负面新闻引人关注为表象特征。

仇和以其改革行为、“个性化”施政方式以及对某些机制局限的大胆挑战,通过传媒的宣传,引起了人们巨大的争议,以及全国性的乃至世界的关注。

但实际,仇和所做的完全是在中共十五大、十六大精神,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结合宿迁实际情况进行的。

因其推动的激烈、大幅度引起轰动不可避免地激化出负面效果来。

宿迁与仇和利用了这个负面效应,将宿迁推向全国,提高宿迁知名度。

其二,以“民论”、“干论”为指导思想,实事求是地推动宿迁改革的深入
1997年,仇和任沭阳县委书记时所作的《元旦献辞》,文中提到:“要把个体、私营、民营企业壮大为市场主体;把国有、集体企业改造为市场主体。

”仇和强调:“老百姓花钱总是比政府花钱有效,民间资本投入总是比官方资本投入的回报率高,藏富于政府不如藏富于民。


其三,以招商引资为经济发展的突破口,加速推进宿迁城市化、工业化、市场化步伐仇和认为,工业化是投资的乘数效应,城市化是消费的乘数效应,而市场化是工业化、城市化二者的综合乘数效应。

在宿迁这个农业大市,农民解决问题离不开工业化、城市化和产业化,建设小城镇,鼓励农民进城入居、进城入市、进厂就业,引导农村人口向城市集中。

所以宿迁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工业突破,招商引资挂帅。

宿迁的以招商引资为主体,以全员招商、全民创业,推动城市化、工业化、市场化发展战略思路,被经济界称为“宿迁模式”。

其四,以加强执政能力建设为主要推动手段,以不断完善的制度作为政府执行保障
执政能力建设体现在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上。

2002年初起,仇和开始推行干部引咎辞职制以及公推公选、公推直选等做法,先后成功进行了乡镇党政正职、市县区部门正职公推公
选和乡镇党委班子公推直选试点,在全国首开先河。

同时,建立领导干部勤政廉政公示制度,使“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执政能力建设体现在努力转变政府职能,用市场经济思路管理市场上。

2000年年底,他开始主政宿迁,围绕转变政府职能,致力实现“权力支配资源最小化、市场配置资源最大化”,不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执政能力建设体现在建立对政府的监督机制上。

仇和还结合新形势下信访工作的特点,探索出无理上访终结机制、信访听证制度等行之有效的经验。

执政能力体现在建立以大观摩推动大发展机制上。

2001年1月,宿迁市委一届九次全体(扩大)会议开始组织全市性观摩活动。

从此,每年年初的市委(扩大)会议、年中的市委工作会议都要观摩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现场。

每次观摩活动都要实地查看100多个现场,主体为招商引资项目,包含从最初的200万元以上到近年来的亿元以上投资规模。

到2008年,已连续组织了16次观摩活动,使全市上下加快发展、争先进位的信心和意识进一步增强,推动招商引资工作不断向纵深推进。

其五,经济社会后发快进速度明显
1996年建市之初,全市人均GDP还不到江苏省平均水平的1/3,排在苏南、苏中、苏北之后,仅为2597元,经过近十多年的奋斗,到2007年人均GDP突破1100美元,增长14.2%。

表现在:
县区经济快速发展,争先进位势头更加强劲。

2007年沭阳县一般预算收入在苏北县市中从2005年的第8位跃升到第5位,2008年上半年则跃升到第3位。

泗阳县一般预算收入两年跃升4位。

泗洪县一般预算收入在苏北县市中从第16位跃升到14位。

大项目推进成效显著,产业支撑能力更加突出。

全市上下按照“强力推进大项目的要求”,大力开展“大项目推进年”“南北挂钩招商月”等活动,单体项目引进规模越来越大,质态越来越好,仅2007年全市合同引进固定资产投资亿元以上项目155个,计划总投资是495亿元,目前已竣工投产13个。

洋河酒厂股份有限公司实现销售收入24.2亿元,同比增长69.9%,随着大项目快速推进,传统产业不断升级,新兴产业快速崛起,全市净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
318家,总数达1328家,工业净增值连续两年位居江苏省第一。

园区实力迅速提升,示范带头作用更加凸现。

2007年全市开发区实现业务总收入254.5亿元,同比增长66.6%,财政总收入21.2亿元,同比增长135%亿元,工业项目固定资产投资137.8亿元,同比增长57.3%,投产企业1560家,同比增长24.6%,吸纳从业人员21.2万人,同比增长21.6%。

全民创业如火如荼,跨越发展氛围更加浓厚。

全市始终把强势发动大创业,作为加快工业化进程致富广大群众的重要抓手,大力弘扬“生态为归宿,创业求变迁”的文化精神。

全面推广“三来一加”、创业行动村村行等创业模式,区域经济发展加速从打工经济向创业经济转变。

抓重点工程,提升城市功能。

楼房林立,排排小区崛起,森林覆盖率高。

重视城市发展概念性规划,坚持以规划为龙头,加快推行规划的全覆盖工作,把城市吸纳人口数量当做建设的一项重要目标。

高效规模农业快速发展,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

2007年新增高效农业种植面积34万亩,高效渔业面积11.7万亩,总面积分别达到163.7万亩和31.7万亩。

以市为单位的无公害农产品总数242个,绿色食品总数132个,2566个农村集中居住点规划编制基本完成,104个康居示范村全部启动建设。

财政收放快速增长,金融运作稳中趋好。

全市财政收入增长60.7%,一般预算收入增长64.1%,财政总收入达到GDP比重的11.3%,同比提高2.9个百分点。

税收收入达到一般预算收入比重的75.9%,同比提高4.3个百分点。

社会建设不断加强,民计民生有效改善。

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全面启动,农业政策性保险有效推进。

教育普(普通教育)职(职业教育)调整到4.6比5.4。

农村中学“四配套工程”率先通过省级验收。

建立城乡低保标准增长机制。

宿迁取得的巨大变化,被新闻界和经济界称为“宿迁速度”。

“仇和现象”历程:宝剑锋从磨砺出
仇和现象有一个形成发展的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负面新闻效应阶段,大致时间为1996年—2004年,主要是由一系列改革改制措施以激进的方式进行而带来的社会波动为标志。

“以大项目为主体,以全民创业、全员招商为两翼,推动城市化、工业化、市场化发展”这个“宿迁经济发展模式”是仇和来到沭阳执政的那天开始提出来的。

说明仇和在上任前对沭阳、宿迁进行了深刻研究,形成了成熟的在沭阳与宿迁工作的发展思路。

第二阶段,负面效应转化为正面影响力阶段,大致时间是2004—2006年,以胡锦涛造访宿迁、仇和升迁为江苏副省长为重要标志。

2004年5月2日下午,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造访宿迁是对仇和执政的几年工作的肯定。

5月6日,新华社公开报道了胡锦涛此次视察工作。

胡锦涛指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同大兴求真务实之风是内在统一的,要把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与坚持正确的政绩观紧密结合起来,坚持为民、务实、清廉,兢兢业业地干好工作,实实在在地创造业绩。

切实转变干部的工作作风,多干群众急需的事,多干群众受益的事,多干打基础的事,多干长远起作用的事,扎扎实实地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推向前进。

这应该是根据宿迁的变化来讲的。

也就从这一时刻开始,仇和现象的所有负面效应都开始转化为正面影响力了。

从此,宿迁以正面形象闻名全国。

2006年年初,也就是仇和到宿迁任职10年后被提升至江苏省副省长。

这是在组织上肯定了仇和现象。

第三阶段,深化及发挥后效应阶段,大致时间是从2006年至今,以仇和离开宿迁为标志。

仇和任江苏省副省长后,仍然对宿迁发挥领导作用,影响力作用。

但直接的工作是由以张新实为班长的领导班子来进行的。

张新实执政是仇和现象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继续仇和的思路:千头万绪工作抓经济工作,经济工作抓工业工作,工业工作抓招商引资,以大项目带动城市化、工业化、市场化发展;一方面在指导思想上根据新情况、新形势深化“民论”,强调“干论”:“以干为本”;在发展质量上根据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突出“好字当头”;在思想解放上,强调不争论,重在落实:“解放思想我能、我行、我成功,推动落实又好又快干字为
本”。

在文化建设上,建设创业文化,用创业文化的软实力推进经济建设的硬实力发展。

2007年,仇和调整为云南省委常委、昆明市委书记,标志着仇和现象在宿迁的结束。

他将会完整的把在宿迁与他领导的集体创造这个经济模式根据昆明现实复制过去,建立昆明的仇和现象。

他在宿迁的仇和现象还会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发挥后效应阶段。

“仇和现象”根源:托举的手与行动的脚
首先,伟大的时代为仇和提供了发挥才能的舞台
时势造英雄,英雄顺应时势。

改革开放的30年是我国经济社会处于急剧变革的30年,为经济风云人物成长创造了客观条件,仇和抓住了时代给他提供的机会。

其次,江苏省委、省政府的全力支持
江苏省委、省政府为宿迁市委市政府大刀阔斧改革,顶住了震荡的压力,使发展经济的指导思想得以顺利贯彻落实。

面对一段时间对宿迁仇和的负面新闻报道,如果江苏省委省政府不给顶住压力,恐怕仇和还没等改革完宿迁,就被负面新闻和由改革带来的上访告状震荡给“革”了职。

这从中也看出江苏省委省政府对选派仇和到宿迁是充分信任的。

从建市的12年来,省委省政府对宿迁的直接投入近1000亿元,催生并有力推动了宿迁经济社会的历史性巨变。

明确苏州与宿迁的挂钩合作,按照“政府推动、市场运作、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原则,苏州的昆山、吴江、常熟、张家港、吴中分别与沭阳、泗阳、泗洪、宿豫、宿城区进行对口合作,截至2008年9月底,苏州市向宿迁转移投资额500万元以上项目340个,总投资181.9亿元,带动就业16.6万人,取得明显成效。

再次,江苏有着富智慧、善竞争的传统,始终是全国经济发展的快速地区
淮河流域、古黄河流域经常洪水泛滥,战乱频仍,所以江苏人勇于拼搏、勇于挣扎。

战争出智慧,竞争出思路。

在经济改革与建设时期,江苏是向社会输出经济模式最多的地区,如苏南模式、南通模式、无锡模式。

复次,有一个好的领导团队
仇和改革在宿迁的成功除自身才能外主要依赖于一个良好的集体支持。

在他出任宿迁市副市长兼任沭阳县委书记期间,直接为他顶住改革震动压力的是时任宿迁市委书记、现为甘肃省省长的徐守盛。

在中国改革历史上,“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沾襟”的事例很多,如果没有徐守盛的大力支持与充分信任,仇和是很难把改革进行到底的。

现任宿迁市委书记张新实是仇和执政时的市长,他不仅积极参与和落实仇和制定的战略思路,而且在他主政宿迁后,仍然坚定实行仇和战略,保证仇和对宿迁描绘的蓝图以完美的效果呈现给世人。

如果由于宿迁领导的更替带来宿迁发展战略出现“打摆子”现象,那么,仇和现象就不会成为促进宿迁发展的软实力而为后人肯定。

所以,张新实执政是仇和现象的重要组成部分内容。

最后,人民的拥护
无论怎样改革最终都要落到是不是代表最大多数人的利益,让人民享受改革成果上。

老百姓不拥护,仇和也会被人民所抛弃。

从2005年开始宿迁市构建的“党委政府统一领导、信访部门统一管理、信访相关部门各司其职、纪检监察机关督促检查、全社会齐抓共管”的大信访工作格局从根本上、全局上疏通信访通道,解决信访难题,缓解社会矛盾。

从2005年开始,宿迁市委、市政府在全市实施小城镇“1+4工程”。

全市104个乡镇严格按照“具备一套规划图纸,建设一个市场、一个商业街区、一个居住小区和一个工业集中区”的刚性要求,推进小城镇建设,累计实现投入约52亿元,新增建筑面积866万平方米,小城镇辐射、带动能力增强,直接造福农民。

从2006年开始,大力发展“三来一加工”产业。

通过在乡村鼓励兴办各类“来料加工、来件装配、来样订做,农副产品加工”项目,带动农民致富,发展农村经济,全市共培育特色专业村811个,发展工业示范小区40个,吸纳农村从业人员达到57万人,有力地提高了农民的非农业收入、工资性收入。

虽然仇和的改革因其“激进”而曾引起社会强烈的震荡,但这震荡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已经逐渐让老百姓看到、体会到了实实在在的发展和变化,非议也慢慢地被称赞所取代。

人们的最终拥护是仇和现象形成的基础。

“仇和现象”:天赐宿迁的软实力
宿迁与仇和现象具有超乎寻常的关系,宿迁成全了仇和,使其施政理想得到了充分的展示,其人生的价值得以充分的发挥,其政治生涯也因宿迁而得到了一个质的飞跃,达到了三年两级跳程度,并被评为改革开放功勋人物。

同时,仇和也成全了宿迁,使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江苏新建市在短时间内名噪天下,使一个落后城市搭上了经济发展的快车道,还给宿迁乃至全国留下了一系列的政治精神财富。

仇和已经成为宿迁名副其实的软实力。

释一,在中国的地理版图上,宿迁市是个寂寂无名的地方。

这个在1996年前新建的地级市,因历史太短,知名度太低,而且太穷,在江苏这个富裕省份,宿迁排名倒数第一。

是仇和现象引来了关注宿迁的目光,引起世界对宿迁的关注,为宿迁赢得了好名声、好形象,大大地增长了宿迁的知名度。

释二,仇和用事实教育了宿迁民众,改变了宿迁人的精神风貌,让人们认识到只有解放思想、开阔思路,才能更快发展。

仇和现象推动了宿迁地区思想解放。

宿迁地区过去没有高校,通过“省市共建、八校联建、合作办学、公办民营”形式,经省政府批准,由苏州大学牵头,于2002年6月成立宿迁学院,结束宿迁无高校历史。

释三,仇和现象给宿迁留下了丰富的精神财富,是宿迁社会今后发展不可或缺的软实力。

这包括仇和的“民论”思想和张新实的“干论”思想、执政能力建设理论、创业文化、软环境建设、教育体制与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政策、宿迁和沭阳的城市定位、经济发展模式等等,是宿迁改革继续前进的精神力量。

释四,宿迁知名度,吸引大量投资,“宿迁模式”使很多城市前来考察、参观、学习,所有都推动宿迁旅游业发展。

全国各地党政与消费者参观络绎不绝。

以沭阳为例,2008年9—10月间,以新河镇周圈为核心的生态旅游带每天来参观的车辆最少在300多辆。

黄金周期间各大旅游景点共接待12万人。

释五,仇和现象为落后地区后发快进提供了可以复制的成功样板经验。

昆明将是仇和第一个复制的地区。

在复制的地区,仇和没有了第一次在前进的道路上“摸着石头过河”忐忑不安的心理,他已经走了一遍,并在每走过的一步中能形成的反弹有了足够的估计和心理经验以及承受能力,所以,他会在复制的昆明,根据昆明情况适当做些微观调整。

可以深信,昆明的改革步子会更稳,发展速度会更快。

释六,给宿迁留下了一批好干部,推动了干部思想观念的更新。

干部们说,“在宿迁范围内,每个官员都感受到了仇和的存在。

”“他让你有一股无形的力量、无形的压力,让你不敢懈怠。

”这些干部将在宿迁的今后发展中发挥改革中坚作用。

“仇和现象”启示龙江:我劝天公重抖擞
首先,将科学发展观落在实处,加强对地方经济文化研究,建立符合我省实际情况的经济发展的理论思想体系。

江苏省土地面积是我省的三分之一,而人口却是我省的近两倍,GDP人均2007年却达到了4300美元,而我省则是人均4100美元,这得益于江苏省各地都形成符合自己当地实际情况的经济发展模式。

苏州模式,是以乡镇工业为主;无锡模式则不是简单地学习苏州或上海,而是培育新产业,以高科技产业为主,并推向资本市场,在上市后扩大产业规模,培育周边产业,逐渐淘汰落后产业;宿迁模式则是根据没有工业的现实以招商引资为主。

这些模式,千帆竞发,比翼齐飞,共同发展,所有模式又都是中央政策与地方经济发展实际相结合产生的符合当地实际情况的指导思想。

我省各地区太需要建立个性化经济发展模式了,理论研究要走在前面。

其次,要彻底摒弃不合时宜的理论主张和口号。

我省常引以自豪的是“北大荒精神”“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战高寒精神”“奉献精神”等等,这些都是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取得的宝贵精神财富,在现代社会主流价值观念中也不过时,仍然有提倡的必要,但用它来促进我省经济发展一不符合市场经济规律,二大而无当,在客观上造成空洞效应,不利于我省经济发展。

我省应建立顺应时代要求、符合实际情况、对我省经济发展起到昭引作用的理论主张与口号。

第三,大政方针确立后,干部是决定的因素。

我省需要理论强、能碰硬、开拓性的干部。

坚持不拘一格用人才,唯有如此,才能打开加速我省发展局面。

《黑龙江经济报》2008年11月28日第二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