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第一批市级历史文化名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庆第一批市级历史文化名镇(历史文化街区)2002年重庆市人民政府公布的第一批重庆历史文化名镇(历史文化传统街区)中,包括20个历史文化名镇,2个历史文化传统街区。

分别是:
1、龚滩古镇(酉阳县)
位于酉阳县乌江与阿蓬江交汇处的乌江东岸,是一座具有1700多年历史的古镇。

古镇有长约三公里的石板街、150余堵别具一格的封火墙、200多个古朴幽静的四合院、50多座形态各异的吊脚楼、独具地方特色,是国内保存完好且颇具规模的明清建筑群。

2005年,因为修建乌江彭水电站,龚滩镇也全镇整体搬迁。

一个崭新的龚滩古镇已经出现在人们面前。

2、龙潭古镇(酉阳县)
位于酉阳县东南部,距县城30公里。

因镇上两个氽水潭,形似“龙眼”,常积水成潭故名“龙潭”。

凭借龙潭河、酉水河之便,发展成为重要的商业集镇,古称“龙潭货、龚滩钱”。

3、涞滩古镇(合川区)
位于合川区东北28公里。

其实应该叫涞滩古寨,古寨三面悬崖峭壁,具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险要之势,清同治元年增修的瓮城为重庆唯一,城内保留有四个藏兵洞,具有关门打狗,瓮中捉鳖的御敌功效。

清代建筑文昌宫保存完好,古戏楼外栏木刻浮雕令人叹为观止。

古镇内400余间明清时期的小青瓦房高低错落,200余米的青石小巷古朴典雅,基本保持了明清时代的原始风貌,给人以返朴归真步入宁静山乡小镇之感。

4、双江古镇(潼南县)
位于潼南县西北10公里,距重庆市中区110公里,古镇以清代为特色的院落庭园星罗棋布,古色古香的四合院落门坊柱壁多雕饰精美,四角飞檐高翘,院落深深,天井花园设计造型精美,四季花木繁茂,为典型的巴蜀古镇风韵。

古镇
有“禹王宫”、“清代民居”、“兴隆街大院”、“源泰和大院”、“邮政局大院(即杨尚昆、杨闇公旧居)”、“长滩四知堂”、“惠民宫”等规模大、颇具清代民居建筑风格的大型古民居20余座,被专家们誉为“难得的清代民居建筑群”,誉为清代一条街。

5、松溉古镇(永川区)
距永川城区约40公里,顺江而下到重庆市区有143公里。

一品古镇,十里老街,百年风云,千载文脉,万里长江。

古镇较好保留着26条蜿蜒曲折的古街道,全长约5000米。

街道两旁古朴的明清建筑群体保存完好,有雄伟的雕楼,依山而建的吊脚楼,古老的四合院,还有权力象征的古县衙和皇帝御批的罗家祠堂。

6、中山古镇(江津区)
位于江津区南部山区,距重庆市区125公里。

古镇依河而建,很似江南水乡的风格,只是形成一条长三公里的狭窄老巷。

两旁以清朝建筑为主,保存的非常完好,加上地面的青石板路,给人一种古老和谐的感觉。

7、宁厂古镇(巫溪县)
位于巫溪县。

是我国早期制盐地之一。

《华阳国志校补图注》:“当虞夏之际,巫国以盐业兴”,距今约5000年之久。

天然盐卤泉自镇北宝源山洞流出,从先秦盐业兴盛以来,宁厂古镇因盐设立监、州、县,明清时成为全国十大盐都之一。

古镇座落在后溪河的深山峡谷之中,南北高山横亘,东西峡谷透穿,街道偏窄,依山傍水,三面板壁一面岩,古称“七里半边街”,镇上建筑古色古香,多数楼房系竹木结构,不少临河而建,下面斜立木桩,柱上支撑木楼,这些悬空的房屋,称之为“吊脚楼”,貌似东侧西歪,有倒塌之险,实则牢固耐用,无倾复之忧。

后溪河从吊脚楼下穿过,把古镇一分为二,又有江南水乡之妙。

8、塘河古镇(江津区)
位于江津区西南渝川结合地带,距江津65公里,重庆112公里。

古街区占地2.8公顷,现存明清以来不同时代特征风格的古建筑15000多平方米。

古镇街道依山而建,从河畔码头起呈阶梯状蜿蜒上扬。

约长600米的主街连接着横街子、庙巷子两条小街,由三道寨门把持着。

拾级而上沿街建筑多以青石为基、砖木为墙、奇檐斗拱、雕梁画柱、错落有致、美不胜收。

作为渝、川、黔交通要冲和物资集散地,塘河一带很早就形成了舟马不绝,商贾如云的繁荣景象,沉淀着古镇深厚而灿烂的文明历史。

9、偏岩古镇(北碚区)
位于北碚区东北部,距北碚城区46公里,至重庆市中心87公里。

古镇依山傍水而建,沿河筑堤,居民靠堤建屋。

堤已古老,石缝里生长出数株黄桷,茎杆扭曲,枝繁叶茂,根须紧贴在堤岸的青石上伸展。

屋已陈旧,却依然粉墙黑瓦。

10、路孔古镇(荣昌县)
位于荣昌县城城东13公里。

路孔境内的濑溪河,是古代大足至荣昌、荣昌到泸州的主要交通运输通道,流至路孔镇白银石滩,航运受阻,货物必须在这里转船,才可继续航行。

宋明时期,在这里就自然建成一些供行商休息、住宿和堆放货物的店铺叫水码头。

在明代水码头基础上还形成了古朴的明清古街,古街依山而建,层层叠叠,木制结构的的店房紧紧相连,青石路蜿蜒而上,原始而古朴。

路孔镇内还有各具特色的石质古桥7座,这些古桥,一般都修建于乾隆、嘉庆年前后,有些甚至始建于明代,又经清代多年补修,年代十分久远。

11、安居古镇(铜梁县)
位于铜梁县北部17公里,距重庆市区60公里。

地处琼江、涪江交汇的南岸。

古镇距今有1500多年的历史,是重庆市北部重要的口岸城镇,自古便有“安居依山为城,负龙门,控铁马,仰接遂普,俯瞰巴渝,涪江历千里而入境。

”安居古镇背依俊秀的山脉,北临平静而悠远的涪江、琼江,乌木溪穿镇而过,是古镇
位于山与水构成的整体环境中。

楼郭下船墙蚁聚,两江上渡舟往来,构成一幅天然画卷。

12、石蟆古镇(江津区)
位于江津区西部边陲、渝、川、黔三省(市)结合地,距江津区84公里,距重庆市区80公里。

有建于元代现保存完好的老街1000余米,有始建于明正德5年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清源宫,有刘伯承元帅泸县起义后避难的柿子园程宅,有江津唯一的石窟佛像即长江入渝第一佛“望江大佛”,还有望江古幕群、古挲陀国国王墓葬等,历史遗存及文化内涵十分丰富。

13、丰盛古镇(巴南区)
位于巴南区东北部,距重庆市中心解放碑61公里。

明末清初始建场镇,曾经是重庆府去南川、涪陵的重要驿站。

古镇老街两侧均为2~3层全木质穿斗结构的店铺。

铺后多为青砖黑瓦四合院,其檐额、堂额、门窗等,多饰以戏文故事、鱼虫鸟兽,具有典型的徽派风格,这一特点在重庆众多古镇中是不多见的。

14、白沙古镇(江津区)
位于江津区西部,城区人口近10万余人。

是重庆市第一人口大镇。

素有“天府名镇”、“川东文化重镇”之美称和“小香港”之盛誉。

白沙坝历史上是与重庆沙坪坝、成都华西坝、北碚夏坝齐名合称为四川著名的文化四坝,是中国大后方四大文化区之一。

古镇位于白沙城区的东部,北望长江,南倚山岭,留有众多清末民初的传统民居和部分寺庙及西洋风格的洋楼。

青石路面蜿蜒曲折,小巷深处别有洞天。

15、后溪古镇(酉阳县)
位于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东部,距县城90余公里,属土家族聚居区。

后溪古镇风光绮丽,钟灵毓秀,碧绿的酉水从镇边流过,酉水两岸山峦奇秀,著名的三晤山倒映江中,颇有桂林山水的韵味。

后溪历史上曾为水陆交通要道。

陆上官道可经酉酬、麻旺到酉阳,水道经酉水下可入湖南洞庭湖,上可通湖北来凤县。

后溪一带生产的桐油、生漆和其他农副产品从水路运出,又从湖南运回布匹,棉纱和百货等物品。

由于水路交通方便,后溪成为酉水河较大的货物集散地,各地客商在这里建立宫庙、会馆,使后溪古镇的规模越来越大,一度街市繁荣,货物流畅。

16、洪安古镇(秀山县)
位于秀山县境东南,距县城47公里,是重庆、贵州、湖南三省市交界之地,有“渝东南门户”之称,是一脚踏三省的插花地,也是沈从文笔下的《边城》原型。

清代名人章恺曾诗曰“蜀道有近时,春风几处分;吹来黔地雨,卷入楚天云”,描绘了“一脚踏三省”的地利之优。

17、竹园古镇(奉节县)
位于奉节县北岸的奉吾主干道,距县城70公里,是渝东地区通往湘、鄂、陕西经济走廊的交通枢纽。

历史上各路商贸集聚该镇,是有名的边贸重镇。

古石龙街道宽约4米,长250米。

建设于清代的红木楼群分布在古石龙街的两侧。

其建筑面积达三千多平方米。

建筑设计独特,建设质量优良,风格朴雅大方。

特别是几座依山势而建的四合院,呈梯级平台结构,悬臂式二层小楼。

一个天井接一个天井,顺山势而上,远远看去,气势不凡。

这些民居建筑的栏额及门窗上的木雕精工细作,体现了古代乡野匠人高超的智慧。

18、铁山古镇(大足区)
位于大足县西北边缘,原叫双河场,是大足、荣昌和四川安岳三县交汇地带,距县城27公里。

大步廊檐是双河街上的特色建筑,而双河街是一条有200多年历史的古街,地势平坦,一条葫芦河从古街两边流过。

19、走马古镇(九龙坡区)
位于九龙坡区,处于巴渝中心地带。

主城有286公交车直达。

早在明代中叶便有驿站,自古以来便是商贾往返渝州、蜀都的必经之地。

来往的行人把各种新鲜事也带到了走马古镇,不计其数的民间文化作品,故事也被创作出来,世代相
传。

走马古镇尚存的古驿道遗址、古街区、铁匠铺、老茶馆、明清建筑古戏楼和孙家大院,慈云寺遗址等。

20、庙宇古镇(巫山县)
位于巫山县。

明清时期,庙宇镇叫坪龙坝。

到清朝乾隆中后期,随着人口增多,商贸活跃和经济文化的发展,拓修了通往湖北建始县的骡马大道。

而各省移民所建立的商业同业会和公所,形成了经济繁荣,兴建庙宇也蔚然成风。

在近1华里的老街上,颇具规模的有万寿宫、帝主宫、泰山庙、禹王宫、财神庙、观音阁等寺庙会馆。

大小庙宇鳞次栉比,各种庙会名目繁多,烧香拜佛络绎不绝,呈现出浓郁的寺庙历史文化。

由此,“庙宇”便替代了“坪龙坝”的称谓。

现镇内保存有清代所建造的“观音阁”、禹王宫和陶家老屋,其建筑具有传统风貌,有重檐和单檐之分,均为砖木结构。

清代晚期所建造的具有中西式结合建筑风格的天主教堂,在偏僻的山区更显别致。

该教堂位于镇中心,是渝东地区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教堂。

21、湖广会馆及东水门街区(渝中区)
湖广会馆位于渝中区东水门正街4号,建于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扩建。

会馆占地面积8561平方米,现有广东会馆、江南会馆、两湖会馆、江西会馆及四个戏楼,包括广东公所、齐安公所。

会馆建筑浮雕镂雕十分精湛、栩栩如生,其题材主要为西游记、西厢记、封神榜和二十四孝等人物故事的图案,还有龙凤等各种动物图案及各种奇花异草等植物图案。

整个古建筑群雕栏画栋,雕刻精美,是我国明清时期南方建筑艺术的代表,也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的古会馆建筑群。

22、磁器口街区(沙坪坝区)
位于沙坪坝区嘉陵江畔。

千年古镇,重庆缩影。

独有“一江两溪三山四街”地貌。

原名白崖场,始于宋真宗咸平年间(公元998-1003年),在明朝成为繁华的商业码头,“白日里千人拱手,入夜来万盏明灯”是其繁荣写照。

被美誉为
“小重庆”。

古称龙隐镇。

清朝初年,因生产青花瓷,得名磁器口。

素有巴渝第一古镇之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