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为什么要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精神和生命之魂,在我国各种思想文化和价值观念中居于统摄地位。社会思潮是多样化社会思想的突出表现,是一定时期内反映一定阶层、群体的利益和要求,得到广泛传播、有较大影响的思想倾向、思想潮流。作为社会气候的“晴雨表”,社会思潮对社会价值观念、社会心理产生着不同程度的影响。

应该看到,随着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化和利益格局的深刻调整,社会思潮的差异性和多样性将是一种客观存在,企望思想文化“纯而又纯”,既不可能、也不现实。另一方面也应该看到,任何民族、国家和社会的存在与发展,都需要有主导价值观的强力支撑。否则,社会就会失去前进方向和共同道德基础,导致人心涣散、社会混乱。当前,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国内社会思想多元多样多变趋势更加明显,各种社会思潮潮起潮落。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必须积极探索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各种社会思潮的有效途径,努力在多元中立主导、在多样中谋共识、在多变中把握正确方向。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第一,必须科学认识和把握社会思潮的性质和发展运动规律。要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认真分析当前我国社会矛盾各方面的变化,揭示社会思潮形成和流传的社会基础,加强对社会思潮的超前预测,研究社会思潮的基本内容、表现形式和演变规律。在此基础上根据其不同的性质,采取不同的措施,引导其沿着健康的轨道前进,向着积极的方面发展。第二,要把尊重差异、包容多样与有力抵制各种错误和腐朽思想影响结合起来。尊重差异,就是要尊重广大群众在思想意识、价值观念上的差异性,既鼓励先进,又照顾多数;包容多样,就是要树立多样共生的意识,不断扩大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包容度和影响力。第三,要积极稳妥地处理意识形态领域的问题。一方面要讲原则,对错误的思想观点,决不能听之任之;另一方面要讲政策,注意区分思想认识问题、学术问题和政治问题的界限,对思想认识问题,要多做工作,积极引导;对学术问题,要贯彻“双百”方针,提倡民主讨论、平等交流;对事关政治方向和根本原则问题,要立场坚定、旗帜鲜明,方法上坚持以理服人。

为什么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其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中国共产党人,在领导人民进行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在继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借鉴吸收人类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使其成为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正是因为我们党不断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人民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其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引领着社会思潮。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在全球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社会价值观念深刻变化,人们思想行为的自主性、选择性、差异性日益增强的新形势下,增强国家综合国力,必须坚持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人民、引导社会、推动发展。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括四个方面内容: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只有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才能在全党全社会形成统一指导思想、共同理想信念、强

大精神力量、基本道德规范,为国家兴盛奠定坚实基础。

其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坚持正确的发展方向,是一个国家兴盛的基础和前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集中体现了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根本保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它科学地回答了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共同理想、精神动力和道德规范等一系列根本问题。只有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才能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才能保证当代中国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胜利前进。

为什么必须以改革创新为文化改革发展的动力?

这是因为,文化的繁荣兴盛需要源源不断的动力。这个动力源泉,一是改革,二是创新。改革是文化繁荣发展的内在要求,是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的必由之路。只有不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破除阻碍文化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才能焕发文化发展的勃勃生机;创新是文化的本质特征,是文化繁荣发展的制胜之道。重视文化创新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在这方面有许多宝贵经验值得继承和发扬。但必须看到,时代在发展、社会在变化,有些方法过去有效,现在未必有效,只有大力推进文化创新,不断创新文化内容形式、方法手段,营造鼓励创新的良好氛围,才能激发文化发展的旺盛活力;只有把改革创新精神贯穿文化建设全过程各领域,才能更好地促进文化繁荣发展、开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局面。

大力推进文化创新,一是要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文化创新体系,使企业成为文化创新投入主体、实施文化创新项目主体、文化创新成果转化主体。二是要适应人民群众文化需求新特点和科技发展新趋势,积极推进文化产品内容形式创新。三是要加强中华优秀民族文化遗产和丰富文化资源的创造性发掘和利用,积极借鉴各国有益经验和优秀成果,不断增强中华文化的民族性、包容性、时代性。四是要大力营造鼓励文化创新的社会环境,使一切创新举措得到支持、一切创新才能得到发挥、一切创新成果得到肯定,努力使创新成为文化建设的主旋律、文化发展的最强音。

为什么必须按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要求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

公益性,就是政府提供的公共文化服务基本上是免费服务,或者是低于成本、收费很少的服务;基本性,是指政府提供的是基本文化服务,而不是所有文化服务;均等性,就是不分男女老少,不分富人穷人,不分城市农村,不分东中西部,都平等地享受服务;便利性,就是要网点化,做到一定范围内必须有公共文化活动场所,方便群众就近参加。

那么,为什么要提出这样的要求呢?

第一,体现由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思想。党的十七大提出“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表明了我们党对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高度重视,进一步拓展了公民权益和民生福祉的内涵。当前,随着我国城乡居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群众对于丰富精神文化生活的愿望日益强烈,文化权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满足群众基本文化需求、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职责,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是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根本途径。必须坚持以政府为主导,即政府切实履行在文化领域的公共服务职能,把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必须坚持以公共财政为支撑,即主要依靠政府财政投入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扶持公益性文化单位,建设基本文化设施,购买文化产品用于公共文化服务。

第二,体现满足人民群众基本文化需求的思想。总体上看,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构成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基本文化需求,另一部分是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文化需求。根据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实际,我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