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创新能力的培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初中数学教学创新能力的培养《数学课程标准》指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使学生能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找到培养和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在数学教学中愈来愈显得重要。

数学老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个性,给学生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尽可能给学生多一些思考、多一些尝试,多一些自我表现的机会,多一些成功的快乐,多一些自由发挥的空间,让学生在宽敞的思维空间中展开多角度思维,使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技能都得到发展,使学生的创新天性得到开发和培育,从而真正成为知识的发现者、探索者。

一、建立和谐氛围,让学生敢于创新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因此,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发挥创造性,必须克服那种课堂上老师是主角,少数学生是配角,多数学生是听众的陈旧教学模式。

教师应以训练学生创新能力为目的,给学生空间,尊重学生的爱好、个性和人格,以平等、宽容、友善的态度对待学生。

只有在这样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里,学生才能感到轻松,并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敢于发表自己独立的见解,体会到数学课堂给他们带来的成功喜悦,创新兴趣也逐渐得以培养。

只有建立朋友式的新型师生关系,师生之间才能逐步由“接近”、“亲
近”达到“共容”“双赢”。

二、贴近生活实际,让学生愿意创新
数学来源于实践,又应用于实践。

如果是学生身边的、熟悉的事例就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的兴趣。

实际生活中的许多问题都可以用课本中的知识来解决,关键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和运用,逐步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

因此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抓住日常生活、生产的点点滴滴,构建基本的数学关系,使学生在一种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解决数学问题。

例如,在学习“同类项”一节课时,可通过设计情境:准备一小袋零钱(有1角,2角,5角,1元),请一位同学来数数一共有多少钱?在情境中渗透分类的数学思想,从而引入新课。

再如学习“图形的旋转”可以向学生展示生活中的钟表、电风扇叶片、大风车、自行车车轮,等等,引起学生学习数学兴趣,使数学“生活化”;这样创设教学情境,不但能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习动机,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而且能培养学生凭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立足认知基础,让学生能够创新
学生创造性的成果主要表现为已有数学知识的发现概括或创造性应用。

新知识的创造和发现,通常都是以已有知识为基础的。

知识面越广越深,其创造的可能就越大。

所以,在教学中必须切实抓好双基教学,这对提高教学质量,特别是培养的学生创新意识和创
造能力是至关重要的。

在注重双基教学的同时,要从知识点、重点、难点出发,分析本章、本单元的知识内容和相互关系,运用发散思维方法揭示思维规律,突出解题规律,以达到融会的目的。

例如:在《分式》这一章的教学中,应注意将现在所学的分式和学生小学学习过的分数进行类比,突出分母是否含有字母这一关键问题。

这样,学生不仅能很容易掌握分式的相关结论,而且通过类比,能进行知识的创新,利用分数的性质得出相应的分式的性质,使知识得到升华、拓展,从而加深对这部分知识的理解,同时更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为提高创新能力奠定基础。

四、强化学法指导,让学生学会创新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数学的教学过程不单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获取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数学学习过程是一个观察、实验、模拟、推断、计算、交流等活动的综合过程,因此,在教学中应尊重学生的个性特征,允许不同的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认识问题,采用不同的方法表达自己的想法,用不同的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

尽力帮助学生构建起一个包括数学思想方法在内的完整的数学知识结构体系,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

例如,在学习括号法则时,先让学生做:5+(7-4)、5+7-4、5-(7-4)、5-7+4,问:由计算结果发现了什么?然后再计算:3a+(8a-2a)、3a+8a-2a、3a-(8a-2a)、3a-8a+2a,问:结果一样吗?
引导学生得出:3a+(8a-2a)=3a+8a-2a,3a-(8a-2a)=3a-8a+2a,比较两个式子,看左右两边什么变了,什么没有变。

最后让学生找出规律,并用代数式表示:a+(b-c)=?a-(b-c)=?再用语言叙述。

这样就可以由探索规律而得出法则,对知识的理解就比较透彻,印象就比较深刻,可以保持长久记忆,并逐步学会类比、归纳、猜想、论证等科学的探索方法。

五、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乐于创新
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

”兴趣是创新的重要动力,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动力。

学生如果能在学习数学中产生兴趣,就会形成较强的求知欲,就能积极主动地学习。

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途径很多,如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并让其体验到成功的愉悦;设计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创设一个适度的学习竞赛环境,发挥趣味数学的作用,提高教师自身的教学艺术,等等。

概括为一点就是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好奇心,产生悬念。

例如,在学习《字母表示数》时,用一首儿歌引入新课:一只青蛙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扑通一声跳下水;两只青蛙两张嘴,四只眼睛八条腿,扑通两声跳下水;三只青蛙三张嘴,六只眼睛十二条腿,扑通三声跳下水……师问:如果是四只、五只等跳下水呢?也像上面那样唱,就会觉得啰唆,能不能用什么做代表,无论多少只青蚌跳下水都能唱得出来呢?以一首富有童趣的儿歌作为问题,
既体现了情境创设的趣味性,又符合了七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让学生体验现实生活的规律性,以及用字母表示数字的简明性和一般性,突出思维过程的流畅性,使学生带着新奇和求知的欲望跨进代数的大门。

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强烈。

只有不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才能适应时代和社会的要求,才能使学生不断地发展和进步。

我们应改变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教学思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目标,从教学思想到教学方式上,大胆突破,推陈出新,不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培养开拓创新型优秀人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