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建筑物抗震设防情况调研报告(完整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报告编号:YT-FS-8523-49

农村建筑物抗震设防情况调研报告(完整版)

After Completing The T ask According To The Original Plan, A Report Will Be Formed T o Reflect The Basic Situation Encountered, Reveal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Put Forward Future Ideas.

互惠互利共同繁荣

Mutual Benefit And Common Prosperity

农村建筑物抗震设防情况调研报告

(完整版)

备注:该报告书文本主要按照原定计划完成任务后形成报告,并反映遇到的基本情况、实际取得的成功和过程中取得的经验教训、揭露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出今后设想。文档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使用。

云南省委、省政府决定从起利用左右的时间在全省实施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全面加强农村住房建设和管理,尤其是抓好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是统筹城乡发展、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有力抓手和重要措施,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础工程和造福千家万户的民心工程、民生工程。我县地处欧亚板块与印度板块碰撞带的边沿,构成了县境内复杂、破碎的地质结构,是一个地质条件很不稳定的地震多发地区,80%以上人口在农村,山区面积占90%,大多数民居分布在经济相对落后的山区,地理环境、地质条件复杂,村庄规模小,布局分散,农民建筑主要以土木结构、砖木结构为主。过去,农村民居的建设在规划选址、设计施

工、质量安全等各方面都缺乏有效的监督和管理,建筑抗震设防的标准不高,建筑质量低、抗震性能差、安全隐患大。要使广大农村民居达到抗震设防要求,有效抵御地震灾害,减轻因震灾造成的经济损失,有相当一部分农村民居需要加固改造甚至拆除重建。我们要按照“地下搞清楚,地上搞结实”的要求,引导农民合理选址、科学建房,努力提高农村民居抵御地震灾害的能力,让农民群众住上具有抗震设防能力的安全房、放心房,力争到2020年,使农村民居基本具备抗御6级左右地震的能力,也就是8度设防,使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得到基本保障。

一、县农村民居抗震性能现状

全县共有农户13.98万户,房屋89.82万间,面积2388.7万平方米。

在房屋建筑年代方面,1979年以前建盖的 4.31万户(占30.8%),646.4万平方米;1979年至1989年建盖的3.1万户(占22.4%),554.4万平方米;1990年至1999年建盖的3.29万户(占23.5%),583.7万平方

米;至建盖的3.21万户(占23%),574.6万平方米。

在房屋建筑结构方面,砖混结构3153户(占2.3%),72.4万平方米;砖木结构3.5万户(占25%),600.2万平方米;土(石)木结构8.55万户(占61.2%),1421.7万平方米;茅草(杈杈)房513户(占0.4%),8.3万平方米;墙抬梁1563户(占1.1%),22万平方米;其他1.17万户(占8.3%),179.3万平方米。

在房屋抗震性能方面,抗震性能低于6度的房屋8.43万户(占60.3%),1392.1万平方米。需要加固改造的房屋5.41万户(占38.7%),952.7万平方米,其中特别危险急需加固的有9304户(占6.7%),153.6万平方米;需要拆除重建的房屋3.02万户(占21.6%),439.4万平方米,其中特别危险急需拆除重建的9348户(占6.7%),129.6万平方米。

二、县传统农村民居抗震性能的优势和劣势

农村民居具有独特的风格,经过历史的演变,逐步形成了“一正(主房)两厢(左右厢房)一照壁(或面楼)”的整体结构,多为二层木架房屋,木架与砖墙

(土坯墙)混合,这类房屋占86.7%,12.5万户,2022万平方米。

﹙一﹚县传统民居的优势:

1.千百年的传承,群众普遍接受。自然资源极为丰富,可供建筑使用的天然材料丰富多样,经过长期实践,木结构民居建筑广大群众普遍接受,已形成了我县农村主要的传统民居。农村民居通过千百年的演变,无论是在先择建筑材料、房屋结构、施工方法上群众在实践中不断充实和完善,从而增强了木结构房屋的整体安全性能。群众形象地说:木结构房屋在地震中能“晃而不散、摇而不倒”,“墙倒柱立屋不塌”,具有较好的抗震性能。

2.布局合理,建筑方式独特。我县传统民居主要形式为木结构中的穿斗式屋架,一般分为单层(平房)或两层(楼房),开间数3~5间,层高单层多在2.2~2.8米,两层的底层一般为 2.5~2.7米,二层一般为2.4~2.6米,开间一般不超过4米。平面、体形布置规则,简单对称,屋内的配置(如装围等)都是对称

设置,以防止刚度与质量中心的偏离,平面布置中单体房屋以长方形为主,群体房屋则是与正房中心为轴线对称均衡布置,这样的布置十分有利于提高房屋的抗震功能。屋面材料都是轻型材料:木质的桁条上用铁钉固定木椽子,木椽子上面是直接铺设的筒板瓦或小青瓦,楼面为木楼板,屋面、楼面较轻,有优良的防震性能,外墙(围墙)多为砖墙或土坯墙,两层的楼房墙体下节是石脚(出土高约1米左右),其余部分是砖砌体带内砖柱(砖柱均对齐紧抵边柱砌设,又称内扶壁柱),这些做法提高了整体抗震性能。

3.结构紧密,整体拉连好。我县所采用的穿斗式结构屋架是以柱子为主要承重的构架形式(墙体只起围护使用),屋面荷载直接由檩传至柱,再传入地面。正因如此,这类结构需要落地的柱较多,柱距较密,同时因每一棵柱所承受的荷载相应要小,柱径也不需太大(一般得6寸头7寸脚)。因为柱子是整个构架的承重部份,若柱子一倒,则全屋皆塌,所以群众在实践中创造了许多巧妙的方法,以确保屋架的整体性。

⑴进身方向:在柱头、柱中部位(腰台)设有梁、插、承重等枋料外,还加放三穿、五川,柱脚处还设有一匹连通各柱的锁脚(又称地伏),房屋进身方向的抗震性能得到了加强。

⑵顺身方向:在柱头设有箍头枋(用于屋架顺身方向连接箍锁柱头的枋料),一般多用于中柱头箍,为了提高抗震性能,在我县南部开始用三箍九连环加木锁把所有的柱头箍住,并且把桁条与挂方用木销销紧。在腰台(柱中部)使用任眼枋进行连接,柱脚部位则全部使用地脚枋,门槛进行连接,为加强整幢房屋的整体稳定性,群众在实践中,设置高任枋(牵心);在挂枋、任眼柱节处设木扁担(又称千斤担),并用木销使之与挂枋、任眼枋串通,这些措施的实施,对房屋顺身抗震稳定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⑶柱脚的连接:各柱脚连接使用的地脚、锁脚(地伏),使每棵孤立的柱子连成柱网,稳固地立在地基上。木结构房屋的地脚、锁脚,被称为木结构的“抗震箍”。

⑷榫卯独特。我县木结构的榫卯普遍使用银锭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