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动物的觅食行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 蝙蝠夜间捕食蚊子
B. 灰伯劳鸟夏季通常捕食昆虫和蜥蜴,但秋季很少
捕食蜥蜴 C. 蟹类在退潮时爬出洞穴在海滩觅食 D. 候鸟在冬季来临之前飞往南方温暖的地区越冬
猎物的转换
很多捕食动物常常在一定的时间内集中捕食一种 猎物,然后会突然转变为捕食另一种猎物。原因如 下:
环境条件的变化
转换猎物可能是出于对不同营养的需要。 转换食物也可以用不同的欲求行为(换口味)加
食物,花费时间少,危险小,且往返消耗能量相对 较多。
例2、 三刺鱼 现象 饥饿时,三刺鱼总是去吃高密度水域的水蚤,以
提高能量摄入;
不太饥饿时,喜欢取食低密度水域的水蚤。
原因 饥饿时,冒较大的危险也要尽快解除饥饿威胁。 不太饥饿时,安全的重要性相应提高,在水蚤密
度低水域取食较有利于及时发现和逃避危险。 因此,三刺鱼随着饥饿状态的缓解,取食与危险 之间的权衡也加以调整。
肉食动物
食肉目的动物主要是肉食性的。包括犬科、熊科 、大熊猫科、鼬科及猫科动物。其中也有在进化过 程中改变食性的,如大熊猫在冰川期过后,以竹子 等素食为主。
食物链 生态系统中不同物种间的最主要联系是食物联系 ,通过食物而直接地或间接地把各个成员结成一个 整体,这种食物联系称为食物链(food chain)。 植物借叶绿体利用日光的辐射能,通过光合作用 把二氧化碳和水制造成糖类,把日光能转变为食物 的生物质能。 动物所利用的全部能量,最终都来源于日光。
取食与危险之间的经济权衡 动物会在取食与危险之间进行权衡调整,在获得 食物能量的同时尽可能避免天敌带来的危险。
例1、松鼠 如果食物很大且距离树木较近,松鼠总是把食物
带到树上去吃,因为长时间在地面吃食会增加危险 性,尤其是个体大的食物需花很多时间才能吃完;
对个体小的食物常常就地吃掉,因为吃个体小的
间)处于饥饿情况下启用。
捕食和竞争对最适觅食的影响
捕食者和竞争者也会影响动物的最适觅食
动物必须权衡安全与能量的收益
减少被捕食机会的两种方式: 尽可能减少觅食时间 选择到安全的地点觅食,哪怕那里的食物并不
太丰富
第二节 动物觅食的技能和策略
一、动物食性的多样性
自然界几乎没有两种动物所吃的食物是完全一样的。
将饥饿风险降至最低的经济原则 (1) 饥饿风险是衡量动物取食行为收益的重要 尺度(特别是对于生活在不可预测环境中的动物 尤为重要,这样环境中动物能得到多少食物数不 确定的)。 (2) 饥饿的动物对食物的选择性往往会大大下 降,会吃一些平时不吃或不喜欢吃的食物。 (3) 饥饿风险较小的情况下,动物往往就会进行 选择和挑选,以最大限度地提高能量摄取率。
第3章 动物的觅食行为
本章内容提要
动物为摄取蛋白质和能量而食,动物的觅
食行为包括采食和饮水两个基本的维持生命
的行为。本章主要内容:
觅食行为的定义及生物学意义 最适觅食理论 动物采食行为的特点
第一节 觅食行为概述
觅食行为的定义
动物所有寻找、选择并靠吞咽摄入体内营养 物质的行为统称为觅食行为。 食物也是维持动物生长发育、组织更新和产 卵、泌乳等所需各种营养物质的过程。 觅食行为(ingestive behavior)包括采食行 为(eating behavior)和饮水行为(drinking behavior)。
食物选择的经济性
捕食者的搜寻时间、处理时间、食物大小及食物 能值,具有不同的经济性。 例如,海滨蟹采食贻贝,所选择的贻贝大小往往 决定获得最大能量净收益。贻贝太大,破壳花费时 间长,单位时间能量收入下降;贻贝太小,破壳容 易但含肉少,经济上不合算。
减少觅食投资的行为适应
从经济学角度分析,当动物到达一个陌生的环境 觅食时,必定会借助于行为适应减少觅食投资和提 高觅食效率。
D.行为操纵的
3、捕食是动物获食的主要手段,且捕食有多种方 法。下列实例属于捕食范围的是( ) 。(多选)
A. 斑马吃草茎,角马吃叶鞘 B. 射水鱼将水从口中射出击中昆虫 C. 黄鮟鱇背鳍具肉穗
D. 犰狳(qiúyú)把身体卷缩成团
4、大山雀在黎明时总是先鸣叫,然后再捕食,这 与下列哪项有关?(多选) A. 适应光线后再捕食 B. 防御行为和对环境适应 C. 防御行为和对光线的适应 D.更多地获取食物
选择最适觅食路线,包括移动方向、移动方式和
移动速度。
最适觅食理论是动物长期进化的结果,使每种动
物的取食行为都是最有效率的。 原因 自然选择总是使动物的觅食效率尽可能地加以 改进,因为只有捕食者能够更有效地捕食来提高 其生存和繁殖的机会,自然选择才会对它有利。 例1:在冬天的山雀属鸟类,白天必须每隔3秒钟 就捕食1只昆虫才能维持自己的生存。 例2:狮子尽管需用大量时间用来休息,狩猎活动 和其他活动(如保卫领地、休息、交配等)之间 存在明显的时间竞争,同时环境存在强大的自然 选择压力。因此,捕食的高效率是其种族延续下 来的关键。
月运节律
海洋动物的活动与潮落有密切联系。潮汐潮落与
动物的觅食、繁殖等行为悉悉相关。如藤壶、牡蛎
等动物是海水涨潮时觅食,而蟹类是落潮之后大量 取食。
觅食行为的生态平衡
动物的觅食行为与环境条件、环境的季节性变迁 及环境生态状况存在密切联系。环境的变化,可以 导致动物食性发生相应改变,甚至于引起动物觅食 迁移。 例如,沼泽地动物的觅食行为。
草食动物
主要是以草为食物的动物,如鹿、野牛、大象、 斑马、角马等。
啮齿动物
指哺乳纲啮齿目的动物,是哺乳类中种类及数量 最多的一个类群(约占1/3),几乎都是素食性,非 常适应多种生活环境,遍布全球。体形中小,上下 颌各具一对门牙,终身生长,无犬齿。包括松鼠科 、河狸科、仓鼠科、跳鼠科和鼠科的动物。
食物特化动物与食物泛化动物
前者是对食物有严格的选择性的动物。
后者是所吃食物的种类很多,食物资源丰富,但 是对利用任何一种特定食物资源的效率却很低。
如粪金龟几乎完全以畜粪为食,而蚯蚓摄食能够消 化的任何东西。长尾鸭也是特化种,它可潜入46m 或者更深的水下觅食各种无脊椎动物,主要是端足 类甲壳动物。 动物选择食物通常是根据特定的信息。如植物性昆 虫或蛇等很多动物寻找食物主要是根据气味。有些 物种的食性高度特化,他们只吃一种植物或动物的 特定部位。如大熊猫主食竹类(箭竹)的竹叶、竹 秆和竹笋。 大熊猫的食谱随山系和季节而有变化,在不同的季 节采食不同种类的竹子或同种竹子的不同部位。春 夏季最爱吃不同种类的竹笋,秋季多以竹叶为主食 ,冬季以竹秆为主食。
椋鸟的食物运量问题
椋鸟育雏期的食谱:大蚊幼虫、其他无脊椎动物 繁殖期亲鸟往返鸟巢和取食地间次数:400次。 经济学问题
亲鸟每次带回几只大蚊幼虫最为合算? (1) 决定亲鸟的运食效率; (2) 影响雏鸟的存活和健康; (3) 一次只带回一只虫子,非常不经济,不合算; 一次带回多只虫子,减少往返次数,提高运食效率; (4) 搜寻幼虫的效率决定总效益:椋鸟用喙插入草 皮中拨开植物,将隐藏在土壤中的幼虫暴露出来。最 初效率高,当它的口中已经含有幼虫时候,搜寻效率 就明显降低了。
动物的食性类型与食物链
动物食性类型
根据动物食性的不同,可以把动物分为植食性动 物和捕食性动物。植食性动物主要以植物的茎叶或 者种子、花粉、花蜜等为食,如牛马羊鹿等大型草 食哺乳动物以草为食,很多鸟类主要是以植物的种 子为食,蜂鸟、蝴蝶等以花蜜为食;捕食性动物包 括捕食昆虫的鸟类、食肉的大型肉食动物等。
花费的时间必然较长。因此,动物食谱中包括很多 有利性较小的食物。例如,用大蠕虫和小蠕虫饲喂 大山雀: 在两种均为低密度时,大山雀对两种蠕虫没有选 择性; 当大蠕虫密度增大时,大山雀开始出现出高度的 选择性; 当大蠕虫密度不变时,增加小蠕虫密度到原来的2 倍,大山雀的食谱发生一些变化,采食少量小蠕 虫。
以解释。
最适觅食地点的选择
对觅食地点质量的评估(最好的生境斑块——收
益和报偿最大)
觅食的风险性对两类觅食地点的选择(风险——
食物丰度的变动性。“赌博者”敢冒风险去选择 食物供应量不稳定的斑块)
稳定斑块(栖息地稳定提供中等数量的食物)觅
食优先。
波动斑块(栖息地提供数量波动于极少、极多之
思考题
1、 大海鸥的红嘴对它的小海鸥有特殊的功用,下 列哪项与之有关?( )(单选) A.超常刺激 B.信号刺激
C.抑制攻击
D.确认双亲的标记
2、芦莺给杜鹃孵化卵,并把其幼体带大,而杜鹃 不仅偷走芦莺的蛋而且把其蛋吃掉,芦莺这种利 它行为是( ) (单选) A.互相回报的 B.互惠合作的
C.完全利它的
思考题
选择题(多选)
1、在自然环境中,被食动物避免被其他动物吃掉而 保存自己是十分重要的,所以被食 动物都具有反 捕食策略。下列实例属于反捕食策略的有( )。 A.牛用舌卷吃长草,羊吃短草
B.套索蜘蛛可分泌一种雌蛾的性外激素
C.雨蛙栖于绿叶间,体呈绿色
D.寄居蟹生活于螺壳内
2、下列属于动物觅食节律的是( )。
觅食行为的生物学意义
将机体所需的各种营养物质摄入体内,以 满足生长、发育和繁衍的需要。
觅食行为并不是一种 单一的行为,它包括搜 寻、追逐、捕捉、处理 和摄取等几个阶段。
最适觅食理论
最适觅食理论定义: 动物应在投资最小和收益最 大的情况下进行觅食或改变觅食行为。 最适觅食理论实际上涉及三种选择: 吃什么食物?(即最适食谱和最适食物类型) 到什么地方去找食?(最有利的生境斑块)
最适食物类型的选择
动物选择食物类型将受到最适原则的支配
选择最有利的食物
捕食者总是倾向于选择有利性更大的食物。 食物的净值与处理时间之比值是衡量食物有利性的 一种尺度。处理时间是指从捕获猎物到吞食猎物所 花费的时间。
最适食谱
捕食者的觅食时间包括搜寻和进食两部分,如果 捕食者只选择最有利的一种猎物作为食物,虽然可 以使单位时间的食物摄取量很高,但是搜寻食物所
喂养它们的后代。其取食过程是在后代乞食的刺激下
进行的。
觅食节律
很多动物的觅食行为都有明显的节律性,例如猫、
猫头鹰等。
昼夜(日)节律
与捕食对象的日活动节律同步。蝙蝠夜间捕食蚊 子。
季节节律
某一季节专门捕食某种猎物,如大鸨夏天捕食姬 鼠,而冬天不捕食。灰伯劳鸟夏季通常捕食昆虫和 蜥蜴,但秋季很少捕食蜥蜴。
物种之间的食物竞争常会引起物种的生态趋异,回 避或减少竞争会使两个物种在生殖上都受益。
竞争在动物觅食行为差异的进化中起着关键作用。
二、食性的特化
生物物种的多样性使得任何一种都不可能有效地
取食所有种类的食物。
动物常常靠化学和行为的方法克服植物的防御。
觅食行为的动机
捕食行为的动机是饥饿。捕食动物的速度和效率通 常随着饥饿程度的增加而增加。
猎物的选择
捕食者对猎物的选择通常取决于猎物的可获得性。 很多捕食动物都有突然改变捕食对象的行为。

猎物的贮藏
很多鸟类和哺乳动物所捕杀的猎物数量都比它们
所吃掉的多,因此,把吃剩的食物贮藏起来。
喂幼
很多捕食动物猎取食物不是为了自己吃,而是用来
A)乌鸦觅食程序
wenku.baidu.comB)螺壳破碎的常见类型
C)乌鸦总是选择大海螺
乌鸦的抛壳取食行为 以海螺为食的一种乌鸦为 了能吃到海螺肉,它先从海 边啄起它,然后飞到悬崖树 枝上,再把它从5米左右的 高空扔到岩石上,待螺壳摔 破后再吃螺内的肉。 海螺越大,壳被摔破的可 能性越大,但搬运大海螺从 空中扔下所消耗的能量也越 大。乌鸦取食行为的所有方 面都与最适觅食理论所预测 的相吻合,包括海螺的大小 和重量、扔螺地点的选择、 扔不同大小海螺的高度以及 扔海螺的次数等。
行为适应:就是从取样中获得食物分布的信息,
并依据这些信息作出觅食决策。 例如,在一个大鸟舍中安置6个藏有蠕虫的生态 小区,蠕虫密度各不相同,然后训练大山雀去搜寻 这些蠕虫。 结果 大山雀很快学会了把主要努力集中在食物密度最 大的生态小区内,当最有利生态小区质量突然下降 时,大山雀会转移到第二较有利的生态小区觅食。 表明 大山雀似乎对每一个生态小区实现都已经进行了 取样,并且能够把取样获得的各生态小区相对有利 的信息储存起来,必要时加以利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