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与免疫学-课程标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课程标准

编写人:*** 审核人:***

课程编号:Z092011

课程类型:专业基础

学时:48

学分:3

适用对象:护理专业

一、课程理念

(一)课程性质

医学微生物与免疫学是重要的医学基础课程。为预防和控制临床相关疾病奠定理论和实践基础,为学习专业课程、提高综合职业能力打下扎实的基础。学好本门课程对学习临床医学、临床护理、口腔医学、医学检验、助产及医学影像等专业有重要的意义。本课程既是学习各专业课程的重要基础课程,也是过渡到临床的重要桥梁课程,在各专业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二)课程任务

本课程注重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注重从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各方面培养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树立无菌观念和预防观念。掌握专业所必需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对临床有关疾病的发病、传播、特异性防治及一些微生物与免疫现象作出解释。能初步运用消毒、灭菌、特异性诊断及防治方法,为预防和控制临床相关疾病奠定重要的理论和实践基础;为学生成长为高素质人才和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重要的理论知识和技能基础。

(三)课程概述

本课程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第一篇免疫学基础,主要阐述了免疫学基本知识及免疫学应用知识;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基本掌握免疫物质,包括:抗原、抗体、补体、细胞因子及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第二篇病原生物学,重点介绍了了常见的病原体的生物学特征、感染方式、致病特点及特异性防治措施。

(四)学习策略

本课程在课程实施上注重自主学习,让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索、勇于实验、勤于思考。注重学习本课程的知识技能,培养其科学探究能力,逐渐形成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

本课程与日常生活及临床疾病关系密切。故在学习过程中应多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充分利用学校实验室满足学生的实践需求,通过教学实验、实习培养在工作中运用微生物免疫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生活中遇到一些与微生物相关的现象,试着用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去解释这些现象。多读书、看报或看网络新闻,注意一些地区发生灾难等时候的免疫防御措施,将现实中发生的事情与书本知识联

系起来,巩固所学理论的同时,又加强了对知识的运用能力。

本课程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即免疫学部分、微生物部分和寄生虫部分。故在学习的过程中,注意学习的层次性和条理性。学习过程中注意经常复习,巩固好基础知识。同时又要注意新出现的名词、概念和新理论的发现。

每个人的学习特点和方法各不相同,不同时期所适用的方法也各不相同,同学们要自己选用适合自己的方法,并在不同的情况下适当更换学习方法。但学习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不论采用哪一种学习方法,都不可能一蹴而就,都要努力积累,坚持不懈。

三、课程内容

四、课程实施

(一)教学组织

课程教学由教研室主任和副主任总负责。各位专业教师负责具体的组织与实施。基本流程包括:

1.教学准备。在教学准备工作中,考虑到专业培养目标和学校教育特点,及学生情况选用合适且质量较高的教材。并根据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教学大纲制定合适的教学日历。

2.集体备课。教研室每周组织一次集体备课,集体备课提供了教师合作、探讨、实践的途径,通过教师间思想火花的碰撞,集体智慧的分享,精华糟粕的取舍,促使教师加深对教材的理解和认识,拓展教学的方法与思路,进一步归纳、提升和再创造自己的教学设计,更好地适应学生的学情,更好地体现自己的教学个性,不断改进自己的备课水平,优化自己的教学行为,从而提高教育教学效果。

3.课堂教学。根据不同的生源可考虑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从实际出发,以学生为主体,挖掘、发挥不同地区来源、类型学生的优势,并要看到他们的不足之处,因材施教、扬长避短。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综合利用,将课程内容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讲解透彻。以多媒体讲授方法为主要教学手段,采用教具模型、实物标本、角色扮演、案例分析、以问题为中心等将枯燥的知识传授给学生。由于医学微生物学、

人体寄生虫学的内容(致病性、免疫性、诊断、防治等)均涉及到免疫学基础,有其内在的连贯性和衔接性,相互渗透,且有规律可循,故教学讲授顺序可拟定为免疫学基础,医学微生物学、人体寄生虫学。考虑到毕业生知识结构、文化层次、学习能力等条件,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以利教师教、学生学,在制定学期授课计划的顺序时亦可考虑为医学微生物、人体寄生虫、免疫学基础或医学微生物学总论、免疫学基础、微生物各论、人体寄生虫。总之,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易懂易学为原则

4.课程考核。改革传统的评价方法,病原生物与免疫学课程考核采用多种考核方式相结合的形式。建立过程评价和期末评价相结合的学生学习评价方法,成绩评估应针对不同生源,采用多样形式,强调综合能力的评价,课堂提问、平时作业练习、实验操作、实验报告、学习态度、阶段测验及考试情况综合评定。

5.总结反馈。为保证本课程的教学质量,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督导组领导听评课检查、教师同行听评课、召开学生座谈会等方式监督教学质量。通过各位领导、教师和学生的反馈,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瑕疵和不足,进行修正和改进。

(二)课时安排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课程授课48学时,包括理论课38学时、实验课10学时。详见课程内容。

在理论课授课过程中以教师讲授为主。教学过程中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综合利用,理实一体、知识层面递进式培养,将课程内容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讲解透彻。以多媒体讲授法为主要教学手段,采用教具模型、角色扮演、案例分析、以问题为中心等将枯燥的病原生物、免疫学知识传授给学生。采用课内实验、社会实践健康宣教等教学形式,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本课程的基本概念及应用。

五、教材与教参

(一)推荐使用教材

1.肖洋《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

2.许正敏、杨朝晔主编《病原生物与免疫学》第2 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年。

(二)参考资料

1.肖纯凌、赵富玺《病原生物和免疫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年。

2. 赵富玺《病原生物与免疫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

3. 李晓红主编《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实验指导》,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2010年。

六、考核评价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是护理专业考查课,根据课程标准对知识、能力、素质要求,制定该课程的考核方式。考核方式采用平时过程管理与期末测评相结合,平时过程管理主要考核学生的学习态度、实验操作(包括实践动手、沟通及团队合作能力)、实验报告书写情况、作业完成质量等方面,占考核总成绩的30%,期末考核采用闭卷考试形式,占总成绩的7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