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骨关节的测量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床意义:若环椎轴线不与齿状突中心线相重合,提 示齿状突向左或向右移位。
3、腰骶角
测量方法:在腰骶角侧位片上,沿第一骶椎椎体上缘 做一直线,并向前后延伸,次线与水平线所成的交角 称为腰骶角,正常值34-42.5度。
临床意义:若腰骶角大于正常值,可视为腰骶部不稳, 易至劳损而引起腰痛。
4、承重线测量
临床意义:髂骨角角度减小监狱发育性髋关节脱位。
7帕金(Perkin)方格
测量方法:骨盆正位片,经过双侧髋臼Y形软骨中心 画水平线AB,在经过两侧髋臼外上缘引垂线CD和EF, AB线分别与CD、EF线相交,两侧髋关节分为四个区 域称帕金方格,正常时,股骨头骨骺中心位于内下区 域内。
临床意义:当股骨头骨骺位于外伤区域,则提示髋关 节发育性脱位。
8、髋臼覆盖率
测量方法:股骨头受髋臼覆盖部分的横径A除以股骨 头的横径B,即为髋臼覆盖率,其正常值应大于0.75。
临床意义:髋臼覆盖率低,见于髋臼发育不良。
足踝部测量
1、胫骨中轴线 (1)测量方法:在踝关节正位片上,胫骨中轴线应通
过距骨关节面的中心,且与胫距关节面的水平线相互 垂直。
临床意义:第一跖、趾骨轴线交角若大于20度,为病 理性踇趾外翻。
脊柱测量
1、颈椎生理曲度测量
测量方法:在颈椎侧位片上,从枢椎齿状突后上缘至 第7颈椎后下缘做直线a,通过各颈椎椎体后缘做弧线b, 测量直线与弧线之间的最大距离c,即为颈椎生理曲线 的弧炫距离。正常值为12+-5mm。
临床意义:生理曲度减小或消失,多见于退行性变, 寰枢椎关节脱位,颈椎屈曲损意义:股骨颈骨折,股骨前倾角变小。
3、沈通(shenton)线
测量方法:在成人髋关节正位片上,沿闭孔上缘和股 骨颈内下缘画一弧形连线,正常该线为光滑弧形曲线。
临床意义:沈通线不连续,提示髋关节脱位及股骨颈 错位骨折。
4、髂颈线
测量方法:成人髋关节正位片,在髂前下脊下方于髂 骨外缘及股骨颈外缘做连线,正常该线为光滑弧形曲 线。
测量方法:在腰椎侧位片上,通过第三腰椎下缘中心 向下引一垂线,此垂线即为承重线。观察承重线与第 一骶椎面的关系,测量第一骶椎前上角与承重线之间 的距离。承重线落在第一骶椎面上,或落在第一骶椎 前上角的前方1.2cm以内,均属正常。
临床意义:若承重线在第一骶椎体前上角的前方 1.25cm以上时,则提示可能有腰椎不稳;若超过2.5cm 时,则对腰椎不稳的诊断更有价值。
临床意义:髂颈线不连续,提示髋关节脱位及股骨颈 错位骨折。
5、髋臼角
测量方法:骨盆正位,两侧Y形软骨中心连线与髋臼 面上、下缘连线所形成的夹角。正常值新生儿30度, 一岁以后不应超过25度,2岁为20度,成人为10度。
临床意义: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时髋臼变浅,髋臼角增 大。
6、髂骨角
测量方法:髂前下棘和髋臼外上缘间连线与Y形软骨 水平线的夹角。正常值为43-67度。
(2)临床意义:若胫骨中轴线未通过距骨关节面中心, 提示踝关节向内或向外脱位;若胫骨中轴线不与胫距关 节面的水平线垂直形成一定的角度,提示存在足内翻 或外翻。
2、跟骨结节关节角
测量方法:在跟骨侧位片上,先在跟骨后上缘至跟距 关节后上缘画一直线,此二线后方的夹角,称之为跟 骨结节关节角。正常值25-42度。
永宁县人民医院放射科 张国俊
1、股骨颈干角
测量方法:在髋关节正位片上,分别画股骨干轴线和 股骨颈轴线,两线相交内测的夹角为股骨颈干角。正 常值110-140。
临床意义:股骨颈干角减小为髋内翻、增大为髋外翻。
插图1-66
2、股骨前倾角
测量方法:在髋关节侧位片上,分别画股骨干和股骨 颈纵轴线,两线的夹角为股骨前倾角。新生儿为35度 左右,成人为15-20度。
临床意义:跟骨骨折时跟骨结节关节角变小。
3、跟骨轴位角
测量方法:在跟骨轴位片上,分别在跟骨内外缘隆起 部各画一切线,此两条切线的夹角称为跟骨轴位角。 正常值为17度。
临床意义:跟骨轴位角增大,可见跟骨粉碎性骨折。
3、踇趾外翻角
测量方法:在足部正位片,分别画第一跖骨纵轴线和 踇趾近趾骨纵轴线,此两线下方的夹角称为踇趾生理 外翻角。其正常值为10-20度。
2、齿状突前间隙
测量方法:在颈椎侧位片上,测量环椎前结节后缘至 齿状突前缘的距离,即为齿状突前间隙。正常值为 0.7-3mm。
临床意义:齿状突前间隙大于3mm,提示环椎向前脱位。 3、环椎轴线与环底线关系测量
测量方法:正位片上,从环椎两侧块的最外缘作连线 ab,称环底线;再在环底线的中点作垂线cd,称为环 椎轴线,正常时环椎轴线应与齿状突中心线相重合。
3、腰骶角
测量方法:在腰骶角侧位片上,沿第一骶椎椎体上缘 做一直线,并向前后延伸,次线与水平线所成的交角 称为腰骶角,正常值34-42.5度。
临床意义:若腰骶角大于正常值,可视为腰骶部不稳, 易至劳损而引起腰痛。
4、承重线测量
临床意义:髂骨角角度减小监狱发育性髋关节脱位。
7帕金(Perkin)方格
测量方法:骨盆正位片,经过双侧髋臼Y形软骨中心 画水平线AB,在经过两侧髋臼外上缘引垂线CD和EF, AB线分别与CD、EF线相交,两侧髋关节分为四个区 域称帕金方格,正常时,股骨头骨骺中心位于内下区 域内。
临床意义:当股骨头骨骺位于外伤区域,则提示髋关 节发育性脱位。
8、髋臼覆盖率
测量方法:股骨头受髋臼覆盖部分的横径A除以股骨 头的横径B,即为髋臼覆盖率,其正常值应大于0.75。
临床意义:髋臼覆盖率低,见于髋臼发育不良。
足踝部测量
1、胫骨中轴线 (1)测量方法:在踝关节正位片上,胫骨中轴线应通
过距骨关节面的中心,且与胫距关节面的水平线相互 垂直。
临床意义:第一跖、趾骨轴线交角若大于20度,为病 理性踇趾外翻。
脊柱测量
1、颈椎生理曲度测量
测量方法:在颈椎侧位片上,从枢椎齿状突后上缘至 第7颈椎后下缘做直线a,通过各颈椎椎体后缘做弧线b, 测量直线与弧线之间的最大距离c,即为颈椎生理曲线 的弧炫距离。正常值为12+-5mm。
临床意义:生理曲度减小或消失,多见于退行性变, 寰枢椎关节脱位,颈椎屈曲损意义:股骨颈骨折,股骨前倾角变小。
3、沈通(shenton)线
测量方法:在成人髋关节正位片上,沿闭孔上缘和股 骨颈内下缘画一弧形连线,正常该线为光滑弧形曲线。
临床意义:沈通线不连续,提示髋关节脱位及股骨颈 错位骨折。
4、髂颈线
测量方法:成人髋关节正位片,在髂前下脊下方于髂 骨外缘及股骨颈外缘做连线,正常该线为光滑弧形曲 线。
测量方法:在腰椎侧位片上,通过第三腰椎下缘中心 向下引一垂线,此垂线即为承重线。观察承重线与第 一骶椎面的关系,测量第一骶椎前上角与承重线之间 的距离。承重线落在第一骶椎面上,或落在第一骶椎 前上角的前方1.2cm以内,均属正常。
临床意义:若承重线在第一骶椎体前上角的前方 1.25cm以上时,则提示可能有腰椎不稳;若超过2.5cm 时,则对腰椎不稳的诊断更有价值。
临床意义:髂颈线不连续,提示髋关节脱位及股骨颈 错位骨折。
5、髋臼角
测量方法:骨盆正位,两侧Y形软骨中心连线与髋臼 面上、下缘连线所形成的夹角。正常值新生儿30度, 一岁以后不应超过25度,2岁为20度,成人为10度。
临床意义: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时髋臼变浅,髋臼角增 大。
6、髂骨角
测量方法:髂前下棘和髋臼外上缘间连线与Y形软骨 水平线的夹角。正常值为43-67度。
(2)临床意义:若胫骨中轴线未通过距骨关节面中心, 提示踝关节向内或向外脱位;若胫骨中轴线不与胫距关 节面的水平线垂直形成一定的角度,提示存在足内翻 或外翻。
2、跟骨结节关节角
测量方法:在跟骨侧位片上,先在跟骨后上缘至跟距 关节后上缘画一直线,此二线后方的夹角,称之为跟 骨结节关节角。正常值25-42度。
永宁县人民医院放射科 张国俊
1、股骨颈干角
测量方法:在髋关节正位片上,分别画股骨干轴线和 股骨颈轴线,两线相交内测的夹角为股骨颈干角。正 常值110-140。
临床意义:股骨颈干角减小为髋内翻、增大为髋外翻。
插图1-66
2、股骨前倾角
测量方法:在髋关节侧位片上,分别画股骨干和股骨 颈纵轴线,两线的夹角为股骨前倾角。新生儿为35度 左右,成人为15-20度。
临床意义:跟骨骨折时跟骨结节关节角变小。
3、跟骨轴位角
测量方法:在跟骨轴位片上,分别在跟骨内外缘隆起 部各画一切线,此两条切线的夹角称为跟骨轴位角。 正常值为17度。
临床意义:跟骨轴位角增大,可见跟骨粉碎性骨折。
3、踇趾外翻角
测量方法:在足部正位片,分别画第一跖骨纵轴线和 踇趾近趾骨纵轴线,此两线下方的夹角称为踇趾生理 外翻角。其正常值为10-20度。
2、齿状突前间隙
测量方法:在颈椎侧位片上,测量环椎前结节后缘至 齿状突前缘的距离,即为齿状突前间隙。正常值为 0.7-3mm。
临床意义:齿状突前间隙大于3mm,提示环椎向前脱位。 3、环椎轴线与环底线关系测量
测量方法:正位片上,从环椎两侧块的最外缘作连线 ab,称环底线;再在环底线的中点作垂线cd,称为环 椎轴线,正常时环椎轴线应与齿状突中心线相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