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精神的内涵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丝路精神的内涵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不仅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一脉相承、绵延不绝的优秀文化传统,而且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不竭精神动力,还是建立未来新型世界格局的东方智慧结晶。积极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应不忘本来、以史为鉴,弘扬丝路精神、开辟美好未来。

和平合作精神。崇尚和平、友好合作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综观丝绸之路发展史,凡是战争时期,丝绸之路基本是中断的;凡是和平时期,丝绸之路都是畅通的。丝绸之路的开拓与发展有赖于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稳定,其兴盛源于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和平合作。千百年来,丝绸之路上来往着形形色色的人,但有一类人构成文明互动的主体:大量移民。由于战争或政治动荡等因素,大量移民迁入和平地区,他们带来的先进文化和生产方式推动着文明交流进步。汉唐时期,行走在陆上丝绸之路的各国使臣携带本国统治者的礼物和国书,传递着各国希望和平的理念。明代的郑和下西洋,也希望向海外各国宣传“共享太平之福”的和平理念,进一步繁荣海上丝绸之路。中华民族崇尚“以和为贵”“和而不同”等理念,这使得和平合作精神世代相传。

开放包容精神。中国的开放包容精神有别于西方非此即彼的理念,是促进丝绸之路上各种文明交汇的“大熔炉”。

中国的发展壮大在开放包容的氛围中形成。从历史上看,这种氛围很大程度上是通过丝绸之路来体现的。魏晋南北朝时期各族群的交流、交往、交融,带来了隋唐的大发展;同时,隋唐文化也影响了周边各国。据统计,唐朝仅留居广州的外国客商就达12万多人;宋朝与中国通商的国家和地区有50个;明朝永乐时期有4个国家的国王先后7次来华,留下了中外友谊的佳话。古代中国之所以具有庞大的丝绸之路“朋友圈”,得益于开放、受惠于包容。历史一再说明,没有哪个国家和民族可以在完全封闭的状态下发展,开放是人类历史的常态,包容是顺应历史进步潮流的必然选择。不同国家和民族只有相互尊重、彼此包容,才能创造引领时代的文明成果;自我封闭、盲目自大,必然导致落后。只有超越文明类别、制度差异、发展水平,秉持开放包容精神,才能推动解决人类面临的难题。

互学互鉴精神。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与世界互动的纽带,互学互鉴精神成为丝绸之路上文明进步的“孵化器”。中国的“四大发明”经丝绸之路传到西方,推动了西方近代社会制度和生产方式的变革。马克思指出: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隋唐时期,儒家文化传入东亚各国。日本、朝鲜等国纷纷仿照唐朝建立自己的各种制度,儒家文化在东亚社会的各个阶层得到普及。佛教的传播更是丝绸之路上的重要成果。佛教传入中

国后,与中国本土文化融合,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佛教文化。唐代各种文化、宗教在丝绸之路上交汇、融通,玄奘西行、鉴真东渡,书写的是互学互鉴的光辉历史。古代丝绸之路还把中国、印度、埃及、巴比伦等古老文明广泛联结起来,文化、宗教、艺术百花争艳、相互浸染,实现了人类历史上的大交流和大交融。

互利共赢精神。丝绸之路的历史证明,除了战争和掠夺,各民族之间可以互利共赢,各国可以共同成长、共同获益。互利共赢精神正是丝绸之路发展兴盛的“推进器”。来往于各国的使者代表着各自的国家,表达和平愿望、传递合作声音,促进了丝绸之路的开拓和发展。现在一些人认为古代中国皇帝厚往薄来地对待外国使节,以维护“天朝上国”的形象。实际上,历朝历代的统治者都在算经济账和政治账。从经济上说,古代中国的对外贸易方式主要是以物易物。这样容易控制价格,当外国货物虚价较高时,中国货物也相应抬高价格,以保持账面上的平衡。从政治上讲,统治者考虑安全稳定要高于经济利益。从古至今,互利共赢理念不仅适用于经济领域,也适用于政治、安全、文化等领域;不仅适用于地区和国家内部,也适用于各国之间开展合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