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村的“社区情理”与家庭养老现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这就决定丁农民在社区中的竞争都会与此有关:自己和儿于是否有一个好职业(比如儿子上学进丁城),家中的日子是否越过越好,盖了什么样的新房,娶了什么样的媳妇.儿女结婚是如何操办的.有什么样的规模和等级,什么样的头面人物参加了婚礼,媳妇是否生了孙子,孙子学习怎么样,等等。但是这些反映的是农民“在业”当家时的业绩即他们“做人的戚就”,一旦农民完成了这些任务.他就可以退休交权,而这意味着他已经”淡出”社区竞争。所以,农民退休后的日子过得好坏是不在杜区竞争的内容之中的。其实.这时农民自己会这样认为:他人生的任务已经完成,什么时候死都可以了。这就决定了他对自己处于丧失劳动能力的养老阶段生活质量的看法:有问屋可以栖身,儿女能供他吃饭,不至冻饿就可以了。等到有病的时候,能治就治,治不好也没关系一反正人生任务已经完成了(农民最痛切的是在子女尚未结婚成家生儿育女的时候自己一病小起)。而在有劳动能力的时候,为了让儿女日子过得好一点,他会尽量自己劳动养活自己。但是,在大多数农村地区(包括经济发达的沿海地区).农民所采取的这样的养老办法并没有受到社区舆论的反对或非议。如上所述表明,农村的社区情理是认町农民这样的养老方式的。可以想见,这样一种生活哲学的存在必然会影响农民养老标准的提高,从而影响农村养老状况的改善。
第四,“反哺”在农村养老中被体现。
费孝通教授在考察了中国农村养老的实际情况之后.提出了“反馈模式”(又称“反哺模式”)这一观点。他认为,我国家庭养老的特征与现代西方社会的情况有着根奉的区别.西方的情况是一种“接力模式”,即父母有抚育子女的责任,而于女却投有赡养父母的义务;而我国则是“甲代抚育乙代,乙代赡养甲代,乙代抚育丙代,丙代赡养乙代,下一代对上一代都要反馈的模式”,费先生还指出,这种模式是以“养儿防老”的观念为基础的,并体现了两代人之间的“均衡互惠”的原则。(费孝通:1983)但是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在“社区情理”的制约下.农民对于女的抚育及在子女(儿子)成年后为子女的付出与子女在父母年老力衰时对老人的赡养这两者显然是不对等的,即父母的付出要远远大于他们在自己需要赡养时从子女那罩得到的心报。因
此,在两代人之间.费先生所言的“均衡
互惠”实际上是看不到的。但是,农民并
不认为子女这样就是“不孝”,也就是说,
对于“孝”,社区情理有自己的解释。这
就是,在老人丧失劳动能力需要子女赡养
的时候,只要子女按社区通行的标准给予
赡养,去世时能为他们送终,老人就会认
为子女是孝顺的。如果是在贫困地区,即
使子女没能提供应有的生括保障(1:L女n根
据分家协议规定的养老金),但只要子女
安分守己,不败家,日子过得好,老人就
会认为他们很孝顺。即使他们对子女在赡
养方面的一些做法小满意,他们也小会以
此就说于女不孝。在他们眼中,不孝只是
指置老人生死于不顾的做法。
因此,农村老人心目中的“孝”,很
难被简单地理解为是年轻人对老人必须履
行的义务,或者是一种基于血缘关系的道
义性支持。在赡养方面.只要子女的做法
没有违反社区中的常理,能够为老人自己
和其他人所接受,那么在老人看来他们就
是孝顺的。而对子女来说.他们的养老观
念和养老的实际行为仍以大多数人的做法
为参照.当然他们也会考虑老人的实际需
要。因此,“孝”是相对而言的,没有一
个绝对的标准,只要合乎“社区情理”即
可。当然,随着社区经济发展水平的提
高.村民收入的增加,社区的养老水平和
养老标准也会提高,这也会导致在社区的
“养老情理”中关于养老标准的这部分
发生变化,但是小管怎样,村民的养老观
念和养老行为同社区情理总是相适应的。
时事观察
但是,在多代之间,费先生所说的
“均衡”(不包括数量上对等的瓦惠)还
是实现了的。因为老人和自己的儿子在抚
育与赡养方面是这样一种付出及不计回报
的关系,在他们的儿子和儿子的下一代之
间也是这样一种付出及不计回报的关系。
如此一代一代传下去,这种均衡就表现出
来了。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到如
下一个简单的结论:
鉴于目前农村中,农民的养老观念
和养老行为是受当地社区的社区情理的制
约并且也是与之相适应的.因此,就现阶
段农村来说,养老是一个被农村家庭和社
区消解了的问题。农村养老要真正成为问
题,应该是在农村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
已经进展到一定程度,农村的经济发展和
生活水平已经大致和城里接近,农民的职
、眦非农化达到了较高的程度,农村的社区
已经开放且有实力向农民提供更多的社会
保障,而农民也有了更多的社会流动(包
括一部分农民移人城市居住).并且他们
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因此已经出现了很
大改变的时候。养老成为问题的实质是农
民养老标准和生活质量的提高能像城市人
的赡养一样,包括提供生活资源,照顾日
常生活和子女给予老人更多的精神上的关
心和安慰;农民对自己成为退出实际生
产,接受子女或社会供养的“老年人”的
提前认同,以及他”J人生观的改变(对长
寿的追求)。而此时也意味着农村的“杜
区养老情理”发生了实质性的改变。
编辑任建英
万方数据
我国农村的“社区情理”与家庭养老现状
作者:杨善华, 吴愈晓
作者单位:杨善华(北京大学), 吴愈晓(美国西北大学)
刊名:
探索与争鸣
英文刊名:EXPLORATION AND FREE VIEWS
年,卷(期):2003(2)
被引用次数:12次
1.色音封面学者:张继焦博士[期刊论文]-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0(2)
2.简宣博台湾实施离农年金保险对农村经济发展之影响[会议论文]-2009
3.王思斌走向现代化的标志[期刊论文]-中国民政2001(6)
4.殷鹏.关祎.张继焦.YIN Peng.GUAN Wei.ZHANG Ji-jiao人类学研究应该加强概念提炼——人类学学者访谈录之四十九[期刊论文]-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0(2)
5.蔡志荣.郝赪传统文化的现代经济意蕴[期刊论文]-经济师2007(6)
6.杨善华.梁晨.Yang Shanhua.Liang Chen农民眼中疾病的分类及其"仪式性治疗"——以河北Y县NH村为例[期刊论文]-社会科学2009(3)
7.龚维斌社会结构调整与反腐败[期刊论文]-江淮论坛2004(1)
8.张继焦.ZHANG Ji-jiao关系网络:少数民族迁移者城市就职中的社会资本[期刊论文]-云南社会科学2006(1)
9.孙力.Sun Li平等追求中的效率、自由和差序结构[期刊论文]-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11,27(1)
10.张继焦.Zhang Jijiao"企业人类学:实证与应用研究"学术座谈会简述[期刊论文]-民族研究2008(4)
1.聂洪辉社会工作介入农村居家养老的领域和途径[期刊论文]-成都行政学院学报 2010(5)
2.徐志文.谢方农村社区养老合理性分析及实施对策[期刊论文]-农村经济 2005(11)
3.常迪徐州农村社区养老模式可行性分析[期刊论文]-管理观察 2010(32)
4.赵晓强我国农村养老方式现状与发展趋势研究[期刊论文]-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6)
5.徐志文.侯军歧农村养老新出路--农村社区养老模式的提出与分析[期刊论文]-安徽农业科学 2005(7)
6.周晓欣.秦嘉蔚农村家庭养老中代际交换不平衡的理论分析[期刊论文]-湖南中学物理·教育前沿 2010(5)
7.耿庆茹.卢彦军西部农村养老保障的现状及模式构建[期刊论文]-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2)
8.徐志文.谢方农村社区养老合理性分析及实施对策[期刊论文]-农村经济 2005(11)
9.刘立国农村家庭养老中的代际交换分析及其对父代生活质量的影响[期刊论文]-南方人口 2004(2)
10.张大勇.梁盛胜家庭养老在当前农村养老保障中的地位与作用研究[期刊论文]-安徽农业科学 2007(35)
11.赵书霞.刘立国现阶段农村家庭养老问题研究评述[期刊论文]-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8(4)
12.魏传光中国农村家庭“恩往下流”现象的因果链条分析[期刊论文]-内蒙古社会科学 2011(6)
本文链接:/Periodical_tsyzm200302014.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