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科学导论第一章绪论

合集下载

环境科学导论

环境科学导论

环境科学导论第一章一、人类的环境广义的环境:某一中心事物的周围事物,即这一中心事物的环境。

环境:以人类为主体的外部世界,即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条件的整体,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环境科学:以“人类-社会”系统为其特定的研究对象,研究“人类-社会”系统的发生和发展,调节和控制,改造和利用的科学。

自然环境:直接或间接影响到人类的一切自然形成的物质,能量和自然现象的总体。

人工环境:由人类活动而形成的环境要素,包括人工形成的物质能量和精神产品,一集于人之间的关系。

二、环境要素与环境质量1.环境要素:又称环境基质是指构成人类环境整体的各个独立的,性质不同的而又服从整体演化规律的基本物质服务。

2.属性:a最差限制率b等值性c整体性大于各个体之和d出现先后,互相联系,互相联系3.环境质量污染资源合理利用与否人们的文化状态三、环境的分类四、环境的功能特性1.整体性2.有限性a环境容量b环境自净能力3.不可逆性4.隐显性5.持续反映性6.灾害放大性第二章当代世界环境问题一、环境问题环境问题:1)广义定义:由自然力或人力引起生态平衡剖坏,最后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的生存和反正的一切客观存在的问题2)狭义定义:只是由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使自然生态系统失去平衡,反过来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一切问题生态学:是研究生物有机体与其周围环境(包括生物环境和非生物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二、环境问题的分类原生环境问题:由自然力引起的次生环境问题:a生态破坏:乱砍乱伐,过度放牧b环境污染:环境污染,环境干扰三、环境问题的发生和发展1.原始文明自然界中的人2.农业文明生态破坏3.工业文明局部的生态破坏与环境污染并存4.现代文明全球性大气四、环境问题的性质与实质1.性质 1)不可根除和不断发展的属性2)其范围广泛而全面,存在于生产全部领域中3)对人类行为具有反馈作用,使人类的生产方式、生活、思维4)可控性2.环境问题的实质社会问题经济问题五、解决环境问题的根本途径1.控制人口,加强教育,提高人口素质2.增强环境意识,强化环境管理3.经济实力4.科技进步六、当前世界关注的全球环境问题1.全球环境问题: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酸沉降2.发达国家的环境状况两个基本点a环境质量有了明显改善b仍有许多环境问题有待解决,并又出现了一些新的环境问题第三章生态学基础1.生态学:是研究生物有机体与其周围环境(包括生物环境和非生物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2.种群:栖息在同一地域中,同种个体的复合体。

环境科学概论

环境科学概论

环境科学概论第一章绪论环境与发展是当今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

人类经过漫长的奋斗历程,特别是从产业革命以来,在改造自然和发展经济方面做出了巨大的成就。

与此同时,由于工业化过程中的处置适当,尤其是不合理的开发利用自然资源,造成了全球性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构成了现实威胁。

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全世界紧迫而艰巨的任务。

环境科学就是在现代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为了解决环境问题而诞生的一门新兴科学。

他是一个有多学科到跨学科的庞大科学体系组成的新兴学科,也是介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技术科学之间的边际科学,是现代科学技术向深度、广度进军的标志,是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并进一步升华的表现。

环境科学诞生的时间不久,并正在发展之中,因此对于环境科学的研究对象`任务`内容和分科给以确切完备的答复尚有一定困难。

但是,学科的发展异常迅速,特别是自70年代以来20年间所取得的丰硕成果,其研究领域之广,出版书刊之多,资料积累之丰富,在科学发展史上都是罕见的。

在这种情况下,对它的研究对象`任新的学科发展更是有益的。

第五章固体废物与环境务`内容`分科和发展动向进行概括的总结和探讨是十分必要和可能的,对于促进随着生产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使固体废弃物的排放量骤增,堆放和处置场地却日益减少,处置费用也越来越高],以及有害废弃物处置不当所造成的对大气、水士的严重污染,加恶化着环境,危害人体。

另一方面,全球范围的天然资源的渐减少,迫使大家重固体废弃物的再生利用,增加会的物质财富。

因此,固体废物的处和利用已日成环境科学中急需研究解决的问题之一。

第一章绪论环境与发展是当今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

人类经过漫长的奋斗历程,特别是从产业革命以来,在改造自然和发展经济方面做出了巨大的成就。

与此同时,由于工业化过程中的处置适当,尤其是不合理的开发利用自然资源,造成了全球性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五章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构成了现实威胁。

环境科学概论知识点总结

环境科学概论知识点总结

环境科学概论第一章绪论概念:环境:指以人类为主体的外部世界,环境就是人类生存环境,指的是环绕于人类周围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它包括自然环境,也包括社会环境。

或者为指围绕着人群空间,以及其中可以直接、间接影响人类生活和发展的各种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的总体。

环境法中的环境: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

环境科学:以“人类-环境”系统为其特定的研究对象,它是研究“人类-环境”系统的发生和发展、调节和控制以及改造和利用的科学。

其目的在于探讨人类社会持续发展对环境的影响及其环境质量的变化规律,从而为改善环境和创造新环境提供科学依据。

环境要素:又称环境基质,是指构成人类环境整体的各个独立的、性质不同的而又服从整体演化规律的基本物质组成。

环境问题:指自然过程突变或人类活动引起的环境破坏和环境质量变化,以及由此给人类生产、生活和健康带来的不利影响。

其原因是人类认识的局限性和环境的复杂多变性。

原生环境问题:又称第一类环境问题,是指由于自然环境自身变化引起的,没有人为因素或人为因素很少的环境问题。

次生环境问题:又称第二类环境问题,是指由于人为因素所造成的环境问题。

第二章大气环境概念:干结空气:大气中除去水汽和固体杂质以外的整个混合气体。

主要成分是氮气(78.09%)和氧气(20.94%)。

其次是氩气(0.934%体积)和二氧化碳(0.033%体积)。

空气中水的体积百分含量在0.1-0.5%之间,其余的大气成分为稀有气体。

大气污染:指由于人类活动和自然过程引起某种物质进入大气中,呈现出足够的浓度,达到了足够的时间并因此而危害了人体的舒适、健康和福利或危害了环境的现象。

大气污染源:指向大气环境排放有害物质或对大气环境产生有害影响的场所,设备和装置。

包括:天然源(指自然界自行向大气环境排入污染物的污染源。

第一章绪论

第一章绪论

2、环境科学的产生阶段




1847 1859 1863 1864 1911 1962 1954
《各个时代的气候和植物界》 《物种起源》 《人类在自然界中的位置》 《人与自然》 《地理环境之影响》 《寂静的春天》 《环境科学》

《寂静的春天》是一本引发了全世界环境 保护事业的书,作者是美国海洋生物学家 蕾切尔· 卡逊,于1962年出版。这本书同时 引发了公众对环境问题的注意,促使环境 保护问题提到了各国政府面前,各种环境 保护组织纷纷成立,从而促使联合国于 1972年6月12日在斯德哥尔摩召开了“人类 环境大会”,并由各国签署了“人类环境 宣言”,开始了环境保护事业。
3、节律性

在时间上,任何环境结构都有谐波状的节律性。 如一年四季的交替变化。
4、等级性

在有机界的组成中,依照食物摄取关系,在生 物群落的结构中具有阶梯状的等级性。例如: 食物链
5、稳定性和变异性

环境结构具有相对的稳定性、永久的变异性和 有限的调节能力。
六、环境系统




概念:地球表面各种环境要素或环境结构及其 相互关系的综合称为环境系统。 环境系统的内在本质在于各种环境要素之间的 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的过程。 环境系统:侧重于环境整体 生态系统:侧重于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环境之 间 人类生态系统:侧重于人类同环境之间
第一章 绪论
环境、环境问题与环境科学
第一节 环境

一、环境的概念 对于环境科学而言,“环境”的定义是:以人 类社会为主体的外部世界的总体。即以人类为 中心,人类赖以生存、繁衍所必需的相适应的 环境,或物质条件的综合体。
二、环境的分类

环境科学概论绪论ppt课件

环境科学概论绪论ppt课件
21
布依族石屋(贵州)
就地取材,冬暖夏凉,不怕火灾,隔音 性能好。
干阑竹楼(云南)
防雨,防湿和防热。
22
夏瓦布
凉盖依
, 不 怕 火
顶 。 就 地
族 石 屋
灾取:
,材 以
隔, 石
音造 块
性价 砌
能低 墙
好廉 ,
。 ,以
冬石

23
是前人对建筑环境规律的认识与总结,在某
2、 种意义上具有一定的科学性。
参考文献:
建筑物理,柳孝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建筑光环境,詹庆旋,清华大学出版社 环境科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 环境科学概论,卢昌义,厦门大学出版社
4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建筑与环境的关系 第二节 建筑环境学主要内容
5
第一节 建筑与环境的关系
6
一、建筑环境学的概念: 在建筑空间内,在满足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如何让人们在使 用过程中感到舒适和健康的一门科学。
陕西绥德 靠崖窑
陕北土窑洞 土窑洞借助土壤热惯性, 达到冬暖夏凉的目的
15
干热地区——吐鲁番地区的半地窑式
吐鲁番地区室 外夏季室外可 达47℃,太阳 直射处,可达 80℃,沙面可 烤熟鸡蛋。
土坯散热快, 室内冬暖夏凉。 土壤的散湿减 缓干热气候的 负面影响
16
四合院建筑冬季有效地利用了太阳能采暖和抵御 北风侵袭,屋顶设计避免了夏季室内过热。
26

空调采暖的普及

使人们不再关心 建筑的性能








遍布全球的
玻璃和钢筋
盒子建筑
27

环境学概论课件第一章绪论

环境学概论课件第一章绪论
2《环境学概论》(第二版)刘培桐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3《环境科学基础教程》关伯仁等,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4《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钱易、唐孝炎,高等教育出版
社 5《资源与环境概论》王敬国,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6《环境学》左玉辉,高等教育出版社
参考书目
7《农业环境保护概论》张从,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8《源头活水——资源、环境和人类的再生之路》梅方权,东
二、工程环境的组成和结构 人类在利用和改造自然环境中创造出来的人
工环境。 三、社会环境的组成和结构
由政治、经济和文化等要素组成。
第六节 环境保护运动
一、重要的环境会议 1.三次重要的国际会议 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 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 世界可持续发展大会(“地球峰会”) 作业2:上网查资料总结三次国际环境会议,内 容包括会议召开的时间、地点,会议的名称,会 议的主题、会议发表的宣言或形成的文件。
二、掌握深度
掌握与环境有关的基础知识。 掌握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规律。 掌握各种环境污染的成因、治理技术和
治理对策。 了解各种环境污染的危害。 了解环境热点问题。 树立环境意识,保护环境从身边做起。
三、学习方法及参考资料
参考书目:
1《环境学基础教程》黄润华、贾振邦编著,高等教育出版 社
社会环境 环境
自然环境
教学楼
体育馆
实验楼
办公楼
学生
图书馆
宿舍
食堂 运动场
2.环境问题及相关概念
环境问题是指任何不利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环境 结构和状态的变化。
环境结构是指环境要素的配置关系。 环境要素是指构成环境整体的各个独立的、性质
不同而又服从总体演化规律的基本物质组分。 过少→旱灾 过多→洪涝 水质恶化→污染、赤潮、富营养化

环境科学概论绪论ppt课件

环境科学概论绪论ppt课件

.
26

空调采暖的普及

使人们不再关心 建筑的性能








.
遍布全球的
玻璃和钢筋 盒子建筑
27


美国社会能耗比例




.
28


我国能源相对匮乏,且利用率(32%)与世 界发达国家(52%)差距很大,正大力发展

城市集中供热,开展节约能源工作,并提供

了相关法律保障实施
供 到2003年,我国有315个城市建设了集中供
. 蒙古包的排烟与通风19
湿热地区——干栏建筑:吊脚楼/鼓楼/土掌房
水族民居
苗族民居
海南黎族民居
贵州侗族吊脚楼 余姚河姆渡干栏式建筑 台湾现代民居
.
20
干栏建筑一般处于亚热带, 多雨潮湿,加之树林茂密, 豺狼虎豹野猪经常出没其间
.
一般为三层。楼板以下为 “地层”,顶棚以上为楼 层,中间层为居住层。就 其功能而言,地层一般为 牲畜圈及杂物间,也有将 厨房及碓房设置在此间的。 楼层主要是贮藏层。
.
2
教学程序与学时分配
第一章 绪论
2学时
第二章 建筑环境中的空气环境 6学时
第三章 建筑外环境
4学时
第四章 建筑环境中的热湿环境 2学时
第五章 人体对热湿环境的反应 2学时
第六章 建筑光环境
4学时
第七章 建筑声环境
4学时
第八章 可持续发展观与绿色建筑 4学时
.
3
教材与参考资料
教材:
建筑环境学,金招芬等,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环境科学导论绪论

环境科学导论绪论

人类的环境
物质环境
精神环境 文化环境
伦理道德环境 法律环境
管理环境 政策环境
1.2 环境要素与环境质量
1 环境要素
又叫环境基质:是指构成人类环境整体的各个独立的、 性质不同的而又服从整体演化规律的基本物质组分。
环 自然环境要素 境
要 素
人工环境要素
水、阳光、大气、 生物、岩石、土壤等
不断变化、更新
资源科学概论:资源科学与资源系统;资 源评价与开发决策;资源开发利用的环境影 响;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
二者都是多学科交叉的综合性学科,即相 互区别又相互联系和渗透。
环境科学与三大科学领域的关系
3.课程特点:
综合性:是一门复杂的,跨学科的课程,涉及多门 学科; 包括众多事实、观点、理论和数据。
(4)隐显性:
除了事故性的污染与破坏(森林大火等)可直 观其后果外,日常的环境污染与环境破坏对人们的 影响,其后果的显现,需要一个过程,需要经过一
段时间。比如:日本的水俣病,需要经过20年的时
间才能显现出来;再如DDT农药。
(5) 持续反应性:环境问题不但影响当代 人的健康,而且还会造成世世代代的遗传 隐患。比如: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破坏, 至今仍给炎黄子孙带来无尽的水旱灾害。
环境要素属性
1 最差(小)
限制律
2 等值性
3 整体性大于各
个体之和
4 出现先后 相互联系 互相依赖
空气污染物三级标准浓度限值(摘自GB3095-82)
(1)最差限制律:整体环境的质量,不能由环境 诸要素的平均状态决定,而是受环境诸要素中 那个与最优状态差距最大的要素所控制。
(2)等值性:各个环境要素,对于环境质量的 限制作用不因其规模和数量的差异而有所不 同。

第一章环境保护概论绪论

第一章环境保护概论绪论

第三节 环境科学


三、环境科学的特点
1.综合性 2.人类所处地位的特殊性 3.学科形成的独特性



四、环境科学的内容和分科
(一)研究的主要内容 环境质量的变化和发展是环境科学研究的一 个核心问题。 (二)环境科学的分科 环境科学按其性质和作用划分为三部分:基 础环境学、应用环境学及环境学。



四、我国的环境问题
1.经济快速发展,环境污染严重 2.资源浪费惊人,生态压力巨大 3.环保成绩显著,形式依然严峻
第三节 环境科学
境科学概述 环境科学是一个正在迅速发展的新科学。它是在解决 环境问题的社会需要的推动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环境科学,作为一门科学,产生于20世纪50~60年代。 二、环境科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 根据环境科学的建立与发展,环境科学的研究对象是 “人类与环境”这对矛盾之间的关系,研究它们对立统一 关系的发生和发展,调节与控制,利用与改造。 环境科学的基本任务,就是揭露人类与环境这对矛盾 的实质,研究和掌握它的发展规律,调控它们之间的物质 和能量交换过程,寻求解决矛盾的途径和方法,以改善环 境质量,造福人类,防止人类与环境关系的失调,促进协 调发展,促进人类社会更加繁荣昌盛地向前发展。

第四节 中国环境保护的发展历程




中国的环境保护起步虽然较晚但成就突出,具有自己 的特色。从1973年至今共经历了三个阶段。 一、中国环保事业的起步(1973~1978年) 二、改革开放时期环保事业的发展(1979~1992年) 三、可持续发展时代的中国环境保护(1992年以后) 四、现阶段环境保护工作 (一) 环境保护目标 “十一五”主要环保指标 (二) 环境保护措施 1.污染物总量控制 2.节能减排 3.区域限批 4.上市公司环保核查制度

第一章 环境科学概论讲课提要

第一章 环境科学概论讲课提要

第一章绪论内容提要一、环境(1)环境是相对某一中心事物而言,作为某一中心事物的对立面而存在,与某一中心事物有关的周围事物,就是这个中心事物的环境。

(2)环境科学所研究的环境,其中心事物是人类,以人类为主体的外部世界,即人类生存、繁衍所必须的环境,或物质条件的综合体。

环境可分为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两种。

自然环境是直接或间接影响到人类的一切自然形成的物质及能量的总和,包括作为生产资料和劳动对象的各种自然条件。

人工环境是人类在利用和改造自然环境中创造出来的环境。

二、环境问题1.环境问题指人类与环境这对矛盾体相互依存、相互制约中所产生的问题。

2.全球环境问题环境问题自人类产生以来就存在的,但是环境问题成为人类社会生活中的重大问题还是在20世纪以后才开始的。

促使世界环境从第一代环境问题扩展为第二代环境问题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又一个重要特点。

第一代环境问题,主要是指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造成的区域性影响,其中最主要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煤和其他化石燃料燃烧引起的大气污染,这种大气污染有两个主要类型:还原型大气污染和氧化型大气污染。

还原型大气污染:。

典型的代表主要是煤燃烧排出物造成的。

其中主要的成分是颗粒物和SO2是50年代的伦敦烟雾事件,类似的大气污染被称作伦敦型大气污染。

氧化型大气污染:主要是汽车发动机排出的污染物在阳光作用下形成O、NOx、醛类及过氧化3硝酸酯等一系列有毒混合物。

典型的代表是40年代、50年代的洛杉矶光化学烟雾,此种大气污染在日本东京、我国兰州等地也有所发现。

②重工业废水或有机物废水,以及城市生活废水等引起的水污染,包括地表水(江河湖海)污染和地下水污染。

③工业固体废物和城市垃圾所造成的污染。

④森林滥伐、草原过度放牧等不合适的垦荒造成的植被减少和生态环境的破坏。

⑤土地不合理开发所引起的水土流失、沙漠化,以及非农业占用耕地导致农田面积减少。

⑥资源不合理开发利用,导致能源和其他矿产资源短缺、水资源短缺等。

环境工程概论教学课件曲向荣第1章绪论

环境工程概论教学课件曲向荣第1章绪论
介绍定量评估、定性评估、综合评价等评估 方法及其应用。
国内外环境保护政策实施效 果比较
对比国内外典型环境保护政策的实施效果,分析其 差异及原因。
环境保护政策优化建议
基于评估结果,提出针对我国环境保护政策 的优化建议,包括完善政策体系、加强法规 执行、推广环保技术等。
04 可持续发展理念与实践
可持续发展理念产生背景及内涵
04
解决环境问题途径与方法
政策法规
制定和完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 ,加强环境监管和执法力度。
科技创新
推动环保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 ,发展绿色经济和循环经济。
公众参与
加强环境教育和宣传,提高公 众环保意识和参与度。
国际合作
加强国际环保合作,共同应对 全球性环境问题。
03 环境保护政策与法规
国际环境保护政策与法规概述
能量梯级利用原理及应用举例
原理
能量梯级利用原理是指在能量利用过 程中,应按照能量品位的高低顺序进 行利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热电联产技术
利用高品位的热能发电,同时将低品 位的热能用于供暖和制冷,实现能量 的梯级利用。
余热回收技术
对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余热进行回 收,用于预热原料、生产蒸汽或发电 等,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特点
综合性强,涉及领域广泛;以防治环 境污染为核心;注重实践性和应用性 。
环境工程发展历程
初级阶段
20世纪50年代以前,以治理污染为主,技术手段较 为单一。
发展阶段
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环境工程逐渐发展成为一 门独立的学科,技术手段不断丰富。
成熟阶段
20世纪80年代至今,环境工程进入成熟阶段,形成 了较为完善的理论体系和技术体系。
自然资源枯竭

环境工程原理第一章 绪论ppt课件

环境工程原理第一章 绪论ppt课件

(2)、水处理方法 化学处理法 生物处理法
水的物理处理法
处理方法
沉淀 离心分离 气浮 过滤(砂滤等) 过滤(筛网过滤) 反渗透 膜分离 蒸发浓缩
利用的主要原理
重力沉降作用 离心沉降作用 浮力作用 物理阻截作用 物理阻截作用 渗透压 物理阻截等 水与污染物的蒸发性差异
主要去除对象
三、环境净化与污染控制技术概述 (一)水质净化与水污染控制技术 物理性污染 水污染 化学性污染 生物性污染 1.水中的主要污染物及其危害
污水中污染物的分类:
无机污染物
按化学性质分 有机污染物
包括氮、磷等植物性营养物质、非金属、金属与重金属以及主要因无 机物的存在而形成的酸碱度。 可生物降解性污染物 可引起水体功能破坏及“黑臭”现象。
公园、绿地、服务设施等。
环境问题的产生
产业革命以后,人类的生产力获得了飞速发展、技术水平迅速提高、人口迅速增长,人类活 动的强度和范围逐渐增强和扩展,人类与环境的矛盾以及由此带来的环境问题也日趋突出。
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
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是目前人类面临的两大类环境问题,它们已经成为影响社会可持续发 展、人类可持续生存的重大问题。 生态破坏是指人类活动直接作用于自然生态系统,造成生态系统的生产能力显著减少和结构 显著改变,从而引起的环境问题,如过度放牧引起草原退化,滥采滥捕使珍稀物种灭绝和生态系 统的生产能力下降等等。 环境污染是指人类直接或间接地向环境排放超过其自净能力的物质或能量,从而使环境的 质量降低,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生态系统和财产造成不利影响的现象。
环境学科的诞生 “环境学科”是随着环境问题的日趋突出而产生的一门新兴的综合性边缘学科。
它经历了20世纪60年代的酝酿阶段,到20世纪70年代初期从零星的环境保护的

环境保护-第一章绪论

环境保护-第一章绪论

4.自然环境的特点 环境作为一种公用品或公共财产,具有以下特点:
稀缺性
一些不可再生资源(如煤、石油、矿藏等)会逐渐耗竭。空气和 水等资源,如遭到了污染,人们想要寻求干净的、无损于人体健康 的空气和淡水也并非易事。
非独占性与非排它性
如空气,每个人都可以享受,而且在一定限度内,在你享用的 同时也不会降低其它人的可利用性。
又比如,有一些排污的工厂,将污水直接排放,减少了 作为工厂应该承担的治污费用,而将这笔费用转嫁给了 社会。
Hale Waihona Puke GEP 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ross Ecosystem Production ,GEP)
十八大明确提出要把资源、环境、生态纳入经济社会发 展评价体系。 中国首个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机制于2013年2月25 日在内蒙古库布其沙漠实施,以该项目为例,如果沿用 GDP核算,亿利集团20年让5000多平方公里的沙漠变成 了绿洲的总投入达到了100多亿元,但它的产出只有3.2亿 元,但是如果用GEP来核算,包括大气调节、土地涵养等 多种功能,它的总价值达到了305.91亿元。
中国环境标志
大气环境 水体环境 土壤环境 固体废弃物与环境 噪声污染与环境 人口与环境 资源与环境 清洁生产与可持续发展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标志
第一章
环境科学
绪论
是为了解决环境问题而诞生的一门新兴科学。 是一个有多学科到跨学科的庞大科学体系组成,介于 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技术科学之间的边际科学。 是现代科学技术向深度、广度进军的标志。
整体性大于各个体之和
如藻类:C、N、O、S、P各元素在某一 水体中的含量并不高,但是齐备;另一 水体中的前4种元素含量高,加和后远大 于前一水体,但是不含P元素。结果是前 一水体藻类能够生存,后一水体藻类则 不能生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