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11等腰三角形教案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 第一章三角形的证明

1.等腰三角形(一)

一、学生知识状况分析

在八年级上册第七章《平行线的证明》,学生已经感受了证明的必要性,并通过平行线有 关命题的证明过程,习得了一些基本的证明方法和基本规范,积累了一定的证明经验;在七 年级下,学生也已经探索得到了有关三角形全等和等腰三角形的有关命题,这些都为证明本 节有关命题做了很好的铺垫。

二、教学任务分析

本节将进一步 回顾和证明全等三角形的有关定理,并进一步利用这些定理、公理证明等 腰三角形的有关定理,由于具备了上面所说的活动经验和认知基础,为此,本节可以让学生 在回顾的基础上,自主地寻求命题的证明,为此,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 •知识目标:

理解作为证明基础的几条公理的内容,应用这些公理证明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

在证明过程中,进一步感受证明过程,掌握推理 证明的基本要求,明确条件和结论,能 够借助数学符号语言利用综合法证明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

熟悉证明的基本步骤和书写格式。

2. 能力目标:

经历 探索-发现-猜想-证明”的过程,让学生进一步体会证明是探索活动的自然延续 和必要发展,发展学生的初步的演绎逻辑推理的能力;

鼓励学生在交流探索中发现证明方法的多样性,提高逻辑思维水平;

3. 情感与价值目标

启发引导学生体会探索结论和证明结论,及合情推理与演绎的相互依赖和相互补充的辩 证关系;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以及独立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

4.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探索证明等腰三角形性质定理的思路与方法,掌握证明的基本要求和方法

难点:明确推理证明的基本要求如明确条件和结论,能否用数学语言正确表达等。

7

三、教学过程分析

学生课前准备:一张等腰三角形纸片(供上课折叠实验用);

教师课前准备:制作好的几何画板课件• 第一环节:回顾旧知导出公理

活动内容:提请学生回忆并整理已经学过的8条基本事实中的5条:

1. 两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2•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

3. 两边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SAS);

4. 两角及其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ASA);

5. 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SSS);

在此基础上回忆全等三角形的另一判别条件:1.(推论)两角及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AAS),并要求学生利用前面所提到的公理进行证明;2.回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活动目的:经过一个暑假,学生难免有所遗忘,因此,在第一课时,回顾有关内容,既是对前面学习内容的一个简单梳理,也为后续有关证明做了知识准备;证明这个推论,可以让学生熟悉证明的基本要求和步骤,为后面的其他证明做好准备。

活动效果与注意事项:由于有了前面的铺垫,学生一般都能得到该推论的证明思路,但由于有了一个暑假的遗忘,可能部分学生的表述未必严谨、规范,教学中注意提请学生分析条件和结论,画出简图,写出已知和求证,并规范地写出证明过程。具体证明如下:

已知:如图,/ A= / D, / B= / E,BC=EF.

求证:△ ABC DEF.

证明:I/ A= / D,Z B= / E (已知),

C E F

又/ A+ / B+ / C=180,/ D+/ E+/ F=180°(三角形内角和等于

180°,

/•/ C=180 -(/ A+ / B),

/ F=180°-(/ D+/ E),

•••/ C= / F (等量代换)。

又BC=EF (已知),

•••△ ABC ◎△ DEF (ASA )。

第二环节:折纸活动探索新知

活动内容:在提问:“等腰三角形有哪些性质?以前是如何探索这些性质的,你能再次通过折纸活动验证这些性质吗?并根据折纸过程,得到这些性质的证明吗?”的基础

上,让学生经历这些定理的活动验证和证明过程。具体操作中,可以让学生先独自折纸观察、探索并写出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然后再以六人为小组进行交流,互相弥补不足。

活动目的:通过折纸活动过程,获得有关命题的证明思路,并通过进一步的整理,再次感受证明是探索的自然延伸和发展,熟悉证明的基本步骤和书写格式

活动效果与注意事项:由于有了教师引导下学生的活动,以及具体的折纸操作,学生一般都能得到有关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当然,可能部分学生得到的定理并不全面,在学生小组的交流中,通过同伴的互相补充,一般都可以得到所有性质定理。当然,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注意小组的巡视,提醒学生思考多种证明思路,思考不同的辅助线之间的关系从而得到“三线合一”。

第三环节:明晰结论和证明过程

活动内容:在学生小组合作的基础上,教师通过分析、提问,和学生一起完成以上两个个性质定理的证明,注意最好让两至三个学生板演证明,其余学生挑选其一证明•其后,教师通过课件汇总各小组的结果以及具体证明方法,给学生明晰证明过程。

(1)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2)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底边中线、底边上高三条线重合

活动目的:和学生一起完成性质定理的证明,可以让学生自主经历命题的证明过程;明晰证明过程,意图给学生明晰一定的规范,起到一种引领作用;活动2,则是前面命题的直

接推论,力图让学生形成拓广命题的意识,同时也是一个很好的巩固练习。

第四环节:随堂练习巩固新知

活动内容:学生自主完成P4第2题:如图(图略),在△ ABD中,AC丄BD,垂足为C,,

AC=B C=CD,

(1)求证:△ ABD是等腰三角形;

(2)求/ BAD的度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