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级高三一轮复习 个人收入的分配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效率。效率提高意味着
资源的节约和社会财富的增 加。
做大社会财富蛋糕
分好社会财富蛋糕
公平。收入分配的公平,指
收入分配的相对平等,既要求 收入差距不能过于悬殊。
4、效率的含义和提高效率的意义
经济活动中
提 高 增 加意味 下 意味 降
增加社会财富 节约资源
提高 效率 意义
(表示:资源有效利用的程度)
考点突破·深度剖析
低于0.2表示收入绝对平均; 0.2-0.3表示比较平均; 0.3-0.4表示相对合理; 0.4-0.5表示收入差距较大; 0.6以上表示收入差距悬殊
洛伦茨曲线 (基尼系数)
亚洲开发银行的信息 国际上通常把0.4作 为贫富差距的警戒线。 显示,在中国的基尼 系数已经超过0.5。
收入分配不公平之现象 居民收入增长的步伐赶不上经济发展的速度,
看课本 59页的材料思考小吴一家人的收入 属于那种方式取得的? 爸爸 ——国有企业 ——按劳分配 妈妈 ——外资企业 ——按生产要素中的劳
动要素分配
姑姑 ——承包集体土地种菜
——按劳分配
兼营蔬菜收购和运输 ——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 二叔 ——个体杂货店 ——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
三叔 ——服装厂 ——按生产要素分配(资本和管理)
适用范围: 公有制经济(国有经济、集体经济)
分配内容: 个人消费品
分配依据: 以劳动的数量和质量为尺度
分配标准: 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按劳分配——主体
国有经济
公有制经济
集体经济
混合所制经济中的国 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劳动收入
(工资、奖金、津贴)
挫伤劳动者的劳动 积极、创造性
生产力总体水平不够高, 劳动产品没有极大丰富。
收入分配公平
相对平等
平均 主义
合 理 差 距 差距 悬殊
危害
差距过大
危及公平
3.收入分配公平的意义
1、有利于协调人们之间的 经济利益关系,实现社会 稳定、和谐、进步。 2、有利于扩大内需 ,促 进经济发展。 3、是社会主义分配原则的 体现,有利于共同富裕目 标的实现。
阻碍效率 影响稳定
不利和谐
判断分配公平程度的指标
考向定位
1、内容上,重点考查收入分 配方式和实现社会公平的措施。 2.从试题类型上看:选择题 和材料题都是考查的重点,主 观题主要考察我国收入差距的 表现和实现社会公平的措施
核心考点一、分配制度
1、我国的分配制度是什么?
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2、为什么要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 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第三单元 收入与分配
个人收 入分配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 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
收 入 和 分 配
国家收 入分配
财政
税收
财政收入和支出 财政的巨大作用 税收及其种类 依法纳税
考点概览 7、个人收入的分配 ⑴分配制度 ①生产决定分配 ②按劳分配及其作用 ③我国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⑵效率与公平 ①收入分配方式对效率、公 平的影响 ②提高效率、促进公平
据统计,目前,电力、 电信、金融、保险、烟 草等行业职工的平均工 资是其他行业职工平均 工资的2~3倍,如果再 加上工资外收入和职工 福利待遇上的差异,实 际收入差距可能在5~10 倍之间。
考点突破
4、实现收入分配公平的措施
①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 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为实现社会公平、形成 合理有序的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提供制度保证。
多 种 所 有 制 经 济
个体经济
劳动收入
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 配
私营经济
劳动收入
按生产要素分配
(劳动、技术、 管理、资本、土 地、信息等)
外资经济
存款利息、国债利息、股 票收入、商业保险获利、 房租等非劳动收入
判断:
1、小张是外资企业的普通职工,月工资5000元。(劳动
2、小李是该外资企业(管理硕士)的经理,年薪 15万。 管理 3、铃木(董事长)一年从该企业获得利润500万美元。 资本 土地 4、小王老家的房子租给一商人,房租一年4000元。 5、某股民炒股票赚了3万元( 资本 ) 6、黄教授向农民提供一条致富信息,收费200元。( 信息
②增加居民收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
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的比重。 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 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效率提高同步
③再次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加大再分配调节 力度,健全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为主 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规范收入分配秩序, 保护合法收入,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调节过高 收入,取缔非法收入。 ④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统筹 区域发展 ⑤ 效率是公平的基础,大力发展生产力,为 更高层次的公平奠定物质基础。
7、中国的比尔盖茨:中科大6名学生开发了中文语言 合成技术,诞生了我国首台“能听会说”汉语电脑。 技术 他们得到总计668.85万元的技术股权奖励。
按劳分配
按个体劳动 者劳动成果 分
按生产要素分
公有制经济中 个体经济中 劳动收入 劳动收入
在私营、外资经济中 劳动收入; 非劳动收入。
劳动收入是不是都是按劳分配? 按生产要素分配是不是只适用于非公有制经济?
83080亿 (21.3%) Baidu Nhomakorabea9109 (7.8%)
204459亿 (9.6%)
56875亿 (31.2%) 11041 (7.6%)
68476亿 财政收 61330亿 (19.5%) (11.7 %) 入 城市居 民收入 15789 (8.4%) 17175 (9.8%)
行业收入差距达10倍 垄断行业畸高
5.公平与效率的关系 公 平 含义 不同 矛盾性 一致性
相对平等,收入差距 不能过大(不能出现两 极分化或者平均主义)
效 率
产出与投入的比率, 表示资源有效利用的 程度 强调生产和财富的增加
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
①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既要提高效率,又要促进公平。 如何协调 ②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差距悬殊;既 二者关系 要落实分配政策,又要提倡奉献精神;在鼓励人们 创业致富的同时,倡导回报社会和先富帮后富
平均分配
按需分配
按劳分配
为什么要实行按劳分配?
(1)是由我国现实的经济条件决定的(必要性)
①公有制——前提 ②生产力发展水平——物质基础 ③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直接原因 (2)按劳分配的重要意义(重要性) ①有利于——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社会发展; ②体现——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知识拓展:
在 创 造 国 民 收 入 的 物 质 生 产 领 域
税收 自留
国家 企业 劳动者
财政、 税收等
在全社会范 围内分配
工资
初次分配
再分配
纽约长岛有一座依山傍水的美丽庄园,原 是美国总统希思福的豪宅,现在变成公共 博物馆,就是因为希思福的子孙不争气, 拿不出钱缴纳遗产税,豪宅短期内又卖不 出去,只好捐献出去。 比尔· 盖茨如果不将全部财产580亿美元 捐出去,他的子女想要拿到这笔天文数字 财产,先得交319亿美元的税。同时还必 须缴纳个人所得税,两税相加,达到遗产 价值的70%以上。
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比例不合理 同工不同酬 行业之间收入差距达10倍 垄断行业畸高 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差距 某些官员灰色收入巨大 高收入人群收入过高
……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2011年上半 年
GDP
300670亿 (9.0%)
340507亿 (9.1%)
401202亿 (10.4%)
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意义
(1)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 所有权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 (2)体现了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对 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 (3)有利于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 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 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人民
核心考点二 效率与公平
1.收入分配公平的表现
核心考点一、分配制度
3、为什么要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 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理论原因: 生产决定分配,生产资料所有制 决定分配方式 直接原因: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 共同发展 根本原因: 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多层次的 状况
按劳分配为主体
地 位: 主体
(农村集体经济 中的联产计酬) (国有、集体企业、 工资、资金、津贴)
(2012高考江苏卷10)如图2所示,有利于实现社会结 构由“金字塔型”向“橄榄型”转变的措施是
①改革税制增加社会各阶层收入 ②不断加强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 ③提高初次分配中劳动报酬比重 ④逐步增加社会公共物品的供给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2014· 全国卷]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 “必须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提高 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 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下列措 施中有助于“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 的比重”的是( ) A.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 B.调高国有企业利润上缴比例 C.提高最低生活保障标准 D.建立健全工资正常增长机制
下列举措中,体现初次分配注重公平的有( ) ①从6月1日起,无锡最低工资提高到1 320元/月 ②从6月1日起,杭州市区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 准提高到每人每月525元 ③改善扩大就业增加劳动性收入的发展环境,健全 相关制度,促进机会公平 ④个税起征点调整为3 500元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