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发展面临的问题研究(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职业教育发展面临的问题研究(一)
摘要:职业教育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但目前职业教育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必须分析原因,认真应对,这是加快发展职业教育的当务之急。
关键词:职业教育;战略地位;问题;加快发展
温总理在2005年11月7日国务院召开的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职业教育是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中具有特殊的重要地位。
”“十一五”期间,中央财政将投入100亿元发展职业教育。
2010年,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力争达到800万人以上,与普通高中招生规模大体相当。
发展职业教育,已经成为中国的战略选择。
职业教育正面临着难得的历史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如何应对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已成为重要课题和当务之急。
本课题研究的中等职业学校包括中专、技校、职业高中和成人中专。
职业教育发展面临问题和困难
目前,职业教育仍是整个教育事业中的薄弱环节,特别是难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
职业教育发展不平衡职业教育发展不平衡主要表现在城乡职业发展差距太大。
城市职业教育发展状况比较好,城市公办职校有过“八五”期间的辉煌,职教大滑坡的冲击比较小。
以桂林市为例,城市各类公办职业学校21所,因为公办中专、技校属政府职能部门及行业所办,原来招生是纳入国家统招计划的,投入和招生都有保证,中专取消统招后又办综合高中,因此基础较好。
2002年以前教育部门直属职中有5所,一所是全国重点学校,一所是自治区重点学校;除全国重点职校外,其余4所均是与初中绑在一起办,所以办学经费和师资也有保证。
2005年,组建了桂林市职业教育中心学校后,职业教育更是上了一层楼。
目前4所全国重点职校全部是城市学校,9所自治区重点职校有5所是城市学校。
在全市职校教师中,大学本科以上占57%,78%是城市职校教师;“双师型”教师占全体职校教师21%,82%在城市。
而农村职业教育发展却举步维艰。
其发展特点是先天不足,后天缓慢,“两高”扩招后出现大滑坡。
首先,农村职校基本上多由原来“五七”农中或薄弱初中转办的,多数学校远离县城,基础设施差,师资水平低,一直处于招生难、发展难状态。
其次,农村职校的基建项目都是在“八五”期间完成的,近十年,农村教育经费主要用于清理“普九”欠债和普及实验教育投入,县级财政负担较重,对职业教育投入增加部分只能满足于工资增长,无力改善办学条件,农村职校生的人均教育经费要比城市少60%以上。
因此,多数学校都达不到办学要求。
再次,1999年高校扩招导致普高过度发展,职校面临前所未有的招生困难,这让农村职业教育雪上加霜,出现了大滑坡甚至生存危机。
到2002年,全国农村职校减少了32.6%;在校学生人数减少了17.6%。
桂林市12所职校在自治区合格学校评估中5所未达到合格等级,两所职校停办,1所职校已被卖出去作他用,4所自治区级重点职校合格办学条件与市区相比也有很大距离。
投入严重不足,资源浪费严重《职业教育法》和国家规定的发展职业教育的许多政策措施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
如国家规定“城市教育费附加安排用于职业教育的比例不低于15%,已普及义务教育的地区不低于20%”。
但实际情况是难以兑现。
如2001~2003年全国城市教育费附加用于职业教育的经费占拨款总额不足10%,低于法定比例。
近年桂林市本级财政才基本做到了教育费附加的20%用于中等职业教育,而下辖12县没有一个县能做到位。
另外,企业职工工资总额的1.5%的职业培训经费也没有保证。
职业教育办学成本一般是同等规模的普通高中的2~3倍,但财政实际投入却远低于普通教育。
从1996年开始,各级政府预算内中等职业教育经费增加的比例逐年下降,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的增长幅度也低于普通高中。
桂林市本级财政预算是做得比较好的,但职校生为生均费360元,也与普高的498元差距较大。
大部分学校的政府经费不足一半,其余要靠招生收费和校办企业创收来解决。
投入严重不足导致办学条件改善步伐缓慢。
目前,多数职业院校特别是农村职业学校实验器材、实训设备配备率低,与现代职场要求差距很大,受资金和场地限制,职校也缺少实力建设实训基地。
职业教育投入政策落实不力,严重影响了职业教育的持续发展。
根据教育部门统计,全国中等职业教育各类学校14000多所,但能够达到职业教育办学基本条件的学校不到一半。
投入不足导致两个直接后果:一是学费过高,挡住了部分贫困学生;二是严重制约着学生实际操作水平及教育质量的提高,使以职业能力为本位的职业技术教育培养目标难以实现。
在政策性投入不足的同时,职教资源却存在巨大的隐形浪费。
由于政府统筹不力,职业教育“条块分割”的管理体制使得有限的公办教育资源并没有得到优化配置,不仅重复建设、重复办学现象严重,同时也存在职教资源流失和闲置浪费。
如在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中,忽视职业教育的经济属性,职业学校被作为非生产性资源剥离;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在实现“两基”目标后,也未成为农业、林业和畜牧水产业等应用科学技术培训的主阵地。
这导致多年含辛茹苦积累起来的、为数不多的公办职教资源或闲置与流失,令人心痛。
另外民办职教资源由市场配置也带有很大随意性,什么专业方向热就一轰而上。
低水平的重复,不仅分散人力、财力、生源,浪费社会教育资源,并造成教育成本增高。
这些直接影响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
师资问题突出目前,师资整体素质与技能人才培养目标对教师的要求差距较大,成为影响职业教育质量提高的主要因素之一。
一是专任教师尤其是农村教师学历达标不够。
2005年全国中等职业学校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65%左右,明显低于普通高中教师学历75.7%的合格率。
农村更低,如桂林市农村职校教师学历合格率仅为27%。
二是“双师型”教师缺乏,比例偏低。
相当部分教师是普教改行的,专业课教师缺乏行业背景,缺乏工程实践经验,导致“专业课教师不专”。
同时,非专业教师比例偏高。
目前,全国中等职业教育专业教师占50%左右,“双师型”教师占专任教师比例为20%左右,农村职校“双师型”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不到10%。
如桂林市灵川县职校专业课教师占全体教师的40%,“双师型”教师仅占5%。
重点职校尚且如此,一般农村职校更不用说。
“双师型”教师缺乏的问题可通过聘请行业企业的专家兼职授课,但受企业和职校现行管理机制制约,原本应该成为专业教师主体的兼职教师队伍建设严重滞后。
2005年全国中职聘请校外教师仅占教师总数的10%左右。
桂林市高级技工学校为保证教育质量聘请了30%的专业教师,但这让学校经济不堪重负。
农村职校根本不敢也请不起专业教师。
由于缺乏“双师型”教师,学生技能培训质量受到很大影响。
三是教师补充困难。
由于职校教师福利待遇普遍低于普高,教书无成就感的窘境,不仅无法吸引外来优秀教师,还造成了部分有能力的骨干教师流向重点普高或跳槽考入机关。
目前高职师范本科毕业生很少,市场前景看好的专业学科教师十分缺编,普通师范生又难以胜任。
同时,学校部分超编教师却分流不出去,新开专业急需教师,又因编制限制引不进来。
如桂林市高级技工学校按学生1000人定编教师100名,如今学生数达到3000多人,编制依然没变,在编教师仅80余人。
这样的状况怎能适应职业教育发展要求。
四是教师培训机制滞后。
职业技术升级日新月异,专业教师知识急需更新。
但由于培训经费严重不足,教师培训难以制度化,导致教师知识结构的更新、专业技能的提高、综合素质的优化受到很大影响,不能适应市场要求。
这也是造成师资力量薄弱的一个重要因素。
生源问题不容忽视专家提出:中、高级技工人才匮乏已经成了中国制造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
为何技工缺口如此之大?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职校生源不足。
近年来,中等职业教育给人们留下一个深刻印象是学校招生难。
特别是那些基础薄弱、地点偏远的农村职校不仅招生困难,新生入学后也流失严重。
一边是就业市场的火爆,一边是职校招生的冷清。
中考学生报读中等职校的非常少。
以桂林市为例,2004年有近5万人参加中考,只有600多人报考了中等职业学校。
一些县高中段教育的普职招生比严重失调,如全州的比例为1∶0.18。
2005年全市高中段普职学生比例接近1.5∶1,但距离国家两者大体相当的要求仍然很远。
招生难只是表象,本质问题是很多职校办学缺少专业特色,职业技能训练水平不高,毕业生的素质和技能不能满足市场对人才的要求。
当下许多职校不顾自身条件,盲目跟风开设热门专业却不能保证教育质量。
如不少职校都开设了当前吃香的数控、模具、汽车维修等专业。
但有几个学校买得起十几万元一台的数控机床和配备汽车维修车间?没有实训条件,怎能培养出高技能人才。
有的职校扬短避长,专业设置雷同,没有竞争力,还丢掉了自己原有特色。
如艺术类学校去大办工科类、信息技术类专业,实在是舍本求末。
职校失去专业特色,教育质量不高,缺乏强烈的社会影响怎能吸引学生?不少农村家长认为读职校是浪费钱就是证明。
近年民办职校发展较快,但并不意味着办学水平的提高,因为民办职校的投资者更多的是按市场规律而不是教育规律来办学。
部分民办职校甚至利用虚假宣传,“中介”进行有偿招生、贿赂招生等手段与优质职校争抢生源,给中职招生带来了难以消除的负面影响,加剧了招生的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