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建设幸福城市的思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建设幸福城市的思考

遂宁市人民政府市长胡昌升

(四川省遂宁市人民政府四川遂宁629000)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人们的生活水平和对生活质量的追求不断提高,传统的城市建设和发展中的一些问题也不断涌现。如何走出一条和谐发展的城市化道路,让城乡居民各得其所、共享幸福,是城市管理者当前必须思考和研究的重要问题。从国内外城市发展的实践来看,提升居民幸福感已成为城市化进程中政府和学界的共识,建设幸福城市将是未来城市发展的主要方向。

一、对幸福城市的认识

(一)幸福的涵义。幸福英文为Eudemonia,中西哲学家历来对“幸福”有着很多不同的意见,有的主张“精神的快乐为幸福”,有的主张“个人的快乐为幸福”,有的主张“全体的快乐为幸福”。概括来讲,“幸福”是指人们在感受外部事物带给内心的愉悦、安详、平和、满足的心理状态,是一种持续时间较长的对生活的满足和感到生活有巨大乐趣并自然而然地希望持续久远的愉快心情。

(二)幸福城市的概念。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说:“人们为了生活来到城市,为了更好的生活而居留于城市,城市的本质在于诗意般地栖居”。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表

示:“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幸福城市”建设就是建立在“幸福科学”基础上的实践。建设幸福城市,就是要求在提升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同时,更加关注市民的生存状态和幸福指数,把市民的幸福感作为城市发展的第一推动力。

(三)幸福城市的内涵。长期以来,新加坡、丹麦奥胡斯市、美国圣路易斯奥比斯波市以及墨西哥的蒙特雷市,被世人公认为“世界上最幸福的城市”。这4座城市尽管风格迥异,但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居住在城市里的人民都认为自己很幸福,并相信未来也会更幸福。从这些城市的发展实践来看,幸福城市必须具有宜居、宜业、创新、和谐等城市内涵。

1.宜居。城市建成区规模适中,拥有清澈水面、生态公园,以及若干规模适度富于变化的小型广场,建有大量适宜步行的街道以及座椅、招呼站、健身器械、风雨亭廊阁等富有人文关怀的城市家具。城市道路系统完善,自行车、小排量轿车和舒适的公共汽车成为城市主要交通结构。

2.宜业。医院、学校、电影院、图书馆等生活设施和教堂、庙宇等城市必要精神元素数量齐备、布局合理。拥有区域性作用的现代产业、先进的产业结构和活跃的商品集市,能为城市居民提供充足的就业机会和较高的收入。

3.创新。城市拥有创新的思想观念、发展模式和机制体制,对外开放程度较高。城市人才聚集,社会综合服务能力较强,政府服务水平和社会福利水平较高。城市先进科技生产力发展迅速,

城市经济、社会、文化协调发展。

4.和谐。社会治安良好,城市商业的欲望不能夺走人文精神的趣味,在城市的大街、广场、公园,处处洋溢着活泼生动的文化艺术气息。更重要的是城市里没有“冷漠病”流行,也不存在社会慈善缺乏症,看不到露宿街头的乞丐,也没有无家可归的流浪汉。

二、目前城市化进程中制约群众幸福感的主要因素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城市规模的日益扩大,“城市病”成为当前城市发展的突出问题,严重制约人们对“幸福”的感知。

(一)城市基础的缺失。一是城市交通拥堵日益加剧。按照国际通用标准,一个国家100个家庭中有20个拥有汽车,就是进入了汽车社会。截至2011年8月底,我国千人汽车保有量在60辆左右,基本达到汽车社会国际公认标准,但是2010年末统计显示,我国大城市公交出行率平均约20%,西方发达国家普遍超过50%,有限的道路资源被大量低效的个体交通所占用,我国现有道路资源、环境容量和能源现状已无法支撑小汽车出行方式。据推测,我国各大城市的城市交通承载能力将在未来2到3年达到极致,如不加紧采取有效手段,交通拥堵现象将进一步恶化。中国青年报社调中心通过题客调查网,针对“城市交通”话题,对全国31个省(区、市)15217人进行的调查显示,79.8%的人表示自己所在的城市上下班时间交通拥堵,并直接影响其全天心情。二是城市地下管网混乱事故频发。据统计,中国城市中每平方公里的管线长度约为25公里,同时地下埋着20多种管线,管线种类包

括自来水、污水排放、煤气、有线电视、电信、宽带网等,涉及的铺设单位多达40余家。以南京、北京为例,南京平均每天发生爆管事故30多起,北京大型水管崩裂事故每4天一起。燃气管道、污水管道等地下管道事故更是层出不穷。国内城市每年因施工造成的地下管线事故,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约50亿元,间接经济损失高达400亿元。施工单位反复开挖、施工不规范;地下管网审批单位、施工单位、管理单位,各行其是,管理存在多头管理。下水道堵塞、城市内涝等情况大量涌现,给城市居民生活带来极大不便。

(二)城市管理的缺失。我国虽然制定了比较完善的城市管理法规,但是环境保护等专业性法规相对缺失,各类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工作标准等也有待完善。在管理体制方面,市、县(区)、街道各级均有管理职能,同时管理的具体事项又被分摊到城管、工商、规划、建设等众多部门,管理领域既交叉重叠又存在盲点,工作难以形成合力,公共管理资源和成本浪费很大。同时由于城市管理法规缺失、操作性不强,执法人员自由裁量权过大,执法不严、执法不公,在群众中造成了很恶劣的影响。

(三)人文感情的缺失。我国城市建设同质化情况严重,城市建设千篇一律,城市市政施设、公共活动场所匮乏并缺少人文关怀,群众缺少沟通交流的场所,很多有益身心健康的集体户外活动由于缺乏场地无法开展。城市成为了“陌生人”长期聚集的钢筋水泥的坟墓,“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的习惯取代

了和谐、友爱、互助的城市氛围,久而久之更产生了习惯性的冷漠。楼上楼下互不相识、市民跳楼时大量群众围观等等问题普遍。同时,政府对正义行为的呵护制度不够完善,见义勇为的人和事没有得到很好的宣传和保护,老人摔倒无人敢扶、抢劫偷盗等违法犯罪行为无人声援等道德下滑迹象频现。

(四)保障制度的缺失。我国实行的是传统的城乡二元保障制度,城市内部的保障制度也不一致,人为制造出了城乡居民不平等的待遇。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加快推进和逐步进入老龄化社会,国家在养老、医疗等方面保障的压力将越来越大,社会保障制度的不平等可能诱发出更多深层次社会问题。另一方面,我国城镇化率虽然已达到46.6%,城镇户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却只有约33%,近2亿外来务工者来到城市,对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并没有享受到与城市市民同等的待遇。就业保障、孩子入学、住房保障等一系列公共保障资源与他们无缘,制度的冷漠、冰冷难以激发起他们心灵中的温暖情怀,甚至是招来了不满和抵触。甚至出现广西天等县上映乡温江村这样的极端情况,一个3000人的村庄,有100多个青壮年在外地因抢劫入狱。

三、建设幸福城市的路径思考

从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上看,人的需求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会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大类。建设幸福城市,需要通过不断满足群众新需求,提高群众满意度,增强群众幸福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