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梅戏发展的困境与对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梅戏发展的困境与对策

【摘要】黄梅戏是中国五大剧种之一,已经成为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的重要载体。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新的文化载体层出不穷,黄梅戏的生存与发展面临新的挑战。其中,代表性剧目推出力度不够、大众文化的挑战挤压、兄弟剧种的冲击、地方剧团发展举步维艰等问题是制约黄梅戏发展的瓶颈,亟需转变发展思路,提出新的举措,促进黄梅戏艺术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黄梅戏;艺术;发展

黄梅戏是中国五大剧种之一,蜚声海内外,已经成为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的重要载体,成为传播中华文化的重要途径。近年来,国家大力实施文化强国战略,为黄梅戏艺术发展提供了坚强的政策支持和广阔的发展空间,黄梅戏艺术实现了“梅开二度”。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文化生产和文化消费呈现出多样化的局面,各种新的文化载体层出不穷,且越来越容易被大众所接受,新形势下黄梅戏及其产业的生存与发展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主要表现在:

一是代表性剧目推出力度不够。一个地方剧种生存和发展与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耳熟能详的代表性剧目至关重要。如沪剧中的《莺莺做媒》,越剧中的《沙漠王子》、《西厢记》,豫剧中的《花木兰》,评剧《花为媒》等等,都体现了经典剧目的重要性。黄梅戏在“梅开二度”之后,虽有《徽州女人》、《一弯新月》等新剧目陆续公演,但黄梅戏还是缺乏关键性作品的问世,像《女驸马》、《天仙配》等脍炙人口的经典力作更是少见。

二是黄梅戏人才培养机制不健全。黄梅戏演员的培养是黄梅戏持续发展的客观需要,而黄梅戏演员的培养需要“从娃娃抓起”。客观地说,受市场经济的影响,当前浮躁、片面追求物质利益的社会状况不利于黄梅新人的成长,像著名演员田海蓉、网络歌手慕容晓晓等都是黄梅戏演员出身,转而投身其他艺术领域,更多的新人耐不住苦练内功的寂寞,从而要想让新人达到前辈艺人对艺术追求的境界和对艺术功底的锤炼路途依然遥远。

三是大众文化挑战挤压黄梅戏艺术可持续发展。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大众传媒手段的不断更新,大众流行文化,如流行歌曲,电影,电视剧,甚至外国的电影电视剧等逐步占领广大青少年的业余时间。与此同时,欧美文化元素也在不断地冲击艺术市场,原本带有明显区域性的黄梅戏市场的发展空间就自然受到了挤压,广大青少年受众群体面临多元化选择。市场营销学理论认为,消费者也是需要教育的,而黄梅戏的市场推广中对消费者教育这个层面所做的工作甚少。以至于欧美文化开始渐渐主导年轻观众的思想,而戏曲则给人的感觉是越来越束之高阁,成为博物馆藏物。

四是兄弟剧种的冲击。除国粹京剧之外,诸如越剧、昆曲、川剧都在不断地传承创新,大力推陈出新,积极引导文化消费,努力占领文化消费市场。像越剧在第一时间改变了台湾作家痞子蔡的畅销书《第一次亲密接触》,昆曲《牡丹亭》

在全国的巡演方兴未艾,而川剧《金子》则屡获大奖。这些都是黄梅戏及其产业在传承创新历程中面临的严峻挑战。

五是地方剧团发展举步维艰。在调研中发现,各县级以上黄梅戏剧团在发展中面临诸多困难,黄梅戏演出机构减少,演员数量大幅度下降。人才培养所依赖的生源萎缩,艺术家成长基础出现危机。剧本编创难以出新,一定程度上不能适应新的形势的要求和文化接受方式的变化。设施设备老化,创作和演出手段陈旧,没有形成产业发展链,戏剧改革面临物质困境,形成了黄梅戏整个剧种可持续发展的危机局面。

“发展文化产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满足人民多样化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是充分发挥市场在文化资源配置中积极作用、激发全社会文化创造活力的必然要求。”[1]黄梅戏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其绵延时间之长,影响地域之广,参与者和受众之盛,戏剧经典之丰富,有与京剧抗衡之势。京剧的渊源也在安庆,说明安庆地域文化环境最适合现代文化生长,它是一块文化创新的土地和审美精神成长的家园。“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只有坚持推进文化改革创新,才能不断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供强大动力,为建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打下坚实基础。” [2]因此,弘扬黄梅戏文化,是一个文化资源大省发展战略的需要,也是我国先进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作为中国梨园中的一朵奇葩,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黄梅戏面临着巨大的挑战,究其原因,主要体制机制、人才和经费“三大瓶颈”制约了黄梅戏发展。打破制约黄梅戏艺术发展瓶颈,当下迫切需要抢抓发展机遇,实施文化强国战略,从以下三个方面探索推进黄梅戏艺术传承与创新。

一、倾力打造产学研一体化传承模式,促进体制机制破旧立新。

以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为契机,牢固树立黄梅戏文化生态系统的发展理念,以“黄梅戏教育教学”为基础,以“黄梅戏研究”为动力,以“黄梅戏文化产业”为平台,构建黄梅戏产学研一体化传承模式。借鉴现代企业管理理论以及现代市场经济理论,组建黄梅戏文化传承发展联盟新的管理体制,积极探索和培育黄梅戏艺术自我发展、自我调控、自我完善、黄梅戏产学研一体化传承模式的良性运行机制,大胆探索黄梅戏艺术研发、黄梅戏人才培养和黄梅戏文化产业生产销售“三位一体”的黄梅戏文化经济生态链。

二、精心培育黄梅戏艺术产业平台,构建富有时代气息的黄梅戏文化产业集群。

黄梅戏文化产业单一化是传承、振兴、发展黄梅戏的最大瓶颈。过去黄梅戏的传播主要靠戏班子、剧团在各地的巡回演出,这种状况至今似乎并没有多大改变。要传承、创新、发展黄梅戏,必须充分利用现代文化传媒技术手段,努力构建有时代特征的黄梅戏文化产业集群。一是组建不同类型的演出团体,开展形式多样的黄梅戏演出,既要体现草根文化特色,深入街头巷尾田间地头,又要彰显高雅艺术,开展高雅艺术进校园;既要走向全国,又要走出国门,拓展全方位的演出空间。二是组建黄梅戏影视制作企业,系统开展黄梅戏电影电视产品创作、

制作、生产,极大丰富文化市场上黄梅戏商品的绝对占有率。三是大力发展黄梅戏产业。建议成立专门的黄梅戏文化产业集团,促进黄梅戏产业发展。积极寻求与其他产业的合作关系,与影视传媒业合作,策划制作各类黄梅影视、音像产品,尤其是黄梅戏动漫产业。重视黄梅戏衍生产品的研发,黄梅戏纪念产品、文化艺术产品、服饰加工等,开发具有黄梅戏艺术特色的各类市场,做新、做活、做强黄梅戏特色市场,促成多态多链多品种的产业格局,形成独具特色的黄梅文化产业链。

三、强化政策引导,加大经费投入。

文化事业发展需要政策引航,需要政府扶持,需要政策激励。政府主管部门要把传承创新黄梅戏作为实施文化强省战略的重要内容,在新一轮文化体制改革中应充分考虑到黄梅戏艺术发展的历史和现状,对已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黄梅戏艺术表演院团给予政策性保护。在组织领导上,政府主管部门领导挂帅的领导小组,结合实施政府事业发展规划,进一步充实和完善省市两级振兴黄梅戏艺术中长期发展规划。进一步增加黄梅戏发展专项基金,形成基金增长高于经济发展水平增长的机制,提高经费保障;扩大投入渠道,引导民营资本进入黄梅戏事业发展;改变投入方式,把有限的经费重点从养“人”转变为养“事”上来,而不在养“人头”上;明确投入重点,安庆是黄梅戏之乡,中国黄梅戏发展基地,承担着黄梅戏传承和保护的重任,省里对黄梅戏的投入应重点向黄梅戏剧院和安庆市倾斜。

参考文献:

[1]人民日报理论版,2014-11-18.

[2]人民日报理论版,2014-12-20.

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