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通讯员应具备的几种素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层通讯员应具备的几种素质
一个人要有所作为,必须要掌握一定的本领,必须具备较强的能力素质。

能力素质从哪里来?从学习、锻炼中来,从实践中总结而来。

人,没有本事干不成事,没有过硬的本事干不成大事。

作为旅团一级的新闻干事,要想完全胜任本职,出色完成工作任务,必须具备以下几种能力素质:
要有一颗跳动活跃的“心脏”。

就是要时刻保持对外界事物的敏感,对生活保持一种儿童般的天真与好奇,对遇到的任何事情多追问几个为什么,对同一事物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辩证分析。

对生活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热情,而不是消极悲观,麻木不仁;对身边的人和事不是熟视无睹,而是熟中找新,新中找奇。

基层通讯员必须是一个热爱生活、追求生活、对生活充满激情和创造欲望的人。

否则,在新闻报道的路上不会走得很远,也难以出好作品。

要有一个装满问题的“脑袋”。

就是脑袋中一定要常装有几个或若干个问题,这些问题可能是自己思考的,可能是现实发现的,也可能是别人提醒引申而来的。

这些问题一旦找到触点,就会很顺利地完成新闻采写工作。

它会让“新闻点”不断涌现。

新闻采写讲究“抓问题”,只有你脑袋中装着问题,才能知道哪些问题需要去抓,应该去抓问题的哪些方面,如何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我在工作中有一些感受,就是刚刚采写完脑袋中想解决的一个问题,忽又冒出另一个问题,总让你有“常流水”、“不断线”的感觉,只要不停止思考,总有采写不完的稿件。

要有一双勤快利索的“腿脚”。

有位新闻老前辈曾说,没有采访就没有新闻写作。

也有人说,新闻报道是七分采访、三分写作。

我有过切身的体会,没有经过采访去想当然地写稿,不仅违反了新闻真实的本质要求,更重要的是让你写稿时无处下手,无法落笔。

有时即使“编造”出稿子,也总让人感觉没有采访来得生动形象,没有采访来得丰满充实、有滋有味。

有了新闻线索,只要深入采访,如实照录,即可结篇成章。

有时我就想,记者是什么?记者,就是忠实的生活记录者。

生活中客观事实是什么样的,你忠实地记录下来就可以了。

由此说来,新闻采写说难也难,说不难也不难,最关键的是一定要高度重视新闻采访,一定要有一双勤快的腿脚,跑得勤,跑得快,跑得多,就一定会有新闻可写,坚信“脚板底下出新闻”,就可以有所作为、生产精品佳作。

要有一个巧提善问的“嘴巴”。

新闻采访是一门学问,是一种技能,采访中有许多采访方法和技巧。

采访中尤为重要的是提问,提问得好不好、巧不巧,直接关系采访的效果。

有经验的报道人员,总会围绕采访主题把一个个环节问清楚。

而有些事先准备不充分、不善于提问、不会发问的采访者,往往会因某个问题发问不当、时机不对等因素影响采访效果。

因此,新闻干事或报道员必须要有一个巧提善问的“嘴巴”。

采访前,
要理清采访思路,对采访中应提的问题做到心中有数。

在充分进行采访准备的基础上,根据采访中的实际情况,灵活改变方法,有时不妨来个“灵机一动”、“旁敲侧击”等。

许多采访经历说明,提问的好与坏,是采访成败的关键。

要有一双不断寻觅的“眼睛”。

这里所说的“眼睛”是指学习的目光。

我在当新闻干事时,养成了一个习惯:无论何时何地都从不放弃读书,哪怕有一点时间,也要读上几页。

在读书的过程中,一些新颖独到的思想观点往往让你豁然开朗、茅塞顿开,一些精彩、经典的语言会让你牢记在心,一些写作风格和结文方式会让你触类旁通。

新闻界提倡记者编辑要当“杂家”,这同样也适用于基层通讯员,军事专业知识、人文社科知识,懂得越多思路越开阔,下笔越言之有物,看待、分析问题也就会透彻全面。

有的新闻稿件让人感觉没有文采,缺乏韵味,我想,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知识积累不够。

要有一个随手可记的“本本”。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我们都有过这样的体会,脑海里明明有一句话,忽悠一闪念再也想不起来了。

事实也确实如此,有时我们把一篇稿件的结构想得清清楚楚,如果当时没有及时记录,到头来往往忘得一干二净。

为了随时记录下脑海中经常出现的“灵感”和“闪念”,我们不妨在自己兜里揣个小本本,想起一个“新闻点”时记上,悟出一个标题时记上,感受出一句自认为“闪光”的语言时记上,读到一段富有哲理的语句时也记上。

写稿时翻开看看,我们就会体会到“小本本”的作用很大。

要有股不断追求的“精神”。

搞新闻报道,一要有点天赋、灵性和文字基础,二要热爱、勤奋。

前者是必然的,连话都讲不清楚,怎么去写作一篇文章呢。

后者也很重要,“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勤能补拙”。

只要喜欢新闻报道这个行当,才能从内心深处产生工作的热情和精神动力,才会自觉地锐意进取。

我认为,越是学习大家作品,越是和优秀的新闻同行相比,愈是能认识到自己的差距,愈能产生追求和渴望,就会下功夫练内功,写出几篇让人记得住的新闻作品。

要做个善于交际的“活泛人”。

新闻报道工作是和人打交道的工作,采访要与被采访者打交道,汇报新闻线索争取工作支持要和首长打交道,这就要求报道员必须要具备一定的交际能力。

在为人处事上要非常“活泛”,不可使性子。

特别是到基层采访,会遇到形形色色的采访对象,熟识、性格开朗者好接近易采访,性格内向、陌生之人则难交际不易采访,报道人员要善于采取合适的交际途径,尽快与他们进行有效沟通,达成默契,以便于圆满完成采访和新闻写作任务。

青年民警应以“实”立身
“凡事都要脚踏实地去做,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而惟求实的态度,作踏实的工夫。

以此态度求学,则真理可明;以此态度做事,则功业可就。

”这是李大钊曾寄语青年人的一番话。

现在看来,依然适用,尤其是在公安队伍中,青年民警要想有所作为,就要不断磨练自己,自觉主动地提升素质,就必须以“实”为本,以“实”立身。

第一,功底要夯实。

深厚的理论基础是创新的源泉。

青年民警在工作要想履行好自己的职责、出色地完成工作,绝不能缺少对理论学习的兴趣和理论思维的能力这两大要素。

首先,要把学习理论当作一种觉悟,一种修养,一种责任,当作提高自身素质的现实需要。

尤其是青年民警要对理论学习要孜孜不倦、联系实际、学以致用,不断在学习中丰富自己的理论知识,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这样想问题、办事情才能够站得高一些、看得远一些、谋得深一些。

其次,是要精通业务知识。

这是做好本职工作的前提和基础。

青年民警要想成长为素质过硬、能力出众的全方位人才,就必须充分抓住每一个锻炼的机会,认真学习业务知识,勤于钻研岗位技能,干一行专一行,努力成为所从事工作的行家里手。

再次,是要练就办事本领。

在平时工作中,盲目乐观、孤芳自赏不行,小进即满、固步自封更不可取,青年民警必须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学习和借鉴别人的经验,反思和弥补自己的不足,勤于动手解决一些难办和棘手的事情,不断提升为群众办实事的能力和水平。

第二,作风要务实。

思想作风、工作作风最能体现一个人的工作态度和敬业精神。

作为青年民警,内心要少一些浮躁,多一些平和,去一些功利,求一些务实。

在开展每项工作时,一要从细微处着眼,从小事入手,通过办小事积蓄办大事的潜能。

二要勤勉办实事。

年轻人要崇尚实干、不图虚名、不务虚功;不提脱离实际的高指标、不喊哗众取宠的空口号;遇事要不盲从、不随风、重实际、求实效。

三要努力办难事。

在困难面前,年轻民警要有一种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勇气和胆量,不怕危险和困难,敢于知难而进,敢于突破传统模式、打破惯性思维、采取创新方法,把难事办成,把新事办好,始终保持一种昂扬锐气。

第三,为人要诚实。

诚实最能打动人心。

青年民警要想赢得领导的信任、同事的尊重、群众的支持,就应以诚为本,言行上要谦和,要与人为善,经常性的换位思考;要经常保持一颗纯洁之心,不为虚伪、自私之风所染;要实话实说,勇敢承担起自己应负的责任,主动地替别人分忧,以诚待人。

只有真心地尊重别人,别人才会捧出真心、对你付出真情。

第四,生活要朴实。

朴素的生活是一种精神,一种境界,一种力量。

在当今社会中,一些青年民警犯罪“落马”,几乎都是从生活上奢侈、攀比、堕落开始的,近期的“田亮事件”就是一个很好的印证。

所以,青年民警在生活上要做到朴实:一要看得开。

面对目前社会客观存在的分配不公、贫富差异等现象,要始终保持一颗平常心,常回忆过去,珍惜今天,才能摆脱金钱的诱惑、物欲的拖累、世俗的烦恼,心中便会始终保持忠实与坦荡。

二要忍得住。

在社会交往日益频繁的今天,青年民警手中或多或少地掌握着一定的权力,说好话、奉承话、恭维话的人也多了,求你办事的人也多了。

在这种情况下,一定要静心,忍得住寂寞,耐得住清贫,管好自己,淡化应酬,抵住各种诱惑,始终洁身自好。

三要做得实。

青年民警要勤俭简朴,关键是言行一致,表里如一,要从吃、穿、用、住、行中的点点滴滴小事做起,通过朴实的生活来净化心灵,提高自身素养。

青年民警应具备的四种素质
在公安队伍中有着为数很多的青年民警,他们刚刚走出校门,如何走好这第一步,无论是对公安事业,对他们自己都是至关重要的,因此青年民警在此阶段要不断磨练自己,自觉主动地提升素质,认真学习理论和业务知识,树立扎实的工作作风,诚实守信,生活朴素,洁身自好。

第一,要具备扎实的理论基本功。

深厚的理论基础是创新的源泉。

青年民警在工作要想履行好自己的职责、出色地完成工作,绝不能缺少对理论学习的兴趣和理论思维的能力这两大要素。

首先,要把
学习理论当作一种觉悟,一种修养,一种责任,当作提高自身素质的现实需要。

尤其是青年民警要对理论学习要孜孜不倦、联系实际、学以致用,不断在学习中丰富自己的理论知识,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这样想问题、办事情才能够站得高一些、看得远一些、谋得深一些。

其次,是要精通业务知识。

这是做好本职工作的前提和基础。

青年民警要想成长为素质过硬、能力出众的全方位人才,就必须充分抓住每一个锻炼的机会,认真学习业务知识,勤于钻研岗位技能,干一行专一行,努力成为所从事工作的行家里手。

再次,是要练就办事本领。

在平时工作中,盲目乐观、孤芳自赏不行,小进即满、固步自封更不可取,青年民警必须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学习和借鉴别人的经验,反思和弥补自己的不足,勤于动手解决一些难办和棘手的事情,不断提升为群众办实事的能力和水平。

第二,要具备扎实的作风。

思想作风、工作作风最能体现一个人的工作态度和敬业精神。

作为青年民警,内心要少一些浮躁,多一些平和,去一些功利,求一些务实。

在开展每项工作时,一要从细微处着眼,从小事入手,通过办小事积蓄办大事的潜能。

二要勤勉办实事。

年轻人要崇尚实干、不图虚名、不务虚功;不提脱离实际的高指标、不喊哗众取宠的空口号;遇事要不盲从、不随风、重实际、求实效。

三要努力办难事。

在困难面前,年轻民警要有一种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勇气和胆量,不怕危险和困难,敢于知难而进,敢于突破传统模式、打破惯性思维、采取创新方法,把难事办成,把新事办好,始终保持一种昂扬锐气。

第三,要具备诚实守信为人理念。

诚实最能打动人心。

青年民警要想赢得领导的信任、同事的尊重、群众的支持,就应以诚为本,言行上要谦和,要与人为善,经常性的换位思考;要经常保持一颗纯洁之心,不为虚伪、自私之风所染;要实话实说,勇敢承担起自己应
负的责任,主动地替别人分忧,以诚待人。

只有真心地尊重别人,别人才会捧出真心、对你付出真情。

第四,要具备朴素的生活作风。

朴素的生活是一种精神,一种境界,一种力量。

在当今社会中,一些青年民警犯罪“落马”,几乎都是从生活上奢侈、攀比、堕落开始的。

所以,青年民警在生活上要做到朴实:一要看得开。

面对目前社会客观存在的分配不公、贫富差异等现象,要始终保持一颗平常心,常回忆过去,珍惜今天,才能摆脱金钱的诱惑、物欲的拖累、世俗的烦恼,心中便会始终保持忠实与坦荡。

二要忍得住。

在社会交往日益频繁的今天,青年民警手中或多或少地掌握着一定的权力,说好话、奉承话、恭维话的人也多了,求你办事的人也多了。

在这种情况下,一定要静心,忍得住寂寞,耐得住清贫,管好自己,淡化应酬,抵住各种诱惑,始终洁身自好。

三要做得实。

青年民警要勤俭简朴,关键是言行一致,表里如一,要从吃、穿、用、住、行中的点点滴滴小事做起,通过朴实的生活来净化心灵,提高自身素养。

总之,青年民警刚刚踏入社会,要多学,多看,多思,多做,走好这人生和事业的第一步。

力戒“七种”作风做“七型”民警
警风是公安队伍内在素质的外在反映,是公安队伍宗旨观念的具体表现。

民警作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者、保障者、促进者,促进警风转变是实现“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各种事故死亡人数、最大限度地让违法人心服口服”的要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保障,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纪委第七次全体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为转变警风提供了行动指南。

笔者以为,促进警风转变,应从戒掉“七种”作风、做“七型”民警做起。

一、戒“浮夸”学风,做学习型的民警。

当今世界是一个学习的世界,知识不断以几何倍数增加。

如果学习满足于一知半解,如同闭目塞听,对业务、政策、法律的理解把握,
以及对事物、矛盾、问题的研究判断,就难以上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

工作就会画地为牢,举步维艰,欲速则不达。

因此,民警在学习中必须戒掉被动学习多,主动学习少,“抓一抓,学一学”、浅尝辄止,不求甚解,只求“过得去”、图虚名,混学历,拿文凭、看报看个题,读书读个皮,阅读图稀奇、不联系实际做深入思考的学风。

要把学习作为一种追求、一种习惯、一种本领,坚持好学、多学、恒学。

通过孜孜不倦的学习,不断完善知识结构、扩大知识视野,增强研究、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驾驭、指导工作的水平。

要向书本学、向实践学、向经验学,要学业务、学政策、学法律等,做到学以立身、学以增智、学以致用,使自己真正成为学习型、知识型和专业型民警。

二、戒“空谈”作风,做实干型的民警。

空谈是水中月,镜中花,不能解决任何问题。

邓小平同志一再强调:“少讲空话,多干实事。

”目的就是把时间用在干工作、求实效上。

因此,民警在转变作风中要锤炼真抓实干、务求实效的工作作风,戒掉干事创业缺乏激情,不思进取,得过且过,工作不积极,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消极应付,稀里糊涂混春秋、工作满足于当“太平官”、做“太平事”,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工作标准不高,满足于应付本职,只求完成任务,不求精益求精,甘当“差不多先生”的工作作风,在工作岗位上突出一个“勤”字,增强创一流业绩的责任感,扎扎实实做好各项公安管理工作。

三、戒“官气”作风,做服务型的民警。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公安部门和广大民警赖以立足、赖以生存的基础。

这就要求民警坚决杜绝“冷硬横推”的特权思想和“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的衙门作风,坚决割除人民群众看不惯的、人民群众不服气的、人民群众有怨气的问题,弄清楚“主人”与“公仆”的关系,解决好“为谁掌权、为谁执法、为谁服务”的根本性问题,牢固树立“立警为公,执法为民”思想。

作为经常与人民群众打交道的民警,与群众打交道要尊重他人、礼貌待人、说话和气、主动热情、耐心周到,以“群众满意”为标准,从群众满意的事情做起,从群众不满意的问题改起,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所系,利为民所谋”。

四、戒“安逸”作风,做高效型民警。

现代社会是快节奏、高效率的社会,工作不仅讲究效率,更注重效益。

这里的高效指的是高标准、高要求、高效率、高质量。

如果没有高效率和快节奏,按部就班,“推着走、跟着干”,就会贻误工作,不但影响党委政府和公安
部门形象,而且影响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因此,民警要树立“效率第一”的观念,戒掉推一推、动一动,催一催、紧一阵,“懒、散、拖、推”和“稀、拉、松”的作风,要以时不待我的紧迫感,把工作抓紧、抓实、抓好、抓快,提高办事效率和工作质量。

只有以这种作风抓工作,才无愧于岗位,无愧于重托。

五、戒“私欲”作风,做廉洁型的民警。

公生明,廉生威。

廉洁是一个人的优秀品质,廉洁奉公是从警之道。

人生的最高境界就是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由于基层民警的工作特点是接触社会面广,比较容易受到不良思想的影响和社会阴暗面的腐蚀、容易经不住诱惑,久而久之,功利主义、实用主义思想有所滋长,把握不住就会成为“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俘虏,演绎出“吃拿卡要”、办“人情案、金钱案、关系案”等“多发病”。

因此,民警要把“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作为自己的座右铭,自觉抵制各种不良思潮的冲击和诱惑,自觉抵制各种腐朽思想和生活方式的侵袭,洁身自好,永葆民警本色,自觉以反面教材为警示,时刻告诫自己“慎权”、“慎欲”、“慎独”、“慎微”,时刻提醒自己“手莫伸,伸手必被捉”,经常给自己“量尺子”、“照镜子”、“过电影”,并及时“扫地”、“洗脸”、“问心”,打牢自己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终身当一名廉洁型民警。

六、戒“瞒骗”作风,做诚信型民警。

诚信,是为人的品行,是做事的品格,是生活的品位,也是人生的品牌,更是中华民族的一种传统美德。

古代大教育家孔子有句话:“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人无信尚且不立,何况为官施政乎?公安部门作为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之间联系的桥梁和纽带,是政府信用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民警是公安部门的一个分子,其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直接关系和影响社会诚信。

因此,在社会信用体系中决不能搞两面三刀、弄虚做假、玩弄权术、欺上瞒下,作表面文章,推诿扯皮,必须自觉地当好诚信的示范者、实践者,重操守,讲诚信,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忠于法律,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以诚心诚意、尽心尽力为群众谋利益的公仆形象取信于民。

七、戒“虚荣”作风,做高尚型的民警。

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纪委第七次全体会议上讲话强调,在工作中,要在各级领导干部中大力倡导八个方面的良好风气,其中一个方面是“要生活正派、情趣健康,讲操守,重品行,注重培养健康的生活情趣,保持高尚的精神追
求。

”胡锦涛总书记这一重要讲话是我们树立新时期良好警风的道德基础,是从警之道。

“贤者节之,不使过度;愚者纵之,多之失所”。

因此,在从警之道上,要远离酒色、玩乐、赌博、迷信等低俗不良情趣,坚决抵御腐朽落后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的侵蚀,抵制金钱、美色的诱惑,过好名位关、权力关、亲情关,注重培养健康的生活情趣,保持高尚的精神追求,高风亮节,不被金钱所惑,不被美色所迷,不被人情所困,耐得住寂寞、受得了清贫、守得住灵魂、抗得住诱惑、管得住小节,做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永葆公安民警的高尚情操和清廉品行。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