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地基处理方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基处理方案

7.1.5工程地质条件

1、地形地貌

拟建场地位于合肥市新桥机场西北部。为新桥机场一期建设时的弃土区,场地局部有低凹,其中场地中间分布填土较厚。实测勘探孔孔口高程在58.53~66.49m之间,最大高差7.96m。场地地貌单元属江淮丘陵岗地微地貌,微地貌为坳沟。

2、地基土的构成与特征

根据勘察单位提供的地勘资料,拟建场地内地基土构成层序自上而下为:

①层素填土(Q ml):杂色,湿,成分主要为黏性土,松散~稍密,土质不均匀,下部局部含有淤泥、耕土及植物根系。该层性质较差,具有高压缩性和湿陷性。本层厚度变化较大,层厚0.60~15.70m,层底标高48.05~60.19m。其单桥静探Ps平均值为1.557MPa。路基干湿类型为湿。

②层黏土(Q3al+pl ):褐黄色、灰黄、棕色,可塑~硬塑(硬塑状为主),稍湿,含氧化物、高岭土及铁锰氧化物,无摇振反应,断面光滑有光泽,干强度高等,韧性高。分布普遍。未钻穿,最大揭露厚度14.70m。其单桥静探Ps平均值为5.061MPa。路基干湿类型为中湿。

③层强风化泥质砂岩(K):棕红色,原岩风化呈土状,含长石、云母, 偶见砂质泥岩,浸水易散,手可捏碎、泥质胶结,胶结较差,钻进进尺快。该层在35#、48#号钻孔有揭露,层厚2.50~5.40m;层顶埋深18.60~21.50m;层顶高程44.19~46.44m。标准贯入试验实测击数44~64击,平均54击。

3、主要工程地质问题

根据本次地勘单位提供的拟建场区的地勘资料分析,该场地不良地质作用主要为软弱土:为局部素填土过厚及淤泥质土。该场地无构造活动断裂带、古河道、暗塘、人工洞穴,也不存在崩塌、滑坡、泥石流、塌陷、地面沉降等对工程有影响的不良地质作用。拟建场地内特殊性岩土主要为素填土、淤泥质粉质黏土土和膨胀土。

分述如下:

(1)素填土:杂色,湿,成分主要为黏性土,松散,土质不均匀,局部厚度较大,下部局部含有淤泥、耕土及植物根系。据调查,堆填时间少于5年,属欠固结土,层厚0.60~15.70m,土的均匀性和密实度差,力学性质差,未经处理不可直接作为基础持力层。

(2)膨胀土:根据自由膨胀性试验,本场地的②层黏土自由膨胀率在45~55%之间,属弱膨胀性潜势。可判定该场地为弱膨胀土场地。胀缩等级为Ⅱ级(地区经验)。

4、地基处理方式的选取

根据场区地基土的构成与特征以及存在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认为本次工程应进行深层地基处理。通过深层地基处理基本完成工程荷载作用下的预期沉降,从而减少工后沉降的发生,同时提高地基的承载力和稳定性。目前在民用机场飞行区场道工程中,深层地基处理采用的主要方法有堆载预压法、真空预压法和深层搅拌桩法等。

由于本次工程的施工是在不停航条件下进行,为保障飞机的起降安全,认为本次工程与现有平行滑行道和站坪相接的新建站坪、新建联络道不适合采用堆载预压地基处理方式;而真空预压处理方式受土面区平整度要求限制较大,同时在合肥新桥机场缺少设计、施工经验,为此本工程区域采用水泥搅拌桩地基处理方式。

水泥搅拌桩是适用于加固饱和粘性土和粉性土等地基的一种方法。它是利用水泥浆等材料作为固化剂通过特制的深层搅拌机械,就地将软土和固化剂强制搅拌,使软土硬结成为具有整体性、水稳性和一定强度的水泥土桩,从而提高地基的强度和变形模量,减小地基的沉降变形。

采用水泥搅拌桩法存在搅拌桩机械高度超净空的问题,需要在夜间停航后进行施工操作。

5、水泥搅拌桩法简介

水泥搅拌桩法是适用于加固饱和粘性土和粉性土等地基的一种方法。它是利用水泥浆等材料作为固化剂通过特别的搅拌机械,就地将软土和固化剂强制搅拌,使软土硬结成为具有整体性、水稳性和一定强度的水泥土桩,从而提高地基的强度和变形模量,减小地基的沉降变形。水泥土搅拌工艺简图如下:

该法的优缺点

优点:水泥搅拌桩法加固软土地基具有独特的优点,它最大限度地利用了原状土,搅拌时无侧向挤出,无振动,无噪声,无污染,对

周围原有建筑物影响很小,施工干扰也很小;另外,水泥搅拌桩法的施工工期很短。

缺点:水泥土搅拌桩与桩侧土体作为复合地基,自身的沉降变形偏大;其次,由于水泥法搅拌法的处理深度和效果受到施工工艺的限制,目前的单桩水泥搅拌桩最大处理深度为20m左右,20m以下的软土处理效果不佳;另外,水泥搅拌桩法对处理富含有机质软粘土的效果不理想,可考虑对该部分区域提高水泥掺入量。

6、技术参数设计

(1)处理范围

水泥搅拌桩地基处理范围为新建远机位站坪道面及道肩区域,处理范围平面详见“场基初01”,水泥搅拌桩地基处理面积为97229/126400m2。

(2)桩身长度

根据场区工程地质条件,结合目前的施工工艺,水泥搅拌桩的桩长基本采用16m。

(3)固化剂及掺入量

采用42.5号普通硅酸盐水泥,掺入比为15%,具体要通过室内试验确定,水泥土的28天无侧限抗压强度不小于1.2MPa。

(4)置换率

置换率取11%。

(5)桩径、布桩形式及桩间距

搅拌桩桩径取50cm,布桩形式为正方形,根据桩径、布桩形式和11%置换率的要求,桩间距设计为1.35m。

(6)土工网

为提高水泥搅拌桩复合地基的整体性,减少地基差异沉降,同时为满足上部道面结构对土基的刚度要求,在水泥搅拌桩施工完成后,应设置不小于50cm厚的土工格栅包裹压实山皮石。其中,山皮石压实度不小于95(重型);土工格栅要求采用双向隔栅,每延米纵向(横向)拉伸屈服力不小于40千牛/米,纵向和横向2%伸长率时的拉伸力要求分别不小于14千牛/米。

(7)预计效果

经过计算,进行水泥搅拌桩处理后,工后沉降为25cm。

7、检测要求

水泥搅拌桩施工结束28天后,应进行钻孔取芯检测,直观鉴定成桩的均匀性和连续性;同时在三个不同深度(4m、8m和12m)的芯样制成试块,进行桩身实际强度测定。

水泥搅拌桩施工结束28天后,应进行标准贯入试验,标贯试验应结合钻孔取芯检测同时在一根桩上进行;试验取三个深度(4m、8m 和12m)。

以上检测项目检测频率为每2000m2检测一根桩。

钻孔取芯、标准贯入试验验方法应参照《软土地基搅拌桩加固法技术规程》(YBJ225-91)、《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