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工业化.ppt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南模式”是由政府推动、走“工农相长”的农村工业化道路 和以公有乡镇企业为基础的城镇化道路; “温州模式”是由下而上农民自发发展私营经济,依托民营企业
和专业市场发展形成的小城镇道路; “珠三角模式”则是以开放式、外向型经济为基础的农村工业化
和以特区城市的成长带动珠三角城市群发展的城市化道路。
乡一体化的重要途径
一、工业化与城镇化相关关系
二、农村工业化的贡献
三、新型工业化背景中云南农 村工业化发展存在的问题
四、在新型工业化进程加快农 村工业发展的路径
一、工业化与城镇化的关系
(一)区域工业化演进规律
钱纳里定理: 工业化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工业在国民经济中比重不断
上升,带动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使社会生 产力得到极大提高的过程。
超前或滞后不可能持久下去, 因为两者是相 互依存的。因此 工业化与城镇化协调发展 过程就是二者不断调整、双向适应的过程
全国工业化超前城镇化;云南城镇化与工业 化相当
全国城镇化率46.6%(51.3)、工业化率39% (39.9)(世界26.1);转移人口但是非实 质城镇化过程
云南城镇化率36%、工业化率36%(36.6)
表征1.工业占GDP份额提高 表征2.农业劳动力向非农领域转移 表征3.初级资源品比重下降
工业化理论:配第——克拉克定理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劳动 力首先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转移;人均国民收入 水平进一步提高时,劳动力便向第三产业转移;劳 动力在第一产业的分布将减少,而在第二、第三产 业中的分布增加
在宁绍模式不断发展过程中,县域城镇多元繁荣的现象十分明显 如绍兴的诸暨市,以诸暨模式为典型的市域强镇多元化发展的特
征已经成为浙江块状经济刺激下的一种独特的城镇发展模式。
2、浙东南区:温州模式 农村工业化与城镇化关系协调程度较高
在私营经济发展背景下,非农化进程是该区经济得以崛 起的重要力量。
推进云南农村工业化、城镇化
经济管理教研部 朱红
“经济落后国家要从根本上解 决贫困问题,关键在于实现工业 化” 。
工业化被看作是与现代经济发 展,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城市化 现代化的一个基本概念
农村工业化是国家工业化的重要组成
是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是农村地区城镇化的主要动力 是突破城乡二元结构,加速城
县域工业化就是农村工业化指以县乡(镇)行政区划为界的区工 业,包括县城工业及乡村工业。
县域工业化就是农村工业化,即在农村 地域范围发展工业,增加非农就业,形 成人口聚集的城镇,最终实现“全民” 城镇化。
广义农村工业化
城市区域以外的地区 广大的县域就是乡村 地区;农村工业化加 快发展的过程就是城 乡加速一体化的过程。
工业化过程就是产业结构升级的过程
国际通用衡量工业化水平指标五个:人均GDP、工业 化率、就业结构、产业结构、城镇化率(云南人均 1983美元,工业化率36)
2011
一二三产业比重10.1:46.8:43.1 工业化率39.9增加值计算(世界26.1%) 云南工业化率36.6
2008-2010年云南三次产业结构比重 17.9:43.1:39.0;17.3:41.8:40.9;15.3
成本。(春运2.1亿)
12
(三)工业化与城镇化三种关系模式
第一种工业化与城市化同步发展模式 ( 比如美国) 模式,就是工业化决定城镇化 第二种( 比如前苏联、东欧及我国) 工业化超前模式 第三种城镇化超前模式 ( 比如墨西哥、阿根廷、智利和乌拉圭等)
工业化水平 与城镇化水平呈高度相关的关系
:44.7:40.0
(二)农村工业化是一国工业化的重 要组成部分
是农村社会范围内的工业化,不仅是农村工 业的增长,是一个多向复杂的系统过程。
张培刚教授《农业与工业化》 农村工业化是指农村经济中一系列基要的生
产函数连续发生由低级到高级的突破性变化 (或变革)的过程,是以工业为核心的非农 化发展,农村地域产业结构、社会结构不断 演进的过程
二、农村工业化的贡献(为什么?)
跳出农村解决农村的问题 农村工业化打破 “城市办工业,农村办农 业”的格局,为实现城乡一体化打下基础
农村工业化是新型工业化的重要一翼
发达地区经验表明,对于打破城乡二元格局、 实现城乡协调发展具有基础性作用
农村工业化是促进经济良性循环和社会协调 发展的枢纽点和改造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城 乡一体化的重要手段。
案例:浙江农村工业化与城镇化关系
1.浙东北区(杭宁绍):农村工业化与城镇 化相关性显著,两者关系基本协调
农村工业基础较好,发展迅速,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转移到非农 产业,非农就业比重较高
一是通过乡镇企业的发展推进了当地的农村工业化;二是双工业 体系,即城市工业体系(集中了省内主要的重化工业和高新技术 产业)和村镇工业体系(主要是轻纺工业的比较优势);三是形 成了城镇化的双向运动,即大城市(杭州、宁波)加快城市化辐 射,同时小城镇加快形成规模。
农村工业化是推动农 村经济发展的核心力 量,随着农村工业化 实践的丰富和深化, 出现了城乡工业化加 速融合的趋势。
(3)农村工业化动因
农村工业化动因理论有三种观点: 一是突破二元结构束缚在农村内部培养
新的增长源; 二是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和解决社会收
入分配公平; 三是解决城市工业化弊病和降低城市化
工业化与城镇化的相关关系
国家 年代 工业化与城镇化的相关系数 英国 1848- 1931 0.985 法国 1866- 1946 0.975 瑞典 1870- 1940 0.967 发达国家 1820- 1950 0.997
资料来源: 冯云廷著《城市集聚经济》,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1 年。
发达国家工业化和城镇化的经验,农村工业 化和城镇化只有耦合发展才能发挥二者的功 能,真正实现城乡一体化。
(一)发达地区农村工业化与城镇化互动关 系对区域发展模式的影响非常深刻
“苏南模式”、“珠三角模式”、“温州模式 ”等成为地区经济发展的品牌模式,这些模式 的成功无一不体现出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相互 作用的结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