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体验 让学习更有乐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深化体验让学习更有乐趣
“体验式学习”是一种在全新教育理念指导下的,符合时代要求,符合学生心理认知、成长规律,符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及《义务教育全日制课程标准(实验稿)》要求的学习方式。与传统“坐而受道”的学习方式不同,体验学习强调的是“行而体道”,“行而察道”,它是伴随着积极心理活动、寻求未知的实践过程,是获取直接知识、形成学习能力、唤起创造潜能的基本途径,是一种“文化?心理”的过程,是一种需要学习者进入情境,亲自参与其中的活动,并在参与中获得体验,形成结论的学习方式。
一、创设情境,在情境中体验
情境是体验的关键。实施体验式学习,关键是教师要创设或捕捉生活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从情境教学思想出发设计数学教学活动,使学生在一个完整真实的问题情境中,产生学习的需要,体验学习的必要性,激发求知的欲望。例如,笔者在执教“平均数”一课:课伊始,创设了“快乐大转盘”的游戏赛。首先,由几位同学组成2个队,2队轮流每人按一次鼠标,指针指向哪个数,那个数就是你的成绩。其他同学作为本次比赛的裁判,判定哪个小组转的数最多。在人数的选择上,注意有所区分,男生选择4人参加,女生5人参
加,比赛结束抛出问题:“比较总数公平吗?”让学生在冲突中提出,必须找一个合理的数据来比较才合理。在不合理向合理转变的过程中体会学习平均数的必要性;在寻找这个“公平”的数的过程中感悟“移多补少”的方法;接着,增加一位男生,使人数相等,同时感悟“一个数据的变化能够影响这组数据平均数的变化”,掌握另一种求平均数的方法“先求和,再平均分”。
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学生经过亲身探索和发现的过程,着眼于学生的认知走构,着力培养学生的数学思考,让学生成为数学问题的追问者。
二、实践操作,在探究中体验
小学生通常要将他们日常生活的许多活动规范化、系统化,并在其间得到经验,通过已有经验去感知新事物。正是通过已有“经验”,学生才能经历知识从具体到逐步抽象的过程,从而获取知识,得到新的经验。学生的数学学习就是以经验为基础的认识过程,因此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是学生的“数学现实”。由于年龄特点,小学生头脑中的“数学”往往和成人的理解有不同的含义,数学对于小学生来说,是他们对生活中的数学现实的解读。因此,教学要从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数学现实”出发,通过与教材内容发生交互作用,在教师引导下由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做数学,用观察、模仿、实验、猜想等手段收集材料,获得体验,将生活
中的有关数学现象的经验进行类比、分析、归纳,加以总结与升华,丰富与发展学生的数学事实材料,逐步建构起较为规范化、系统化的数学知识。
三、回归生活,在应用中体验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关注学生的生活体验,力求体现“数学问题生活化、生活问题数学化”。通过这些内容的教学,使学生认识数学的价值和体验数学作用。
体验离不开生活,生活是体验的载体。日常生活蕴含着丰富的数学问题,这需要我们教师用心去观察,并能及时地作一些记录进行储备。如生活中的购物问题,外出旅游中的行程规划问题,买票问题,走路(或骑车)中的行程问题等等。课堂教学应该着力体现“小课堂,大社会”的理念,从学生贴近的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以及作出决策的能力,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日常生活是密切联系的,体会到数学的内在价值。
由此可见,学生要发展,就必须体验学习的过程,而获得体验的最好方法就是亲身参与。获得体验的过程不仅仅
是知识的获取,更积极的意义在于这是一种生命的历程,是生活的体验。课堂教学是学生体验知识形成过程、获取知识、形成技能、获得成功体验从而和谐发展的过程,而这一系列目标的实现都与教师传统地位的转变、指导职能的发挥密不可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走下讲台,走近学生,以精练实效的“导”为指引,将参与体验、探究、操作、思考的权力还给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充分地让学生去参与、去体验。
【作者单位:苏州工业园区文萃小学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