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估算能力培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小学生估算能力的培养

估算是人们运用各种运算技巧所进行的快速的近似计算,它被广泛应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生产实践中,其应用范围比精确计算更加广泛。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加强估算教学,提高小学生的估算能力,已成为当前教改的发展方向之一,也是使学生尽早适应生产和生活实际的需要。如何培养小学生的估算能力呢?

一、让学生体会估算的价值

估算具有开放性,答案不是唯一的,方法也不是唯一的,估算还具有推理性,比单纯的计算复杂。这些对于学生来说会感到比较困难,难免有不想估算的想法,但在日常生活中恰恰是估算较笔算用得更为广泛。要想强化学生的估算意识,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首先要在具体的情境中改变学生对估算的态度,使他们正确地认识并体验到估算的实用价值,这样才能变不愿估算为喜欢估算。如估计到超市购物需要的钱,估算一个房间的面积有多大,估计外出旅游的费用,一个体育场大约能容纳多少名观众,赛前估计比赛结果等。对上述问题,没有必要计算出准确的结果或暂时无法得出准确结果,估算就是最好的解决方法。

二、创设情境,提高学生的估算兴趣

估算意识的强弱直接影响着学生估算能力的形成。如何渗透和强化估算意识,提高估算兴趣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实践研究,我觉得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创设具体的情境来丰富学生的体验,从而强化学生的估算意识。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体验到估算的奥妙。如有一个体育小组在学投篮时,五个人分别投中的球数为36、19、

24、48、38,想这五个同学中平均投中的个数是()

①40,②33,③23。

解答这个问题,学生就可以运用一组数中平均数的特征,即它一定大于最小的数,小于最大的数,而接近中间的数。从而估算出这个平均数一定大于19,小于48,而接近两个数的中间数,在三个答案中②是最符合条件的。所以正确答案是33。这种巧妙的估算过程,就会极大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奥妙。三、教给学生估算方法,提高估算能力

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学中教师要在具体的审题、解题、验证中教给学生估算的方法。要教给学生估算的常用方法,就要正确理解估算的本质。所谓的估算,就是在解答应用题和计算题之前,对该题的计算结果,做出粗略的估计,或是在解答之后,对该题的结果做出粗略的判断。

它的本质就是在不要求准确值的情况下,在允许的范围内,迅速找出精确值。所以,估算允许有一定的误差。误差有正负之分,只要在规定的范围内都可以。常用的估算方法有取整法、夹逼法、分段法、观察估算法,联系实际估算法等。

其中取整法是估算中经常用到的方法,即用四舍五入(也可根据实际情况)取数的近似值,再计算结果。在使用中引导学生根据实际或需要确定省略哪一位后面的尾数,一般以与实际值接近并且使

计算简便为佳。

例如:两位数乘两位数:①22×28 ②28×39

其中“22×28”用省略最高位后面的尾数取两个因数的近似数再把近似数相乘的方法,求出估算值,即:22×28≈20×30=600,同样“28×39”采取同样的方法那么因数的近似数就是30和40,即:28×39≈30×40=1200。

观察估算法。即观察算式、数据、图形的特点,从整体或局部对结果进行分析或审查判断出结论。常用的有观察首位,进行估算(如235÷7商最高位是“3”,否则就错)。观察末位进行估算(39×97,积的末应当是3,否则就错)。

四、提倡估算算法多样化

教师在教学中要加强学生的估算能力,鼓励算法多样化。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所使用的方法必然是多样化的,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计算方法多样化。如解决“在运动会时,运动员的休息长凳每张最多坐9人,50位运动员至少需要准备几张长凳”这个问题时,学生的思考方法可能是多样的,有的学生借助学具,用小棒代表长凳,用图片代表运动员,在操作中得出至少应准备6张长凳;有的学生通过计算50÷9,判断至少准备6张长凳;有的学生则用乘法,6×9=54,54>50,而5×9=45,45<50,因此至少要准备6张长凳,对于这些方法,教师都应该加以鼓励,并为学生提供交流的机会,使学生在相互交流中不断完善自己的方法。这样不仅可以帮助教师了解不同学生的学

习特点,而且有助于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教学中教师应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征,允许不同的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认识问题,采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相法,用不同的知识与方法解决问题。教师鼓励学生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因材施教,是促进每一个学生充分发展的有效途径。

五、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提高估算能力

教材中有一个数黄豆的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独立操作、实验、推理等活动得到一堆黄豆大约有多少粒?有的学生先将黄豆分成

大约相同的若干等份,先数出一份黄豆大约有多少粒,然后进行计算;有的学生先数出50粒或100粒黄豆,然后按照50粒或100粒的大小进行分堆。这样做可以让学生通过经历估算的过程,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和生活经验,逐步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简单问题的能力,提高估算能力。

估算能力的形成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它既需要教师对“估算”教学的重视,更需要教师长期有效科学的培养。总之,教师要给学生创设一些估算的情境,让他们明白估算的价值,并掌握一定的估算方法,使之更好地服务生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