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和微观结合的有效教学反思.doc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宏观和微观结合的有效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就是教师自觉地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作为认识对象而进行全面而深入的冷静思考和总结,从而进入更优化的教学状态,使学生得到更充分的发展。如果说备课、上课等基本教学实践是元研究的话,那么教学反思就是次研究。专家讲:一个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一个人或许工作20年,如果没有反思,也只是一年经验的20次重复。教学反思是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和水平的基础,是学生学习轻快活泼的有力保障。一、课前反思,宏观把握作为一名新时期的教师,要吃透新课标的基本理念,认真领悟新时期作为一名好教师的必备条件;系统梳理高中地理所学全部内容,分析每册、单元、节内容在全部教学内容中的地位和作用;教过一届高三后反思,每学年、学期教学内容的顺序是否合理,每部分教学时间安排是否重点突出,详略得当;研究教材内容的变化,研究高考考纲的变化,并思考为什么教材考纲会修改、增删这部分内容,我们的教学应如何改变。要想提高教学质量,对高考试题的认真反思是必不可少,高考试题的特点、发展趋势怎样,难易程度如何变化等。例如今年文综高考浙江省自行命题,这就意味着高考试题中与浙江有关的地理特征、人文特征将显现,这就要求我们在上课时能更多地举本省有关的典型的案例,多联系身边的乡土地理。二、课中反思,微观搞活课前准备的比较周详完美的教学设计,由于教师、学生、环境等原因可能会导致实际效果不怎么好,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关注课堂上自身的表现,关注学生的眼神、动作和反应。上课时教师观察要仔细,不忽略小事,重视教学常规的运用。

1、如教师的声音是否宏量,可通过向学生提问,询问得知;板书、板图、板画是否清晰、合理,可通过在教室里走动时留意观察;

2、教师在上课时有没有把自己的不良的情绪带到课堂上,上课时感情是否饱满,能否以情动人;是否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评价学生的问题,是否过于武断,没有坚持鼓励和包容的原则,学生的话匣子有否打开,思维有没有处于活跃状态。

3、课中反思有两个关键的反思:第一,难点是否已经通过分析已经解决,提问和例子是否恰当,是否需再进行补充实例,再进行讲解。如在讲正午太阳高度时,我先讲解正午太阳高度的概念,紧接着列出一个公式即H=900-△δ(直射点的纬度与所求地的纬度之差),结果有很多同学不会做课后活动题。这时我感觉这个内容由于太抽象,学生还没理解,必须重新举例讲解。这时我画了一幅夏至日光照图,先让学生找到正午时的经线,及为什么?这时学生已经知道了这条正午时经线上的太阳高度都是正午太阳高度。以此为基础,我在这幅图中时经线上又取两点A点(300N),B(300S),通过几何作图法,对角和内错角的互换,最终得出两地的正午太阳高度角,再推导出公式即H=900-△δ(直射点的纬度与所求地的纬度之差),这时学生就能理解这个公式。此时再让学生计算奉化(300N)两分两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学生都已经掌握。上课时要注意学生的思维障碍所在,如果学生在课堂上对知识难点存在盲点,那么就会对地理学习存在惧怕心理,逐渐失去学习的兴趣。第二,反思问题情境是否得当,所取问题或例子是否更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活学生思维。如在讲商业中心组织形式时,原来打算只讲课本上的西安市、沈大高速旁服装市场例子,可存在讲解时看到学生无动于衷,死气沉沉的样子,感觉到

教学效果极差。灵机一动,改为讲当地奉化、宁波的商业街、小区的组织形式,这回学生的气氛开始回升,学生主动走到黑板前画了一幅当地城区简图,并作出了相应分析。我在以后的教学时,选例子提问尽量选择学生身边的事物、感兴趣的事物。课前的大量的精心的备课方案为灵感的闪现准备了心理基础,有时灵机一动确实有好的教学方法出现。如怎样把讨论进行更加热烈些,怎样让学生思想更加放开,当原先准备和例子或解题方法学生还不能理解和领悟时等等,都需要教师快速反思,寻找更好的案例和方法。课中反思一般需要有较丰富的经验的教师才能做到,不过新教师只要坚持这么做,也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三、课后反思,总体突破如果课中反思许多年轻教师还难以得心应手的话,那么课后反思是所有教师都有应该重视和坚持的。著名特级教师王树声在总结教学经验时有十年磨一课的精品意识。课后反思应注意实践和理论相结合的原则,即把教学中的成功的方法与失败的例子与教育学和心理学等理论知识相结合。 1、反思教学中成功做法将教学中能使学生深刻理解和掌握概念和原理,启发学生思维的方法记录下来。如在教全球性大气环流时,我先在黑板上画图分析北半球三圈环流的形成过程。然后请几位同学上来画南半球的三圈环流图,再请同学们判断正误,最后请同学们总结三圈环流的分布规律。经检验这种教学方法效果很好,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学生在判断正误时又加深对这部分知识的理解。用这种方法教学的内容还有很多,如光照图,气旋、反气旋图,洋流分布图等。教学、分析试卷时,宜把考到的知识点讲深讲透外,再把这些知识点与其它知识点联系起来,善于给学生织网,让学生不至于只见树木

不见森林,到综合考试时应用能力就会提高。如在判断气候类型时,要使学生对四个形成因素了如指掌,使其知道这到底是规律性因素造成的还是非规律性因素造成的,还是综合影响。在判断盐度高低,交通线建设、区位因素等问题时,我们都应该让学生总体把握重点突出。高中地理宜于初中地理结合,后面的理论宜用前面讲过的知识来解释,这样才能把知识融会贯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