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系统的定义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级分类
二级分类
三级分类 河道基流用水 冲沙用水 稀释净化用水 冲淤保港用水 防潮压咸用水 河口生物用水 最小水位用水 水生植物用水 稀释净化用水 生物栖息地用水 沿岸带及沼泽湿地用水 稀释净化用水 地下水回灌用水 城市各种河湖景观用水 自然林地(乔灌)用水 自然草地用水 人工造林用水
河流生态用水
与生态用水相对应的还有生态需水和生态缺水两个概念,为了便于 区分也给出它们的定义,如下: 生态需水(ecological water demand):以水循环为纽带,从维持 生态系统自身生存角度,相对一定生态环境质量目标下客观需求的水资 源。生态需水与相应的生态保护、恢复目标以及生态系统自身需求直接
生态系统
分解者: 微生物、小型动物 温度、阳光 土壤 非生物成分 水、二氧化碳、氧 有机物等
图10-1
生态系统的结构
生态系统不论是自然的还是人工的,都具下列共同特性: (1)生态系统是生态学上的一个主要结构和功能单位,属于生态学研究
的最高层次。
(2)生态系统内部具有自我调节能力。其结构越复杂,物种数越多,自
河口生态用水
河道内生态用水
湖泊生态用水
湿地生态用水 地下水回灌生态用水 城市河湖生态用水 自然植被用水 水土保持生态用水 防护林草生态用水 城市绿化用水
河道外生态用水
人工种草用水 农田防护林用水 防风固沙林用水 城市各种植被或绿地用水
表10-1
生态用水分类系统
第二节
生态用水的途径及意义
1、存在的问题
分通过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相互作用、相互依存而构成的一
个生态学功能单位。它把生物及其非生物环境看成是互相影
响、彼此依存的统一整体。
(二)生态系统的结构特征
生态系统由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两部分组成,如图10-1所示。
生产者
绿色植物 光合细菌及自养生物
生物成分
消费者
初级消费者:草食动物 次级消费者:肉食动物 三级消费者:大型肉食动物
我调节能力越强。
(3)能量流动、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两大功能。
(4)生态系统营养级的数目因生产者固定能值所限及能流过程中能量的
损失,一般不超过5~6个。 (5)生态系统是一个动态系统,要经历一个从简单到复杂、从不成熟到 成熟的发育过程。
(三)生态系统的功能 净化空气;
涵养水源;
调节气候;
有机物质的生产;
2、我国今后研究的重点
(1)加基Baidu Nhomakorabea理论研究,统一生态用水概念,建立共认的生态用水理论。
(2)在微观领域,对已有一定研究基础的试验区进行分区分类,作长 期的定位观测。 (3)在宏观领域,研究现有各大流域生态用水现状及可行的水资源配 置方案,通过实际应用的效果,进一步分析生态用水研究中存在
不足。
(4)研究从微观到宏观的尺度转换,将小流域(小区域)研究成果应 用到在中流域研究中,提出转换并减小误差的计算方法,不断提 高计算适用性和精度。
(二) 生态用水的定义
生态用水也叫生态需水、生态环境用水,是近几年随着生态环境逐 渐恶化而提出的新概念。一般广义上说:是指维持全球生态系统水分平 衡所需要的水量,比如河流、湿地等维持本身功能所需要的水量。 生态用水具体包括维持水热平衡(即降水与地表水蒸发、植被蒸腾 之间的平衡)、生物平衡(维持水生生物生长及水体自然净化)、水沙 平衡(清除河道淤积、水库淤积)和水盐平衡(防止海水入侵、保持淡 水性状)所需的水量。
(三)生态用水的分类
生态用水可以按照使用的范围、对象和功能进行分级和分类。 按照水资源的空间位置和补给来源,生态用水被划分为河道内生态用水、 河道外生态用水两部分; 依据生态系统分类,又对生态用水进行二级划分,如将河道内生态用水 进一步划分为河流生态用水、河口生态用水、湖泊生态用水、湿地生态 用水、地下水回灌生态用水、城市河湖生态用水; 根据生态用水的功能不同,再将其进一步进行三级划分。
第十章 生态用水
主讲人:窦明 郑州大学
本章内容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生态用水的概念 生态用水的途径及意义 生态用水量计算及我国生态用水状况
第四节
思考题
生态用水保障措施
第一节
生态用水的概念
(一)生态系统的定义
生态系统一词是由英国生态学家坦斯莱(A. G. Tansley)
于1935年首次提出,指在一定的空间内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
(1)生态用水研究涉及多学科交叉的问题,未形成共认的生态用水基本理论。 (2)生态用水是一个变量,随时间和地点不同而不同。 (3)水分具有很重要的作用,植被生态系统的生态用水计算方法以及植被与水
分的关系研究尚未没有形成一个系统的理论。
(4)生态用水问题具的空间和时间上动态变化。 (5)生态用水与地表水的关系研究较多,但生态用水与地下水之间关系的研究 较少,也只是对某一区域的某一点的微观研究,而不是相对于整个系统的 研究。
水土保持;
污染降解。
调蓄洪水;
水资源是生态系统存在的基础; 人类过度掠夺水资源,使生态系统遭受严重破坏;
生态系统的恶化又会影响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宏观调控,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径。
(一) 生态用水的由来
国外情况: 20世纪40年代,初步研究。 20世纪70年代,欧洲、澳大利亚、南非等国家先后开展了相关方面的 研究,并,提出了许多计算和评价方法。 20世纪90年代,随着水资源学和环境科学在相关领域研究的深入,生 态系统用(或需)水量化研究才正式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
相关,生态保护、恢复目标不同,生态需水就会不同。生态需水是相对
合理的水量。 生态耗水(ecological water consume):生态耗水是指现状多个
水资源用户(生产、生活和生态)或者未来水资源配置(生产、生活和
生态)后,生态系统实际消耗的水量。它需要通过该区域经济社会与生 态耗水的平衡计算来确定。生产、生活耗水过大,必然挤占生态耗水。
国内情况: 20世纪80年代末期,做初步研究,起步较晚。 直到20世纪90年代前半期,生态用水研究一直停留于仅有名称而无内 涵的状态,对其概念的定义、内涵的界定、类型划分等理论问题均未进行 过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20世纪90年代后期,随着国家“九五”科技攻关项目深入开展,对我 国宏观水资源规划和合理配置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推动了生态用水 研究的进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