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地铁一号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无锡市轨道一号线建设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目录
1 线路概况 (1)
2 环境概况 (2)
3 沿线环境质量状况 (2)
4 工程分析 (3)
4.1 工程组成 (3)
4.2 污染源分析 (3)
5 声环境评价结论 (6)
5.1 现状评价 (6)
5.2 预测评价 (6)
5.3 噪声污染防治措施方案 (8)
1 线路概况
无锡市轨道交通1 号线起自惠山新城的惠山大道站,自北向南穿中心城区,
至滨湖区的雪浪站,线路全长30.747km,包括西漳车辆段、雪浪停车场、两座
主变电所和控制中心,及各配套系统。
具体走向为:自惠山新城的惠山大道→跨锡北运河、沪宁高速公路→规划
沿河路→锡澄路→庆丰路→锡沪路→下穿沪宁铁路→工运路→中山路→清扬路
→下穿京杭大运河→华清路→观山路→青祁路,至终点雪浪。
正线全长30.747km,其中高架线8.500km,地下线22.247km(含敞开段)。
共设有车站25 座,其中高架站6 座,地下站19 座。
线路穿越了无锡市的惠山区、
北塘区、崇安区、南长区、滨湖区等五个城区。
1 号线在线路北端沪宁高速公路以南设西漳车辆段,在线路南端雪浪设停车
场。
在三阳广场和金城路站附近设主变电所,控制中心设在无锡火车站附近。
本项目总长为30.747正线公里,总投资为149.60亿元,技术经济指标为4.87
亿元/正线公里。
计划2008 年开工建设,2013年11月建成通车。
2 环境概况
无锡轨道交通1 号线拟建场地均为广阔太湖湖积平原,湖积平原区广泛分
布于无锡城区及周边地区,地势较平展,河、汊、沟塘水网发育,自山前向平原
方向微倾,为典型的江南水网化平原区。
1 号线评估区内100m 深多为第四系松
散沉积物组成,局部地段见基岩。
3 沿线环境质量状况
2007 年《无锡市环境状况公报》表明,全年无锡市区好于空气质量指数“优”
和“良好”的天数达321 天,占全年总天数的88%。
根据无锡大气环境自动监测
站2008 年3 月13 日、3 月14日、3 月15 日、3 月16 日、3 月17 日的监测数据。
无锡市SO2、NO2、PM10日均值分别为0.073mg/m3、0.046 mg/m3、0.080 mg/m3,
均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96 二级标准。
根据地表水环境例行监测结果显示,无锡区内河流水质较差,锡澄运河和
古运河高锰酸盐指数超标;氨氮超标现象较为严重10 个监测断面有6 个超标,
其中古运河的文化宫桥断面超标4 倍;所有的监测断面总氮均超标;总磷除张塘桥、金城桥、鸿桥断面达标外,其余断面均超标。
4 工程分析
4.1 工程组成
(1)车辆
无锡市轨道交通1 号线工程拟采用四轴B 型车,铝合金或不锈钢车体,
DC1500V 架空接触网上部授电车体,车内设空调。
初、近、远期5 辆,2 动3 拖。
(2)钢轨:正线、出入段线和试车线采用60kg/m 钢轨,车场线50kg/m 钢
轨。
(3)扣件:地下线路采用弹条Ⅲ型分开式扣件,高架线路采用WJ-2 型扣
件。
(4)道床:隧道及其U 形结构采用短枕式整体道床,高架桥一般减振地段
采用短枕承轨台式整体道床。
4.2 污染源分析
无锡轨道1 号线工程运行时的主要污染源是噪声和振动。
(1)噪声
噪声源主要有高架段运行噪声、风亭噪声、冷却塔噪声及主变电站噪声,其
次,地下区段因振动产生的二次结构噪声对线路正上方的敏感建筑物也将产生一
定影响;轨道交通2 号线地面工程中,对外环境产生噪声影响的有停车场内固定
声源设备噪声和出入段列车、试车线列车运行噪声等。
各噪声污染源的源强为:
①高架段噪声:高架线列车以70 公里每小时行驶,距离轨道中心线7.5 米
(r0),高于轨面1.5 米处源强值为87 分贝。
②风亭及冷却塔噪声,见表4.1
表4.1 风亭及冷却塔噪声类比调查与监测结果
3 台同时工作,置于地面,四周有2~4层车站用房围护。
上海地铁二号线石门一路站距塔体2m 78.5 距塔体8m 72.5 距塔体2.3m 70.4 2 台马利牌冷却塔,置于房顶广州地铁二号线鹭江站(集中冷站)
③变电站噪声:变压器室内A 声级为67~69dBA;排风亭百叶窗外1m 处
的A 声级为71dBA。
④停车场噪声,见表4.2 和表4.3。
表4.2 停车场内主要固定噪声源强表
表 4.3 地面及敞开段线路主要噪声类比调查与监测结果测点位置 A 声级(dBA) 测点
(2)振动
工程建成运营后,列车在轨道上运行时,由于轮轨间相互作用产生撞击振
动、滑动振动和滚动振动,经轨枕、道床传递至隧道衬砌,再传递至地面,从而
引起地面建筑物的振动,对周围环境产生影响。
①地下线振动污染源强:在线路曲线半径>250m,坡度<35%,铺设50~
60kg/m 钢轨的无缝线路和采用整体道床、弹性分开式扣件的技术条件下,距轨
道0.5m 处的振动源强VLzmax 为87.4 dB(列车速度为60km/h)。
②高架线振动污染源强分析:45 公里每小时运行的列车,高架桥墩位置处
铅垂向Z 振级为77.8 分贝。
5 声环境评价结论
5.1 现状评价
(1)轨道1 号线沿线声环境质量现状一般,现状监测表明,处于1 类和2
类声环境功能区的测点因受附近交通噪声影响超标率较高,3 类和4 类声环境功能区内测点基本上都可以达标标。
(2)三凤桥饭店所在的中山路交通噪声白天声效声级为69.4dB(A),夜间
为63.0 dB(A),白天有5 个小时的交通噪声超标,夜间有8 个小时的交通噪声全部超标。
(3)交通噪声是拟建轨道沿线环境噪声的污染源,中山路、兴源路和锡澄
路交通车流量均超过了2000 辆/小时,其它道路上的车流量也均在1000辆/小时以上。
5.2 预测评价
噪声预测结果表明,拟建轨道1 号线投运后高架段对沿线声环境影响较大,
本报告详细评价了轨道交通噪声对两侧的影响,给出了与轨面等高水平面等声级级图和横断面等声级线图,对运行期间内的18 个小时交通噪声进行了预测,对
高架段的14 个敏感目标进行了预测。
营运初期当车速在20km/h 以下时,轨道两侧噪声可以达到1 类区白天标准;
当车速为35km/h 时,轨道两侧噪声均可以达到3 类区白天标准,在距离轨道26
米左右时可以达到2 类区白天标准,57 米左右时可以达到1 类区白天标准;当
车速为50km/h 时,轨道两侧噪声均可以达到4 类区白天标准,在距离轨道25
米、56米左右时可以分别达到3 类区、2 类区白天环境噪声标准;当车速为65km/h 时,轨道两侧噪声达到4 类区、3 类区和2 类区白天标准的距离分别为16 米、
43 米和95;当车速为80km/h 时,轨道两侧噪声达到4 类区和3 类区白天标准的
距离分别为31 米和70 米。
营运近期当车速在20km/h 以下时,轨道两侧噪声可以达到2 类区白天标准,
在距离轨道22 米左右时可以达到1 类区标准;当车速为35km/h 时,轨道两侧噪
声均可以达到3 类区白天标准,在距离轨道32 米和72 米左右时可以达到2 类区
和1 类区白天标准;当车速为50km/h 时,轨道两侧噪声均可以达到4 类区白天
标准,在距离轨道31 米和65 米左右时可以分别达到3 类区和2 类区白天环境噪
声标准;当车速为65km/h 时,轨道两侧噪声达到4 类区和3 类区白天标准的距
离分别为23 米和50米;当车速为80km/h 时,轨道两侧噪声达到4 类区和3 类
区白天标准的距离分别为36 米和82 米。
营运远期当车速在20km/h 以下时,轨道两侧噪声可以达到2 类区白天标准,
在距离轨道25 米左右时可以达到1 类区标准;当车速为35km/h 时,轨道两侧噪
声均可以达到3 类区白天标准,在距离轨道35 米和76 米左右时可以达到2 类区
和1 类区白天标准;当车速为50km/h 时,轨道两侧噪声均可以达到4 类区白天
标准,在距离轨道35 米和73 米左右时可以分别达到3 类区和2 类区白天环境噪
声标准;当车速为65km/h 时,轨道两侧噪声达到4 类区和3 类区白天标准的距
离分别为25 米和56米;当车速为80km/h 时,轨道两侧噪声达到4 类区和3 类
区白天标准的距离分别为41 米和85 米。
高架轨道交通噪声对14 个环境敏感目标的影响情况为:初期白天有一个敏
感目标超标,夜间有10 个点超标,近期白天有3 个敏感点超标,夜间有11个点
超标,远期白天有3 个敏感点超标,夜间有11 个点超标。
在这些超标点中大多
数测点是因为地铁运行噪声超标的。
地下段风亭和变压器噪声影响范围较小,冷却塔噪声影响范围相对大一些,
其在1 类区、2 类区、4 类区的影响范围分别达到28 米、16 米和9 米。
因此地
铁建设过程中应首先考虑将冷却塔放置在对声环境要求较为宽松的地点,其周围
28 米范围内不应有敏感目标,否则应当采取相应的噪声控制措施。
地下段各敏感点的环境噪声级昼、夜等效连续A 声级分别为52.0~65.3dB
和37.4~56.1dB,其中昼间有4 个点超标,超标量在2.0-5.3dB(A)之间,超标原
因是本底噪声超标,与拟建项目无关;夜间有11 个测点超标,超标量在
0.4-9.5dB(A)之间,超标原因大多数测点主要是本底噪声超标,拟建项目只是使超标量进一步增大。
只有16 号预测点是因为地铁的冷却塔和风亭噪声导致夜间
噪声超标较多,建设过程中必须对该处的风亭和冷却塔合理布局,尽可能离敏感
目标远一些,并采取必要的噪声防治措施,防止冷却塔和风亭噪声扰民。
5.3 噪声污染防治措施方案
(1)施工现场提倡文明施工,建立健全控制人为噪声的管理制度。
尽量减少人为的大声喧哗,增强全体施工人员防噪声扰民的自觉意识。
(2)严格控制强噪声作业时间,特殊部位施工需在相关环保
局备案后方可施工。
(3)牵扯到产生强噪声的成品、半成品加工,尽量放在车间完成,减少因施工现场加工制作产生的噪声,搭设木加工棚放置木加工机械。
(4)尽量选用低噪声或备有消声降噪设备的施工机械。
施工现场的强噪声机械(如搅拌机、电锯、电刨、砂轮机等)要设置封闭的机械棚,以减少强噪声的扩散。
6总结
本次评价认为,经过落实可行性研究报告和本报告书提出的环保措施,工程
建设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可以得到控制和减缓。
在切实做好环境保护工作的前提
下,本工程是一项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相协调统一的项目,工程选线
合理,项目建设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