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穴青蟹养殖技术要点及养殖模式优劣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产养殖》2019年第3期
拟穴青蟹属甲壳纲、梭子蟹科(蝤蛑科)、青蟹属,俗称青蟹、黄甲蟹、蝤蛑、红膏蟳,主要分布在我国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海南沿海半咸水水域,肉质鲜美、蛋白质丰富、氨基酸种类齐全、营养价值
高,是沿海地区人工养殖的重要海洋经济物种。为探究适宜的养殖模式,使青蟹实现健康养殖和可持续发展。该文主要从养殖模式方面评述我国沿海地区目前青蟹的几种常见养殖技术,包括池塘混养、池塘单养、红树林滩涂养殖、室内工厂化养殖等,以供养殖户参考。
1苗种挑选与质量鉴定
想要养好青蟹,挑选苗种是关键。对于养殖而
言,优质的青蟹苗种生命力顽强、疾病少、成活率高。为了减少损失和降低养殖风险、挑选更好的青蟹苗种,苗种质量鉴定与挑选时应注意:一是选择体质健壮的青蟹苗为佳,健壮的青蟹苗甲壳呈青绿色、十足齐全、活动力强、身体各部位完好,如眼、步足、双螯等无损伤为宜;二是选择无病害蟹苗,一般可以通过蟹苗外表肌肉色泽来加以判断,蟹苗的步足基部肌肉呈蔚蓝色,肌肉不下陷且具有弹性为健康蟹;如果肌肉呈黄红色或具白色斑点、肌体关节间肌肉下陷、无弹性、体弱、不宜作为养殖蟹苗;三是剔除蟹奴者,有少数蟹苗的腹节内侧基部寄生1个及多个蟹奴,蟹奴呈卵圆形,体质软,吸取寄主青蟹体内的营养以维持生活;四是蟹苗运输措施,运
输一般以硬箩筐或木箱进行,底部铺一层湿草,
运输过程时间不宜过长,一般最长不能超过7d 。
2池塘混养
2.1混养形式及培育条件
池塘混养的形式有鱼虾蟹、虾蟹贝、鱼蟹、虾蟹等。其中鱼虾蟹混养模式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同时也是池塘养殖的首选。一般混养鱼类的品种有鲻鱼、罗非鱼、遮目鱼等,虾的品种为南美白对虾、斑节虾、长毛对虾等。混养池塘水深1.2~1.5m 为好。如果水
体过于太浅,
由于鱼类活动强力扰动池底淤泥,使得水质容易变得浑浊,从而影响虾和蟹的呼吸,严重情
况下甚至导致鱼虾蟹死亡。池塘设置进、排水阀门,拦网防逃设施,池塘四周的田埂内侧设置塑料布等防逃装置,高度不低于50cm ,稍倾斜于池塘。2.2苗种放养密度
苗种放养是先放虾苗,待虾苗适应池塘10d 左
右再放蟹苗,
最后放养鱼苗。根据池塘实际情况与规格来确定放养密度。一般混养池,每667m 2放虾苗3000~5000尾,可放养规格1cm 以上蟹苗800~1200只或者1cm 以下1000~1200只,为了保证青蟹的产量,每667m 2放养鲻鱼、罗非鱼100~
150尾,
因为先放养蟹苗,所以放养鱼苗时需考虑较大规格的鱼种。通常情况下,放养鲻鱼、罗非鱼鱼苗5~8cm 即可。2.3养殖模式分析
目前,虽然青蟹池塘混养养殖模式取得很好的效益,但在一定程度上也存在利弊之处。混养模式的优点:一是充分利用空间以及天然饵料。青蟹营底栖爬行活动,虾多营游泳活动,鲻鱼、罗非鱼等鱼类主
拟穴青蟹养殖技术要点及养殖模式优劣分析
杨正宽1,方怀义1,2,雷宁1,张艳秋1,
2
(1.钦州学院海洋学院,广西钦州535011;2.广西北部湾海洋生物多样性养护重点实验室,广西钦州535011)
资助项目: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广西创新团队(NYCYTXGXCXTD-14-04);广西北部湾海洋生物多样性养护重点实验室(2017ZB01)
通信作者:方怀义(1977—),讲师,硕士,主要从事水产动物健康养殖.E-mail :huaiyifang@
doi:10.3969/j.issn.1004-2091.2019.03.007
技术与经验
《水产养殖》2019年第3
期
技术与经验
要以底栖硅藻、浮游植物和蟹池中天然饵料生物以及有机物质(剩饵、生物尸体和排泄物等);二是温盐适应性相近。鲻鱼、罗非鱼对盐度、温度与青蟹接近,便于饲养管理;三是产量高和利润大。鲻鱼、罗非鱼生长速度快和活动力强,能够加快池水上下层的交换,增加溶氧。同时可与青蟹捕捞,产量高,提高经济效益。不足之处是投喂不方便,程序较为繁琐且耗时,一般投喂虾、鱼料约1~2h才投喂青蟹饲料。
3池塘单养
3.1培育条件选择
我国沿海地区主养或者单养青蟹一般选择虾塘。虾塘养殖中不需要其他改造,仅在池塘四周田埂内侧设置防逃装置即可。常用防逃材料有塑料片、水泥板、网片、油毛毡、白铁板等几种。一般蟹池池底以泥沙为好,既能澄清水质,又利于青蟹适应生活习性。池形最好是长方形,水深1.0~1.5m,根据不同季节生长情况的不同,适当换水或者加水位,3~4 d换1次水,每次换水20~30cm为宜。养殖海水的pH值7.8~8.6为好,盐度对青蟹生长尤其重要,一般常年盐度在10~18对青蟹蜕皮非常有利,一旦盐度调控不好将会导致“白芒”、“红芒”肠胃炎等病症。3.2消毒处理
蟹苗放养前需要进行池塘清淤与消毒处理,清淤需排干池水,曝晒1~2d。通常情况下,放苗前半个月进行池塘消毒。常用消毒药物试剂有生石灰、漂白粉等,消毒处理后使其药效消失将水位增加到1.2m以上。
3.3放养密度
蟹苗放养密度根据养殖池塘条件及个人养殖技术水平而确定。一般青蟹进行两茬养殖,夏苗放养时间为每年5—6月小型规格青蟹苗2000~2500只/ 667m2,秋苗放养在9—10月,秋苗可以适当增加数量,一般2500~3000只/667m2。
3.4日常管理
青蟹以肉食性鲜活饵料为主,通常选择福寿螺、兰蛤、小杂鱼虾等切碎后投喂或者人工配合饲料,投喂方式采取定时、定点,每天分早、晚2次投喂,投喂量为蟹重6%~10%。一般早上投喂量为1/3,傍晚投喂2/3。投喂应考虑青蟹活动习性、水质、水温等因素,青蟹在15℃以上摄食旺盛,25℃达到最高摄食,另外,青蟹一般逃跑是在夜间12至凌晨1
在11点进行投喂1次的话,可以减少青蟹相互斗争和逃离池塘。青蟹养殖过程中的日常管理,应该科学调节水温、盐度、透明度、pH值、溶解氧等。养殖水质理化指标为:溶解氧5mg/L以上、pH值7.8~8.6、盐度12~18、氨氮0.5mg/L以下、亚硝酸盐0.2mg/L以下。特别注意越冬期,首先在青蟹穴居前半个月应投足优质饵料以便有充足能量过冬和对水体消毒防止病原带入越冬,其次临近越冬要适当降低水位促使青蟹在池塘两侧挖掘洞穴,洞穴位置一般在蓄水位10cm左右。冷空气来临前,尽量加高水位平均蓄水1.2m以上,以防青蟹被冻伤影响成活率。越冬期,如果水温10℃以下不必投喂饵料,水温12~14℃以上少量投喂,水温14℃以上适量增投饵料。
3.5养殖模式分析
从养殖角度来看青蟹池塘单养,有以下2个方面不足:一是水体空间以及饵料利用不充分。水体中上层没有被利用而浪费空间,青蟹剩余的残余饵料得不到利用,如果长期留在水体将会污染水质,影响青蟹生长和育肥;二是易暴发疾病。残饵过多,水中有机质含量过高,导致水体富营养化,致使大量纤毛虫和丝状藻繁殖附着在蟹体,青蟹被感染。另外,盐度的突变容易使得青蟹感染白芒、红芒等疾病。因此,养殖过程中每半个月对水质进行改良1次,通常用25mg/L生石灰或者0.3mg/L溴氯海因全池塘泼洒,保证青蟹正常生长发育。
4红树林滩涂养殖
4.1养殖形式
红树林滩涂养殖模式是“一缸一蟹”“一年两造”方式养殖。养殖场地选择在横向平坦、纵向向海倾斜、土质沙多泥少地带。一般养殖容器选择瓦缸,直径30~40cm、高40~50cm、口径30~35cm,缸身的上、中、下三层结构分别打孔径1cm孔,缸底打孔5~8个,便于海水相通缸中和排水,缸盖需要打孔7个孔,中一个打孔直径为2cm,周围6个孔1cm即可。通常情况瓦缸放置在两行红树林之间,每两棵间放一个缸,起着固定瓦缸和适当遮蔽阳光,给青蟹一个避荫环境。在放置瓦缸之前一定要除尽淤泥,一是方便行走;二是便于管理和放置瓦缸。瓦缸放置是有讲究的,一般在缸底垫上一层砖头围成小圆形池,为了保证缸底部湿润和便于青蟹排泄代谢废物。
4.2饲养及管理
青蟹饵料投喂是根据天气和潮水而定,每天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