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蟹公寓”养殖青蟹技术
青蟹养殖技术和病害防治
青蟹养殖与病害防治技术彭张华一、青蟹养殖技术要点(一)养殖场地选择得当是成功的关键1.水质及底质:海水交换良好、风浪平静、无污染源的内湾中高潮区或高潮区,底质为泥沙底沿海和河口地区,最好有淡水源,盐度适宜范围8~26。
养殖塘主要理化指标:pH值控制在7.8~8.6,最适盐度8~26,溶解氧5毫克/升,氨氮0.5毫克/升以下,硫化氢0.1毫克/升以下,化学耗氧量4毫克/升以下,池水透明度30~40厘米。
2.水位和蟹池形状:池底以锅底形为好,挖中央沟和环沟,沟深0.5~1.0米、宽2~6米,沟滩面积比1∶3,沟渠与闸门相通。
进水闸处安装过滤网、排水闸处安装防逃网。
根据蟹的习性保持夏凉冬暖,池水保持在0.7~1.0米,最深可蓄水2米以上;池塘进排水便利。
3.防逃设施要完善:池塘的堤坝四周内侧设置油毛毡、塑片、水泥板、聚乙烯网片等防逃设施,高度为50厘米。
(二)选择优良苗种1.蟹苗来源有天然捕捞的苗种和人工培育的苗种,以天然苗种为主。
自然海区苗种4~11月均有,夏季苗发汛期5月初~7月底,秋季苗发汛期8月中下旬~10月底。
人工培育的苗一般在5~6月份。
2.质量要求人工培育的苗种大部分稚蟹变态为C4期后,规格5000只/千克以下,壳硬、色青、规格整齐、附肢齐全、无伤、反应灵敏、活力强,甲壳宽10毫米。
3.苗种要选择浙江一带尤其是三门湾青蟹,具有“金爪绯钳、青背黄肚”鲜明特征,肉质细嫩、鲜美、有点甜。
该蟹苗螯钳饱满,螯黄钳红,呈椭圆形,甲壳青绿且有光泽;而广东福建等南方青蟹苗则螯钳尖长,呈暗红色、长方形,甲壳缺少光泽且有花斑。
一方面南方青蟹苗不适宜江浙一带养殖,尤其是冬季会出现一系列问题,如无法正常越冬;另一方面该蟹养成品质不如浙江本地青蟹。
4.苗种放养前一定要严格进行药物浸泡处理,杀灭体表病菌。
可以用“派尼均安”+“神农百果露”浸泡苗种15分钟,或用纯淡水浸泡15~30分钟,该场青蟹放养密度控制在4.5只/平方米。
青蟹养殖方法与注意事项
青蟹养殖方法与注意事项摘要:青蟹作为一种珍贵的水生动物,在养殖业中拥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本文将介绍青蟹的养殖方法和需要注意的事项,包括选址、池塘建设、环境管理、种蟹及饲养管理等方面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养殖者科学、高效地进行青蟹的养殖,提高产量和品质。
正文:一、选址与池塘建设青蟹的养殖选址选择在滨海或河流间有盐碱地,营造适宜其生长的环境非常重要。
首先,要确保水源充足,水质清洁,并有良好的水质循环系统。
其次,应选择土质疏松的土地,并根据蟹塘的规划与设计量,以便灌溉与冲洗用水。
在蟹塘建设过程中,应结合地形状况,利用沟槽进行级调整,合理规划排水系统,以确保蟹塘的排水通畅。
同时,充分利用梨树盖膜,可以解决塘底伏塘的问题,并节约用水。
二、青蟹的环境管理为了优化养殖环境,以提高养殖效益,需要对青蟹的生长环境进行科学管理。
首先,应进行适宜的塘底抽排以及水面增氧工作,以保持水质清洁与充氧。
此外,还要定期检查蟹塘中有无寄生虫、病菌等有害生物,并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另外,在蟹塘中添加适量的灵洁、维生素等相关加入剂,对蟹苗有良好的生理调节作用。
同时,合理设置光照和光照时间,以增加蟹的食欲和养分吸收能力。
三、种蟹与饲养管理3.1 种蟹选择适应当地环境的优质种蟹是青蟹养殖的基础。
应该选取健康、体壮、未受过感染的雌蟹作为种蟹。
为了提高其产仔和孵化质量,种蟹应该达到成熟的龄期和体型。
在选购过程中,应严格审查种蟹的来源和健康状况,确保其没有携带寄生虫、疾病和其他病菌。
3.2 饲养管理在饲养过程中,应根据青蟹的饵料特性制定合理的饲养计划。
青蟹喜食多种饵料,如剩饭、面粉等。
同时,还可以根据蟹的种类和生长阶段,适当增减饲养量,以达到高效的养殖效果。
此外,蟹塘水面在蟹苗放养之前要进行墒调整,保证水面的酸度、碱度、含氧量等达到最佳状态。
而蟹苗的放养数量应根据蟹池面积和种蟹密度合理控制,使得每只蟹都有充足的生长空间。
四、注意事项4.1 青蟹的疾病防治青蟹的养殖过程中容易受到各类疾病的侵袭,如白节点病、软壳病等。
青蟹的正确养殖方法有哪些
青蟹的正确养殖方法有哪些青蟹头胸甲略呈椭圆形,表面光滑,中央稍隆起,分区不明显。
青蟹是人们喜欢吃的,不过很多人都不知道青蟹应该要怎么养。
以下就是店铺给你做的青蟹的养殖技术整理,希望对你有用。
青蟹的生活习性1.栖息习性青蟹为滩栖游泳蟹类,生活在潮间带泥滩或泥沙质的滩涂上,喜停留在滩涂水洼之处及岩石缝等处。
白天多穴居,夜间四处觅食。
尤其是在涨潮的夜晚显得更为活跃,由于它的眼晴和触角感觉灵敏,故夜间活动自如;夏天青蟹活动更为频繁,低潮水浅时多潜伏泥底以避暑热,有时可见成群青蟹在干热时用步足撑起体躯离开温度高的滩面乘凉;冬季活动较少,天气寒冷时在低潮浅附近掘穴过冬,其穴洞大小深度随个体大小及潮区的增高而加深,高潮区穴洞有时可达1米以上。
青蟹在水中依靠末对步足频频划动向左、右前方前进,但多数情况下随流而动,受惊或遇障碍可迅速后退,在滩面上侧以步足爬行,感觉灵敏,行动自如。
2.栖息环境条件青蟹是广温广盐海产蟹类,其生存水温7~37°C,适宜生长水温15~31°C,最适水温18~25°C,15°C以下时,生长明显减慢,水温降至7~8.5°C时,停止摄食与活动,进入休眠与穴居状态。
水温稳定在18°C以上时,雌蟹开始产卵,幼蟹频频脱壳长大,水温升至37°C 以上时,青蟹不摄食,水温升至39°C时,青蟹背甲出现灰红斑点,身体逐渐衰老死亡。
青蟹的生存盐度2.6‰~55‰,适应范围6.5‰~33‰,最适盐度12.8‰~26.2‰(比重1.010~1.021)。
青蟹难以适应盐度的剧烈变动,盐度突变会引起"红芒"和"白芒"两种疾病,甚至死亡。
因此,每年梅雨季节,由于短时间内突发大雨或连续的降雨,人工养殖池盐度突变,使青蟹死亡率增高。
青蟹耐干能力较强,离水后只要鳃腔里存有少量水份,鳃丝湿润,便可存活数天或数十天。
青蟹的生态养殖技术
青蟹的生态养殖技术青蟹是一种生长迅速且口感鲜美的淡水蟹类,受到了许多人的喜爱。
为了满足市场需求,青蟹的养殖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和改进。
本文将介绍青蟹的生态养殖技术,并分点列出相关内容。
一、选址与造池青蟹的养殖需要选择水质清洁、无污染的湖泊、河流或者人工喷泉等水域。
选址时需要注意周边环境是否有化工厂、明渠排废水等,以免污染养殖环境。
造池是养殖的第一步,需根据青蟹的数量和需求进行合理规划。
养殖池的设计应合理利用地势和水源,确保池塘有一定的水深和空间。
另外,为了增加养殖水质的稳定性,可以设置一些特殊的环境,如水草等。
二、选种与苗种管理青蟹的选种是决定养殖成败的重要环节。
在选种时,应选择体形健壮、活力强的青蟹,避免选用身体畸形、有病虫害的蟹苗。
苗种管理是养殖过程中的关键环节。
首先要做好苗种的水质适应工作,将苗种放入养殖池前,先放入一个小容器中,让其逐渐适应养殖池的温度和水质。
其次,要注意保持养殖池中的水质稳定,定期检测水质指标,并酌情添加必要的水质调节剂。
三、饲料与喂养管理青蟹的饲料种类繁多,包括蔬菜、水果、肉类、鱼类等。
在选择饲料时应注意食物的新鲜度和营养成分,以满足青蟹的需要。
喂养时应坚持定点、定量喂养,避免大量剩余饲料造成水质污染。
饲料投喂的次数和量也需要根据青蟹的生长发育情况进行调整。
在青蟹处于幼虫期时,投喂次数可以适当增加,而饲料的量则应控制,以促进青蟹的生长。
四、病害防治青蟹在养殖过程中也容易受到病害的侵袭,因此,病害防治也是生态养殖的重要环节。
常见的青蟹病害有螃蟹软腐病、白斑病、败血症等。
预防病害的关键在于保持良好的养殖环境和饲养管理。
定期清除池塘底部的淤泥和残渣,避免蟹苗感染病菌。
另外,可以适当使用药物治疗,但要注意药物的使用剂量和频次,避免对环境产生负面影响。
五、水质和水温管理水质和水温是青蟹养殖的重要因素之一。
青蟹对水质和水温都有一定的要求,过高或过低的温度都会影响青蟹的生长和存活。
保持养殖池的水质清洁和充氧,定期检测水质指标,如溶解氧、PH值等。
青蟹养殖病害防治及养殖技术要点
汇报人: 日期:
目 录
• 青蟹养殖概述 • 青蟹养殖技术要点 • 青蟹病害防治技术 • 青蟹养殖实例分析 • 展望与建议
01
青蟹养殖概述
青蟹的生物学特性
01
02
03
水生动物
青蟹是水生动物,具有双 壳和八条腿。
食性
青蟹是杂食性动物,食物 来源广泛,包括浮游生物 、有机碎屑、水草和底栖 生物等。
和管理能力。
05
展望与建议
青蟹养殖产业发展趋势
规模化、集约化
随着消费者对高品质、健康水产品的需求增加,青蟹养殖 将朝着规模化、集约化的方向发展,以提高产量和品质。
生态、环保养殖
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生态、环保养殖将成为主流,如采 用生态修复技术、循环水养殖等,确保水产品质量安全。
技术创新与研发
针对青蟹养殖中的技术难题,如病害防治、良种选育等, 将加大科技投入,加强技术创新与研发,提升产业竞争力 。
市场需求
随着人们对海鲜的需求增加,市场 对青蟹的需求量也在逐年增加。同 时,对高品质、安全的青蟹产品的 需求也在增加。
02
青蟹养殖技术要点
养殖设施与环境
养殖池塘
选择地势平坦、水源充足、水质 良好、交通方便的地方修建青蟹 养殖池塘,一般面积在1-5亩之 间,池深1.5-2.0米,池底平坦且
略向排水口倾斜。
更新改造养殖设施设备,提高 自动化、智能化水平,提高生 产效率和管理水平。
政策扶持与产业协同发展
政策扶持
政府应加大对青蟹养殖产业的扶持力度,在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给予支持, 推动产业快速发展。
产业协同发展
鼓励企业强强联合,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推动产学研一体化发展,提升整 个产业的竞争力。
蟹公寓养殖技术
工厂化养殖螃蟹公寓前言螃蟹一直以来是中国人喜爱的一种水产品。
特别是中秋前后,螃蟹膏肥鳌大,色泽红润。
但传统的螃蟹养殖却随着水环境的持续恶化而受到越来越大的负面影响。
野生螃蟹的数量急剧下降,人工养殖的螃蟹也遇到越多的问题,主要问题如下:一、饲料喂养的螃蟹营养不全面,导致螃蟹品质下降;二、人工养殖的螃蟹因为近亲繁殖,品种退化,生长过程中的抗病能力逐步下降;三、螃蟹在集中放养时有严重的自残现象,伤残的螃蟹无卖相,造成客观上的浪费;四、集中放养的养殖密度太小,对如今拥有良好水源的水平来讲是一种浪费。
据报道,一只普通的大闸蟹需要一平方米的池塘面积。
所以规模化、集约化、工厂化螃蟹养殖是一种必然的趋势。
而螃蟹公寓就是工厂化养殖螃蟹的重要组成部分。
五、池塘放养螃蟹的过程中,养殖废水往往无序排放。
导致周围水体如江河湖泊中的污染物积累。
不仅影响自然的生态平衡,更会导致水中富营养化、蓝藻爆发、水产疫情突发等灾难性后果。
严重影响水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产品说明螃蟹公寓是指流水或循环水条件下,将螃蟹分个进行单独喂养及管理的一种设备。
一般由塑料材料制成。
适用于各种海水及淡水的螃蟹品种。
因为一个螃蟹公寓里只放养一只螃蟹,因此可以很好地避免螃蟹间的自残。
螃蟹公寓分别装有进水和出水,水质集中进行调节处理后,进入螃蟹公寓。
按科学的方式对螃蟹进行定时投喂,定时观察。
整个养殖过程尽可能不使用药物,不使用化学产品、不使用市售的螃蟹饲料。
完全做到绿色环保,健康无污染。
产品优点螃蟹公寓不仅能很好地避免同类相残导致的产品质量下降,而且将螃蟹养殖的土地使用面积大大缩小。
如果它再与循环水处理系统配套使用,可以使螃蟹养殖不受季节及外界污染因素的影响。
一年可以生产至少三造螃蟹。
轻松做到反季节销售,除了量大价高之外,对品牌的树立能起到积极的持续推动作用。
螃蟹公寓在东南亚国家兴起,国内尚未普及。
蓝灵水族历来追求循环水养殖技术的革新。
将工厂化水产养殖设备与螃蟹公寓结合起来,将大大提高水产养殖的生产效率。
青蟹室内立体笼式暂养和越冬技术要点
技术交流本文总结出一种适合青蟹暂养和越冬的室内立体笼养技术。
与传统土塘养殖青蟹相比,该模式具有病害控制容易,节约土地、饲料,受天气影响小,起捕方便等优点,且单位面积产量高,暂养周期短,效益显著,有推广价值,可供浙江省青蟹广大养殖户参考借鉴。
青蟹室内立体笼式暂养和越冬技术要点文/范建勋1 何琳2 张磊3浙江省三门县为中国青蟹之乡,养殖青蟹已经有200多年的历史。
当前主要的青蟹养殖模式是在靠近海岸线的土塘进行虾、贝、蟹的搭配混养,养殖模式较粗放。
随着近年来养殖人数的增加,养殖面积有限导致养殖地租上升,加上养殖投入品成本和人工成本的同时上升,个体养殖户收益下降。
此外养殖面积扩大的需求会导致养殖户在滩涂上开挖建塘破坏生态环境,对鲜活小杂鱼的依赖将阻碍野生渔业资源的恢复。
近年来,三门县海洋与渔业局(现三门县农业农村局)在三门县张磊青蟹养殖专业合作社等地开展青蟹室内笼式立体养殖示范。
青蟹室内笼式立体养殖可以为目前存在的青蟹饵料利用率不高,养殖风险大,集中上市售价低,越冬难等诸多实际问题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
青蟹室内立体笼式暂养和越冬技术要点如下。
一、养殖设施的构建(一)场地选择和建设试验地选择在三门县浦坝港镇小泥湾涂养殖塘,该区域周边水质较好,无污染源,海水盐度适宜青蟹等水产品的养殖。
试验塘面积为173.4亩,为室内青蟹笼式立体养殖提供水源,池塘采取青蟹、缢蛏、泥蚶、脊尾白虾混养模式处理青蟹暂养尾水。
(二)养殖设施养殖用地为200m2,试验用水为外海水,经一级沉淀池除去大颗粒与部分泥沙,再经二级沉淀除去剩余的泥沙。
试验期间水温8℃~29℃,盐度20~25,pH值为7.5~8.1,溶解氧>4.0mg/L。
单个试验养殖盒40.0cm×35.0cm×12.0cm。
(三)设施准备清理室内青蟹笼式立体养殖设备,用5ppm高锰酸钾溶液进行整套设备消毒,消毒后用干净的海水冲洗残留药品,然后干露1周~2周备用。
青蟹的养殖技术
青蟹的养殖技术蟹池建在风平浪静、有淡水注入、无污染的内湾,位于中潮线以下有一定倾斜度的沙泥滩涂上,蟹池的水深要求干潮时能保持0.8-1米。
面积以2-5亩居多。
池堤为三合土、或石块、水泥砌成的无坡度的直立堤。
若是土堤,则要拦网或插上竹箔,以防止青蟹越堤逃走。
种苗放养一、放养时间青蟹的放养可分两种主要类型:1、以幼蟹作种苗,从小养到大,要经过从幼蟹到商品蟹的养殖全过程。
2、以大规格的成蟹作种苗,以育肥为目的。
在我国南方一年四季都可放养青蟹,但养成的时间长短不仅受水温、盐度和饵料的影响,而且与种苗规格直接有关。
以幼蟹作种苗者,一般需养几个月才能收获。
以育肥为目的者,饲养时间一般为20-40天,最快10多天就可收获。
在2-3月,青蟹生殖腺发育最快,放养后18天**收获;4-5月需饲养20天;5月以后则需20多天才可收获;7-9月间,由于天气炎热,水温过高,蟹的生长不好,而且易死亡;10-12月水温较低,要放养30-40天才能收获。
二、放养密度青蟹的放养密度,要根据季节、个体大小、饵料和蟹池等条件来定。
若放养密度过大,因拥挤容易发生互相钳斗的现象,引起伤亡。
若放养密度太小,则浪费水体,影响效益。
4-8月间,由于气温逐日升高,又是雨季,水温、比重变化较大,易引起青蟹死亡,故放养密度要适当减少。
对于150克以上的成蟹,一般每平方米放养4.5只左右。
秋季以后至翌年的3月,水温较低,透明度大,可以多放,每平方米放养6-7.5只为宜。
如果是150克以下的小蟹,特别是仅有25-50克的幼蟹,放养密度可适当增大。
若是从大眼幼体蜕壳而来的蟹苗,其放养密度可参照虾苗放养密度放养,但放养一段时间后需要分池。
为了便于管理,在放养过程中,**按种苗规格进行放养,一般规定按雌蟹、花蟹、未受精蟹、雄蟹、25-75克的幼蟹和100-150克的小蟹入池饲养。
如由于种苗供应不足,不能及时满足放养要求,可以分批放养。
投饵技术一、饵料的种类青蟹以肉食性为主,但有时也摄食一些植物性饵料(如海草嫩芽和海藻类等)。
青蟹公寓养殖技术
青蟹公寓养殖技术
嘿,朋友们!今天咱就来聊聊青蟹公寓养殖技术。
你想想看,青蟹那可是餐桌上的美味佳肴啊!要是能自己养出肥肥的青蟹,那得多有成就感呀!
要养青蟹,首先得给它们准备个舒适的“家”。
就像咱人住房子一样,得宽敞、干净。
这个“家”呢,就是养殖池啦。
养殖池可不能随随便便弄一个,得有讲究。
池底要平坦,水质要清澈,还得有良好的进排水系统,不然青蟹可不乐意住呢!
青蟹喜欢吃啥呢?它们可是爱吃小鱼小虾的主儿。
就跟咱人挑食似的,给它们的食物可得精挑细选。
不能给它们喂些不新鲜的,那它们可会闹脾气,不长个的哟!所以呀,得经常给它们准备美味的食物,让它们吃得饱饱的,快快长大。
温度也很重要哦!青蟹对温度挺敏感的。
太热了不行,太冷了也不行。
这就好比咱人,夏天热得难受,冬天冷得打哆嗦。
所以得控制好温度,让青蟹们舒舒服服地生活。
还有啊,水质得时刻关注着。
这水要是不干净了,那青蟹不得生病呀?就像咱人生活在脏脏的环境里,肯定也容易生病。
所以要经常换水,保持水质清新。
你说青蟹会不会打架呀?当然会啦!它们也有自己的小脾气呢。
所以养殖的时候不能放太多青蟹在一个池子里,不然它们可能会打得不可开交,受伤了可就不好啦!
养青蟹可不比养个小猫小狗简单呢,但只要咱用心,肯定能养好。
等收获的时候,看着那一只只肥肥的青蟹,心里得多美呀!那可都是咱的劳动成果呀!
青蟹公寓养殖,说难也不难,说简单也不简单。
但只要咱掌握了技术,有耐心,有爱心,还怕养不出好青蟹吗?咱就等着品尝自己养的美味青蟹吧!这难道不是一件超棒的事情吗?。
如果更好的使用蟹公寓养殖螃蟹
如果更好的使用蟹公寓为了能更好的使用蟹公寓来养殖/暂养螃蟹,首先,水源水质必须符合渔业水质标准的要求〔见附录〕,工厂选址尽量靠近水源地,以方便取换水。
一、暂养/育肥暂养/育肥,通常是指对可以商品化的螃蟹进展暂存,或者对于较瘦的螃蟹〔俗称水蟹〕进展育肥,提高饱满度和商品质量,以获得更高售价的一种方式。
暂养/育肥具有方法简便、养殖周期短、见效快等优点,通过暂养还可以避开螃蟹集中上市时间,做到待价而沽,适时销售,同时还能快速育肥,提高螃蟹的品质。
暂养/育肥,应挑选无伤无病、安康活泼、有旺盛生命力和食欲的螃蟹进展。
为了保证成活率,应仔细逐个挑选,观察蟹壳颜色是否清亮整洁、背青腹白不带污物、附肢是否完整、是否强壮有力、具有良好的精神状态。
将螃蟹翻转身来,腹部朝天,能迅速用螫足弹转翻回的,活力强,不能翻回的,活力差,成活率就低。
再就是要注意螃蟹的饱满度,一般同批次螃蟹中,饱满度高的体质相应也就好。
市场上销售的螃蟹,由于脱水过久,一般不提倡使用。
对于体内的寄生虫和病害,可以掰开几只抽检一下,看看各脏器是否颜色正常,体内有没有寄生虫等,如果有,则不能要。
无论海水品种〔梭蟹、青蟹〕还是淡水的中华绒螯蟹〔河蟹〕,无论从何种规格开场暂养/育肥,都要注意水温、盐度、PH三个指标,蟹来源水体与蟹公寓内水体不能有太大的差异,温度不得超过2℃,盐度不得超过5‰,PH不得超过0.3,否则容易造成成活率降低。
如果来源水体与蟹公寓内水体有差异,务必过水,让螃蟹有个适应的过程。
如果差异较大,可分成假设干个步骤进展过水,每次过水时间不小于2小时,期间全程保持充氧曝气,溶氧量5ppm 以上。
进蟹公寓之前,还有一步要做的,就是使用5-10ppm的高锰酸钾溶液,对螃蟹进展10分钟的浸泡消毒处理,以杀灭体表的寄生虫和病毒细菌,水温、盐度、PH三个指标与蟹公寓内水体一致。
投喂的饵料,应选用新鲜或冰鲜的小鱼小虾贝类动物性饵料,河蟹可适当加一些水草等植物性饵料。
青蟹养殖技术
青蟹养殖技术青蟹作为一种美味的海鲜,备受人们喜爱。
为了满足市场需求,并保持其优质口感和质量,青蟹养殖技术变得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青蟹养殖的技术要点和注意事项。
一、基础设施为了成功养殖青蟹,在选择养殖场地时需要考虑以下几点:1. 水质:青蟹对水质的要求较高,水质应清澈、无污染,PH 值在7-8之间,水温保持在20-25摄氏度。
2. 土壤:养殖池塘的底土应富含有机质,疏松,有利于蟹类的钻洞活动。
3. 光照:青蟹适应性强,但光照要充足,尤其是工厂化养殖中,需要合理布置养殖池塘与温室,以保证足够的光照。
二、青蟹种类选择在选择养殖的青蟹种类时,我们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 品种:根据市场需求和区域特点,选择适合养殖的品种。
青蟹的常见品种有杂交异种青蟹、短毛青蟹、中国河蟹等。
2. 幼蟹选购:选购幼蟹时,应选择身体完整、无明显病症、活力强的幼蟹,以提高存活率和养殖效益。
三、饲养管理1. 青蟹喜欢吃肉类和腐殖质,饲料应以鱼虾肉、蚯蚓、丝瓜等为主。
同时,也可以适当添加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物质,以促进青蟹的生长和免疫力。
2. 定期清理饲养池塘,保持水质清洁。
青蟹不喜欢水深,养殖池塘的水深宜控制在15-30厘米之间,以防止青蟹逃逸和水质恶化。
3. 定期检查青蟹的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和处理病害与虫害。
如发现疾病或异常情况,应立即采取有效措施,以避免疾病传染和影响养殖效果。
四、疾病防治在青蟹养殖过程中,疾病是常见的问题。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青蟹疾病和防治措施:1. 颗粒性壳病:这是最常见的青蟹疾病之一,可通过合理的饲养管理减少发生。
预防和控制措施包括提供饲料均衡、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保持水质清洁等。
2. 溃疡病:溃疡病是由细菌引起的,在养殖过程中要注意池塘的清洁与消毒,并及时广泛施用有效抗生素,避免细菌感染蔓延。
3. 呼吸道病:呼吸道病是由细菌和病毒引起的,预防措施包括保持水质清洁、及时清理腐败物质、合理饲养和增强青蟹的抗病能力等。
青蟹养殖技术
青蟹养殖技术
青蟹养殖技术是一种非常受欢迎的养殖方式,因为青蟹是一种美味可口的海鲜,深受人们的喜爱。
青蟹养殖技术需要注意许多方面,包括水质、饲料、疾病防治等等。
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青蟹养殖技术。
青蟹养殖需要选择合适的水质。
青蟹生长需要清澈、富含氧气的水质,因此需要选择水质好的地方进行养殖。
同时,还需要注意水温,青蟹适宜生长的水温为20℃-30℃之间。
青蟹养殖需要注意饲料的选择。
青蟹喜欢吃小鱼虾、蚯蚓等小型生物,因此需要选择适合青蟹的饲料。
同时,还需要注意饲料的质量,选择优质的饲料可以提高青蟹的生长速度和养殖效益。
青蟹养殖还需要注意疾病防治。
青蟹容易感染各种疾病,因此需要定期检查青蟹的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和治疗疾病。
同时,还需要注意养殖环境的卫生,保持水质清洁,避免病菌滋生。
青蟹养殖需要注意市场需求。
青蟹是一种高档海鲜,因此需要根据市场需求进行养殖。
同时,还需要注意青蟹的品质和口感,提高青蟹的品质可以提高市场竞争力。
青蟹养殖技术需要注意许多方面,包括水质、饲料、疾病防治等等。
只有注意这些方面,才能保证青蟹的生长和养殖效益。
青蟹养殖技术与管理方法,青蟹养殖的注意事项
青蟹养殖技术与管理方法,青蟹养殖的注意事项青蟹是一种可以被食用的品种蟹,它的肉质较为紧绷,口感适中,是现在餐桌上比较常见的品种之一。
下面我们介绍一下青蟹养殖技术与管理方法,以及青蟹养殖的注意事项,供参考。
一、青蟹养殖技术与管理1、养殖场地的选择养殖青蟹的场地要建在周围无工农业污染的海滩边,适宜用清新、水体交换自净力强、理化因子稳定、潮差大的海水来喂养。
水质ph值在7.8-8.6之间,水温在10-30度之间较为适宜。
2、放养种苗选择体壮壳硬、甲壳呈青绿色、规格整齐、躯体完整的蟹苗,在每年6-7月份放养。
放养密度要根据场地的综合实际条件调整,成蟹的放养密度一般在1.5-3只/平方米较为适宜。
3、科学投饵青蟹是肉食类动物,可饲喂红肉蓝蛤、鸭咀蛤、短齿蛤、淡水河蛤等,还可以与人工饵料配合投喂。
投饵量要根据水温、潮汐、水质和青蟹的活动情况来把控。
4、水质管理青蟹要生活在清新良好、溶氧量充足的水体中,才能正常蜕壳和生长。
养殖青蟹时,要每隔3-5天换一次水,日换水量为全池水的1/3至1/5,进水时的流速不能太急。
二、青蟹养殖的注意事项养殖青蟹要保证水质的干净,同时要根据水质情况适量换水,要及时把吃剩的饲料捞出来,避免饲料发霉变质后,对水质造成污染。
在青蟹的脱壳期,不仅要保证水质的干净,还要保证水质中有充足的溶氧量。
青蟹在日常管理中需要做好防逃措施,避免青蟹逃跑。
三、青蟹和大闸蟹的区别青蟹是节肢动物门里的梭子蟹科,它的甲壳多为椭圆形状,身体扁平没有绒毛,常常出现在泥涂以及近海岸的浅滩中。
而大闸蟹是弓蟹科绒鳌蟹属动物,一般背甲的颜色呈黑绿色或者赭黄色。
青蟹喜欢生活在江河溪海回流口处,或者是海淡水缓冲交换泥滩处,它们在白天经常潜穴而居,夜间才会活动觅食。
大闸蟹喜欢昼匿夜间出行,一般以动物的尸体或者谷物为食。
青蟹的养殖技术和疾病防治措施
青蟹的养殖技术和疾病防治措施神农网(水产渔业资讯频道)讯青蟹发病率低、产量高,上门收购的陈蟹价格每公斤达80元以上,夏蟹也达每公斤40余元,市场前景十分看好。
以下是青蟹的养殖技术:一、青蟹的养殖技术(一)青蟹苗种放养1.苗种来源青蟹养殖的苗种来源,一是人工育苗;二是捕捞海区的大眼幼体(蟹苗);三是捕捉天然蟹种。
人工育苗苗种整齐、纯正,目前仍处于试验阶段,大规模生产性育苗技术尚未全面突破。
在人工育苗技术尚未生产性的突破前,捕捞自然海区蟹苗和蟹种仍是目前青蟹人工养殖的主要苗种来源。
(1)捕捞大眼幼体①蟹苗捕捞:青蟹产卵于盐度较高海区,孵化后的幼体变态成大眼幼体后逐渐移向河口和内湾稍低盐度环境中栖息,此时即是苗汛季节。
浙江沿海在4~11月都可捕到天然蟹苗,其旺季是5~6月和8~9月。
蟹苗捕捞方法大多采用定置网,推辑网和手抄网三种。
各地根据潮流、风浪的具体情况因地制宜选用。
②蟹苗的鉴别:在捕捞的自然蟹苗中,常有其它蟹类的大眼幼体混杂,需要鉴别和挑选,鉴别分类详见表3-4。
③幼蟹培育:幼蟹培育是指将天然海区捕捞或人工培育的蟹苗,强化培育成幼蟹的过程。
经培育的幼蟹,个体增大,抵抗力增强,养殖成活率较高。
(2)捕捞天然幼蟹天然幼蟹,个体大小不一,要求捕捞幼蟹体质健壮,附肢完整,未受机械损伤和附着物少的青蟹,浙江沿海幼蟹集中苗发期在6~7月中旬(又称'夏蟹'、'梅蟹')和9月中旬至10月上、中旬(称秋蟹),夏蟹可以在当年直接养成商品规格,秋蟹要经过越冬后才能养成商品规格。
青蟹捕后的露空时间要短,特别是夏季闷热高温的情况下更不宜露空,一般气温在28°C以上时,不超过半天,25°C以下时也不要超过2天,从捕获到放养时间越短越好。
过长会引起死亡。
(3)青蟹种苗质量鉴别与挑选在当地海区自捕自养的蟹苗,因环境条件基本一致,露空时间短,一般成活率高,如经长途运输的种蟹,须经严格选择,淘汰病残蟹后方可放养,种苗挑选与鉴别的方法有:①选择体质健壮的种蟹。
青蟹养殖技术与管理
青蟹养殖技术与管理一、介绍青蟹养殖技术与管理是指在合适的环境条件下,对青蟹进行科学养殖和有效管理的一项技术与方法。
青蟹是一种重要的水产品资源,其高营养价值和广泛的市场需求使得青蟹养殖成为一个潜力巨大的产业。
本文将深入探讨青蟹养殖的技术和管理方面的知识,帮助养殖者更好地开展青蟹养殖业务。
二、青蟹的特点和生态环境需求青蟹是一种淡水软体动物,主要分布于中国的南方河流和湖泊中。
它们具有以下特点和对生态环境的需求:1. 特点•头胸甲呈正方形,背部呈青灰色。
•腹部呈扇形,下面有十条腹脚。
•钳足发达,有很强的夹持力。
•具有较高的繁殖力和适应性。
2. 生态环境需求•水质要求较高,对水温、酸碱度、溶解氧等有一定要求。
•需要有适当的水流和水深。
•需要有适当的避风和遮蔽措施。
•繁殖期需要有适当的产卵场所。
三、青蟹养殖的技术要点青蟹养殖的技术要点包括种苗选育、养殖场建设、饲养管理、疾病防控等方面。
1. 种苗选育•选择高品质的种蟹作为繁殖基地。
•选取优良父母蟹进行人工授精。
•进行良好的育苗管理,确保种苗质量。
2. 养殖场建设•确定养殖场的选址,选择水质好、水源稳定的地方。
•建立合适的池塘或池圆,确保水体流通和稳定。
•建立适当的遮蔽措施,提供合适的光照条件。
3. 饲养管理•选择适宜的饲料,提供充足的营养。
•建立科学的喂养制度,避免喂养过量或不足。
•定期清理池塘,保持水质清洁。
•控制养殖密度,避免过度拥挤。
4. 疾病防控•建立健全的防疫制度,定期检查水质和蟹体健康状况。
•加强疾病预防,定期进行疫苗免疫注射。
•应用合适的药物进行疾病治疗。
四、青蟹养殖的管理措施青蟹养殖的管理措施包括生产管理、市场营销和财务管理等方面。
1. 生产管理•制定详细的生产计划,包括种苗购买、育苗、养殖和收获等环节。
•建立科学的养殖档案,记录生长、繁殖和饲养情况。
•积极参与培训和学习,提高自身养殖管理水平。
2. 市场营销•确定适当的市场定位,根据需求调整养殖规模和品种选择。
青蟹养殖技术与管理
青蟹养殖技术与管理引言青蟹是一种美味营养丰富的水产品,因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而备受消费者的青睐。
青蟹养殖业在我国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成为了一门有前景的产业。
本文将介绍一些青蟹养殖技术和管理方法。
一、青蟹生长环境1、水质青蟹对环境水质的要求非常高。
酸碱度在6.5-8之间,水温在16-26℃之间,水深不宜过深,水深在0.5-1米之间,氧气含量必须在3毫克/升以上。
2、光照青蟹对光照有一定的要求,可适量增加光照时间,让青蟹晒太阳有益健康成长。
3、生活环境青蟹对水底环境的要求也非常高,一般应保持水底无泥沙,水底采用沙底或泥砂少的底质为佳。
1、育苗青蟹养殖的第一步育苗,包括选种、繁殖和培育苗种等环节。
选种要保留1.5-2吋身长的雄蟹和1.7-2.3吋的雌蟹,并将雌蟹放入池中进行繁殖。
在繁殖过程中应注意观察雌蟹产卵情况,每只雌蟹可产卵20000-40000个,产卵后应及时转移孵化箱中,进行培育。
2、育苗池建设育苗池的建设应根据当地的水情环境和养殖规模来确定养殖面积和池塘数量,一般应选择江河、湖泊或台阶式平地进行养殖。
最适宜的种植密度为每亩2000-2500只。
3、建立健全的养殖系统青蟹养殖需要建立健全的养殖系统,包括育苗、放流、养护、喂养、病害防治、水质管理等多个方面。
在养殖的过程中应严格控制放流量和密度,合理科学的投喂,定期换水,加强养护和管理。
4、放养一般在阳光充足,温度较高、夜间相对潮湿的晴朗天气放蟹较好。
放蟹时应注意避免伤害,一般待夜间或黎明时空气温度较低、蟹成活率较高的时候,进行放养。
三、青蟹病害防治1、病害分类青蟹生长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传染病、生长发育畸形病等病害,严重危害青蟹的生长和产量。
按石首、棘皮、纤毛三大类及其他四个小类共计130种蟹类疾病。
2、防治方法对青蟹病害的防治可以选用物理、化学和生物三种防治方法。
物理防治包括,光照、施药、治疗、降温等方式。
化学防治包括饲料添加剂防治、药物疗法等方式。
青蟹养殖技术
青蟹养殖技术介绍青蟹,又称为毛蟹、斗蟹,是一种受人们喜爱的海鲜食品。
青蟹肉质鲜美、营养丰富,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
由于市场需求不断增加,青蟹养殖成为了一个具有较大发展潜力的产业。
本文将介绍青蟹养殖的技术要点,包括选址、筑蟹池、投放种蟹、饲养管理等方面。
选址选择适宜的养殖区域是青蟹养殖成功的关键。
青蟹适宜生长的水质条件是水温在15-30摄氏度之间,盐度在15-25‰之间。
此外,养殖区域的水质应保持清洁,无污染物。
一般来说,选择河流、湖泊或海湾的水域作为养殖区域是比较理想的。
筑蟹池青蟹养殖常采用蟹池的方式。
筑蟹池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1. 面积:蟹池的面积应根据养殖规模来确定,一般每亩面积可养殖2000-3000只青蟹。
2. 水源:蟹池需要有充足的水源供应,水质应清洁无污染。
3. 深度:蟹池的深度应保持在1-1.5米,以便于青蟹的生长和活动。
4. 建筑:蟹池的建筑物应坚固,能够抵御风雨等自然灾害。
5. 净底:蟹池底部应保持干燥,不积水,以免影响青蟹的生长。
6. 防护网:在蟹池的周围设置防护网,以防止青蟹逃逸。
投放种蟹在筑好蟹池后,需要投放青蟹种蟹。
投放的种蟹应选择健康、体型完整的个体,一般选择体重在80-100克左右的青蟹作为种蟹。
在投放种蟹之前,蟹池应做好清洁工作,确保环境干净卫生。
投放种蟹时,应将其均匀分散在蟹池中,并注意对水质的监测和调节。
饲养管理青蟹的饲养管理是确保养殖成功的关键环节。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管理措施: -饲料:青蟹的饲料主要以鱼粉、虾粉、豆粉、面粉等为主,可以根据需要适量添加维生素和矿物质。
饲料的投喂量应根据青蟹的数量和生长情况来确定,一般每天投喂3-4次,每次给予适量的饲料。
- 水质管理:保持蟹池的水质清洁是非常重要的。
定期检测水质的PH值、温度、溶氧量和盐度等指标,如果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采取相应措施调节。
- 疾病防治:定期对青蟹进行疾病检查,如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隔离患病蟹和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青蟹养殖病害防治及养殖技术要点
青蟹养殖病害防治及养殖技术要点青蟹是一种受欢迎的食用动物,其肉质细腻、味道鲜美,深受消费者喜爱。
然而,在青蟹的养殖过程中,病害问题也是不可避免的。
为了保障养殖业的持续稳定发展,今天我们来探讨一下青蟹养殖的病害防治及养殖技术要点。
青蟹养殖技术要点选址青蟹养殖场应该选择在靠近水源的地方,因为这有助于保证养殖场所需的水量和水质。
同时,也应该选择相对平坦的地势,便于养殖场的规划和管理。
水源的选择和管理保证养殖场水源的纯净度非常重要。
要选择水质清洁、流速适中的自然水源或人工水体,比如乡村生活用水河、小溪、塘、池等。
同时,要避免养殖场沉淀池中长时间孳生水草,以免对螃蟹养殖产生影响。
池塘的建设和管理养殖场的池塘应该选择最适当的尺寸和深度,以适应螃蟹的生长规律。
此外,还需要定期更换池塘水,定期清淤和松土,以确保水质纯净。
螃蟹基础设施建设螃蟹养殖场需要建设完善的基础设施,如废水、饲料等的储存和管理系统。
此外,还需要建造蟹房、蟹舍、防护网等设施。
螃蟹的饲养和管理螃蟹的饲养和管理也非常重要。
首先,需要给螃蟹提供适宜的水质和水温,以及科学的饲料。
其次,需要严格管理,并根据需要做好疫病防控工作,以确保螃蟹的健康成长。
青蟹养殖病害防治青蟹养殖过程中,有很多种病害会影响螃蟹的生长和养殖效益。
下面我们介绍几种常见的病害和防治方法。
白点病症状螃蟹身上出现许多小白点,后期逐步扩散成大的白斑点,严重者出现萎缩现象。
防治措施1.加强水的消毒。
可选用氯气、臭氧或紫外线等方式对水源进行消毒,减少细菌的传播。
2.采用药物治疗。
如利福平、阿维菌素等药物,但要注意药物浓度不宜过高,以免对螃蟹产生影响。
粘病症状螃蟹表面出现粘液、细菌和病毒等,机体体表粘附,迅速失去运动能力。
防治措施1.控制水温。
粘病多在高温季节爆发,所以可以通过控制水温来预防和控制病害发生。
2.增加水流动速度。
通过提高水流动速度,可以减少病菌滋生,从而起到一定的防治作用。
站补病症状螃蟹的鳃颜色由淡变浓,严重的病螃蟹鳃条发黑、皮肤明显蜷收、或呈现全身发黑。
青蟹养殖技术与管理
青蟹养殖技术与管理《青蟹养殖技术与管理》一、青蟹养殖简介青蟹,又称蟹、螃蟹,是水生动物节肢动物亚纲节肢纲介形纲的一科,我国是世界上经济性螃蟹最重要的产地之一。
结构复杂的青蟹是一种腊肉质、肉质优良的海产品,广受消费者喜爱,对人体具有较大的营养价值,其制作方法多样,是一种不可多得的佳肴。
同时,青蟹的养殖不仅可以丰富海洋资源,提高渔业收入,而且可以改善海洋环境,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渔业产业。
二、养殖技术1、技术工艺青蟹养殖工艺主要包括仔蟹育苗、育苗移植以及成蟹育种。
仔蟹育苗阶段主要是对仔蟹进行养殖,进行看管活物的养殖技术,以及观察仔蟹的生长发育状况,以便为未来育苗提供参考。
在移植阶段,在严格的检疫措施前提下,将仔蟹移植到良好的海水环境中,开始常规养殖。
成蟹育种主要是在观察成蟹多种生死情况和最优的养殖环境设置情况下,根据不同的品种,对成蟹育种,以便获得最经济有效的品种。
2、关键技术(1)水质控制水质是生物存活和生长的关键,因此,要做好青蟹养殖工艺,必须掌握恒温、光照、氧气浓度等环境参数。
(2)饲料协调饲料是仔蟹的养料,掌握饲料的选择、分配和运用,是为保证养殖的高效率必不可少的;另外,饲料对养殖的成功同样起着关键性的作用,需要把握好饲料的营养素以及饲料质量等内容。
(3)病虫害防控青蟹养殖在育苗到成蟹的过程中,往往会受到病虫害的严重危害,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预防控制,以尽量减少由于病虫害而使青蟹死亡的情况。
三、养殖管理1、技术管理养殖技术的管理是青蟹养殖成功的基础,养殖技术的不同会对蟹的饲养和养殖效果产生较大影响,因此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确保养殖技术的正确执行。
2、养殖环境管理青蟹养殖需要依靠良好的养殖环境,养殖环境的管理是青蟹养殖成功的基础,也是提高养殖效率的重要手段。
因此,必须采取一定的措施来维持环境的良好,以保证养殖的高效性和持续发展能力。
3、质量管理质量管理是青蟹养殖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养殖质量的不同将影响青蟹产品的品种特性、营养成分和口感等指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偏 丁 fDT-i ̄ M-:4-;需潸 ,川。
,i_J{=验
盐 较 低 ;业 硝 酸盐 <().()Sm ̄/1 , 叙
4. fJc化 道 纳十勾,改 薄养
陆 基 尤 土 化 养 蛸 侵 .… 脱 壳 (换 先
死亡率 偏高M题 拟 八 蟹 仃打洲 、抠
缝 隙等 性 ,抠 钻存蟹 笼¨ 隙 、排 水 u
等容 易位 造成肯 蟹 足损伤 ji:诱发病
售:
长环境 , f 盒 钾{i I J沙 .
2.蟹 flgq-活水 体 锹 少, 水 等 将底部 作 为器水池 ,将青 蟹 料 I:I女
进 - 映 , 发现 氩 f¨,ll ̄fii。j舵 古j :l 染 陔
f:f{卜避 大 』 技高 I9J,
4:k , 型 卜产 : 一 执 l
均 fl芏i .溶 坼 氧依…过 f 分 fJ : f} r养 A J、一
一『f{j购进 『l I】、蟹佑 入, J{ ·I 堆 r细 感 染
望 对 小 坝 技 术 弋术 求 ,皮 提 供
1.蟹 公 寓局 部 M小 , )匕照 、响
? [{J】
J打扰 动等 容易使蟹 J 。 激 拟 蟹
一 . 优点 、优 势
拽 术研 究 战 J_JJ, ‘q 能 现 口『搭
f,I勺I‘J‘化 养 技 术卡51一r , 现水环境 、
施 Il】
I’ 蜓 ( ,’ 墅 )或 IJ目5{ , 4 ’ 丑tn0特 铢 芥 吼 儆
沙 ,水怵 交换 畅 ;tlll T' ̄"J/ll述 r人砒 I
5 芥吼 I’f‘ Iiq蛆 仃 卒 州 设施 .
微,1-物 的 iK和裴 ,水f小牦 钣 夏 天 J- 『 tit、J‘段 降 低卒 濉
用水 动 J j 水池 成海 的水 交 换 。 该模 式 为 蟹 芥 提 供 r新 途 径 与新
技 术模式
20l 5~20】7 , 找 f『J跟 踪 研 究 j lI 市 牛 …洋 }; 水 产 养 公 司 、
潮 州 巾 饶 辑 洲 蟹 芥 场 等 多 个
肯 蟹 养 硝 试 验 场 . 足总 _r陔 模 的 优 缺 ,- 、 .特 圳 址 仃 的 问 题 . 二 、存在 问题
型 f 一 :嘶年 秋 冬 乍 。抓 河
‘ Ifl l 造 JJ 水f奉溶 (1lf】‘!~31ug/I 盒 撇小 小体 III.
J 战 ^0 污 染 ” I 幢池 I}I 交 f
”蜓公 _ rl,
1 蟹蜕 廿』J问1乇氧量会 俯增 .这 诱 发 水顷 化搜 1 禁 问题
水 质 I J控 的 蟹 尤公 l;_f_匕 r , 现青
蟹养蛸 卒问 效集 约化 , ,操 作方便
J‘税 迹 篼 J 蟹 川川 ” 伤 ,提
离 芥成 成活
}‘ 缎 个=人 】 的研
发心 川提 lIJ’能 , I 墼 育 怀 粗提 f 新 摸式
~ 仃潜 泥习性 ,他 可能 危令迁 I、 这 种
水环境 子波 动掀 人 ,做易 …脱 }『1f问 篮蛤 进 行暂 养 2()I7 6』』25 flf
藩氧量 偏低 ,氦氮 、业硝 氮突然 而 据 养殖户 映 .近期 幼蟹 圳 蜕 一,
导敏 苛蟹 叶·毒 等州题
大 量 L .或 垃 蜕 先 儿 人 E1、
晓 甲 洲 青 蟹 芥 讪 场 为愤 拟 肯 蟹 幼蟹 活 力较低 我¨ 埘 乔吼场 逊 f
: 每 年 、秋 『 蜓 IIf: J :!【jj,抓 』 或池 It· 班 “蜓 公
增 J Jl k ¨.养 销 ,l:投  ̄4:tt J没 n 逃 f 州 整
6. JJII 个 人 】‘ 合 饵料 fi』f 及 J m ”·I 进f 化 f『肥
I f拨将 人 红 肉河 箍蚧投 入 IIl 这 J}J,it前 川t小 Ul 、/J、 位, “缎 ”
201 8
蟹公寓 "养殖 青蟹 技术
青 蟹 足 我 竹 t 传 统特 色 养殖 品 种 ,f『}… 1 然 芥硝 环境 劣化 等问题 , 2004年 Jt:始 脱 芥 病 售 ,产
、l 模 及 效 粜 快 速 } 滑 近 年 来 ,粤 尔 闽南 地 部 研 究尝 _r .种 “陆
基 _r 厂‘化 养 没 施 装 养 殖 青 蟹 模
-
式 ” , f}}称 “蜓 公 寓 ” . 主 试验 对
象 为拟 穴青 蟹 、装越 包括 多个 养殖盒 ,
各 养聃 盒 分 _ ;f}水 ,J‘ 和 ! 方 向 按 行 、列 布 置 形 成 式 养 殖 组 合 结 构 ,养蹦 合 掏 趔 过 循 环 l,K管 ,利
芥蹦 t『{ 索 养硝 梭 j 娥焚 、【l虾 蚺
<().2-l】g/I.. 均 处 丁 水 、 I H 乃 构 ,解决 个芥吼,, IhJ水怵 尤法进 入m
7.4~7 6; fuf ̄:
进 水 I『 4m·g/I , 』1:的M题 . 决 交 义传播 川题
2. 1I , 现 放 芥IJ、缎 m 诚 商
进 f 曲 化 f『 f’
订皂j 敛 } 多匕1、:的 -个『 【j l凡【 匕建
乔 : Tl亍蟹 … ilia的 午 择
议 咒埘 水怵进行增 氯。j ‘ 除 部分砂 减 少 刑 紧 托 瓴
愈lI1仪 为 2~3r¨ ll J 找 为芥 rJ
镜 愉 发 型 f水,发观 主 足 受 川 rI『『蟹
成 小 l 卡¨技 术 『 仍 仃 11,J
r水质 俭川 ,7川 10 ll芥 J、- 菌 “I : ” fl】 1 虫 、 枝虫 等
小技 术 做 』 通 用 ] f 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