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日学生与辛亥革命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组图:辛亥革命与留日学生
2010年10月27日 08:56:39 来源:人民政协报【字号大小】【留言】【打印】【关闭】
秋瑾
演讲人:王晓秋
编者按:20世纪初,中国出现了盛极一时的赴日留学热潮,这股热潮即使在世界留学史上也颇为罕见。

而这批留日学生在后来中国的辛亥革命,甚至新文化运动中作出了极为重大的贡献。

明年是辛亥革命一百周年,全国政协委员、北大历史系教授王晓秋先生近日在国家图书馆作了一篇题为《辛亥革命与留日学生》的演讲,该演讲分析了20世纪初的大批留日学生如何顺应历史潮流,走上革命道路,成为辛亥革命的先锋骨干力量的。

演讲人:王晓秋
演讲人简介: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外关系史研究所所长,九届、十届、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委员,中国中日关系史学会副会长;著有《近代中日文化交流史》、《近代中日关系史研究》、《近代中国与世界:互动与比较》、《从鸦片战争到辛亥革命》(日本出版,日文)、《近代中国与日本:他山之石》(韩国出版,韩文)、《近代中国与日本:互动与影响》等书,主编《戊戌维新与近代中国的改革》等。

我今天讲的题目是辛亥革命与留日学生。

当我们纪念一百年前的辛亥革命,缅怀辛亥先烈们推翻帝制,创立民国的丰功伟绩的时候,不能忘记当时的一代青年,特别是留日学生在辛亥革命中作出的重大贡献。

孙中山先生在《建国方略》中,曾经追溯辛亥革命的历史,指出革命思想乃是由留日学生"提倡于先,内地学生附和于后,各省风潮从此渐作。

"1923年
孙中山在广州全国青年联合会的演说中又讲到,当年在日本组织同盟会的时候,主要依靠的就是一万多留日学生,他们"发起救国,提倡革命的风潮。

这万余人不久便回到国内,分散各省,宣传我们的主义"。

我今天要讲的就是辛亥革命时期中国的留学生们的爱国精神和革命精神。

着重想分析探讨20世纪初的大批留日学生,怎样顺应了历史的潮流,逐步走上了革命道路,成为辛亥革命的先锋骨干力量。

20世纪初中国为何掀起赴日留学热潮
20世纪初中国出现了大批学生涌向日本留学,形成了一股世界留学史上罕见的盛极一时的留日热潮。

究竟有多少中国学生留学日本呢?我做过一些调查和统计,1896年,第一批官派留日学生共13人;1900年大概增加到100多人;1902年已有500多人;1903年根据驻日公使的报告是1300多人;1904年统计是2400多人;1905年到1906年达到了一个高潮。

当时各种记载不太一样,有的认为已有8000-10000人。

我在日本的外交史料馆查过外务省的档案,根据日本各学校调查数字汇总统计,1906年是7283人,1907年是6797人,1908
年是5216人,1909年是5266人,1910年是3979人,1911年是3328人。

当时中国留日学生的流动性很大,也有一个人报了几个学校的情况,所以统计数字也不完全准确。

估计20世纪初,大概至少有二、三万中国学生先后到日本留学。

武昌起义军政府旧址
为什么此时出现这样一个声势浩大的留日热潮呢?这和当时的形势,清政府提倡鼓励留学,以及日本明治政府主动吸引留学生有很大关系。

经过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清政府受到内外双重打击,为了维持内外交困的政权,清政府在20世纪初开始实行新政措施,其中一个中心内容就是仿效日本的明治维新,因此积极提倡青年学生赴日本留学,并颁布奖励章程。

尤其在1905年清政府决定废除科举考试,知识分子纷纷将留学作为出路,竞相东渡。

另一方面,日本政府也积极吸引中国留学生。

甲午战争中国被日本打败以后,日本明治政府开始把俄国作为争夺远东霸权的主要对手。

对清政府这个战败国则采取软硬兼施和笼络的政策。

日本政府认为吸引中国的留学生,既可以笼络中国政府,增加日本的外汇收入,更重要的是可在中国培植亲日势力。

所以当时的日本社会各界非常重视招收中国留学生的工作,他们甚至特地开办了一些专门接纳中国留学生的学校。

加之中日两国地理位置比较接近,交通方便,用费节省,文字习俗又有很多相似,所以留学日本比留学欧美有很多有利条件。

然而促使成千上万中国青年奔赴日本留学的最根本的动力,还在于处在严重民族危机之下的中华儿女要求向日本学习以救亡图存的这种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甲午战争失败与签订《马关条约》,中国的爱国人士一方面觉得这是一个奇耻大辱,另一方面则看到日本经过明治维新取得富国强兵的成效。

因此维新派提出把效法日本的变法维新,作为救亡图存的捷径。

所以当时到日本留学,直接了解日本改革富强的经验,吸收经过日本消化了的西方文化,成了很多中国爱国有志青年的一种向往之途。

特别是19世纪末,帝国主义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亡国的危险迫在眉睫,更加强了爱国青年留学救亡的紧迫感。

留日学生如何从爱国救亡走向革命
2010年10月27日 08:56:39 来源:人民政协报【字号大小】【留言】【打印】【关闭】
1914年李大钊(前排左三)与日本早稻田大学政治本科同学合影
留日学生如何从爱国救亡走向革命
当时留学生到日本都学什么专业呢?这也跟当时的形势有关系,为了爱国救亡,为了振兴中华,大部分学生学的是中国最急需的,比如说军事、政法、师范这样的学科。

中国留学生在日本的遭遇和处境怎么样?又如何进一步激发了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呢?留日学生到了日本以后,首先的感触是日本工业的发展,教育的普及,军事的强盛,这使得他们触目惊心,特别是跟祖国当时的落后贫弱相比,更加是感慨万分。

这种强烈的反差,促使他们更加痛恨清政府的腐败卖国,产生要求改造中国的愿望。

但是对中国留日学生刺激更深的是由于中国的贫弱而使得中国学生在日本受到歧视和侮辱。

中国的留学生还经常遭到日本政府的歧视和各方面的刁难,甚至会被一些受军国主义影响的日本房东、店主、车夫们嘲弄和冷遇。

所以很多中国留学生愤愤不已,有的人甚至痛不欲生。

留日学生深切体会到,祖国不独立富强也就没有中国留学生的尊严和地位。

所以很多留学生常常起来抗争,以维护中华民族的尊严。

那么留日学生是怎么样一步步从爱国救亡走向革命的呢?实际上留日学生刚到日本的时候,有很多人还是主张改良,主张立宪,但大部分人都爱国。

后来经历了几次爱国运动,特别是沙俄军队侵占中国东北,不但不撤兵,反而提出了种种无理的要求,于是1903年留日学生掀起了一场拒俄运动。

4月29日,500多名中国留学生在东京集会,声讨俄国的侵略罪行,很多留学生上台演讲,慷慨陈词,声泪俱下,他们当场就发起要成立拒俄义勇队,准备回国开赴东北前线,去杀敌报国。

一天之内就有130多人报名参加。

后来这个义勇队改名为学生军,进行军事操练。

女学生则编为救护队。

但是留日学生还没有回国,卖国媚外的清政府就害怕了,他们把留日学生的拒俄爱国运动视为犯上作乱,要求日本政府对此取缔。

东京的警察局就来干涉,不许中国学生集会操练。

后来因为清政府的破坏,拒俄学生军没有能够回国抗战,而改名为军国民教育会。

他们决定派一些特派员回国去请战和发动群众。

可是留学生代表到了天津要求见当时的直隶总督袁世凯,却被拒之门外。

清政府对留日学生的爱国运动,不仅不予支持反而加以镇压。

当时清政府驻日本的公使叫蔡钧,他在给国内清政府的电报里面就攻击留日学生“名为拒俄,实为革命。

现已奔赴内地,务饬各州县严密查拿”。

清政府就严禁留日学生回国活动,命令沿海各个关口严格搜捕。

清政府的倒行逆施从反面教育了留日学生,使得留日学生更加看清了清政府媚外卖国,镇压人民的这种反动的本质。

逐步认识到要挽救中国就必须首先推翻清政府的统治,从而推动大批留日学生从爱国救亡走上反清革命道路。

另外一个重要的事件就是1905年的反对取缔规则的风潮,这也表现了留日学生的爱国精神和革命精神。

1905年11月,日本的文部省,颁布了一个规则。

实际上就是在清政府的要求之下,来取缔留日中国学生的革命活动。

规则立刻引起中国留学生的极大义愤,他们纷纷起来集会抗议,而且在报纸上发表文章。

为什么对中国学生进行歧视?12月5日,留日学生在东京的富士见楼集会,提出取缔规则是侵我主权,伤我国体,绝不忍受,大家决定要集体罢课,不少留日学生毅然决定要退学回国以示抗议。

在浙江同乡会的集会上,当时作为留学生的秋瑾就拿出一把小刀插在桌子上,她说如果有人回到中国投降满清,卖友求荣,欺压汉人,
就吃我一刀。

12月8日,留日学生中一个杰出的革命宣传家陈天华,为了抗议日本人的歧视和侮辱,投海自尽,以唤起同胞的觉醒。

陈天华之死,对留日学生界又是一个极大的震动。

因此罢课退学的风潮愈演愈烈,先后有2000多名中国留学生罢课回国。

这种情况下,日本政府被迫让步,宣布暂停取缔规则。

这场风潮使得留日学生看到了团结斗争的力量,加速他们从爱国走向革命的转化。

留日学生如何宣传革命思想
日本仙台东北大学的鲁迅先生像
留日学生如何宣传革命思想
留日学生在日本接受新的知识,传播新的思想,这也是促使他们从爱国走向革命的一个重要因素。

而且这使得他们从理论认识上,把爱国和革命统一起
来,积极地投入反帝爱国和民主革命思想的宣传,为辛亥革命大造舆论。

中国留学生到了日本以后干什么呢?他们首先如饥似渴地寻求能够救国救民的新知识新思想。

鲁迅先生曾经回忆:中国留学生一到日本,急于寻求的大体
是新知识,除了学习日文准备考学以外,“就赴会馆,跑书店,往集会,听讲
演”。

留日学生在日本广泛地接触到各种西方的、日本的资产阶级政治、经济、
社会学说,还有自由、平等、博爱、天赋人权等思想,以及形形色色的各种思潮,包括社会主义,无政府主义等新思潮。

所以他们的思想非常活跃,经常举行各种集会,组织各类团体,出版各种刊物,并且发表演说和文章,来探讨拯救中国的各种方案和道路。

留日学生把向中国人介绍传播新思想、新文化,作为自己的一个神圣的责任,所以当时在日本他们办了很多报刊和杂志,翻译出版各种书籍。

把西方和日本的资产阶级的新思想新文化,经过自己的消化改造,再向广大的留学生和国内的知识青年进行广泛地传播。

我曾调查过20世纪初留日学生办的刊物大概有70到80种之多。

他们编译的书刊有几百种。

由于留日学生人数多,能量大,编的书刊种类多,内容新,所以对于当时启迪民智,制造革命舆论的影响非常大。

有力地推动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和中国民主革命的进程。

留日学生在传播西方民主革命思想的同时,也开始接触到西方和日本的社会主义以至于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学说。

所以我们说最早的社会主义思想、马克思主义思想也是由留日学生传播到中国来的。

比如当时日本早期的社会主义者幸德秋水的著作《20世纪之怪物——帝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神髓》,在1902年和1903年出版当年就被留日学生翻译成中文广为流传。

1906年留日学生朱执信在《民报》上写了马克思的小传,还介绍了《共产党宣言》的要点。

中国的留日学生在吸收和消化了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学说以后,结合中国的实际,写了各种宣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文章和著作。

陈天华就写了好几本通俗读物如《猛回头》、《警世钟》、《狮子吼》,用通俗的语言,以满腔爱国热情来揭露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和清政府的卖国投降的罪行。

书里指出,现在的清政府已经是洋人的朝廷,帝国主义的守土官长。

因此他说,爱国就得
革命,这个洋人的朝廷必须要把它推翻。

这些通俗的小册子对广大群众提高革命的觉悟起了很大的作用。

当时宣传革命影响最大的一本书就是留日学生邹容写的《革命军》。

这本书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旗帜鲜明地,系统地宣传革命和资产阶级共和国的一本著作。

这本书虽然只有两万多字,但是深入浅出,犀利有力,富有感染力和战斗性。

邹容在《革命军》中热情洋溢地讴歌:“巍巍哉!革命也!皇皇哉!革命也!……我中国欲独立,不可不革命;我中国欲与世界列强并雄,不可不革命;我中国欲长存于二十世纪新世界上,不可不革命。

”这就说明了革命的必要性。

他还讲了革命的原因、意义、目的、方法,鼓吹建立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而且从理论上把爱国和革命统一起来。

这篇文章使得邹容被清政府抓起来,病死狱中。

但是他写的《革命军》燃起的革命烈火却是清政府无法扑灭的。

《革命军》在国内和日本广泛流行,先后翻印了20多次,有人统计说印刷达到100多万册。

鲁迅先生讲过,“倘说影响,则别的千言万语,大概都抵不过浅近直截的‘革命军中马前卒’邹容所做的《革命军》”。

留日学生在组织革命团体和武装起义中的贡献
留日学生在组织革命团体和武装起义中的贡献
留日学生在日本进行革命宣传,同时也组织革命团体,为中国第一个革命政党同盟会的成立提供了思想和组织的基础。

1905年8月20日,中国同盟会在日本东京正式成立。

根据统计1905年到1907年有资料可查的同盟会的会员有379人,留学生和学生就占了354人,其中大部分都是留日学生。

当时同盟会的主要领导人和各个部门的负责人,除了总理孙中山以外,几乎都是留日学生。

比如相当于同盟会副总理的黄兴,管总务庶务科的刘揆一、宋教仁、张继,书记科的马君武、田桐、胡汉民,搞外交的程家柽、廖仲恺,评议部的汪精卫、
朱执信、冯自由、吴玉章,司法部的邓家彦等。

同盟会的机关报《民报》的编辑和撰稿人也基本上都是留日学生。

同盟会派到国内各个省去发动群众的人叫主盟人,谁要加入同盟会要由他来主持仪式。

这些主盟人主要也由留日学生担任。

为了将革命推向全国,许多留日学生放弃了在日本的学业,回到国内进行革命活动,他们回国的时候把邹容的《革命军》,陈天华的《警世钟》、《猛回头》还有《民报》、《江苏》、《浙江潮》、《湖北学生界》这些革命书刊,偷偷地大批运回国内,广为散发,宣传革命思想。

留日学生们还在国内各地发动学生、新军、会党,组织各种革命的团体,比如黄兴、宋教仁在湖南组织了华兴会,陶成章、徐锡麟在江浙组织了光复会,刘静庵在武汉组织了日知会,焦达峰在两湖组织了共进会,吴春阳、陈独秀在安徽组织了岳王会,井勿幕在陕西组织了同盟堂,胡瑛、曹亚伯在湖北组织了科学讲习所,这些革命团体在辛亥革命中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在辛亥革命里面还有一支重要的力量就是新军,策动各地新军起义的工作主要是由留日士官学校的学生们进行的,他们在日本的军事学校如陆军士官学校学过军事,留学回国以后,很多省的总督巡抚都把他们聘为新军的军官,委以要职。

有的甚至还当上了新军的统制、协统、标统,就是师长、旅长、团长等高级职务。

有的当了陆军学校的监督即校长。

实际上掌握了一定的军权,成为辛亥革命各省起义的重要军事力量。

比如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第一期的中国留学生吴禄贞、张绍曾,回国以后当上了统制即师长,这是当时新军最高的军官。

陆军士官学校第二期的蓝天蔚,第三期的蔡锷当了协统,就是旅长,这些人在辛亥革命时都起了重要的作用。

参加辛亥云南起义的40多名新军将领中31名是留日学生。

武昌起义以后,各省军政府的都督、部长以至各级官员也有不少是留日学生。

留日学生还在各地积极地发动和参加武装起义。

不少留日学生将自己的青春以至于生命献给了革命事业。

1906年的萍浏醴起义,是同盟会发动的第一次大规模的武装起义,湖南的一个留日学生叫刘道一,受同盟会的派遣到湘赣边界发动会党的起义,起义爆发以后被清政府逮捕英勇就义。

刘道一是留日学生参加反清起义被杀害的第一人,也是同盟会会员中为革命牺牲的第一位烈士。

1911年4月27日,同盟会发动了广州黄花岗起义,这是同盟会的武装起义里规模比较大的一次,也是牺牲最惨烈的一次,当时是黄兴指挥的。

黄花岗72烈士里有不少也是留日学生,如英勇就义的喻培伦、方声洞、林觉民等。

再如武昌起义前一夜被捕牺牲的三个烈士,其中一个叫刘复基,也是留学过日本的。

他是文学社的领导人之一,促进文学社和共进会联合来领导武昌起义。

当起义的指挥部被清军包围,他让其他人先走,自己拿着炸弹冲下楼去抵抗敌人,终因寡不敌众而被捕。

当他被清军押赴刑场的时候,还一路高呼:“同胞们大家起来革命!”刘复基是武昌起义中牺牲的第一位留日学生。

大批留日学生毅然投身于革命,成为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和辛亥革命的先锋和骨干力量。

他们宣传革命思想,组织革命团体,发动武装起义,为中国民主革命事业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许多留日学生赴汤蹈火,前仆后继,即使被捕就义依然是威武不屈,大义凛然。

他们的爱国主义和革命的献身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和怀念。

所以辛亥革命给我们留下了很多精神遗产。

留日学生和其他的辛亥先烈们,虽然以大无畏的革命精神把皇帝拉下了马,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2000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创立了中华民国。

但是中华民国建立起来以后,政权又落到了帝国主义的走狗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军阀手里,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任务并没有完成,所以我们说辛亥革命既成功了,又失败了。

辛亥革命失败的历史证明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中国没成功。

所以进步的中国人继续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又发动了彻底反帝反封建的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五四运动的领导人如陈独秀、李大钊、鲁迅也都是留日学生。

所以我们说留日学生不但在辛亥革命中发挥了重要的骨干作用,一直到五四运动、新文化运动,他们还是领导和骨干。

特别是1913年到1916年曾经在日本留学的李大钊,成为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和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者,在北京大学宣传马克思主义,宣传共产主义,成立了共产主义小组,成立了马克思主义的研究会。

所以通过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运动结合才诞生了中国共产党,才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民主革命的最后胜利,并且走上社会主义道路,使我们今天中华民族以崭新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实现了辛亥革命先烈和无数的志士仁人包括留日学生们所梦寐以求的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