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东方杂志》的教育批判意识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
、
教 育 需要 经 费 ,短 时 期开 办 如 此 多 的 学堂 , 需 要 投 入 更
巨款 。 子赔款数额巨大 , 庚 使清政府陷入 了严重的财政危机 , 同时,10 年后开始 的新政 以及其后 的宪政包含编练新军、 91 创办巡警 、 振兴实业等无不需要巨款,教育仅仅是其中之一
项 。清 末 中央 与 地 方 皆苦 于 经 费 极度 短 缺 ,当 时上 谕 坦 言 : “ 国步艰虞 ,百废待举,而库储一空如洗 。 ” 为了筹措教育经 费, 各地纷纷开征各种名 目的捐税 ,以 致物价腾贵,民不聊生。与此 同时,清王朝末年无可救药 的 制度性腐败同样充斥着刚刚起步 的新式教育 , 学堂的经营者 更是往往不得其人。《 东方 杂志 》对这种情况极其反对 ,并 予以深刻地揭露和抨击 :“ 观乎今 日之任教育者,非迂老无 用之绅士 ,即浅陋无识之官员。,3 ,(这些人对近代新式教育 】 并不 了解,更严重 的是他们往往视学堂为升官发财之地 , 校 园中挤满了各种名 目的总办 、监督、提 调、庶务 、文案等, 他们是以兴学为名,兴中饱之实,“ 一校之 中,房屋、器具 、 饭食、仆隶、书籍 ,及种种开销 既繁多,且强半之事物为 内 地人所 不习之 , 遂得任意报销,恣其 中饱,以经理学堂而起 家者,已屡见其人 ,大率一校之 中,总理教习司事等员,或 以为 娱 老之 方 或 以为威 福 之 地 , 以 为殖 产 之 计 , 或 各行 其 是 , 而教育一端 , 则全置诸度外 。 《 ” 东方杂志》尖锐的指出: 故 “ 我国之 学堂 ,养老院也,栖流所也,庞杂废弛,不可言状 。 开之七 八年 ,徒见经理者 ,营家宅 ,置 田产;执事者,妻 妾 肥泽,衣食温饱 ,而教成之学生,则杳然不知其何在 ! l , ,】
第3卷 1
第2 期
湖 j 匕广 播 电 视 大 学 学 报
J u na u i o r lofH Be TV n v riy U i e st
V 1 1 No2 o . , . 3
2 1 年 2月 01
F b u r . 01 , 6  ̄ 0 3 e r ay 2 0 2 1 6
《 东方杂志》 是创刊于清末新政时期的一份综合性期刊, 虽然不是教育专业刊物 , 但却利用各种渠道积极的介绍西方 先进 的教育思想。 绝大多数论者都是从社会改造的需要来认 识教育 问题的,把教育 问题提升到振兴 国家、振兴民族 的高 度上 ,教育救 国意识非常的明显 。强烈 的批判精神 是 《 东方 杂志》教育思想 的主要特 色之一 , 清末新政时期 由政府主导 的近代教育变革弊端重重,《 东方杂志》在倡 导近代教育变 革的过程 中, 了教育近代化 的成功转 型, 为 对各种教育弊端 的存在表示 了积极的关注 。从以人 为本 ,重在精神 , 不在形 式的教育理想出发, 们对晚清 以来教育现状的弊端进行 了 他 全面 的批判:“ 日中国之学校 ,皆无秩序之学校 也,不独 今 与东西各邦不 同,亦且与古代教育之法不同。 l ”【而这种强 】 烈的批判意识也正展示了 《 东方杂志》论者关注教育救亡 , 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 对学堂腐败的批判
论 《 东方杂志 》的教育批判意识
仝 津矽
( 河南工程 学院 土木 _程 系,河 南 T - 郑州 4 19 ) 5 11
[ 内容提要】 《 东方杂志 》创刊于清末新政时期,该刊对近代教育思想的传播极为重视,虽然不是教育专业 刊物 ,但却利用各种渠道积极的介绍西方先进的教育 思想 ,对清政府 办学堂过程 中存在的种种弊端进行了极力 的 批判 ,表现 出了强烈的教育救 国意识。 [ 关键词】 《 东方杂志》 ;批判精神;教育弊端 ;清末新政 [ 中图分类号] C 1 . 93 4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 号] 10 .4 7 (0 1 206 -2 0 87 2 2 1 )0 .0 20
失败。各地设立学堂 ,动辄加捐 筹款 ,早 已民怨沸腾 ;欲壑 难填的贪官污吏们又把有限的资金塞进了私囊 , 加剧 了社会 矛盾并使之进一步激化。中国民众 民智未开, 对学堂本来就 抱 有很大的偏见 , 官方又一再以兴办学堂的名 目开征各种名 目的捐税 ,wk.baidu.com得民不聊 生, 更加加重 了他们对学堂 的仇视 。 于是直接予 民以福祉 的办学兴教, 也同样 引发 了乡民普遍暴 力对抗 ,而这直接诱发 了 10 9 5年前后各地连绵不断的毁学 风潮 。《 奏定学堂章程》颁布后 ,地方官府为了凑足上面规 定的学堂数 目,以办学为名 ,增加多种苛捐杂税 ,激起 了民 变 。 民们捣毁学堂,殴伤教员,江西、江苏、浙江 、四川 、 农 广东等省均有发生。在社会各界纷纷谴责暴 民愚蠢的时候 , 《 东方杂志》对这种现象的发生的评论却较为公允, 愚民之 “ 毁学 ,固非有意与学堂为难,实 由平昔官府之敲扑过甚,故 藉此而一泄其忿焉 。然则毁学纵为暴举 ,究其罪之所在 ,吾 固不能为近 日之官员恕矣 ……愚民毁学,其咎则全在于官 吏。 5 民对新式学堂的不欢迎 ,是多种原 因造成 的,而 ”【农 】 地方官吏的借机敲诈 、中饱 私囊 ,无疑是直接 的导火索 。 二 、 对 学 堂奖 励 出身 的 批判 清 政府 在 兴 办 学 堂 的过 程 中 ,反 复 强调 “ 事 多艰 ,兴 时 学育才实为当务之 急” ,为了从政策上引诱鼓励士子进入学 堂学习,清政府逐渐开始对学堂学生予以奖励 出身的政策 。 《 奏定学堂章程》颁布 实施后 ,更是详细的规定 了各级各类 学堂毕业 的奖励细则。这一政策从表面看, 实有助于满足 确 士人对虚荣 的追求,有助于鼓励更多的士人进入新式学堂 , 但从更深 的层次考虑, 它把科举取士所形成 的 “ 读书一 应试 作 官”的思维定势 、价值取 向保存下来。学堂与仕途 仍然 混为一途 , 而这与新式教育 的宗 旨是格格不入的,学堂 与留 学是分科教授的,培养专业人才,而奖励出身,给与翰林院 编修等职务,使得大多数人才无法发挥其才能。《 东方杂志》 对学堂奖励出身政策一直持强烈的批判态度 。有论者认为, “ 各省之设学堂,纷纷 以毕业奖励 为言,竟 以此为诱导学生 之 具 ,是使 学生 永无 自立之 性 ,且 与教育 原理 大相 反背 也。 6 ”[有论者指 出学堂是开启民智、培养人才之所 ,并不 1 是为培养官员而设,“ 学堂所以异于科举者何 ?在科举 为造 般仕宦人才而设 , 学堂则为陶铸全 国之国民, 皆得实地 使 之生活而设也,若引全 国国民而趋 于仕宦,则何如仍科举之 为愈矣。若 以学堂为进身之阶,又奚怪乎顽固党人 谓学堂为
、
教 育 需要 经 费 ,短 时 期开 办 如 此 多 的 学堂 , 需 要 投 入 更
巨款 。 子赔款数额巨大 , 庚 使清政府陷入 了严重的财政危机 , 同时,10 年后开始 的新政 以及其后 的宪政包含编练新军、 91 创办巡警 、 振兴实业等无不需要巨款,教育仅仅是其中之一
项 。清 末 中央 与 地 方 皆苦 于 经 费 极度 短 缺 ,当 时上 谕 坦 言 : “ 国步艰虞 ,百废待举,而库储一空如洗 。 ” 为了筹措教育经 费, 各地纷纷开征各种名 目的捐税 ,以 致物价腾贵,民不聊生。与此 同时,清王朝末年无可救药 的 制度性腐败同样充斥着刚刚起步 的新式教育 , 学堂的经营者 更是往往不得其人。《 东方 杂志 》对这种情况极其反对 ,并 予以深刻地揭露和抨击 :“ 观乎今 日之任教育者,非迂老无 用之绅士 ,即浅陋无识之官员。,3 ,(这些人对近代新式教育 】 并不 了解,更严重 的是他们往往视学堂为升官发财之地 , 校 园中挤满了各种名 目的总办 、监督、提 调、庶务 、文案等, 他们是以兴学为名,兴中饱之实,“ 一校之 中,房屋、器具 、 饭食、仆隶、书籍 ,及种种开销 既繁多,且强半之事物为 内 地人所 不习之 , 遂得任意报销,恣其 中饱,以经理学堂而起 家者,已屡见其人 ,大率一校之 中,总理教习司事等员,或 以为 娱 老之 方 或 以为威 福 之 地 , 以 为殖 产 之 计 , 或 各行 其 是 , 而教育一端 , 则全置诸度外 。 《 ” 东方杂志》尖锐的指出: 故 “ 我国之 学堂 ,养老院也,栖流所也,庞杂废弛,不可言状 。 开之七 八年 ,徒见经理者 ,营家宅 ,置 田产;执事者,妻 妾 肥泽,衣食温饱 ,而教成之学生,则杳然不知其何在 ! l , ,】
第3卷 1
第2 期
湖 j 匕广 播 电 视 大 学 学 报
J u na u i o r lofH Be TV n v riy U i e st
V 1 1 No2 o . , . 3
2 1 年 2月 01
F b u r . 01 , 6  ̄ 0 3 e r ay 2 0 2 1 6
《 东方杂志》 是创刊于清末新政时期的一份综合性期刊, 虽然不是教育专业刊物 , 但却利用各种渠道积极的介绍西方 先进 的教育思想。 绝大多数论者都是从社会改造的需要来认 识教育 问题的,把教育 问题提升到振兴 国家、振兴民族 的高 度上 ,教育救 国意识非常的明显 。强烈 的批判精神 是 《 东方 杂志》教育思想 的主要特 色之一 , 清末新政时期 由政府主导 的近代教育变革弊端重重,《 东方杂志》在倡 导近代教育变 革的过程 中, 了教育近代化 的成功转 型, 为 对各种教育弊端 的存在表示 了积极的关注 。从以人 为本 ,重在精神 , 不在形 式的教育理想出发, 们对晚清 以来教育现状的弊端进行 了 他 全面 的批判:“ 日中国之学校 ,皆无秩序之学校 也,不独 今 与东西各邦不 同,亦且与古代教育之法不同。 l ”【而这种强 】 烈的批判意识也正展示了 《 东方杂志》论者关注教育救亡 , 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 对学堂腐败的批判
论 《 东方杂志 》的教育批判意识
仝 津矽
( 河南工程 学院 土木 _程 系,河 南 T - 郑州 4 19 ) 5 11
[ 内容提要】 《 东方杂志 》创刊于清末新政时期,该刊对近代教育思想的传播极为重视,虽然不是教育专业 刊物 ,但却利用各种渠道积极的介绍西方先进的教育 思想 ,对清政府 办学堂过程 中存在的种种弊端进行了极力 的 批判 ,表现 出了强烈的教育救 国意识。 [ 关键词】 《 东方杂志》 ;批判精神;教育弊端 ;清末新政 [ 中图分类号] C 1 . 93 4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 号] 10 .4 7 (0 1 206 -2 0 87 2 2 1 )0 .0 20
失败。各地设立学堂 ,动辄加捐 筹款 ,早 已民怨沸腾 ;欲壑 难填的贪官污吏们又把有限的资金塞进了私囊 , 加剧 了社会 矛盾并使之进一步激化。中国民众 民智未开, 对学堂本来就 抱 有很大的偏见 , 官方又一再以兴办学堂的名 目开征各种名 目的捐税 ,wk.baidu.com得民不聊 生, 更加加重 了他们对学堂 的仇视 。 于是直接予 民以福祉 的办学兴教, 也同样 引发 了乡民普遍暴 力对抗 ,而这直接诱发 了 10 9 5年前后各地连绵不断的毁学 风潮 。《 奏定学堂章程》颁布后 ,地方官府为了凑足上面规 定的学堂数 目,以办学为名 ,增加多种苛捐杂税 ,激起 了民 变 。 民们捣毁学堂,殴伤教员,江西、江苏、浙江 、四川 、 农 广东等省均有发生。在社会各界纷纷谴责暴 民愚蠢的时候 , 《 东方杂志》对这种现象的发生的评论却较为公允, 愚民之 “ 毁学 ,固非有意与学堂为难,实 由平昔官府之敲扑过甚,故 藉此而一泄其忿焉 。然则毁学纵为暴举 ,究其罪之所在 ,吾 固不能为近 日之官员恕矣 ……愚民毁学,其咎则全在于官 吏。 5 民对新式学堂的不欢迎 ,是多种原 因造成 的,而 ”【农 】 地方官吏的借机敲诈 、中饱 私囊 ,无疑是直接 的导火索 。 二 、 对 学 堂奖 励 出身 的 批判 清 政府 在 兴 办 学 堂 的过 程 中 ,反 复 强调 “ 事 多艰 ,兴 时 学育才实为当务之 急” ,为了从政策上引诱鼓励士子进入学 堂学习,清政府逐渐开始对学堂学生予以奖励 出身的政策 。 《 奏定学堂章程》颁布 实施后 ,更是详细的规定 了各级各类 学堂毕业 的奖励细则。这一政策从表面看, 实有助于满足 确 士人对虚荣 的追求,有助于鼓励更多的士人进入新式学堂 , 但从更深 的层次考虑, 它把科举取士所形成 的 “ 读书一 应试 作 官”的思维定势 、价值取 向保存下来。学堂与仕途 仍然 混为一途 , 而这与新式教育 的宗 旨是格格不入的,学堂 与留 学是分科教授的,培养专业人才,而奖励出身,给与翰林院 编修等职务,使得大多数人才无法发挥其才能。《 东方杂志》 对学堂奖励出身政策一直持强烈的批判态度 。有论者认为, “ 各省之设学堂,纷纷 以毕业奖励 为言,竟 以此为诱导学生 之 具 ,是使 学生 永无 自立之 性 ,且 与教育 原理 大相 反背 也。 6 ”[有论者指 出学堂是开启民智、培养人才之所 ,并不 1 是为培养官员而设,“ 学堂所以异于科举者何 ?在科举 为造 般仕宦人才而设 , 学堂则为陶铸全 国之国民, 皆得实地 使 之生活而设也,若引全 国国民而趋 于仕宦,则何如仍科举之 为愈矣。若 以学堂为进身之阶,又奚怪乎顽固党人 谓学堂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