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现代绿色建筑设计发展趋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现代绿色建筑设计发展趋势
殷珊
(南京三江学院建筑系)
1绿色建筑与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包含两个基本要素:“需求”和对需要的“限制”。发展是人类生存的基本需求,建筑是人类改变和适应周围环境的一种开发行为,建筑行为包含了以不同形式大量消耗、改变和转化自然资源的过程,显然这些行为在各方面对环境造成了影响,也将影响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全球的资源短缺和环境问题已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也吸引着建筑领域的专业人士开始研究和评估建筑对环境的影响。建筑设计师们已经意识到通过合理的建筑设计手段是可以减轻这种负面影响的。例如研究表明,在概念设计阶段就关注建筑节能,把建筑作为整体系统设计,并注重与各个子系统的相互关系,可以比一般建筑节省50~70%的能量。
目前在建筑设计领域,流行着一些有关可持续发展的设计概念,如“绿色建筑”、“生态建筑”、“健康建筑”等等,这些概念中多少都蕴涵了一些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这些概念正逐渐被建筑师、特别是业主所接受。与以往的传统建筑相比较,可持续发展的建筑设计更注重于事先考虑建筑对环境的尊重与适应,考虑如何减少不可再生资源的使用,更高效地使用可再生资源,同时营造出更舒适的居住和工作空间。这就要求设计师要基于高效使用资源和保自然生态环境的原则进行设计,而不仅仅是满足功能和美观的要求。
我国资源总量和人均资源占有量都严重不足,同时我国的消费增长速度惊人,资源利用效率上也远低于发达国家。中国现有建筑总面积400多亿平方米,预计到2020年还将新增建筑面积约300亿m2如果仍维持现在的发展模式,资源和环境的瓶颈作用将使得建筑业的发展难以为继,因此在我国发展绿色建筑,是一项意义重大且十分迫切的任务。
2绿色建筑的内涵
在我国颁布的第一部有关绿色建筑的国家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中,从我国的基本国情出发,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节约能源有效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的角度,提出了绿色建筑的定义: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保护环境、节约资源(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最终实现人与自然共生的建筑物。绿色建筑的定义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
2.1全寿命周期的概念
全寿命周期主要强调建筑对资源和环境的影响在时间上的意义。建筑从最初的规划设计到随后的施工建设、运营管理及最终的拆除,形成了一个全寿命周期。关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意味着不仅在规划设计阶段充分考虑并利用环境因素,而且确保施工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最低,运营管理阶段能为人们提供健康、舒适、低耗、高效、无害的空间,拆除后又对环境危害降到最低。
建筑对资源和环境的影响要有一个全时间段的估算,建筑初期投入可能很便宜,但是运营成本可能会很贵。例如:选用能效比低的用能设备可能会节省设备的初投资,但日后运行过程能耗的增加会造成运行费的增加,而且对环境会造成更大的负面影响。因此引入全寿命周期的概念,绿色建筑应体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考虑到建筑对环境的影响并不局限在建筑存在的时间段里,绿色建筑全寿命周期的概念还应在上述的基础上向前、向后延伸,往前到建筑材料的开采、运输、生产过程,往后到建筑拆除后垃圾的自然降解或资源的回收再利用。这个周期的拉长意味着在选择建筑材料时要考虑原材料的开采过程对环境的影响,同时应尽量选用当地生产的材料,以减少运输过程中的能耗;当然在生产过程中也涉及到能耗和环境的问题,需要改进和淘汰耗能大、严重污染的生产工艺。另外在建筑的建造过程中,应考虑建筑寿命终结时拆除废弃物的出处问题,应选用可再利用、可再循环、可在短期自然降解的建材。
综上所述,全寿命周期的概念在建筑的前期策划过程中应得到充分的重视。
2.2强调最大限度的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
建设部提出了“四节一环保”的要求,即着重强调节地、节能、节水、节材和保护环境,这也是我国建筑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保护环境、减少污染,资源的节约和资源的循环利用是关键,
“少费多用”做好了必然有助于保护环境、减少污染。
2.3满足建筑根本的功能需求
保证使用者的健康是最基本的要求,节约不能以牺牲使用者的健康为代价。“适用”强调的是适度消费的概念,决不能提倡奢侈与浪费。高效使用资源需要加大绿色建筑的科技含量,比如智能建筑,通过采用智能的手段使建筑在系统、功能、使用上提高效率。
2.4建筑要与自然和谐共生
建筑业再也不能延续高消耗、高污染的传统建筑发展模式,必须大力发展绿色建筑,才能适应现代城市生态建设发展的需要。不然,将会在建筑领域再次重蹈先污染后治理的覆辙,危及后代子孙的生存。发展绿色建筑的最终目的是要实现人、建筑与自然的协调统一。
3绿色建筑目标的确定
随着绿色建筑的发展,世界上不少国家都相继推出了适合本国国情的绿色建筑的相关标准和规范,特别是一系列评估标准的出台,对规范绿色建筑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如英国的BREEM、美国的LEED、日本的CASBEE评估体系等等。这些标准一方面对绿色建筑提出了一系列要求,同时也对绿色建筑进行了等级划分,使用者可以根据标准的要求,根据自身项目的具体情况,确定绿色建筑的目标。
绿色建筑强调的是人、自然与环境之间的和谐关系。不同国家之间存在气候、资源、文化、风俗等方面的差异,各国绿色建筑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存在差异,即绿色建筑要根据具体国情来考虑实施方案。相对而言,中国面临着
摘要:论述了绿色建筑、可持续发展及其关系,从多角度论述了绿色建筑的设计要点,并对绿色建筑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意见。
关键词:绿色建筑;建筑设计;发展趋势
研究园地
资源短缺、发展速度快、粗放型发展的特点,其绿色建筑的发展也应采用有中国特色的标准。
3.1绿色建筑的评价指标体系
为推动和规范绿色建筑的发展,我国在2006年3月颁布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0378-2006)(以下简称《标准》),这是我国批准发布的第一部有关绿色建筑的国家标准。《标准》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根据中国的国情,提出了绿色建筑的评价指标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六点:节地与室外环境;节能与能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室内环境质量;运营管理。标准的条文按上述六大指标展开,其中住宅建筑的分项指标共76项,公共建筑的分项指标共83项。3.2绿色建筑的评定
《标准》中每类指标下的具体分项指标可分为控制项、一般项和优选项三类。控制项为绿色建筑的必备条件;一般项和优选项为划分绿色建筑等级的可选项,其中优选项是指实现难度较大、绿色度较高的可选项。绿色建筑应满足《标准》第四章住宅建筑或第五章公共建筑中全部控制项要求,且按满足一般项和优选项的程度,将其划分为一星级、二星级、三星级。
3.3绿色建筑的目标
确定绿色建筑的目标,是开发商和设计师们面临的首要环节,是实现绿色建筑的第一步。绿色建筑并没有一个绝对一致的标准要求。绿色建筑相对普通建筑而言,体现“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更加关注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不同绿色建筑之间可以存在差异,并不苛求所有绿色建筑都达到一致的标准,根据绿色建筑的“绿色度”,可以使用《标准》对绿色建筑进行评价和分级。因此不同的绿色建筑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和要求,确定绿色建筑目标。
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区在气候、地理环境、自然资源、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与民俗文化等方面都存在较大差异,建设绿色建筑时,应注重地域性特点,因地制宜、实事求是。一般而言,开发商和设计师可以对照《标准》中各条款的要求,确定绿色建筑目标,而当《标准》中某些条文的要求不适应建筑所在地区气候与建筑类型等条件时,这些要求可以不列入目标。
3.3.1基础目标
《标准》中的控制项是绿色建筑的必备条件,是必须满足的目标,因此可以将控制项作为绿色建筑的基础目标。
3.3.2定级目标
《标准》根据对一般项和优选项的满足程度,对绿色建筑进行等级划分,如表1所示。开发商项目的定位对绿色建筑目标的选择至关重要,设计师应根据项目的具体情况,选择有可能满足的一般项和优选项,作为定级目标。
3.3.3目标的筛选
初选目标(包括基础目标和定级目标)形成后,设计师应与开发商一起,充分研讨各个目标的内涵,了解目标对项目的影响,综合分析项目的情况,进行目标的筛选。筛选时应注意以下三个问题:①应尽量在项目的可行性研究阶段,开展确定项目绿色建筑目标的工作,以避免对项目投资定位的影响和造成后续工作的返工;②确定的实施目标应留有一定的余地,保证在实施过程中避免不可预见因素的影响;③基础目标是必须满足的,因此应确保基础目标的实现,而定级目标可以随着工作的开展,进行比选,以确定性价比最好的目标组合。
3.3.4目标的技术路线
研究绿色建筑的技术路线,就是从技术的角度,来确定项目目标是否可行的过程。可按以下步骤来确立绿色建筑目标的技术路线:
(1)提出目标;
(2)针对目标提出设计思路(应提出一个以上的设计思路);
(3)区分设计思路的优先次序;
(4)确定目标实施的技术路线。
下面举例说明如何运用上述步骤来确定目标,例如:
(1)第一阶段,目标之一是“非传统水源利用率不低于10%”。
(2)第二阶段,针对这一目标,设计思路有如下内容:
①采用市政再生水水厂集中供应的再生水;
②采用建筑自身的优质杂排水,处理后用作住宅冲厕;
③采用建筑自身的优质杂排水,处理后用作绿化和景观用水;
④采用雨水收集,处理后用作绿化和景观用水;
⑤采用雨水收集,处理后用作住宅冲厕。
(3)第三阶段,区分设计思路的优先次序:①>②>③>④>⑤。
(4)最后阶段,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按次序进行排比。如建筑处于市政再生水管网的覆盖范围内,选择①,即优先采用市政再生水,从技术上而言,再生水的水质和水量都更有保障;如果建筑所处城市无市政再生水管网,则选择②,该技术路线用水量和中水量的平衡全年都有保障,但水质的保障需要通过加强管理来实现;若选择③,仅绿化和景观用水采用中水,可节省一套中水供水管网,但不利于水量的平衡;若项目所在地区雨水量少且不均匀,选择④和⑤是不合理的。
因此,“非传统水源利用率不低于10%”的目标,根据项目实际情况,可以优先通过“采用市政再生水”这一技术路线来实现。
3.3.5目标的经济技术分析
如果在项目的前期引入绿色建筑的理念,建造绿色建筑并不一定意味着成本的增加,当然确实有些目标的实现需要增加投资,但有些目标的实现并不会带来成本的变化,甚至可能还会降低成本。如“建筑造型要素简约,无大量装饰性构建”的要求,需要设计师和开发商在注重美观的同时,关注“资源节约”的理念,并不需要增加投资,处理得当时还有可能降低成本。在关注绿色建筑的成本时,不能只看一次投资,还应从建筑全寿命周期的角度,考虑建筑在运营管理过程中的运营成本。某些目标的实现可能会增加一次投资,但会大大降低运营成本,如节能的目标,虽然会造成建造费用的增加,但会使得运营成本大大减少。当然对于开发商来说,一次投资的控制是项目可行性研究的重要环节,因此初投资增量成本的计算,是最终确定绿色建筑目标的关键环节。目标的经济技术分析可按下列步骤进行:(1)对目标的技术路线进行方案设计;
(2)对方案进行经济技术分析,估算项目的增量成本;
(3)根据增量成本估算的结果,和项目投资定位情况,确定项目的实施目标。
4绿色建筑策划的工作模式
4.1绿色建筑整体设计特点
表1划分绿色建筑等级的项数要求(住宅建筑)
一般项数(共40项)
等级
节地与室外环境(共8项)节能与能源利用
(共6项)节水与水资源利用
(共6项)节材与材
料资源利
用(共7
项)
室内环境
质量(共
6项)
运营管理
(共7项)
优选项数
(共9项)
★
★★
★★★
456234345345234456-35
(下转第21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