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科技强农八大工程实施方案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西科技强农八大工程实施方案

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推动科技支撑我区乡村振兴和“三农”高质量发展,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目标

坚持以科技支撑乡村振兴和“三农”高质量发展为目标,以聚焦产业发展、聚焦实际应用、聚焦农民需求为导向,按照“抓基础、破瓶颈、建平台、推转化、促融合”的总体要求,在2020年至2022年期间,通过组织实施科技强农八大工程,抢占农业高新技术制高点,为乡村振兴和“三农”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能。到2022年,选育10个现代种业突破性新品种,突破10项动植物病虫害防控技术,研发100项农业产业关键核心技术,推广应用100项农业先进适用技术成果;建成10个广西创新型县(市、区),培育建成1个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新增建成2个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择优建成50个自治区农业科技园区,优化建成100家以上广西星创天地,每年选派5000名以上科技特派员下乡服务“三农”,有效提升全区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力争全区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提高到52%以上。

二、重点任务

(一)现代种业创新工程。围绕水稻、玉米、糖料蔗、百香果、火龙果、食用菌、生猪、奶水牛、鸡、罗非鱼、油茶、松树、杉树等优势特色种养产业,选育10个以上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突破性新品种,推动农业转型升级。

种质收集保存。做好特色种质资源收集、性状鉴定、繁殖更新、入库保存工作,加强种质资源库(圃)以及原生境保护点建设,构建农业核心种质1000份,建设广西现代种业遗传资源信息共享平台。

种质开发利用。利用核心优异种质资源,开展重要性状精准鉴定及基因分子定位和克隆,推动基因编辑、单倍体育种、动物良种克隆、无融合生殖、小孢子离体培养高频再生等现代种业关键技术攻关,获得10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重要利用价值的核心基因。

品种选育繁育。利用核心基因和创新种质,应用现代育种技术,筛选培育广适应、高产量、高品质和高抗逆性的水稻、玉米、糖料蔗、蚕桑、花生、大豆、薯类、柑橘、芒果、香蕉、百香果、火龙果、龙眼、荔枝、食用菌、油茶、松树、杉树等新品种,开展地方猪、奶水牛、优质鸡、罗非鱼等优良品种提纯与改良杂交利用,培育新的优良品种。着重开展品种的亲本保纯、繁殖和繁(制)种关键技术,以及种子种苗加工技术、重要病虫害和种子质量精准快速检测技术等研究。利用3年时间,力争审定(登记)农林牧渔新品种300个以上,突破10项现代重大种业繁育关键技术。

(二)农业重大技术攻关工程。围绕自治区重点发展的水稻、玉米、糖料蔗、油茶、渔业、茶叶、食用菌、香蕉、百香果、肉牛肉羊、奶水牛、生猪等优势特色产业的重大科技需求,突出以产业链部署创新链、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的要求,组织实施一批重大农业科技专项,到2022年突破100项以上关键核心技术,研发一批智能化生产加工装备,为乡村产业振兴提供技术支撑。

种植与养殖。聚焦“超级稻+再生稻”高产栽培、油茶早实丰产栽培、茶叶高效生态栽培等重大技术,突破发展种植关键核心技术20项以上。瞄准稻虾(渔)生态养殖、牡蛎深水生态养

殖、生猪标准化养殖生产、肉牛肉羊与奶水牛安全高效生产、家禽无抗(替抗)养殖等重大技术,突破发展养殖关键技术20项以上。

农产品加工与机械化。集中攻克农产品保鲜综合处理、农林产品高值化综合利用等重大技术难题,获得突破性农产品加工技术20项以上。重点推进水稻、玉米、糖料蔗、油茶、生猪等种养全程智能化装备制造技术攻关,突破机械智能化技术、节能环保技术、轻量化制造技术20项以上。

农产品质量安全。重点攻关危害因子的高灵敏高通量识别与非定向筛查、农产品质量安全控制与农药残留快速检测、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农用地安全利用和农产品重金属污染阻控等技术,获得重大技术成果20项以上。

(三)重大动植物疫病科技应急工程。瞄准动植物重大疫情疫病,组织实施一批科技应急专项,着力突破一批动植物病虫害防控关键核心技术,保障我区农业产业健康发展。

农业病虫害防控。围绕柑橘黄龙病、罗汉果根结线虫病、百香果茎基腐病、香蕉枯萎病、葡萄霜霉病、稻瘟病、草地贪夜蛾、松材线虫病等病虫害,开展病虫综合防控技术攻关,建成一批综合防控技术应用示范点,降低病虫危害损失率,将柑橘黄龙病控制在2%以下,罗汉果根结线虫病和百香果茎基腐病控制在5%以下,香蕉枯萎病控制在8%以下,葡萄霜霉病控制在10%以下,稻瘟病控制在20%以下,草地贪夜蛾控制在5%以下,松材线虫病控制在2%以下。

畜禽水产疫病防控。围绕非洲猪瘟、禽流感、对虾白斑综合症、罗非鱼链球菌病等四大疫病,开展新型疫苗、新型化学合成药、中兽药及诊断试剂研发,完善生态安全评价与防控技术体系,建成一批综合防控技术应用示范点,将非洲猪瘟发病率控制在8%以下,禽流感发病率控制在10%以下,对虾白斑综合症和罗非鱼链球菌病发病率控制在30%以下。

(四)农业科技园区创新辐射工程。在调整结构和优化布局的基础上,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作、企业主体、农民受益”的原则,按照“一区一主题、一区一主导产业、一区一平台”的功能定位,重新认定和建设一批农业科技园区,提升科技园区的辐射带动能力。到2022年,培育建成1个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新增建成2个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择优建成50个自治区农业科技园区。

基础条件建设。农业科技园区建设的核心区、示范区应当分别达到:种植业核心区3000亩以上、示范区10000亩以上;养殖业核心区1000亩以上、示范区3000亩以上。农产品加工业核心示范区内规模以上农业企业达到3家以上。着力引进区内外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到园区共建创新平台。依托园区建设星创天地,聚集各类人才到园区创办、领办企业,引导科研人员、大学生、返乡农民工等到园区创新创业。建立园区科技信息服务平台,实现线上交易、线下服务、信息交流。

成果转化能力建设。引进农业龙头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等到园区从事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工作,加快培育创新创业主体。根据资源禀赋和主导产业优势,培育园区特色产业群,引导设施农业、精准农业、智慧农业、光伏农业、循环农业等新型农业生产方式进园示范。建立职业农民培训基地,加强线上线下技术培训和辅导。

(五)县域农业科技成果推广示范工程。推动科技成果下沉县乡村,选择10个以上主导产业具有比较优势、创新驱动工作基础好、科技管理能力强的县域,建成“一县一业”科技推广应用先行先试示范区,促进县乡村融合发展。

科技推广基地建设。按照聚焦产业发展、聚焦实际应用、聚焦农民需求,优先在农业科技园区开展农业新品种、新产品、新技术推广应用,打造县域科技成果推广应用示范基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