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五大核心素养解读精练(五)——家国情怀限时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大核心素养解读精练(五)——家国情怀

概念释疑

家国情怀是学习和探究历史应有的价值取向和人文追求,体现了对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情感,以及对国家的高度认同感、归属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学习和探究历史应具有价值关怀,要充满人文情怀并关注现实问题,以服务于国家强盛、民族自强和人类社会的进步为使命。课标要求

(1)在树立正确历史观上,从历史的角度认识中国的国情,形成对祖国的认同感和正确的国家观。

(2)能够认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历史发展趋势,形成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正确的民族观,具有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3)了解并认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认识中华文明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

(4)了解世界历史发展的多样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国、各民族的文化传统,形成广阔的国际视野,树立正确的文化观。

(5)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必然,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6)能够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塑造健全的人格,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课标解读

对高中学生而言,家国情怀的具体表现主要有:

(1)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增强对祖国的认同。

(2)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增强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养成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3)树立正确的文化观,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认同,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国、各民族的文化传统。

(4)增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树立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5)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塑造健全的人格,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高考印证]

1.(2018·全国新课标卷Ⅰ)五四运动后,出现了社会主义是否适合中国国情的争论,有人反对走俄国式的道路,认为救中国只有一条路,就是“增加富力”,发展实业;还有人主张“采用劳农主义的直接行动,达到社会革命的目的”。这场争论( )

A.确定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

B.使思想界认清了欧美的社会制度

C.在思想上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条件

D.消除了知识分子在救亡图存方式上的分歧

解析:材料反映了五四运动后,社会主义思想在中国引起争论,有赞成,也有反对。这场争论客观上促进了社会主义思想的传播和影响,为中共的成立准备了条件。C项正确。A、B、D三项的结论都无法根据材料得出,“确定了”“认清了”“消除了”都是完成时,片面解读了材料或者完全错误地解读了材料,跟材料意思不符。

答案:C

2.(2018·全国新课标卷Ⅰ)1948—1949年夏,英、法、美等国通过各自渠道同中国共产党接触,试探与将要成立的新政府建立某种形式的外交关系的可能性。中共中央考虑:不接受足以束缚手脚的条件;可以采取积极办法争取这些国家承认:也可以等一等,不急于争取这些国家的承认。这反映出( )

A.中国共产党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B.西方国家放弃了对国民党政权的支持

C.中国冲破了美国的外交孤立

D.新政府不急于获取国际支持

解析:西方国家试探与中共将要成立的新中国建交的可能性,中共中央考虑,既可以积极争取承认又不急于争取承认,因为不接受足以束缚手脚的条件,A项正确。西方国家只是试探建交可能性,不能说明放弃支持国民党,B项错误。C项无法体现,新中国同苏联等17国建交,标志着冲破了美国外交孤立。新中国积极争取苏联等社会主义阵营国家的支持,不急于获取西方国家的支持,D项错误。

答案:A

[模拟感悟]

1.《训约十四条》记载:“约之二:吾族务要恪遵祖训,以伦理为纪纲,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妇和顺;一家雍睦(和睦),端由于此。……循规蹈矩,宗族称孝,乡党称弟(悌)。”据此可知,中国古代族规起到的直接作用是( )

A.维护家族团结和睦

B.灌输儒家伦理道德

C.稳定封建统治秩序

D.强化家国一体观念

解析:根据“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妇和顺;一家雍睦(和睦)”“循规蹈矩,宗族称孝,乡党称弟(悌)”可知,族规对于维护家庭和宗族的和谐有重要作用,A项正确。

答案:A

2.“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一片丹心图报国,两行清泪为思亲”“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这些诗句表明中华民族历来具有( )

A.勤劳勇敢的精神

B.艰苦奋斗的精神

C.耕读情怀

D.家国情怀

解析:材料没有涉及勤劳勇敢、艰苦奋斗和耕读情怀,A、B、C三项错误;“哀民生之多艰”“家祭无忘告乃翁”“一片丹心图报国”“苟利国家生死以”体现了对国家民族的热爱,D项正确。

答案:D

3.容闳(1828—1912),毕业于哈佛大学,为中国留美之第一人。1901年就义和团运动对学生说了一番话:“汝以义和团为乱民乎?此中国之民气也,民无气则死,民有气则动,动为生气,从此中国可免瓜分之局,纳民气于正轨,此中国少年之责也。”这里“纳民气于正轨”应是( )

A.加强对民众的爱国主义教育

B.对民众爱国热情进行理性引导

C.将民众的爱国运动纳入政府的领导

D.加强对民众行动的规范管理

解析:据材料容闳“1901年就义和团运动对学生说了一番话”可知不是加强对民众的爱国主义教育,他肯定了义和团运动是一场爱国主义运动,阻止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阴谋,A项错误;据材料可知他认为光有爱国主义情感还不够,还要青年对此进行理性的引导,才不会被各式各样的人所利用,成为“乱民”,B项正确。

答案:B

4.孙中山认为,义和团运动是“对于欧美的新文化之反动”;“其勇锐之气,殊不可当,真是令人惊奇佩服。所以经过那次血战之后,外国人才知道,中国还有民族精神,这种民族是不可消灭的”。以上材料说明孙中山对于义和团运动的评价是( )

A.否定其排外主义

B.赞扬其反侵略精神

C.全面赞扬与肯定

D.既有赞扬又有否定

解析:“对于欧美的新文化之反动”反映孙中山否定义和团运动盲目排外主义,而“其勇锐之气……是不可消灭的”反映孙中山赞扬义和团运动的反侵略精神,D项正确。

答案:D

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1896年出版的《中国环行记》中,美国传教士丁韪良评价科举是“中国文明的最好方面”“它的突出特征令人钦佩”。

美国历史学家威尔·杜兰特在《世界文明史》评价中国的科举制:“……(柏拉图若与科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