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脾脏及其疾病》演示PPT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4
脾梗死CT表现
①多发生于脾前缘处近脾门的方向,为低密度区。 ②梗死灶呈三角形或楔形,底近脾的外缘.尖端面
向脾门。 ③增强扫描显示更为清楚.脾密度增高而梗死灶不
增强,对比更好。 ④脾梗死灶在急性期(8天以前)呈低密度区,不
强化;在慢性期瘢痕收缩脾脏缩小、变形。 ⑤若整个脾脏梗死.增强脾脏不强化,只有脾包膜
13
14
脾肿大 splenomegaly
15
脾肿大
16
脾囊肿(splenic cyst)
分寄生虫性和非寄生虫性,后者分真性、假性。 假性囊肿常见,与外伤、胰腺炎有关。 CT表现典型,圆形,界清的水样低密度灶,无强化。单
发或多发,个别可见壁钙化。 脾包虫囊肿有一定特征性(囊壁囊内钙化、母囊内子
38
多脾综合症。CT平扫(上图) 示腹腔器官异位,右腹部可见 多个脾脏。增强(下图)示多 个脾增强情况相同(箭头)。
39
23
脾淋巴管瘤
24
脾淋巴瘤(lymphoma of spleen)
分原发性和淋巴瘤脾浸润,大部分为后者。 可以为霍奇金或非霍奇金淋巴瘤。 病理分型:弥漫性脾肿大型(无肿块)、粟粒型(直径
小于5mm小结节)、多发结节型、孤立大肿块型。 弥漫性脾肿大型、粟粒型CT难显示结节,仅表现脾大。 多发结节型、孤立大肿块型表现为脾大+低密度结节灶;
厚2.5cm;CT肋单元法—不超过5个肋单元, 下缘不低于肝下缘。 脾密度低于肝,均匀动脉期不均匀,静脉期变均 匀。
3
4
脾脏正常强化
5
6
脾脏正常MRI表现
大小、外形 信号:T1WI低于肝、
T2WI高于肝
7
脾脏异常CT表现
脾大小的异常: 脾密度异常:
副脾
8
9
脾脏大小异常
10
脾脏密度异常
边缘不清,增强后境界较清。 淋巴瘤脾浸润者可见脾门及腹膜后淋巴结肿大。 影像学表现无特征性,须与其他恶性肿瘤鉴别。
25
脾非何杰金淋巴瘤。CT平扫 (上图)示脾内三个低密度 灶,增强扫描(下图)病灶 境界清楚。
26
脾淋巴瘤
27
脾淋巴瘤
28
脾转移瘤
29
脾转移瘤
女56岁,子宫颈癌, B超示肝内低回声 区,怀疑肝转移癌。
脾脏及脾脏疾病影像学表现
郧阳医学院医学影像学系
1
脾脏正常及异常X线表现
价值不大。 胃肠道造影:脾肿大、异位对胃肠道的压迫。 脾大、钙化。
2
脾脏正常CT表现
位于左上腹,膈面及胸壁侧光滑,脏面不平。 有关韧带:起固定作用,也为炎症、肿瘤扩展的
桥梁。脾肾、脾膈、脾胃韧带。 脾个体差异较大,平均长10.5cm、宽6.5cm、
囊)。 MRI表现为长T1、长T2的病变。 影像学难分真、假性囊肿。 需与囊性肿瘤鉴别,后者可见不规则壁厚、壁强化、壁
结节等。
17
脾囊肿
18
胆结石、脾多发囊肿
19
脾囊肿并钙化、 肝内胆管结石、 脂肪肝
20
脾血管瘤(splenic hemangioma)
是脾脏常见的良性肿瘤。 通常无症状,大病灶压迫周围器官,破裂出现急
液平有特征性。
33
脾梗死(Splenic infarction)
引起脾梗死的疾病常为二尖瓣疾病、骨髓增生性 疾病、动脉炎、脾动脉瘤、动脉硬化等疾病。当 有门静脉高压等导致的脾肿大时,更易出现脾梗 死。医源性现多见。
病理学变化为贫血性梗死。 病灶常为多发,表现为尖端朝向脾门的楔状分布。
有时脾梗死还可伴发脾内出血。 可以无临床症状,亦可以引起左上腹痛。
有增强现象。
35
脾梗死。CT平扫(上图) 示脾内多发低密度区,边界 模糊。增强扫描(下图)示 病灶边界变清,为多发的楔 形低密度灶,无强化表现。
36
游走脾 多脾综合征
为先天性变异。 游走脾或异位脾指脾位于正常位置以外的腹腔其
他部位。为脾蒂及脾有关的韧带松弛或过长所致。 多脾可以单独发生,亦可合并心血管及内脏多种
11
脾脏异常MRI表现
MRI不如CT显示满 意。
单纯脾大无信号改 变。
肿瘤—局限性T2WI 高信号(正常脾 T2WI稍高信号)
12
脾弥漫性疾病
表现为脾大。 【脾大标准】 厚度超过4cm,脾外缘大于5个肋单元,下缘超过肝下缘。 【脾大病因】 炎症性 淤血性 增殖性 肿瘤性 寄生虫性 胶原病性
成因:局部淋巴液引流受阻,积聚而形成囊状扩 张。又称淋巴水瘤,为良性淋巴管畸形。
病理上分毛细血管状、海绵状和囊状。囊状主要 见于身体的软组织部位。
病变累及多个脏器称淋巴管瘤病。 影像学表现:脾大,单或多个低密度灶,界清,
内见粗大间隔,CT值偏高(含有蛋白);增强 后瘤壁及间隔强化,中心无强化。 MRI表现为 长T1、长T2的病变。
畸形。 一般无临床症状。脾扭转时可产生急腹症。 影像学检查显示脾异位的形态及位置,正常脾窝
处无脾。
37
多脾综合征CT表现
1.有一个或多个副脾。为结节状或球状的组织, 密度或增强特性与正常脾脏相同。
2.脾脏异位,可位于右侧腹部。 3.多同时有多脏器的移位症,如右位心、异 位的肝、胃肠、胆囊胆道等,即内脏异位症。 4.个别病例有可能同时发生胆囊先天缺如、 心脏与大血管发育不全、畸形等。 [鉴别诊断] 需与腹腔肿大淋巴结或其他肿物鉴 别。副脾密度或增强特性与正常脾脏相同可鉴别。
腹症,脾亢产生贫血、乏力、心慌等症状。 常为海绵状血管瘤,影像学表现类同肝血管瘤。 大血管瘤中央可有纤维瘢痕形成,偶尔可见钙化。 须与错构瘤、淋巴管瘤、单发转移瘤鉴别。 错构瘤常含脂肪及钙化; 淋巴管瘤呈囊状,含粗大间隔,无血管瘤强化特征; 转移瘤延迟扫描不能充填。
21
22
脾淋巴管瘤(wk.baidu.complenic lymphangioma)
平扫肝右叶及脾门区有不规则低密度肿块,边缘不清,密度尚 均匀(上),增扫病灶无明显强化,仍为低密度,CT值45H。 CT诊断:1) 肝、脾转移瘤 2) 脾脏淋巴瘤
30
爱滋病AIDS
31
爱滋病AIDS
32
脾脓肿(abscess of spleen)
常为败血症脓栓的结果,也可为邻近脏器侵犯。 临床表现 影像学表现:脾大+脓肿(环征),发现气泡或
脾梗死CT表现
①多发生于脾前缘处近脾门的方向,为低密度区。 ②梗死灶呈三角形或楔形,底近脾的外缘.尖端面
向脾门。 ③增强扫描显示更为清楚.脾密度增高而梗死灶不
增强,对比更好。 ④脾梗死灶在急性期(8天以前)呈低密度区,不
强化;在慢性期瘢痕收缩脾脏缩小、变形。 ⑤若整个脾脏梗死.增强脾脏不强化,只有脾包膜
13
14
脾肿大 splenomegaly
15
脾肿大
16
脾囊肿(splenic cyst)
分寄生虫性和非寄生虫性,后者分真性、假性。 假性囊肿常见,与外伤、胰腺炎有关。 CT表现典型,圆形,界清的水样低密度灶,无强化。单
发或多发,个别可见壁钙化。 脾包虫囊肿有一定特征性(囊壁囊内钙化、母囊内子
38
多脾综合症。CT平扫(上图) 示腹腔器官异位,右腹部可见 多个脾脏。增强(下图)示多 个脾增强情况相同(箭头)。
39
23
脾淋巴管瘤
24
脾淋巴瘤(lymphoma of spleen)
分原发性和淋巴瘤脾浸润,大部分为后者。 可以为霍奇金或非霍奇金淋巴瘤。 病理分型:弥漫性脾肿大型(无肿块)、粟粒型(直径
小于5mm小结节)、多发结节型、孤立大肿块型。 弥漫性脾肿大型、粟粒型CT难显示结节,仅表现脾大。 多发结节型、孤立大肿块型表现为脾大+低密度结节灶;
厚2.5cm;CT肋单元法—不超过5个肋单元, 下缘不低于肝下缘。 脾密度低于肝,均匀动脉期不均匀,静脉期变均 匀。
3
4
脾脏正常强化
5
6
脾脏正常MRI表现
大小、外形 信号:T1WI低于肝、
T2WI高于肝
7
脾脏异常CT表现
脾大小的异常: 脾密度异常:
副脾
8
9
脾脏大小异常
10
脾脏密度异常
边缘不清,增强后境界较清。 淋巴瘤脾浸润者可见脾门及腹膜后淋巴结肿大。 影像学表现无特征性,须与其他恶性肿瘤鉴别。
25
脾非何杰金淋巴瘤。CT平扫 (上图)示脾内三个低密度 灶,增强扫描(下图)病灶 境界清楚。
26
脾淋巴瘤
27
脾淋巴瘤
28
脾转移瘤
29
脾转移瘤
女56岁,子宫颈癌, B超示肝内低回声 区,怀疑肝转移癌。
脾脏及脾脏疾病影像学表现
郧阳医学院医学影像学系
1
脾脏正常及异常X线表现
价值不大。 胃肠道造影:脾肿大、异位对胃肠道的压迫。 脾大、钙化。
2
脾脏正常CT表现
位于左上腹,膈面及胸壁侧光滑,脏面不平。 有关韧带:起固定作用,也为炎症、肿瘤扩展的
桥梁。脾肾、脾膈、脾胃韧带。 脾个体差异较大,平均长10.5cm、宽6.5cm、
囊)。 MRI表现为长T1、长T2的病变。 影像学难分真、假性囊肿。 需与囊性肿瘤鉴别,后者可见不规则壁厚、壁强化、壁
结节等。
17
脾囊肿
18
胆结石、脾多发囊肿
19
脾囊肿并钙化、 肝内胆管结石、 脂肪肝
20
脾血管瘤(splenic hemangioma)
是脾脏常见的良性肿瘤。 通常无症状,大病灶压迫周围器官,破裂出现急
液平有特征性。
33
脾梗死(Splenic infarction)
引起脾梗死的疾病常为二尖瓣疾病、骨髓增生性 疾病、动脉炎、脾动脉瘤、动脉硬化等疾病。当 有门静脉高压等导致的脾肿大时,更易出现脾梗 死。医源性现多见。
病理学变化为贫血性梗死。 病灶常为多发,表现为尖端朝向脾门的楔状分布。
有时脾梗死还可伴发脾内出血。 可以无临床症状,亦可以引起左上腹痛。
有增强现象。
35
脾梗死。CT平扫(上图) 示脾内多发低密度区,边界 模糊。增强扫描(下图)示 病灶边界变清,为多发的楔 形低密度灶,无强化表现。
36
游走脾 多脾综合征
为先天性变异。 游走脾或异位脾指脾位于正常位置以外的腹腔其
他部位。为脾蒂及脾有关的韧带松弛或过长所致。 多脾可以单独发生,亦可合并心血管及内脏多种
11
脾脏异常MRI表现
MRI不如CT显示满 意。
单纯脾大无信号改 变。
肿瘤—局限性T2WI 高信号(正常脾 T2WI稍高信号)
12
脾弥漫性疾病
表现为脾大。 【脾大标准】 厚度超过4cm,脾外缘大于5个肋单元,下缘超过肝下缘。 【脾大病因】 炎症性 淤血性 增殖性 肿瘤性 寄生虫性 胶原病性
成因:局部淋巴液引流受阻,积聚而形成囊状扩 张。又称淋巴水瘤,为良性淋巴管畸形。
病理上分毛细血管状、海绵状和囊状。囊状主要 见于身体的软组织部位。
病变累及多个脏器称淋巴管瘤病。 影像学表现:脾大,单或多个低密度灶,界清,
内见粗大间隔,CT值偏高(含有蛋白);增强 后瘤壁及间隔强化,中心无强化。 MRI表现为 长T1、长T2的病变。
畸形。 一般无临床症状。脾扭转时可产生急腹症。 影像学检查显示脾异位的形态及位置,正常脾窝
处无脾。
37
多脾综合征CT表现
1.有一个或多个副脾。为结节状或球状的组织, 密度或增强特性与正常脾脏相同。
2.脾脏异位,可位于右侧腹部。 3.多同时有多脏器的移位症,如右位心、异 位的肝、胃肠、胆囊胆道等,即内脏异位症。 4.个别病例有可能同时发生胆囊先天缺如、 心脏与大血管发育不全、畸形等。 [鉴别诊断] 需与腹腔肿大淋巴结或其他肿物鉴 别。副脾密度或增强特性与正常脾脏相同可鉴别。
腹症,脾亢产生贫血、乏力、心慌等症状。 常为海绵状血管瘤,影像学表现类同肝血管瘤。 大血管瘤中央可有纤维瘢痕形成,偶尔可见钙化。 须与错构瘤、淋巴管瘤、单发转移瘤鉴别。 错构瘤常含脂肪及钙化; 淋巴管瘤呈囊状,含粗大间隔,无血管瘤强化特征; 转移瘤延迟扫描不能充填。
21
22
脾淋巴管瘤(wk.baidu.complenic lymphangioma)
平扫肝右叶及脾门区有不规则低密度肿块,边缘不清,密度尚 均匀(上),增扫病灶无明显强化,仍为低密度,CT值45H。 CT诊断:1) 肝、脾转移瘤 2) 脾脏淋巴瘤
30
爱滋病AIDS
31
爱滋病AIDS
32
脾脓肿(abscess of spleen)
常为败血症脓栓的结果,也可为邻近脏器侵犯。 临床表现 影像学表现:脾大+脓肿(环征),发现气泡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