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讲德性论 优质课件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达到的。
人的自由与道德责任

伦理德性的选择是自觉自愿的,即自愿为善。

第一、对人的自由的理解。亚里士多德首先
肯定人的行为是有自由的。他认为,自由包括两
个因素,其一是理性的自觉;其二是欲望或意志
的自愿。

第二、关于道德责任。既然人的行为是有自
由的,那么,人们必须对自己的行为承担道德责
任。也就是说,人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或者因

亚里士多德指出公正不仅是一种品质,而且
第五讲 德性论

德性论(virtue ethics)是指以个人内在德
性完成或完善为基本价值(善与恶、正当与不当)
尺度或评价标准的道德观念体系。

德性论认为,伦理学的核心不是“我应该如
何行动”的问题,而是“我必须如何生活”的问
题,或者“我应该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的问题。
德性论的目的是要培养和产生高尚、卓越的人,
这种人是出于他们高尚、卓越的品格来自发地行
动的,因此,在思考我们应该如何生活时,那些
人就成为我们的楷模。

德性论的主要代表有古希腊时期亚里士多德
和中国儒家传统伦理思想、麦金太尔的伦理思想
等。
一、亚里士多德的德性论

亚里士多德认为德性指事物的优秀性以及有
效展现其恰当功能的特性。德性存在于一切自然
事物之中,是每一种自然存在物的固有能力。

亚里士多德还提出“中道”应注意的方
法:

其一、凡志在中道的人,应当首先力图
避免其中与中道最为相反的一个极端,因为
两个极端中,总有一个更加危险,这时,应
在两恶当中,取其小者。

其二、必须努力警惕个人的偏好,以便
努力背着偏好而行,这才易于避免错误,走
上中道。

其三、在特殊情况下,有时也应偏于过
度或不及,这叫矫枉必须过正,只有这样才

亚里士多德看到了苏格拉底“美德即
知识”命题存在的问题。

亚里士多德认为,美德离不开知识,
这一点是肯定的,但是,美德与知识却不是
完全等同的。
苏格拉底只看到了理性灵魂的一面,
而没有看到非理性灵魂的一面,亚里士多德 认为,把理性灵魂与非理性灵魂相互融合, 这正是道德教化的任务。所以,亚里士多德 把德性分为两种,即理智德性和伦理德性。
此而受到赞扬,或者因此而受到谴责、惩罚。而
不允许把自己的行为推于外界原因。

亚里士多德认为,人们应该知道什么是
善,并出于自愿地去行善,这样的行为才具
有道德价值。亚里士多德的这一思想对后来
的现代西方伦理学产生了极大影响,如萨特 伦理思想等。

但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也有不足之处,他
对自由的考察局限于人性,尤其是人的心灵
规就构成了德性的整体。

均等表现为分配的公正和矫正性的公正。

分配的公正是指在荣誉、钱物等可拆分的共
同资源的分享方面的公正,也可以称为比例公正。

矫正性的公正指交往中间的公正,即通过法
律判决或裁判仲裁等方式,使得利一方对损失一
方的补偿性公正。

除此之外,亚里士多德还指出有人把回报也
看作是一种公正。
适度 勇敢 节制 慷慨 大方 淡泊 温和 真理 好客 友爱 谦逊 义愤
不及 怯懦(在恐惧和自信之间) 禁欲(对快乐和痛苦而言) 吝啬(对大量财物的使用与支付) 小气(对少量财物的使用) 自谦(对待名誉) 无血性(对愤怒) 贬损(对真的东西的态度) 生硬(社交中的待客之道) 附和(对待友谊) 羞涩(对感受) 恶意(对邻里遭遇的感受)
部分,一是考察具有不变本原的存在物;二是考
察具有可变本原的存在物。那么,相应的理智德
性也就可以分为理论理性与实践理性。

理论理性:

科学研究永恒不变的东西,科学知识是符合
逻辑的,又是可以传授的,所以,科学具有可证
明的品质。

技术就是制作,要创造一种新东西,它不仅
需要知识,而且需要自己心灵的塑造,要实现自

人的德性就在于使人成为善良的,并获得其
优秀成果的品质。也就是说,一个有德性的人能
遵照理性而生活,实现他独特的潜能。但他指出,
人的德性有三个特点:(1)必须有所知;(2)
必须有所选择,并因其自身而择;(3)必须在行
动中坚持到底。亚里士多德认为,对德性来说,
知的作用是微弱的,而选择和坚持的作用则非常
大。
虑,能审慎而恰当的选择。明智使人能很 好地驾驭情感,不被快乐或痛苦所左右。

体谅就是对平等的正确判别,就是公
正之德性。

伦理德性是指人的非理性灵魂获得了理
智形式,使人自我塑造,受到教化的结果,这
能使人的情感感受、欲望倾向受到正确理性的 指导,从而得到改善。
• 伦理德性是由风俗习惯而培养,它的特点 是由习惯和训练而成、要遵守中道、并使欲望 合乎理性的要求。伦理德性是实用德性,虽然 只伴随较低程度的幸福,但却是普通人都可以

理智德性是指人的灵魂中的理性部分的优秀、
杰出的品质。具体表现为知识、智慧,如科学研
究的智能,对理论真理的沉思以及发现理性原则
以指导日常生活等。

理智德性大多由教导而获得,它的特点是沉
思真理、给人带来愉快和自足。然而,沉思是一
种能够达到最高人类幸福的活动,它只可能被少
数受神恩惠的人具有。

同时,亚里士多德认为,理性可以分为两个
己的某种意图。

理智就是对科学中普遍原理的最初把握,就
是说理智是通过归纳而总结出带有普遍性的原理。
•wk.baidu.com
智慧则是指在科学、技术、理智中的卓越,
比如那些技术娴熟的人被称为有智慧,最精确的
科学被称为智慧等。智慧在纯粹理性、思辨理性
的德性中,居于最高地位。

实践理性:

明智指处理与人有关的事务,指追求
人自身的好、善、益处。明智就是善于考
结构,而忽略了社会环境、客观规律等,带
有了一定的局限性。后来的斯宾诺莎、黑格
尔、马克思等人的自由观,都程度不同地看 到了社会环境等外界因素的作用。
中道原则

伦理德性的选择要符合“中道”,即
恰当、合适的标准。亚里士多德在考察了
各种具体现象的行为适度以后,提出了一
张“适度表”:
• 过度 • 鲁莽 • 纵欲 • 挥霍 • 无度 • 好名 • 盛怒 • 夸张 • 奉承 • 献媚 • 无耻 • 嫉妒
反而能走上中道。
公正是中间性的总称

首先,从整体上来说,公正是一种品质。同
时,公正也是一种德性,是对待他人的德性。公
正是一切德性的总汇。

其次,从部分来说,公正可以分为两类,即
守法和均等。不公正也相应地分为两类,即违法
与不均。

法律要求人们合乎德性而生活,并禁止各种
丑恶之事。为教育人们去过共同生活所制定的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