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早疫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番茄早疫病(Tomato Early Blight)番茄早疫病(又称轮纹病),番茄生产上常见病害。

症状:苗期、成株期均可发病。主要为害叶片、茎和果实。

叶片发病初期呈针尖大小的小黑点,后扩大为深褐色或黑色、圆形至椭圆形的病斑,直径1~2cm,有同心轮纹,有时边缘有黄色晕圈。潮湿时,病斑上长出黑霉。病斑常从植株下部叶片开始,逐渐向上蔓延,发病严重时植株下部叶片全部枯死。

茎部发病

多数在分枝处发生,产生褐色至深褐色椭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具同心轮纹,表面生灰黑色霉状物,发病严重时可造成断

枝。

叶柄发病生椭圆形轮纹斑,深褐色或黑色。

青果发病

病斑多发生在蒂部附近和有裂缝的地方,圆形或近圆形,褐色或黑褐色,稍凹陷,有同心轮纹,病部有黑霉,病果易脱落。

病原:茄链格孢,除番茄外,可侵染马铃薯、茄子、辣椒、曼陀罗等植物。

发病规律:病菌主要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在病残体上越冬,还可以分生孢子附着在种子表面越冬,成为翌年发病的初侵染源。分生孢子通过气流和雨水传播,常温下可存活17个月。病菌一般从气孔或伤口侵入,也能从表皮直接侵入。在适宜条件下,病菌侵入寄主组织后一般2~3d就可以形成病斑,3~4d后病部产生大量的分生孢子传播并进行多次再侵染。温度保持15℃左右,相对湿度在80%以上,病害开始发生。气温保持20~25℃,病情发展最快。露地栽培重茬地、地势低洼、排灌不良、栽植过密、贪青徒长、通风不良发病较重。此外,植株长势与发病有关。早疫病在苗期和成株期均可发病,但大多在结果初期开始发生,结果盛期发病较重。老叶一般先发病,幼嫩叶片衰老后才发病。水肥供应良好,植株生长健壮,发病轻;植株长势衰弱,早疫病发生危害严重。

病害控制:

1、选用抗病品种

2、加强栽培管理

3、药剂防治

番茄晚疫病(Tomato Late Blight)

番茄晚疫病是番茄上重要病害之一,局部地区发生。番茄晚疫病保护地、露地均可发生,但主要危害保护地番茄。连续阴雨天气多的年份危害严重。发病严重时造成茎部腐烂、植株萎蔫和果实变褐色,影响产量。

症状: 主要为害叶片、茎秆和果实。以叶片和青果受害最重。

叶片发病多从叶尖或叶缘开始,初为暗绿色或灰绿色水渍状不规则病斑,边缘不明显,扩大后病斑变褐色。湿度大时,叶背病健交界处长出一圈圈白霉。病斑扩张至全叶,使叶片腐烂。干燥时病部干枯,呈青白色,脆而易破。

茎秆及叶柄发病初呈水渍状斑点,病斑暗褐色或黑褐色,很快环绕一周,缢缩凹陷,潮湿时,表面生稀疏霉层,引起病部以上枝叶萎蔫。

果实发病主要为害青果。病果呈油浸状。病斑呈不规则形的灰绿色水渍状硬斑块,后变成暗褐色至棕褐色云纹状,边缘不明晰,病果一般不变软。湿度大时,长少量白霉,迅速腐烂。

番茄叶霉病(Tomato Leaf Mould)番茄叶霉病俗称黑毛。

症状:主要为害叶片,严重时也可为害茎、花、果实。

叶片发病初期叶片正面出现不规则形或椭圆形、淡黄色褪绿斑,边缘不明显,叶背面出现棕黄色、灰紫色、灰绿色至墨绿色茂密的霉层。湿度大时,叶片表面病斑也可长出霉层。随病情扩展,叶片由下向上逐渐卷曲。

植株发病叶片自下而上,逐渐蔓延,使整株叶片呈黄褐色干枯,发病严重时可引起全株叶片卷曲。嫩茎和果柄上也可产生于上述相似的病斑,并可延及花部,引起花器发病。

果实发病果蒂附近或果面形成黑色圆形或不规则形斑块,硬化凹陷,不能食用。

病原:黄褐孢霉菌。

病害发病规律:病菌以菌丝体或菌丝快在病残体内越冬,也可以分生孢子附着在种子表面或菌丝潜伏于种皮上越冬。

温湿度对发病影响较大。病菌发育温度范围9~34℃,最适温度20~25℃。湿度是影响发病的主要因素。相对湿度高于90%,有利病菌繁殖,发病重;相对湿度在80%以下,不利孢子形成,也不利侵染及病斑的扩展;气温低于10℃或高于30℃,病情发展可受到抑制。在高温、高湿条件下,从开始发病普遍发生只需要半个月左右。

防治:大棚温室用腐霉利或百菌清熏棚(长85米棚用3盒)。

番茄灰霉病(Tomato Gray Mould)病害以成株期为害为主。主要为害花、果实、叶片及茎。

叶片发病多从叶缘呈v字形向内扩展。初水渍状,浅褐色,边缘不规则,可见隐约的轮纹。湿度大时,病部产生灰色霉层,致叶片枯死。

茎部发病开始亦呈水渍状小点,后扩展为长椭圆形或长条形斑。湿度大时,病斑上长出灰褐色霉层,严重时引起病部以上枯死。

果实发病以青果受害严重,病菌多从果脐(残花部位)、病部密生厚厚的土灰色霉层。病果一般不脱落,发病后相互接触感染、扩大蔓延,严重时,导致整穗果实全部腐烂。

病原:灰葡萄孢,属无性菌类葡萄孢属。

发病规律:病菌主要以菌核在土壤中或以菌丝块及分生孢子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低温、高湿是影响灰霉病发生的主要因素。病原菌发育温度范围2~31℃,最适温度18~22℃。如连续阴雨天气,不能及时放风,气温20℃左右,病害发生严重。密度过大,管理不当,通风不良,都会加快此病的扩展。

防治:1、加强栽培管理定植时施足底肥,促进植株发育,增强抗病能力。严格控制浇水,尤其在花期应节制用水量及次数。浇水宜在上午进行,发病初期适当节制浇水,防止过量,浇水后防止结露,避免阴天浇水。发病后及时摘除病果、病叶和侧枝,集中烧毁和深埋。在番茄蘸花后15~25d用手摘除幼果残留的花瓣及柱头,防病效果明显。

2、保护地番茄灰霉病在始发期施用下列烟剂:百菌清、腐霉利。由于灰霉病易产生抗药性,应尽量减少用药量和施药次数,最好轮换和交替使用,可提高防效,延缓抗药性。

番茄病毒病(Tomato Viral Diseases)

花叶型一种是轻型花叶,叶片平展、大小正常,植株不矮化,多在新生叶片上出现深绿与浅绿相间的斑驳,呈花叶状,对产量影响不大;另一种是重花叶,叶片凹凸不平,扭曲畸形,叶片变小,嫩叶上花叶症状明显,植株矮化,果小,质劣,多呈花脸状,对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