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钱扭曲人性,婚姻带来痛苦-2019年文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钱扭曲人性,婚姻带来痛苦
《珠宝》是莫泊桑短篇小说中,艺术成就最突出的篇章之一。
人们公认《珠宝》在艺术上具有鲜明的特色:心理描写非常细腻,全面、深刻地刻画了人物的心灵轨迹;结构单纯而严整,线索清晰而又有波澜,详略得当;语言洗练而细腻。
传统说法认为,《珠宝》表现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人性的堕落,用人物的所作所为触目惊心地表现出金钱对人性的蹂躏和摧残,说明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们的道德支柱已经坍塌。
笔者认为,如果抛开小说的结尾,不联系莫泊桑的生平思想,仅就小说中珠宝由“假”变真这一故事情节而言,则这样理解是完全没有疑义的。
若仔细推敲小说的结尾,再结合作者的生平思想理解主旨,传统的说法就有些片面。
一
《珠宝》中,莫泊桑在写郎丹拿到卖珠宝的大笔金钱,开始挥霍、享受之后,结尾特别交代:“半年以后,他又结婚了。
他的第二个妻子虽然很规矩,可是脾气难伺候,给他带来了许多痛苦。
”
笔者曾专门就《珠宝》结尾的理解查找过相关资料,发现论者要么对《珠宝》结尾忽略不提,要么语焉不详,说它“深化主题,令人回味”而一句带过。
那么,郎丹的第二个妻子“给他带来了许多痛苦”和“人性的堕落、金钱对人性的蹂躏和摧残”有什么关系,怎么进行深化等就不好解释。
因为按照《珠宝》里郎
丹卖亡妻珠宝过程中的心理表现,接下来他该快活地享受这一大笔钱,感到很幸福、满足才是,怎么会有“许多痛苦”?莫泊桑的看似闲谈的结尾究竟有何用意,作何理解?
按照莫泊桑对小说情节结构的一贯重视,笔者认为《珠宝》的结尾绝不是可有可无的闲笔,对结尾是否真正重视、理解,将影响对《珠宝》主旨的准确、全面的理解。
情节与结构是小说重要的构成因素。
被誉为世界“短篇小说巨匠”的莫泊桑,其小说结构完整、构思巧妙,是举世公认的。
莫泊桑许多短篇小说的情节结构,不仅线索清晰,而且前有伏笔,后有照应,张弛相间,引人入胜。
他精心设计的情节结构是为突出人物,揭示主题服务的。
莫泊桑说过:小说家的目的“不是讲故事来打动我们或让我们开心,而是迫使我们去思考、去理解事件中的暗藏的深邃含义”。
即他主张小说的情节结构必须体现作家的深邃思想。
那么,莫泊桑在《珠宝》的情节结构安排中,究竟要“迫使我们去思考、去理解事件中暗藏的”什么“深邃含义”呢?
《珠宝》是以“珠宝”为线索安排故事情节的。
郎丹先生是内政部的一个主任科员,薪水微薄。
他的妻子“仿佛是规矩女人的完美无缺的典型”,婚后“他的幸福简直是难以用笔墨形容”,只不过她有两个嗜好为丈夫所不满:爱看戏,爱假珠宝。
一个冬天的夜晚她看戏回来受了冻,一星期以后得肺炎死了。
郎丹陷入难以自拔的痛苦中,而且经济也捉襟见肘,眼看要挨饿了,
只得变卖亡妻留给他的“假首饰”,结果竟发现是昂贵的真珠宝。
郎丹经历了短时间的“疑窦”、“伤心”和耻辱,但一夜之后,为了求得“有财产”的“幸福”,终于抵挡不了“有钱”的诱惑,用本象征耻辱的珠宝换回大量的金钱,而且迅即开始挥霍和享受。
故事情节发展到这儿,已很真实地表现了“金钱对人性的蹂躏和摧残”的主题,后面完全没有必要加一个再婚的情节,这样的情节结构安排目的何在?既然作者认为小说的情节结构“是迫使我们去思考、去理解事件中的暗藏的深邃的含义”,那么作者安排这个结尾就一定有其深邃的含义。
纵观整篇小说,我们可以看到,郎丹在前一段婚姻里,原本是幸福的,生活也“好像过得很阔绰”,从物质到精神都很快意、满足。
真相大白后,原先的幸福感只会让他更痛苦,原来自以为幸福的婚姻带给他的只有欺骗、耻辱,好在他后来“有钱了”,应该享受到有钱带来的幸福了,但是,第二段婚姻仍带给他“许多痛苦”,虽然妻子“很规矩”。
前后两段婚姻对比起来,作者想告诉读者的是他对婚姻生活的看法:婚姻的本质就是痛苦。
无论所娶的女人是规矩的还是不规矩的,脾气好还是不好,都各有各的痛。
所以婚姻生活最终带给人的都是痛苦。
二
知人才能论世,要真正理解一个作家的作品,只有走近作家,了解其身世经历及思想状态,才能对其作品做准确、完整的解读。
只要留心莫泊桑的有关研究资料,就知道他是一个悲观主义
者,悲观主义思想对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
他的悲观主义思想的形成有多方面因素。
莫泊桑童年少年时代家庭生活不幸,埋下了悲观主义的种子。
莫泊桑出生于一个没落的贵族家庭,童年时有过短暂的美好生活。
年纪稍长懂事之后,就发现了家庭的危机。
他的父母经常吵架,他的母亲是个温和善良的贵族妇女,父亲却是个浪荡子,在外吃喝嫖赌,酗酒,胡作非为,不仅将祖先的产业挥霍殆尽,连妻子陪嫁的产业也被败得精光。
无奈之下,在莫泊桑10岁时,母亲只好和父亲协议分居。
家庭的不幸,在莫泊桑幼小的心灵里涂上了一层阴影。
这在他的一些作品中就有所体现,例如《一生》等小说中,就有他家庭悲剧的影子,在他眼里,爱情婚姻就像一场游戏,在这游戏中不是男人不忠于女人,就是女人不忠于男人,在婚姻中不是女人受伤,就是男人受伤。
青年时代看到的腐败、自私、丑恶和伪善的社会,又使莫泊桑悲观主义的种子发芽、破土而出。
莫泊桑生活在19世纪下半叶的法国社会,各种阶级矛盾和斗争十分剧烈。
他亲身经历了普法战争、第二帝国的覆灭、国防政府的成立及巴黎公社革命等重大事件和政治斗争。
这些带给他更多的是悲哀和痛苦。
显示在作品里,就是在揭露、谴责统治阶级的罪恶的同时,又流露出对人类前途感到黯淡和灰色的情绪。
同时代的文豪的影响和悲观主义哲学思潮的熏染,使莫泊桑沉沦,看不到光明的前景。
例如,福楼拜独身主义行为就对莫泊
桑产生极大的影响,莫泊桑始终把女人当做“祸水”。
在莫泊桑笔下,妇女的不贞和追求肉欲享受是常谈不休的话题。
所以,莫泊桑终身未婚,有三个私生子,只供养不承认。
另外,自然主义的左拉,悲观主义的屠格涅夫都对他的思想产生过影响。
19世纪上半叶,叔本华和尼采的悲观主义哲学的流行及后来各种颓废思潮的兴起,当时大部分作家都自觉或不自觉地接受了悲观的思想学说,莫泊桑也不例外。
身体饱受病魔的折磨也是莫泊桑悲观的原因之一,病痛几乎伴随莫泊桑的整个创作生涯。
眼疾、偏头痛、幻觉等交替出现,致使他精神错乱,病痛的折磨使他痛不欲生,曾三次企图自杀。
疾病也使莫泊桑最终成为一个生活的绝望者。
以上几种因素叠加,使莫泊桑成为一个彻底的悲观主义者。
这种思想观念在他的创作中有所表现,在《珠宝》中就很明显地体现了莫泊桑的悲观思想:看似贞洁、完美的女人,其实是个贪慕虚荣、贪图享受的不忠者;沉溺在幸福虚像里的丈夫是个痛苦的受伤者,但当面对巨额金钱的诱惑时,又扭曲了人性,他的性格的核心也是贪图虚荣、贪图富贵。
由此可以看出莫泊桑对人性的批判、失望。
郎丹再婚的妻子,是个规矩的女人,却一身臭脾气,给郎丹带来了许多的痛苦。
所以,《珠宝》告诉人们,人性令人失望,婚姻生活带给人的只有痛苦。
这篇小说是莫泊桑悲观主义思想的很好的注解。
综上所述,结合小说的结尾和作者的生平思想,可以看出,
莫泊桑在《珠宝》里,通过郎丹的故事告诉读者:在资本主义社会里,金钱对人性的扭曲,人们的道德支柱坍塌了;在婚姻生活里,幸福只是虚假的幻象,它带给人的只有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