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梦华夏情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梦华夏情

——探寻大山深处的中国梦

李声勇

宁蒗,中国西南山区的一个小县城,有着最美的星空。每天夜里,仰望夜空,已成为我生活的一部分,这里的天空洁净无瑕,清晰到每一颗星星都可以绽放出自己的光彩。漫漫银河横亘苍穹,一颗颗钻石若明若暗地闪耀,好似一个个呼之欲出的梦。可就在这如诗如画般动人的天空下,却上演着另一番景象。

——怀梦学子踏上寻梦路。

2012年的夏天,我们一行五人,踏上了那条万里征程。从哈尔滨到北京,再到昆明,丽江,最后去到了宁蒗。由繁华到萧条,由发达到落后,鲜明的反差动人心魄,也告诉我们了身上担子的沉重。我们的“志愿梦”能在这里实现吗,我们又能帮如此落后地区的孩子实现了他们的梦吗?抑或,他们的梦想又是什么?种种疑问冲淡了初到的喜悦,却又让我们对未来充满了期望。

第一堂课,孩子的梦想

来到支教学校,短暂的修正之后,我迎来了人生中第一堂课。走进教室的那一刻,八十双眼睛,八十道好奇的目光齐刷刷地投向我。鸦雀无声的教室里,无数个疑问在碰撞。还好,我们的培训让我们不至于紧张到失态。简单的自我介绍,上课开始了。我所教授的课程是

高一化学,早已料到山区的孩子水平会稍差一点,但针对初中知识的简单提问后,我知道我想的太简单了。氢气和氧气的反应本应是初中烂熟于心的内容,很多孩子却连系数都配不平。第一堂课,本来我打算向孩子们介绍外面世界的绚烂多姿,大学生活的丰富百态,现在我觉得,教孩子如何获取一张通往外面世界的车票更加现实。我问孩子们,有多少人离开过县城,二分之一的孩子举手了。我又问道,有多少去过昆明呢?只有两三个人举手。我又追问,谁去过北京?剩下的只有孩子们渴望的目光。我告诉他们,丽江很美,昆明很现代,北京的繁华更加无以比拟,但能否走出去,能否得到一个丰富自己、开拓眼界的机会,靠的就是你们面前这一摞书。

我看到有个孩子微微咬了一下嘴唇,稚嫩的脸上带着一点与年龄不相符的沧桑。通过点名册,我知道他叫刘建华。“刘建华?”孩子站了起来。“你向往老师说的北京吗?”孩子用力地点了点头。“那你以后想去吗?”孩子摸了摸后脑勺,低下了头。本应是顺理成章的肯定回答,却中断在他的沉默里。我意识到孩子心里有事,便放慢了追问的节奏,静静等他的回答。“老师,我不想考上那里的大学,我有别的想法……”“哦?说来听听。”“我想考军校。”“为什么?”因为我妈妈前几天去世了,弟弟也在念书,只有上军校,我家才能负担的起。爸爸每天都要上山种地,晚上回来还要砍柴,他挣的钱却只够养活我和弟弟。我想上大学,但我知道爸爸没有钱出学费,所以我要考军校,我要圆我的大学梦。”孩子的眼中闪烁着似乎永远不会滴下的泪水。我示意他坐下,向全班问到,你们的梦想是什么?一句句小声

的呢喃微微刺破了沉寂。“我想去军校”,“我想治好爸爸的腿”,“我想家里快点还清债”,“我想去知道妈妈长什么样子”。.......与发达地区的孩子们动辄环游世界的梦想相比,这些梦想在我们看来是多门的微不足道,却又如此让孩子们着迷。

整整一节课,我成了一个倾听者,也成了一个思考者。需要我们做的太多了,我们能做的也太多了,我下定了决心,用这一年,让更多的孩子靠近他们的梦想,让自己的“志愿梦”不会后悔。半年以后,刘建华通过自己优异的成绩和令人称颂的品格,得到了爱心人士的资助,并代表受资助孩子在县委礼堂发了言,他的梦想渐渐照进了现实,这一切都来自于那片索玛花……

索玛花开,爱满凉山

在我住的宿舍里,有一个作文本,本子上只有一篇作文,《月的传说》。文章平淡无奇,有的地方甚至语句不通畅,丝毫没有文采。两页纸的作文,却配着一页纸的评语,点评人是一位支教团的师姐。评语的最后一段写道:“这个孩子现在已经不读书了,也许他永远无法看见我的评语。但这本作文我会收藏着,时刻告诉自己珍惜和孩子在一起的每一节课,因为下节课,那个位置也许会空。我要好好铭记一个老师的责任和担当。”回到学校后,师姐给我讲了她的故事,因为家庭的贫苦,她成为了一个打工妹。

索玛花开的时候,满山透红,美不胜收。那个五月,孩子却要背井离家,不再留恋陪伴他们长大的索玛花,过早地要去接触都市的喧

嚣与表面的繁华。支教团的培训中,我的前辈说过一句话:“打工,或许可以让他们暂时脱离贫困,但是人,不可能打工一辈子。”我们能做的微不足道,但不去尝试,怎么能让涓涓细流汇成江河湖海,让又一个小凉山的孩子留在知识的殿堂呢。接过师兄们手中的接力棒,我们继续扩大了哈工大“一对一”资助的规模,并让她有了个只属于孩子们名字,“索玛花开,爱满凉山”。一年的时间里,我们走遍了宁蒗的十三个乡镇,爬到最贫困的高寒山区,走到极度干旱的大山深处,把是十余名汉族,彝族,普米族孩子们,家庭情况的一手资料放到了网络上,越来越多的目光照向了小凉山。有个村叫嘉泽,位于宁蒗县最远的拉伯乡。汽车走了八个小时蜿蜒的土路,我又步行了三个小时的山路,望着太阳从山间升起又落下,再升起,再落下。终于到了小柳的家,清晨出发,此时夜已全黑了。嘉泽村还没有通电,一眼望去,最亮的就是天上的银河。小柳爸爸妈妈每年收入2500元,两棵花椒树的花椒800元,两棵核桃树的核桃600元,一头半大的小猪1000元。当晚,我睡在小柳家的牛棚上的房间里,也是他家最结实的一间屋子。透风的木头墙,隐约可见星光的天花板,坚强地对抗着山间的狂风,伴随着耳边,牛时不时发出低沉的吼叫。那一夜,我没有睡。

回到了宁蒗,我把所有的材料发到网上。借助微博、百度、淘宝的平台,每天都接收到几十个来自全国的爱心电话。一双双援手,从五湖四海伸向了这个国家三类贫困地区。有一位叫徐汉军的爱心人士,给了小柳每年2000元的资助。并邀请小柳的父母远赴他所在的浙江上虞打工,并开出了不错的工资。年关刚过,小柳父母便动身了。

也许从今往后,柳爸柳妈的勤劳肯干,能让这个家庭彻底摆脱贫困!几天前,小柳爸爸打电话给我,说徐老板很照顾,工作很开心,并不住地感谢我。我并没有着急拒绝这份感谢,只是回复柳爸爸,你们放心,我一定会关注小柳的学习的。有一天上课,无意间又聊到了梦想的话题,我提问了小柳,他很有底气的告诉我:“老师,我的梦想是考上浙江大学!”我微微一笑,也许孩子不知道上浙大有多难,但与原来孩子“想带爸爸妈妈去丽江看看”的梦想相比,我更希望他的梦想是那所很难去的大学。记得出发前杨云峰学长对我说:“在支教地,你能彻底改变一个孩子,你这一年就是有意义的。”那一刻,我想,我做到了。梦想本没有优劣之分,但只有看的更远,才能真正找到梦想的方向,才能在前进的路上收获更多人生的硕果。我们的支教,也许就是一张地图,也许就是一段描述,但是透过我们的眼睛,更多的孩子们看到了外面的世界,看到了未来,看到了方向,看到了自己真正的梦想。

一个传递梦想的平台,很快汇聚了慢慢的正能量。通过将近一年的宣传,超过400多爱心人士和组织向我们表达了资助意愿,目前已有190余名学生受到了每月不少于100元的爱心资助。与此同时,来自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直辖市,几百名爱心人士,累计向我们捐赠了400余箱,超过二万件的衣服和文具。每次拉起“卓玛花开,爱满凉山”的条幅,看到孩子们拿到资助款,新衣服、新文具时开心的笑脸,我想我们的笑容也是最灿烂的。一笔笔捐赠款,一件件衣服,拉近了孩子们与“求学梦”的距离,丰富了我们每个人心中的“志愿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