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下册期末文言文复习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文言文期末总复习(全面详细)
二.弗敢加也 加:虚 夸 《曹刿论战》
三.何加焉
加:
益处 《鱼我所欲也》
一.同乡之先达 乡: 家乡《送东阳马生 序》
这是出自不同篇目中的 一词多义
二.乡为身死而不受 乡: 同“向”,先前
古今异义
词义的变化,大致有三个途径:一是词义的扩大。例如“江”和“河”在古代 专指“长江”和“黄河”,现在可以指任何的江河,词义扩大了;二是词义的 缩小。例如“妻子”在古代是“妻子子女”的意思,现在专指妻子,词义缩小 了;三是词义的转移。例如“涕”在古代指“眼泪”,而现在却指鼻涕了,词 义发生了转移。
● 何以战? ● 吾谁与归? 所翻译的句子若是省略句,则要把省略了的成分增补出来。
●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 文中使用借喻、借代、用典、互文、委婉等,要根据上下文
灵活、贯通地翻译出来。
●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 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 ●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01
01
留、删、换
02
是从直译为主,字字落实的 角度而言的
○ 德隆望尊 望:声望
一词多义
在文言文中,同一个词,在不同 的语境中,有不同的用法,不同
的读音,表达不同意义。
当:
一.当奖率三军 二.今当远离
应当 将要
《出师表》
朝:
一.朝服衣冠
早晨
二.皆朝于齐
朝见 《邹忌讽齐王纳谏》
○ 这是出自相同篇目中的一词多义
加:
乡:
《鱼我所欲也》
一.大王加惠 加:施 予 《唐雎不辱使命》
文言文也是写人记事,所以问答题主 要考查的仍然是理解内容、赏析人物、 提炼主旨、畅谈感悟。
注意从整体上理解把握文章的内容和观
点。
九年级语文九年级期末复习文言文试题附答案
九年级语文九年级期末复习文言文试题附答案一、文言文1.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颜渊论御马颜渊侍坐鲁定公于台,东野毕御马于台下。
定公曰:“善哉,东野毕之御也!”颜渊曰:“善则善矣,其马将佚①矣。
”定公不悦,以告左右曰:“闻君子不谮人。
君子亦谮人乎?”颜渊退,俄而厩人②以东野毕马佚闻矣。
定公躐③席而起,曰:“趣④驾召颜渊。
”颜渊至,定公曰:“乡寡人曰:‘善哉,东野毕之御也!’吾子曰:‘善则善矣,然则马将佚矣’。
不识吾子何以知之。
”颜渊曰:“臣以政知之。
昔者舜工于使人,造父工于使马。
舜不穷其民,造父不极其马。
是以舜无佚民,造父无佚马也。
今东野毕之御,上车执辔,衔体正矣;周旋步骤,朝礼⑤毕矣;历险致远,马力殚矣。
然犹策之不已,所以知其佚也。
”定公曰:“善,可少进乎?”颜渊曰:“兽穷则啮,鸟穷则啄,人穷则诈。
自古及今,穷其下能不危者,未之有也。
诗曰:‘执辔如组⑥,两骖如舞。
’善御之谓也。
”定公曰:“寡人之过矣。
”(节选自《韩诗外传》,有删改)【注】①佚(yì):通“逸”,逃跑。
②厩(jiù)人:马棚的差役。
③躐(liè):超越。
④趣:同“促”。
⑤朝礼:指调服车马的法度。
⑥组:丝带。
(1)解释下列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昔者舜工于使人工:________②然犹策之不已策:________(2)下列划线词在句子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定公不悦,以告左右/不以物喜,不以己悲B.定公躐席而起/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C.不识吾子何以知之/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D.舜不穷其民/安陵君其许寡人(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颜渊退,俄而厩人以东野毕马佚闻矣。
②自古及今,穷其下能不危者,未之有也。
(4)这篇文章说明了怎样的道理?2.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九年级语文上下册文言文重点知识
九年级语文上下册文言文重点知识(上册)陈涉世家一.作家作品《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也是我国第一部传记文学。
这部书记载了上自黄帝下至汉武帝的三千多年历史。
全书包括十二“本纪”(记历代帝王政迹),十“表”(大事年表)、八“书”(记各种典章制度)、三十“世家”(记诸侯国兴亡)、七十“列传”(记重要历史人物的言行事迹)。
书中史料翔实,作者思想倾向也极为鲜明。
例如课文《陈涉世家》,作者把农民起义的领袖陈涉的传记列在“世家”里,足见他对陈涉的历史地位和作用看重。
鲁迅先生曾称赞《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二.通假字(1)发闾左適戍渔阳適,通“谪”。
(2)为天下唱唱,通“倡”,首发。
(3)固以怪之矣以,通“已”,已经。
(4)将军身被坚执锐被,通“披”,披着,穿着。
三.词类活用天下苦秦久矣苦,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苦,苦于。
乃丹书帛曰“陈胜王”丹,名词作状语,用朱砂。
王:名词作动词,称王。
置人所罾鱼腹中罾,鱼网,名词活用为动词,这里是用网捕的意思。
固以怪之矣。
怪,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认为……奇怪,对……感到奇怪。
夜篝火篝,名词作动词,用笼罩着。
狐鸣呼曰狐,名词作状语,像狐狸一样。
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目,名词活用为动词,用眼睛示意。
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忿恚,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恼怒。
将军身被坚执锐坚,形容词作名词,坚固的铁甲;锐,形容词活用为名词,锐利的武器。
皆刑其长吏刑,名词活用为动词,惩罚。
四.古今异义(1)今亡亦死(2)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3)卒中往往语。
(4)将军身被坚执锐。
(5)会天大雨。
(6)楚人怜之。
(7)夜篝火。
(8)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9)比至陈。
(10)号令召三老、豪杰来会计事(11)陈胜、吴广皆次当行。
五.特殊句式判断句(1)陈胜者,阳城人也。
(2)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省略句:(1)吴广以(之)为然。
(2)上使(之)外将兵。
(3)独守丞与(义军)战(于)谯门中。
九年级九年级期末复习文言文语文检测试题含答案
九年级九年级期末复习文言文语文检测试题含答案一、文言文1.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鱼我所欲也(节选)《孟子》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解释下列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蹴尔而与之蹴:________②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得:________③乡为身死而不受乡:________④是亦不可以已乎已:________(2)下列各组划线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呼尔而与之潭西南而望B.是亦不可以已乎颓然乎其间者C.得之则生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D.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不足为外人道也(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②此之谓失其本心。
(4)这篇文章论证了什么观点?节选部分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2.阅读选文【甲】《唐雎不辱使命》(略)【乙】专诸者,吴堂邑人也。
(伍子胥)乃进专诸于公子光。
四月丙子,光伏甲士①于窟室②中,而具酒请王僚。
王僚使兵陈自宫至光之家,门户阶陛左右,皆王僚之亲戚也。
夹立侍,皆持长铍③。
酒既酣,公子光详为足疾④,入窟室中,使专诸置匕首鱼炙之腹中而进之。
既至王前,专诸擘⑤鱼,因以匕首刺王僚,王僚立死。
左右亦杀专诸,王人扰乱。
公子光出其伏甲以攻王僚之徒,尽灭之。
(节选自《史记·刺客列传》)【注释】①甲士:身穿铠甲的武士。
②窟室:地下室。
③长铍:长矛。
④详为足疾:假装脚有毛病。
详,同“佯”,假装。
⑤擘:拆,掰开。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①王僚使兵陈自宫至光之家( )②酒既酣( )(2)下列与【甲】文“以头抢地尔”中的“以”字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徒以有先生也B. 因以匕首刺王僚C. 计日以还D.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九年级上册期末复习文言文语文检测试卷含答案
九年级上册期末复习文言文语文检测试卷含答案一、文言文1.阅读古诗文,完成下列小题。
行路难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岳阳楼记(节选)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1)下列句中的划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直挂云帆济(jì)沧海/若夫(fū)淫雨霏霏B.停杯投箸(zhù)不能食/上下天光,一碧万顷(qǐng)C.欲渡黄河冰塞(sài)川/薄暮冥(míng)冥,虎啸猿啼D.多歧(qí)路,今安在/宠辱偕(jiē)忘(2)下列句中划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金樽清酒斗十千/气冲斗牛B.沙鸥翔集/集思广益C.至若春和景明/良辰美景D.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实事求是(3)下列翻译有误的一项是()A.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酒杯里盛着价格昂贵的清醇美酒,盘子里装满价值万钱的佳肴。
B.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浮动的光像跳动的金子,月光静静地照着沉在水中的一块玉璧。
C.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不因外物和自己处境的变化而喜悲。
D.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被说坏话,惧怕批评指责。
九年级上下册语文文言文知识点
九年级上下册语文文言文知识点九年级上下册语文文言文知识点国雄1147由分享时间:2021-04-24 18:53:21 语文学习重在积累,无论是字词、古诗词或者古文等都需要平时的记忆背诵。
接下来小编在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九年级上下册语文文言文知识点,供大家学习和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九年级上下册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把①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②把酒临风(a 动词:端,持b动词:端起、端着)白①乃斫大树白而书之曰②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③往来无白丁(a动词:使露出白色b形容词:白色c白丁:指没有学问的人)悲①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②余悲之(a动词:悲伤b动词:同情)备①众妙毕备②前人之述备矣③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a动词:具备b形容词:详尽、完备、周全c动词:准备d防备)比①其两膝相比者②比肩继踵而在③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a动词:靠,挨着b动词:比较,比起c动词:等到)鄙①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②肉食者鄙③先帝不以臣卑鄙(a名词:边远地区b形容词:鄙陋、庸俗、浅陋c形容词:粗俗、知识浅陋)毕①此印者才毕②众妙毕备③吾与汝毕力平险(a副词:全部、都b动词:完成、完)兵①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②轻兵锐卒③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④王于兴师,修我甲兵⑤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⑥田忌欲引兵之赵⑦世传其兵法(a名词:士兵b名词:兵器c名词:军队d名词:军事)策①策之不以其道②执策而临之(a动词:驱使,鞭打b名词:马鞭)病①病入膏肓②寡人反取病焉③未果,寻病终④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a动词:生病b名词:疾病c形容词:困苦不堪d 名词:耻辱)薄①薄如钱唇②薄暮冥冥(a动词:迫近b形容词:与“厚”相对)称①先帝称之曰能②不以千里称也(a动词:著称b动词:称赞)重①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②君第重射,臣能令君胜(a.音chóng,副词:重新、再次b音zhòng,形容词:重新,再次。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期末文言文复习(含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期末文言文复习《陈涉世家》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失期,法皆斩。
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
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
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
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
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吴广以为然。
乃行卜。
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
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
”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
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
卒皆夜惊恐。
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
尉果笞广。
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
陈胜佐之,并杀两尉。
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
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
”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
袒右,称大楚。
为坛而盟,祭以尉首。
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在句中的含义。
(1)会天大雨( ) (2)今亡亦死( ) (3)宜多应者( )(4)旦日,卒中往往语( ) (5) 为天下唱()(6) 广故数言欲亡( )(7)尉果笞广( ) (8)并杀两尉 ( ) (9) 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天下苦秦久矣。
(2)上使外将兵。
(3)等死,死国可乎?(4)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3.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与例句中加点的词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例句: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初三九年级语文上下册文言文复习资料
一、行路难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 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 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 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 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 行路难, 多歧路, 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1、“停杯投著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一句连用了几个动词,折射出了诗人的心情。
2、诗歌运用了几处比喻,“黄河冰塞川太行雪满山”比喻了。
3、从修辞手法和表达情感两方面分析“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4、“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为后人称道,试作简要分析。
5、诗中引用两个典故有什么作用?二、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户在燕然。
1、下面对王维的《使至塞上》一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以简练的笔墨写此次出使的经历:诗人轻车简从,要到远在西北边塞的居延去慰问边境将士。
B、颔联写自己过了居延,就像“征蓬”一样,飞出了汉家的边塞,又像北归的大雁一样飞人胡天的上空,蕴含了作者内心的激动和兴奋之情。
C、尾联写作者经长途跋涉,在萧关遇到了骑兵,却没有遇到将官,(一问才知道),将官此时正在燕然前线。
D、这首诗笔力苍劲,意境雄浑,视野开阔,实为边塞诗之名作。
2、全诗以大漠、秋天为背景,主要选取了哪些意象来叙事、写景?3、描绘“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表现的画面,并赏析这一千古名句。
(或“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二句被近人王国维称为“千古壮观”的名句。
其中的“直”和“圆”两字历来为人称道,现在请你说说这两个字好在哪里?)4、诗的颔联运用了手法,写出了大漠之行中诗人的之感。
三、泊秦淮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1. 商女:后庭花:2. “烟笼寒水月笼沙”这句诗所描绘的画面,具有怎样的特点?3. 这首诗首句连用了两个“笼”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2分)4.、“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表面是批评商女,实际上是另有弦外之音,那么本诗讽刺的是什么样的人?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实?全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5.指出下面分析不当的一项()A.首句写景,二句叙事、写景连用。
文言文阅读-2023-2024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考前复习专项训练(统编版)解析版
(文言文阅读)九年级上册期末专题复习一、文言文阅读文言文阅读,回答问题。
甲文《醉翁亭记》节选(欧阳修)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呜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乙文《喜雨亭记》节选(苏轼)余至扶风之明年,始治官舍,为亭于堂之北,而凿池其南,引流种木,以为休息之所。
是岁之春,雨麦于岐山之阳,其占为有年。
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
越三月,乙卯乃雨,甲子又雨,民以为未足。
丁卯大雨,三日乃止。
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于野,忧者以乐,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
于是举酒于亭上,以属客告之,曰:“‘五日不雨可乎?’曰:‘五日不雨则无麦。
”曰:“十日不雨可乎?”曰:“十日不雨则无禾。
”“无麦无禾,岁且荐饥,狱讼繁兴,而盗贼滋炽。
则吾与二三子,虽欲优游以乐于此亭,其可得耶?今天不遗斯民,始早而赐之以雨。
使吾与二三子得相与优游而乐于此亭者,皆雨之赐也。
”1.解释文中加点字的词。
①宴酣.之乐②树林阴翳..③为.亭于堂之北④皆.雨之赐也2.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②则吾与二三子,虽欲优游以乐于此亭,其可得耶?3.选出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A.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为亭于堂之.北B.杂然而.前陈者而.盗贼滋炽。
C.然则.何时而乐耶五日不雨则.无麦D.以为..未足..休息之所民以为4.《醉翁亭记》和《喜雨亭记》都是抒情散文,请根据你的理解谈谈他们所表现的思想感情有何异同?【答案】1.尽兴地喝酒;形容枝叶茂密成荫;建造,修建;全,都2.①脸色苍白头发花白,醉倒在众人中间,这是太守喝醉了。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下册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下册文言文知识点归纳九年级两册文言文的知识点归纳《陈涉世家》一、字意(1)通假字1.发闾左适戍渔阳(适通谪)2.为天下唱。
(唱通倡)3.固以怪之矣。
(以通已)4.将军身被坚执锐。
(被通披)二、词语归类(1)实词总结为①作,当。
“若为佣耕。
”②担任。
“为屯长。
”③是。
“号为张楚。
”④作为。
“为天下唱。
”⑤制,建造。
“为坛而盟。
”行①(háng)行列。
“皆次当行。
”②做,进行。
“乃行卜。
”③行进,行军。
“行收兵。
”次①编列。
“皆次当行。
”②停留,驻扎。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当①值,承担。
“皆次当行。
”②应该。
“不当立。
”③在,正当。
“当此时。
”举①起事,发动。
“举大计”。
②立。
“死即举大名耳。
”(2)虚词总结之①往。
“辍耕之垄上。
”②助词。
“怅恨久之。
”③的。
“鸿鹄之志。
”④代词。
“二世杀之。
”(代人)“然足下卜之鬼乎!”(代事)“皆下之。
”(代地方)以①因为。
“扶苏以数谏故。
”②认为。
“或以为死。
”③把。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④用。
“以激怒其众。
”⑤表界限。
“徇蕲以东。
”⑥已经。
“固以怪之矣。
”也①表判断。
“吾闻二世少子也。
”②表诘问。
“何富贵也?”乃①于是,就。
“陈胜吴广乃谋曰。
”②是。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固①本来。
“固以怪之矣。
”②必定。
“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而①表前后两部分是转折关系。
“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②表前后是承接关系。
“夺而杀尉。
”③表前后是方式与目的关系。
“为坛而盟。
”④表前后部分在时间上有先有后。
“收而攻蕲”。
三、翻译1、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2、“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3、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
4、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5、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四、问题1、表现陈涉年轻时就有非凡抱负的一句是: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2、本段叙述了陈胜青年时代的远大抱负,有什么作用?为以后领导起义作伏笔。
九年级语文上册专题九 文言文知识梳理作业
期末专题训练 专题九 文言文知识梳理
专题九 文言文知识梳理
(一)《岳阳楼记》 1. 通假字。
(1)百废具.兴 同“俱”,全、皆 (2)属.予作文以记之 同“嘱”,嘱托
1234567
2. 重点词语解释。
(1)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因罪贬谪流放,出任外官 (2)予观夫巴陵胜.状. 胜景,美景 (3)横无际.涯. 边际 (4)朝晖.夕阴 日光 (5)连月不开. 指天气放晴 (6)浊浪排.空. 冲向天空
(3)宴酣之乐,非丝非竹。 答案:宴中欢饮的乐趣,不在于音乐。
(4)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答案:醉了能够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 述这事的人,是太守啊。
1234
(5)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答案:有一座亭子,(亭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 踞于泉水之上,是醉翁亭。
1234
(3)白 上下一白.( 白色 )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古人罚酒时用的酒杯 )
(4)大 见余大.喜( 非常 )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与“小”相对 )
1234
(5)余 余.住西湖( 我 ) 江干上下十余.里间( 整数后表示不定的零数 )
Hale Waihona Puke 12343. 词类活用。 (1)大雪.三日( 名词用作动词,下雪 ) (2)是金陵人,客.此( 名词用作动词,客居 )
古义: 景象 。
今义:大气的状态和现象。 (2)微.斯人,吾谁与归
古义: 如果没有 。
今义:细小;轻微。
1234567
(3)至若春和景.明 古义: 日光 。
今义:景致,风景。 (4)越.明年
古义: 到 。
语文中考九年级期末复习文言文试题附答案
语文中考九年级期末复习文言文试题附答案一、文言文1.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出师表(节选)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讳、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讳、允等之慢,以彰其咎。
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
臣不胜受恩感激。
(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
①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________②斟酌损益________③咨诹善道________(2)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徒以有先生也B.还于旧都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C.以彰其咎望其旗靡D.以伤先帝之明欲报之于陛下也(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4)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出师表》是诸葛亮北伐前写的奏章,劝勉刘禅广开言路,赏罚分明,亲贤远佞,表现了他对蜀汉的忠诚。
B.选文表达了对先帝知遇之恩的由衷感激,也希望后主能够效法先帝,知人善任。
C.“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中的“大事”,指“五月渡泸”“北定中原”“庶竭驽钝”“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等。
D.选文结尾,作者先表明伐魏兴汉的决心,然后交代出师后的朝政事宜,谆谆告诫后主要善纳雅言。
(5)选文中,诸葛亮为说明出师的理由,多次提到“先帝”,其用意是什么?2.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飞事亲至孝,家无姬侍。
吴玢素服飞,愿与交欢,饰名妹遗之。
飞曰:“主上宵旰①,宁大将安乐时耶!”却不受。
玢大叹服。
或问:“天下何时太平?”飞曰:“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师每休舍②,课③将士注坡跳壕④,皆重铠以习之。
卒有取民庥一缕以束刍者,立斩以徇。
九年级语文期末复习文言文质量检测试卷带答案
九年级语文期末复习文言文质量检测试卷带答案一、文言文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甲】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乙】铨①九龄,母授以《礼记》、《周易》、《毛诗》,皆成诵。
暇更录唐、宋人诗,教之为吟哦声。
母与铨皆弱而多病;铨每病,母即抱铨行一室中,未尝寝;少痊,辄指壁间诗歌,教儿低吟之以为戏。
母有病,铨则坐枕侧不去;母视铨,辄无言而悲,铨亦凄楚依恋。
尝问曰:“母有忧乎?”曰:“然。
”“然则何以解忧?”曰:“儿能背诵所读书,斯解矣。
”铨诵声琅琅然,争药鼎沸②。
母微笑曰:“病少差矣。
”由是母有病,铨即持书诵于侧,而病辄能痊。
选自《鸣机夜课读记》注释:①铨:蒋士铨,清代著名学者。
②:争药鼎沸:读书声琅琅,与药鼎煮沸声争响。
(1)解释下面句子中划线词语的意思。
①录毕,走送之________②俟其欣悦________③少痊________④然则何以解忧________(2)下面各组句子中划线词语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A.无从致书以观/母授以《礼记》B.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益慕圣贤之道C.门人弟子填其室/安陵君其许寡人D.而病辄能愈/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②儿能背诵所读书,斯解也。
(4)【甲】【乙】两文所写内容有哪些异同?请简要分析。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曹刿论战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语文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复习文言文综合检测试卷含答案
语文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复习文言文综合检测试卷含答案一、文言文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醉翁亭记①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②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③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奕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④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解释下列加下划线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①醉翁之意不在酒________ ②伛偻提携________ ③名之者谁________(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②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3)下列对选文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②段中,依次抓住春夏秋冬的“香”“繁”“洁”“水”四个典型情景来写四季变幻之美,情状俱到,精确而熨帖。
B.第③段写宴饮之乐,却别有情致地从捕鱼酿酒写起,既夸耀滁地的富足,也表明野餐的简朴。
C.选文围绕“乐”,写了山水之乐、宴酣之乐、乐人之乐,表达了作者随遇而安、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
九年级语文期末总复习(课内文言文阅读).doc
九年级语文期末总复习(文言文阅读)(―)阅读【甲】【乙】两段选文,完成以下题目。
【甲】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
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
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FI:“苟富贵,无相忘。
”佣者笑而应F1:“若为佣耕,何富贵也?” 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失期,法皆斩。
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 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
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
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
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
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吴广以为然。
乃行卜。
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 有功。
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
”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曹鱼腹中。
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屮,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
卒皆夜惊恐。
旦日,卒屮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乙】马援①字文渊,扶风茂陵人也。
援年十二而孤,少有大志,诸兄奇之。
后转游陇汉间, 常谓宾客曰:“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
”初,援军还,将至,故人多迎劳之。
平陵人孟冀,名有计谋,于坐贺援。
援谓之曰:“吾望子有善言,反同众人邪②?昔伏波将军路博徳开置七郡③,裁封数百户;今我微劳,猥④享大县,功薄赏厚,何以能长久乎?先生奚用相济⑤?”冀曰:“愚不及。
”援曰:“方今匈奴、乌桓尚扰北边,欲自请击之。
男儿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何能卧床上在儿女手屮邪!”冀曰:“确为烈士,当如此矣。
”新课标第--网【注释】①马援:东汉名将。
②反同众人邪:反而同众人一样(來吹捧我)吗?③开置七郡:开拓疆土,增设了七郡。
中考语文九年级期末复习文言文综合试卷附答案
中考语文九年级期末复习文言文综合试卷附答案一、文言文1.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节选自《左传》)【乙】长勺之役,曹刿问所以战于庄公。
公曰:“余听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断之。
”对曰:“是则可矣。
知夫苟中心图民①,智虽弗及,必将至焉。
”(节选自《国语》)【注】①中心图民:内心为百姓考虑。
(1)解释下列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又何间焉间:________②小惠未遍遍:________③必以信信:________④必以情断之之:________⑤智虽弗及及:________(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②是则可矣。
(3)【甲】【乙】两段文字在刻画人物上主要运用了________描写,【甲】在写作手法上还使用了________。
(4)长勺之战最终鲁国大胜,请结合选段简要分析取胜的原因。
2.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小题(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出师表》节选)(乙)诸葛亮与司马懿①相守百余日,亮数挑战,懿不出。
九年级上下册文言文知识整理
九年级语文(上)课内文言文知识整理复习《陈涉世家》一、作者作品本文的作者是,著名的家、家和家,(其父司马谈也是著名思想家)作者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解,被捕入狱.受腐刑。
后发愤著书,终于完成。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记载了从传说中的到长达3000年间的历史,共130篇。
包括(是帝王传纪)12篇,世家(记本系)30篇,(序列人臣事迹)70篇, 10篇,8篇,鲁迅称之为。
二、基础知识1.字音鸿鹄()闾()遮戍()度()已失期当行()以数()谏故罾()间()祠()陈胜王()忿恚()笞()毋()宁()有种蕲()会()计事社稷()2.词语解释1、陈涉少时()2、尝()与人佣耕3、辍()耕之()垄上4、怅()恨久之5、苟富贵()6、若为佣耕()7、太息() 8、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9、適戍渔阳九百人() 10、屯大泽乡()11、皆次()当行() 12、会天大雨()13、度()已失期() 14、乃谋曰()15、今亡()亦死,举大计()16等()死,死国()可乎17、吾闻二世少子也() 18、数()谏故()19上()使外将()兵 20、今或()闻无罪21、楚人怜()之 22、今诚()以吾众23、为天下唱通“倡”,()24、以为然()25、乃行卜() 26、卜者知其指意()27、威众()28、丹()书()帛曰29、陈胜王()30.所罾()鱼腹31、得鱼腹中书()32、固()以怪()之33、间令() 34、之()次所旁丛祠中35、旦日() 36、卒中往往()语37.皆指目()陈胜 38、素()爱人39、广故()数()言欲亡 40、尉果笞广()41、并杀() 42、藉第令毋斩()43、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44王侯将相宁有种乎()45、为()坛而盟()46、蕲下()47、徇()蕲以东 48、比至陈()49、卒数万人() 50、豪杰()51、身()被()坚执锐 52、伐无道()53、诛暴秦()54、社稷()4、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九年级语文上下册期末文言文复习
九年级文言文复习九年级上册《陈涉世家》一、文学常识《陈涉世家》选自著名()家、()家,所著的《史记》是我国第一部()体通史,鲁迅称之为“,”。
二、课文思路图示1、起义原因:直接原因:根本原因:2、起义准备:策略口号:舆论准备:3、起义经过:并杀两尉,,,建立政权三、词语归类1通假字谪戍渔阳九百人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固以怪之矣将军身披坚执锐2古今异义(找出并解释古今义)等死,死国可乎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今亡亦死比至陈或以为死会会天大雨适逢与皆来会计事集会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书丹书帛曰得鱼腹中书故扶苏以数谏故广故数言欲亡然吴广以为然然足下卜之鬼乎将上使外将兵项燕为楚将为为屯长士卒多为用者为坛而盟以吴广以为然扶苏以数谏故今诚以吾众诈自称杀之以应陈涉之辍耕之垄上然足下卜之鬼乎杀之以应陈涉数数有功卒数万人法法皆斩名词作状语,按军法怪固以怪之矣王乃丹书帛曰苦天下苦秦久矣笞尉果笞广罾置人所罾鱼腹中狐狐鸣呼曰坚将军身披坚执锐锐将军身披坚执锐三、重点语句1会天大雨,道不同,度已失期。
2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3今诚以无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4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5籍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6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
7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
《唐雎不辱使命》一、文学常识《战国策》是我国第一部()体史书。
是经()朝()所编。
二、文章内容理解本文通过鲜明的对比,在尖锐的矛盾冲突中表现人物性格。
秦王和唐雎一会面就展开了针锋相对的斗争。
秦王前倨后恭,“使人谓”---“不说”---“”---“色挠,长跪而谢之”,而唐雎先后,“临危出使”---“沉着应对”---“”---“挺剑而起”两人处境不同,态度不同,结果不同,表现不同的性格。
秦王是,的纸老虎;唐雎是,的伏虎英雄。
三、词语归类1通假字故不错意也仓鹰击于殿上秦王不悦2古今异义虽然受地于先王以大易小3词类活用请广于君天下缟素轻寡人与使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徒免冠徒跣徒以有先生也虽虽然受地域先王虽千里不敢易以以大易小徒以有先生也而君以五十里之存者1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2“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3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初三总复习19篇文言文复习资料[终稿].docx
初三总复习:19篇文言文复习资料(-)论语十则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子曰: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为政》)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述而》)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子贡问曰:“有一言可以终身行之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课文下面注释:1、《论语》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2、子:先生,指孔子。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瞰邑人。
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3、时习:经常地复习。
4、说():“悦”的古字,愉快。
5、愠():生气、发怒。
6、君子:这里指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7、吾:人称代词,我。
8、H:每天。
9、三省():多次进行自我检查,反省。
三,泛指多次。
10、信:真诚,诚实。
11、传():老师传授的知识。
12、温故而知新:温习学过的知识,可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
13、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14、殆:有害。
15、女:通“汝”,人称代词,你。
16、是知也:这是聪明的。
是,此、这。
知,通“智”。
17、见贤思齐焉:见到贤人就向他学习,希望能和他看齐。
18、弘毅:刚强,勇毅。
19、凋:凋谢。
20、其恕乎:大概就是“恕” 了。
其,大概、也许。
恕,指儒家的推己及人,仁爱待人。
文后练习:把下列各句译成现代汉语,并解释加点词语的意思。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2、吾日三省吾身3、温故而知新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年级文言文复习《陈涉世家》一、文学常识《陈涉世家》选自著名()家、()家,所著的《史记》是我国第一部()体通史,鲁迅称之为“,”。
二、课文思路图示1、起义原因:直接原因:根本原因:2、起义准备:策略口号:舆论准备:3、起义经过:并杀两尉,,,建立政权三、词语归类1通假字谪戍渔阳九百人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固以怪之矣将军身披坚执锐2古今异义(找出并解释古今义)等死,死国可乎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今亡亦死比至陈或以为死三、重点语句1会天大雨,道不同,度已失期。
2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3今诚以无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4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5籍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6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
7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
《唐雎不辱使命》一、文学常识《战国策》是我国第一部()体史书。
是经()朝()所编。
二、文章内容理解本文通过鲜明的对比,在尖锐的矛盾冲突中表现人物性格。
秦王和唐雎一会面就展开了针锋相对的斗争。
秦王前倨后恭,“使人谓”---“不说”---“”---“色挠,长跪而谢之”,而唐雎先后,“临危出使”---“沉着应对”---“”---“挺剑而起”两人处境不同,态度不同,结果不同,表现不同的性格。
秦王是,的纸老虎;唐雎是,的伏虎英雄。
三、词语归类1通假字故不错意也仓鹰击于殿上秦王不悦2古今异义虽然受地于先王 以大易小 3词类活用请广于君 天下缟素 轻寡人与1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2“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3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4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5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6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7 “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xiǎn ),以头抢(qiāng)地耳。
” 8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jìn)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
9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gǎo)素,今日是也。
”挺剑而起。
10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隆中对》一、文学常识 陈寿,字( ),西晋史学家,著成第一部纪传体史书《 》,与《 》、《 》、《 》并称“四史”。
二、词语归类2词类活用先主器之 与亮情好日密 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三、重点语句1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2“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
将军宜枉驾顾之。
” 3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
4“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
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
5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6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7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
8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9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出师表》一、文学常识“表”是古代臣子写给君王的奏章。
基本特征是“ ”。
《出师表》是 (时代)政治家军事家( )率师北伐时写给后主( )的一篇表文。
二、文章理解 1三条建议:2诸葛亮在文中回顾了对自己人生有重大影响的三件往事,分别是: 本文贯穿全文的感情可以用“ ”六个字来概括。
三、词类归纳1古今异义A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B未尝不痛恨叹息于桓灵也C诚宜开张圣听D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2一词多义遗效为3词类活用攘除奸凶深入不毛此皆良实亲贤臣,远小人四、重点语句1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2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以塞忠谏之路也。
3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4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5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6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7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
8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9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10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公输》一、文学常识墨子,名()中国先秦墨家学派的创始人,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主张“”“”。
二、课文内容理解1墨子劝说的三步骤:2三个人物形象墨子公输盘楚王三、词类归纳四、重点语句1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
2“夫子何命焉为?”3“吾义固不杀人。
”4“胡不见我于王?”5“荆之地,方五千里,宋之地,方五百里,此犹文轩之与敝舆也。
6臣以王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7于是见公输盘,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
8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围有余。
9公输盘诎,而曰:“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
”10“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
”《孟子二章》一、文学常识孟子,名()字()又字(),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
二、课文理解1两篇文章中心论点分别是“”,“”。
2《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通过对战争制胜的条件的论述,强调了“人和”的重要性,从而阐明了治国平天下要靠“得道”的道理。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先用具体事例作论据,说明了一个人要成就大事要经过多面的艰苦磨练才能有所作为,然后又由人才的造就类推到治国的道理。
三、词类归纳四、重点语句1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2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3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4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5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6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7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8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9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10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鱼我所欲也》一、课文理解1文章开头写鱼和熊掌的作用是:文章中心论点是:2第二段运用了论证方法有:《庄子故事两则》 一、文学常识庄子,名( )战国时宋国人。
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
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二、内容理解《惠子相梁》庄子用的故事作喻,讽刺惠子 表明自己1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
2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3夫鹓雏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
4于是鸱得腐鼠,鹓雏过之,仰而视之曰:‘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5子非鱼安知鱼之乐6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曹刿论战》一、文学常识本文选自《 》,传说是春秋时期左丘明根据鲁国史料编写的编年体史书。
二、文章理解1文章可分为三部分,每部分主要内容是:2曹刿“远谋”表现在:战前着眼于 ,战时 ,战后 ,体现其高超的军事才能和见解;庄公的“鄙”表现在:战前 ,战时 ,战后 。
四、重点语句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2“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 3“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4“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 5“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6“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 7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8“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9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章主要内容理解本文记叙邹忌以切身的经历来启发齐王纳谏的故事,用的方法是: 邹忌劝说的最大特点是:1“我孰与城北徐公美?”2“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公也!”3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4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5“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6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7“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议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8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9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愚公移山》一、文学常识列子,名()又名()战国前期思想家,是老子庄子之外的又一位道家思想代表。
二、主要内容本文是一则寓言,说明要克服困难就必须下定决心坚持奋斗的道理。
文中刻画人物用了对比和烘托的方法,愚公不愚表现在:智叟不智表现在:三、词类归纳1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2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3“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4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5“甚矣,汝之不惠。
6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7“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8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9河曲智叟亡以应。
10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11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