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县市乡镇名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鲁人版高二《中国古代小说选读》《错斩崔宁》教案

德州市实验中学仲伟涛

教材分析

《错斩崔宁》故事来源于民间,作者不详。最初被人编入明人编撰的《京本通俗小说》(即《宋人词话》)第十五卷。冯梦龙把它编入《醒世恒言》,改题为《十五贯戏言成巧祸》,除个别字以外,内容大体相同。作品通过善良无辜的陈二姐和崔宁被冤屈错斩一事,揭露了封建官吏滥施刑罚、胡乱判案、草菅人命的罪恶。但作者又将这个社会悲剧的产生归结为“戏言酿祸”,奉劝世人谨小慎微,这是市民思想意识和心理特征在话本创作中的表现,带有一定的局限性,是不足取的。

教学目标

一.概括故事情节。

二.分析人物形象。

三.归纳小说主题。

教学重点

1.辩证分析小说主题。

2.无巧不成书的情节。

教学方法

1.反复诵读,自行疏通文意。

2.合作探究,师生共同解读。

课前准备

学生熟读课文,解决重点字词。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俗话说“无巧不成书”,上节课我们学习的课文《施润泽滩阙遇友》讲的就是一个处处机缘巧合的故事,主人公施润泽因行善而得福,小说以喜剧结局收场。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充满偶然巧合的故事,不过这篇小说的结局却是一出阴差阳错的悲剧。

二.文学常识

1.宋元话本,宋元时代说话人演讲故事所用的底本。包括小说﹑讲史﹑说经等说话艺人的底本﹐但诸宫调﹑影戏﹑傀儡戏的脚本也可以称作话本﹐还有人把明清人摹拟小说话本而写的短篇白话小说统称为话本。

宋元话本有各种不同的家数和名称。小说家的话本称作小说﹐都是短篇故事。讲史家的话本称作平话﹐一般篇幅较长﹐讲的是历史故事。还有称作诗话的﹐如《大唐三藏取经诗话》。但有的书并不标明体裁。话本的文字详略也有不同﹐大体上可以分为繁本和简本两种类型。繁本是语录式的或经修订加工的底本﹐语言通俗流畅﹐接近口语。简本是提纲式的资料﹐只记下一些故事梗概﹐往往是从传奇文和笔记小说中摘录下来的。如《清平山堂话本》中的《蓝桥记》就是裴铏《传奇》中《裴航》故事的节要。现存宋元话本﹐无论小说还是平话﹐多数是简本﹔有些明代所刻选本所收的小说,似经过後人的加工整理﹐在艺术上比较完整。

话本是民间说话人的创作﹐既具有口头文学清新活泼的特色﹐又发扬了志怪传奇等古代小说的优良传统,在思想性和艺术性上都有突出的成就。宋元人话本是中国小说史的一个重要发展阶段。

宋代的话本,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重大的影响。如果说唐代传奇是知识分子的文学,那么话本则是地地道道的市民文学,多写市民人物,表现市井生活。话本以爱憎分明的态度揭露了封建社会的种种罪恶和黑暗,指责了昏官恶吏,对人民遭受的痛苦和迫害予以同情,话本开辟了中国小说的新纪元,鲁迅把话本的出现称作“小说史上的一大变迁”。

明清的白话小说主要是在话本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如《水浒传》﹑《三国志演义》﹑《西游记》等文学名著都是宋元话本继续发展的产物。近几十年以来特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话本的研究和整理﹐都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2.《京本通俗小说》,小说家话本选集。缪荃孙刻印于1915年,编入《烟画东堂小品》。存第10卷至第16卷,其中《碾玉观音》、《菩萨蛮》、《西山一窟鬼》、《志诚张主管》、《拗相公》、《冯玉梅团圆》6篇见于《警世通言》,《错斩崔宁》一篇见于《醒世恒言》。其中《碾玉观音》、《西山一窟鬼》、《错斩崔宁》3篇,冯梦龙曾说是宋人小说。另外还有《定山三怪》一回“破碎太甚”,《金主亮荒淫》两卷“过于秽亵”,因此未刻。据江东老蟫(缪荃孙)跋说,原书“的是影元人写本”。但不少研究者都表示怀疑,或认为是明人所编,或认为出于

伪造。文字与《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基本相同,似即据以纂辑。

三.基础知识

1.识记字音

乖蹇.(jiǎn)伎俩.(jìliǎng)租赁.(lìn)赍.助(jī)

子嗣.(sì)勾.当(gòu )砍斫.(zhuó)蹊跷.(qīqiāo)

绰.起(chāo)帝辇.(niǎn)阴骘.(zhì)嗔.怒(chēn)

皓.齿(hào)屠戮.(lù)尚飨.(xiāng)搠.刀(shuò)

昭.然(zhāo)优恤.(xù)

2.词语释义

时乖运蹇:命运不好。

赍助:送钱财帮助。

齐眉:指夫妻相爱。

勾当:事情。

亨通:发达,走运。

不争:如果,要是。

绰起:抓起。

斫倒:砍倒。

因依:因由经过。

阴骘:阴德。

委曲:曲折。

正会:正巧,适逢。

优恤:优厚的抚恤。

不合:不应该。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法律之网巨大无比,虽然网眼很大,但也不会漏掉犯罪的人。四.分析情节

1.故事梗概:用二百字左右简要概述故事要点。

刘贵有一妻一妾,家道没落,丈人资助他十五贯。归家后,与妾陈二姐戏言是典她所得的钱。陈二姐当夜偷偷逃回娘家,途中遇卖丝客崔宁,结伴同行。贼人静山大王闯入刘家偷钱,被刘贵发觉。贼劈死刘贵,携钱潜逃。邻居发觉后告官追捕,见崔宁与陈二姐同行,身边并有钱十五贯,就把二人送官。二人屈打成招,同被处死。后来刘妻王氏又为静山大王劫去,事久吐露真情,才告官平反冤狱。

2.划分结构:阅读课文,根据小说情节的构成: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划分成四部分,并为每部分概括要点。

第一部分(开端):第1—4自然段刘贵因丈人赍助,得十五贯钱。

第二部分(发展):第5—8自然段刘贵戏言,二姐出走,刘贵丧命。

第三部分(高潮):第10—22自然段陈二姐与崔宁巧遇,含冤丧命。

第四部分(结局):第23—32自然段刘大娘子遭遇静山大王,偶得实情,真相大白。五.文本赏析

1.明代冯梦龙把这篇小说收入《醒世恒言》,改名为《十五贯戏言成巧祸》本篇情节离奇,纯是以世相的偶然性构成,“戏言成巧祸”确是最为准确的概括。仔细阅读小说,请分析出文中设置了哪些巧合。

情节“巧”是这篇小说的一大特色。它通过一系列巧合的事件构成整篇小说。刘贵的丈人给刘贵的钱是十五贯,崔宁卖丝的钱刚好也是十五贯;陈二姐到邻家借宿,刘贵正巧夜里被杀;刘贵的十五贯被盗,妾陈二姐回娘家途中偏偏又碰上了身带十五贯的崔宁;崔宁卖丝后要往褚家堂去,陈二姐的爹娘也在褚家左侧,于是两人得以同行。这一连几个巧合就促成了一场冤案。后面还有两个偶然性情节。一是刘大娘子家的老王接刘大娘子回娘家准备改嫁时,迷路走到林子里,遇到了静山大王,老王被杀死,刘大娘子做了压寨夫人。而是静山大王良心发现,进行忏悔,说出了当年是他杀死了刘贵,连累崔宁、陈二姐冤死,刘大娘子遂得鸣官喊冤,杀人凶手终于伏法,事情真相水落石出。整个事件的发生都是偶合的,但又无不反映了社会的必然。作者有意运用偶合,编织出新颖、奇巧、引人入胜的故事,通过故事映衬和谴责了当时的社会现实。

2.分析“错斩崔宁”的社会原因。

这篇小说真实细腻的描写,令人赞叹。说话人没有故弄玄虚,而是层层剥笋把事件展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