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华文教育的多样化构成与中华文化的多层次传播-2019年教育文档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论华文教育的多样化构成与中华文化的多层次传播

一、华文教育的兴起及其多样化构成伴随着海外华侨、华人的出现和海外华人社会的形成,以学习民族语言文化为主要内容的华文教育也得以兴起,并不断发展。华文教育的兴起与发展既是海外华侨、华人客观需求的具体反映,也是他们民族感情的寄托和民族生存的需要。

华文学校教育是华文教育的主体,最具有代表性。20世纪60_70年代之前,在华侨教育阶段,广大华侨虽身在海外,但浓浓的爱国之情是他们内心深处割不断的情愫,兴办华文学校(以下简称“华校”)以继承中华文化正是这种崇高民族感情的具体反映。有的华校在其办学宗旨中开宗明义地指出:“以进德开智为基,尤贵发明爱国合群之义,坚其内响之诚。”有的华校则认为爱国之情可以通过教授华文产生,通过华文教育可使中国文化保存下去。华侨因为爱国所以兴校,兴校又可使人更爱国,继承民族语言、文化不仅是寄托爱国之情的必然选择,也是培养爱国之情的最佳方式。如果说华侨教育阶段的办学主要是出于早期海外华侨的爱国情愫,具有一定的自发性,那么华人教育阶段的办学则更多地表现出自觉的民族意识。20世纪60-70年代之后,随着由海外华侨到海外华人身份的改变,华人的国籍改变了,但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希望继续保持本民族语言、文化以实现族群

认同。这同样也离不开华文教育,因为“通过华文教育,海外华人子弟对母国的语言和文化有了真切的了解,增强了他们的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因为人们深知“只有掌握自己的母语――华文,才能更直接有效地吸收民族文化,保持本身的文化,进而在多元文化社会中有立足之点,才能在丰富的多元文化社会中扮演重要的角色,为促进多元民族文化社会的发展作出贡献”。

华文教育的兴办充分证明,无论是华侨社会还是华人社会,华文教育之于海外华人都是必不可少的。通过华文教育保持与继承本民族的语言、文化,既是海外华侨、华人民族情感使然,也是族群认同的需要。由于海外华侨、华人的客观需求,华文教育在海外兴起。华文教育以正规的学校教育为主体,但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民族文化传承则非单纯的学校教育所能完成。华文教育有着自己独特的多样化构成体系。从内部构成上讲,除了华文学校教育,还包括海外华人的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从地域构成上讲,除了海外华人自办的华文教育,还包括中国面向海外华人开展的华文教育,这些共同构成了完整的华文教育体系。教育以知识传授和人才培养为基本内容和目标。在华文教育体系中,各组成部分不仅承担着各有侧重的知识传授内容,而且彼此相互联系、共同关照人才成长的全过程,如家庭教育中的伦理道德教育、学校教育中的知识文化教育、社会教育中的综合实践教育以及中国面向海外华人开展的华文教育中的亲身体验教育等,既各具特

色,又融为一体。

文化传播是教育的本质属性,也是教育的基本功能。华文教育实现的过程也就是中华文化在海外传播的过程。依托教育而进行的文化传播从来就不是单一的,而是多层面、多内涵的。借助华文教育多样化的构成体系,伴随着不同教育内容的展开,所实现的正是中华文化在海外华人乃至海外社会的多层次传播。多样化的教育构成与多层次的文化传播相辅相成,共同勾画出一幅中华文化海外传播的图景。所以,正确认识和准确把握华文教育的多样化构成与中华文化的多层次传播之间的关系,对于全面建设华文教育和促进中华文化的海外传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下面试就华文教育体系中各组成部分在体系中的地位、作用及其文化传播特点略做分析。

二、海外华文学校教育

海外华文学校教育不仅有学校这一正规的组织形式,而且有严密、科学的教学计划,同时还有学科分工明确的专业师资队伍。这使它在民族文化传承上较其他教育形式更为专业、系统,在整个华文教育体系中处于主导地位,起着关键作用。

海外华文学校教育自17世纪末创办以来,在长达几个世纪的发展中,走过了一段相当艰难曲折的道路。华校教育的发展可以被看作整个华文教育发展的缩影。随着时代和海外华人社会的变迁,华校办学形式由最初的私塾义学,经近代新式学堂,发展到今天的现代学校;其层次从幼儿园、小学、中学,发展到中等

学校,甚至高等学校;其类别除了全日制的正规学校外,也有业余补习学校、职业学校以及各种民众学校等。不过通观华校的各级、各类办学,作为基础教育的普通中、小学和业余补习学校乃是其主体,而传授汉语和中华文化知识则是其教育的主要内容。

在华侨学校教育阶段,从本质上讲,侨民教育属于中国国内教育的一部分,故其多沿袭国内的教育体制,不仅教材、教师主要来自国内,而且教学方式、教学管理等也与国内基本类似;从教学内容上讲,中国语言、文化知识是教学的重点。这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汉语既是此时的教学媒介语,汉语学习也完全是一种母语学习;无论是私塾义学中的《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四书》、《五经》、书法、尺牍等科目,还是新式学堂中的国文、经济、历史、地理等科目,无不是围绕中华文化知识而设置的。这一教育阶段的教学内容与教育目的紧密相联,明显体现了对民族语言、文化的传承。

进入华人学校教育阶段,华校已是所在国教育体系的一部分,教育对象由原来的华侨子弟变为以华人子弟为主,同时兼有非华裔子弟;教育目的由原来的培养中国侨民变为培养具有中华文化气质的所在国公民;教学媒介语、语言学习也由原来单纯的汉语教学、汉语学习变为“双语”或“三语”教学,汉语已逐渐成为学习者的第二语言。尽管出现了以上变化,但华校自身的民族特性并没有改变,中国语言、文化知识仍是教学的重要内容。在全日制普通中小学中,汉语仍是主要的教学媒介语之一,华文

课程在整个课程体系中仍占有一定比重。业余补习学校基本上仍围绕汉语和中华文化开设课程,其形式更趋灵活多样。客观地讲,华人学校教育对中华文化知识的传授的确不像华侨学校教育那

样突出和集中,但它仍是海外华人获取中国语言、文化知识最主要的渠道,故其在民族语言、文化的传承上仍扮演着重要角色。

从海外华文学校教育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由华校所实现的文化传播具有如下特点:从内容上讲,通过中国语言、文化知识的系统传授,体现了文化传播的知识性特点;从方式上讲,借助的是学校教育这一专门的实现方式,故其文化传播尤显正规和集中;从影响上讲,华校教育不仅为当地社会培养了一大批具有中华文化气质的公民,而且也为中华文化在海外的传播事业打下了基础。

三、海外华人的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在人的成长、民族文化的传承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基础性作用。中华民族历来是一个重视家庭也重视教育的民族,海外华人秉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重视对子女的教育,而且特殊的生活环境使他们更看重家庭教育。伴随着海外华人社会的发展,海外华人家庭教育的教育方式和内容也在不断更新和充实。

在早期华侨社会,众多家谱、族谱中的家训、家教是家庭教育的重要形式,也是家庭教育的具体内容。在这些家训、家教中,围绕着为人处世这一核心环节对子女提出了具体、多样化的

要求,而贯穿其中的正是中华传统的伦理道德规范。这些规范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