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灰霉病2020-1-5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铃薯灰霉病
马铃薯灰霉病是由葡萄孢菌真菌引起的,在艾达荷州种马铃薯的地方可以发生。这种真菌有较为广泛的寄主,可以在超过200种不同寄主上发病。灰霉病喜欢这种高湿的环境条件,尤其是通过上部微喷灌溉的地块发病更为普遍。它被认为是一种次要的条件致病菌,通常首先在植株的下层区域发现,在发病或者不利的环境条件下,叶片衰老,植株早衰。叶片病斑与马铃薯早疫病和晚疫病病斑非常相似,并且经常很难区分(容易混淆)。被马铃薯灰霉病严重侵染的植株最终导致植株过早死亡,进而导致减产且营养块茎质量。
发病症状:
灰霉病叶片病斑主要在冷凉、湿润的气候条件下发生,而且叶片病斑主要发生在叶片的顶端,并且呈现楔形(图1.)。叶片病斑可能会与早疫病和晚疫病的病斑混淆(非常相似),这些病斑通常被主脉包围,并且造成叶片组织失绿(图1.)。在衰老的叶片上,叶片病斑呈现水渍状,并形成黏滑状的腐烂(图2.)。被侵染和群集侵染的叶片最终导致叶柄的侵染,这样就限制了维管束系统,进而导致了叶柄的死亡(图3.)。严重的侵染能够导致所有叶片和叶柄死亡,植株竖直的站立枯萎(图4.)。这些症状和枯萎病(Verticillium Wilt)的很多症状相似。这些坏死病斑通常发生在稠密的植株下部,这些部位湿度非常高,在发病的叶片和地上茎上经常会发现灰黑色或棕色霉层。虽然这种病害很少出现,收获时干腐状的块茎在储藏过程中会发生侵染。块茎表面产生皱缩,并且皮下组织会变软,进而形成湿腐状棕色腐烂。
图1 图2
侵染周期
这些病菌会在作物残体上以菌核和菌丝体的形式越冬。病菌孢子通过风、雨水飞溅、灌溉进行传播,这种病害侵染需要非常高的湿度和凉爽的温度条件。这种病菌的孢子很普遍,因为它(这种孢子)有超过200种寄主作物,这些寄主作物中的很多作物在爱达华州与马铃薯进行轮作。这些病菌孢子集中分布在花瓣、叶片与地上茎凹陷部位的水滴中。马铃薯上,这种侵染通常会发生在中期开花期以及后期衰老的叶片上,由于避光或者湿度过大导致的。
管理和防控
灰霉病有效的管理与控制需要综合的病害防控策略,这些防控措施和那些用来防控早疫病(Early Blight)及白霉病(White mould)的措施相似。这种病害主要通过叶片喷施杀菌剂进行防控。施药时间为封垄前7~14天,以及丰垄后的14天。
图3 图4
发生规律和发病条件
病菌主要以菌丝体或微菌核随病残体或遗留在土壤中越冬,成为下一个生长季初侵染的菌源。在我国南方的病菌也可以在保护栽培设施内终年存活。病菌的分生孢子可通过风雨、昆虫、甚至农事操作而传播,条件适宜时即萌发,多从伤口或衰老、坏死组织侵入。初侵染发病后又长出大量新的分生孢子,通过传播可不断进行再侵染。
保护设施内环境潮湿,不通风,约20~24℃的温度,有利于此病发生和流行。我省近年发展的棚架或小拱棚复盖栽培,凡通风换气控制不好、春季霉雨期、都容易诱发灰霉病的流行。
防治方法
防治西红柿灰霉病最主要的措施是极力搞好棚室内的通风、透光、降湿,但同时还要保持温度不要太低。其次要加强肥水管理,使植株长势壮旺,防止早衰及各种因素引起的伤口。发现病株、病果应及时清除销毁;收获后彻底清园,翻晒土壤,可减少病菌来源。田间初发现病株、病果应随即摘除外,还要选喷下列药剂防治:
(1)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1500~2000倍液。
(2)40%多硫悬浮剂400倍液。
(3)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
(4)70%甲基托布津800~1000倍液等。隔7~10天喷一次,连续喷3~4次。要注意病菌容易产生耐药性,因此,在一个生长期内不可使用同一种药剂,而需将上述药剂轮换使用。
灰霉病是露地、保护地作物常见且比较难防治的一种真菌性病害,属低温高湿型病害,病原菌生长温度为20~30℃,温度20~25℃、湿度持续90%以上时为病害高发期,由灰葡萄孢菌侵染所致,花、果、叶、茎均可发病,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防治灰霉病特效药有哪些吧!
防治药剂
嘧霉胺
嘧霉胺为新型杀菌剂,属苯胺基嘧啶类其作用机理独特,通过抑制病菌浸染酶的产生从而阻止病菌的侵染并杀死病菌,作用机理独特,对常用的非苯胺基嘧啶类(苯并咪唑类及氨基甲酸脂类)杀菌剂已产生抗药性的灰霉病菌有效。
腐霉利
腐霉利主要是抑制菌体内甘油三酯的合成,具有保护和治疗的双重作用,内吸性好,低温高湿条件好。
多菌灵
一种与多菌灵有副交互抗性的杀菌剂,药剂进入菌体细胞后与菌体细胞内的微管蛋白结合,从而影响细胞的分裂,这种作用方式与多菌灵很相似,但二者不在同一作用点。如灰霉菌一旦对多菌灵产生抗药性,而对乙霉威很敏感。相反,对多菌灵敏感的灰霉菌,乙霉威则表现为无抑菌活性。
乙霉威
乙霉威药剂进入菌体细胞后与菌体细胞内的微管蛋白结合,从而影响细胞的分裂与多菌灵有交互抗性,与多菌灵有负交互抗性,也是多菌灵抗性灰霉菌会对乙霉威很敏感,一般不作为单剂使用。
异菌脲(扑海因)
异菌脲属于广谱触杀型杀菌剂,对孢子、菌丝体、菌核同时起作用,抑制病菌孢子萌发和菌丝生长。在植物体内几乎不能渗透,属保护性杀菌剂,对灰葡萄孢属、核盘属、链孢霉属、小菌核属、丛梗孢属具有较好的杀菌作用。
菌核净
菌核净是专家针对农作物易感染的“真菌、细菌、病毒”而独家研制开发的强效杀菌剂,具有广谱、杀菌、内吸、渗透、治疗、持效期长等特点,有内吸传导双重作用,叶面喷施能迅速传导到病害部位,由表及内彻底杀菌,多种病菌一次清除。
咯菌腈
咯菌腈是通过抑制葡萄糖磷酰化有关的转移,并抑制真菌菌丝体的生长,最终导致病菌死亡。作用机理独特,与现有杀菌剂无交互抗性。
多抗霉素
多抗霉素是金色链霉菌所产生的代谢产物,属于广谱性抗生素类杀菌剂,具有较好的内吸性,干扰菌体细胞壁的生物合成,还能抑制病菌产孢和病斑扩大。